时间: 2021-08-26 06:58:0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5次
1861年,咸丰驾崩之后,子幼母壮,慈禧垂帘听政。作为湘军创始人的曾国藩,手握大军位高权重,在拜见大清新的实际最高领导人慈禧、慈安之后却非常失望。
曾国藩日记:两宫(东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才地平常,见面无一要语。皇上冲龄,亦无从测之。
“才地平常,见面无一要语”,在曾国藩眼里,慈禧只能算一个平庸之人,同治皇帝年龄太小,没办法看到才能到底如何。那么,曾国藩对慈禧的评价到底准不准呢?清宫档案揭开秘密!
一直以来,除了政治权谋之外,慈禧还有一个“知识渊博、书画惊人”的才女形象。
《清史稿》云:“年十六时,五经成诵,通满文,二十四史亦皆浏览。”说明慈禧知识渊博,远超常人。
慈禧太后内侄曾孙叶赫那拉·根正直言,“除了政治才能外,慈禧还具有非凡的文学和绘画才能”。德龄公主、当时不少文人墨客等,都对慈禧书画才艺赞不绝口,比如《清稗类钞》中记载慈禧“工试帖诗”,还附上两首极有意境的小诗。
2002年至2021年,国内多次举办书画展,均有慈禧太后书画作品展出,有媒体称赞其“画艳惊众人”。
“知识渊博、书画惊人”之人,未必通晓世故,未必能与曾国藩高手过招。但如此“知识渊博、书画惊人”之人,往往腹有锦绣,怎么也能让人惊艳一二,而不会让曾国藩说出“见面无一要语”。那么,曾国藩对慈禧的“才地平常”评价到底准不准呢?
1861年,咸丰临终之前,将政事托付给八位顾命大臣,慈禧太后为了争夺大权,联合恭亲王奕欣准备发动辛酉政变,于是手书一封密信给奕欣。这份密信共237个,藏于清宫,被后人发现,摘录如下。
密件摘录: 进成(城)后,在(再)传旨著恭亲王总理赞襄正(政)务,是(当)否,求兄弟著议。
除了内容惊涛骇浪之外,这封密信可谓惨不忍睹,犹如小学生水平:一,错字别字连天,区区237个字的密件,却有12个错别字,且语句还不太通顺;二,字迹不整,歪歪扭扭,根本不像“书画惊人”的才女作品。且,在密信最后慈禧还请求改写。
1861年,慈禧已经27岁,风华正茂的年纪,却写出这么一份文辞不通、别字连天的书信,实在令人大跌眼镜,《清史稿》云慈禧16岁时“五经成诵,通满文,二十四史亦皆浏览”,很可能只是美化之词。
所谓“狡兔死,走狗烹”,慈禧坐稳之后,准备罢免恭亲王奕欣,写了一封上谕(见上图),如今还保持着。其中还留下一句话,坐实慈禧并非才女:“诏旨中多有别字及词句不通者,汝等为润饰之!”
1904年,慈禧70岁时,抄写了一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见下图),留下了慈禧书法的证据,学者评价是“呆滞松散,笔力稚嫩”。
可见,慈禧文字和书法水平极其有限,甚至可以说在文人之中属于很差的水平。既然如此,为何又流传出诸多艺术价值极高的慈禧书画作品呢?原因很简单,慈禧找人捉刀代笔罢了,最后盖上慈禧印章,就成了慈禧作品了。
不过在古代社会,文字表达和书画水平往往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文化修养不高之人,未必治国才能不高,但更多的确是庸才。更为重要的是,慈禧在晚清政治风云中的诸多决断,进一步证实了曾国藩的预言。
1883年—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但以慈禧为首的清廷却主张“乘胜即收”,与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让法国不胜而胜,更让列强看到清廷好欺负的事实。
1900年,义和团事件爆发,慈禧一面向万国宣战,并要求义和团围攻使馆、抗击八国联军,一面却让荣禄前往使馆慰问各国使臣,又分别致国书于俄、英、日、德、美、法等国元首,请他们出面“排难解纷”、“挽回时局”,与西方打了几十年交道,却几乎还是不懂西方,不懂国际关系。
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战场正是在中国东北,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竟然宣布中立,战争的结果是日本战胜了沙俄。
可以说,从1861年到1908年慈禧去世,世界风云激荡,日本崛起了,美国崛起了,德国崛起了,英国更强了,法国更强了......中国不仅没有崛起,反而相对更弱了,进一步沉沦了。这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作为掌舵者的慈禧必然责任最大。
总得来说,在政治权谋方面,慈禧或许才华横溢,但在治理国家、应付复杂国际形势方面,慈禧恰如曾国藩所云“才地平常”。而在当时世界风云激荡、列强环伺的年代,中国领导人更需要的不是政治权谋,而是如何富国强兵、如何改革强国、如何应对列强,可惜对于这些最该做的事情,慈禧几乎一点都没有做好,或许根本原因就在于自身能力、知识储备等严重不足。
除了慈禧,曾国藩还评价过其他满洲贵族重臣:恭亲王奕欣人虽然聪明,但受慈禧猜忌,“晃荡不能立足”;文祥人很正派,“而规模狭隘”,不知道广纳贤良辅助自己;倭仁操行尚好,特立独行,“然才薄识短”,其余的人就更是庸碌不值一提了。
风雨飘摇的中国,却被这一群人掌握大权,又如何不会遭遇奇耻大辱?真印证了“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的老话!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