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慈禧掌权,风雨飘摇的晚清王朝又苟延残喘了半个世纪。慈禧死后仅三年清朝就亡了。对此应如何看待

时间: 2023-06-01 09:00:5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慈禧掌权,风雨飘摇的晚清王朝又苟延残喘了半个世纪。慈禧死后仅三年清朝就亡了。对此应如何看待

为何载沣执政三年清朝就灭亡了,而慈禧却能执政数十载?

慈禧太后作为保守派的代表人物,阻碍了清代社会进步和发展,是清政府彻底沦为外国列强半殖民地过程中的关键人物。然而,我们发现,慈禧执政时期的清政府看似风雨飘摇,但还是拖着疲惫的身躯一路往下走,直到二十世纪初。

光绪三十四年(1908),慈禧去世,这成为大清命运的拐点。风雨飘摇、苟延残喘了近七十年的大清朝,在仅仅三年的时间里土崩瓦解。当武昌起义的枪声响起后,清朝成为了历史。

为什么慈禧太后能执政数十载,载沣却执政三年清朝就灭亡了?

人们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清王朝在慈禧统治时期能够挺过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对清政府构成危机的历史事件,但是却在载沣执政的三年里迅速走向灭亡呢?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从政治方面看,光绪三十四年(1909)的清王朝,早已物转星移,和慈禧统治的主要时期,即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头十年,已经有了极大变化。有这么几件事,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为什么慈禧太后能执政数十载,载沣却执政三年清朝就灭亡了?

首先我们要从戊戌变法说起。戊戌变法真正推行的时间并不长,从开始实行新政到被慈禧政变推翻也就103天。又被做“百日维新”的戊戌变法主要起到了两个作用,一个是让清政府意识到革新的必要性,另一个则是让资本主义维新派意识到想要富国强兵,指望清政府自己进行革新是不太可能的了。

第一个作用,直接催生了后来的清末新政。戊戌变法失败后不久,清政府遭遇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轮番打击,痛定思痛的清政府终于认清了形势,意识到自己彻彻底底地落后于世界。所以,连清政府的保守派都开始主动要求改革,虽然改革内容基本上是戊戌变法的翻版,但却起到极为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为什么慈禧太后能执政数十载,载沣却执政三年清朝就灭亡了?

当科举制度被取消后,大量读书人一下子没有了出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少知识分子选择到国外开阔眼界,了解世界的发展状况。这些人出国后,更加意识到清朝已经危在旦夕。他们支持革新,壮大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力量。


另一个对清政府的灭亡起到加速作用的改革措施就是编练新军。编练新军有两个重大的影响,一方面让编练新军的主要负责人袁世凯以及他所代表的北洋系军阀迅速发家,实力壮大。到慈禧去世之际,清政府的命运基本上握在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系手上。新军的设立也使得不少革命党人或者具有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进入了军队体系,为之后的辛亥革命提供了知识支撑。

为什么慈禧太后能执政数十载,载沣却执政三年清朝就灭亡了?

维新分子思想上的转变也是清政府加速灭亡的主要原因。我们提到,当戊戌变法后,不少的维新派分子已经意识到,想通过清政府内部革新实现改革已经不现实。在后来发生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的丧权辱国,让很多有识之士对清政府彻底失望。他们转向支持用武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清末新政后,因科举取消而出国的知识分子增多,编练新军又让军队中的革命思想愈演愈烈。到载沣接手时的清政府,其实早就是一堆干柴,距离大规模革命运动的爆发就差一个导火索。最后,武昌起义点燃了这把革命之火,清政府的灭亡也就顺理成章了。

为什么慈禧太后能执政数十载,载沣却执政三年清朝就灭亡了?

除了大的时代背景以外,载沣的个人能力和权威不如慈禧,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慈禧是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的生母,垂帘听政的两宫皇太后之一,生前执掌中国权柄近半个世纪,期间亲历并策划多场宫廷政变,在权力斗争中练就了一身虎胆,成为晚清时期实际的掌权者。

为什么慈禧太后能执政数十载,载沣却执政三年清朝就灭亡了?

而载沣为什么能够成为在慈禧死后到清政府灭亡的这三年里成为中国的实际掌权者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慈禧看中了他,或者说是看中了他的儿子溥仪。所以,载沣之所以能够成为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完全是父凭子贵。而在这个时期,载沣作为实际统治者,根本无法像慈禧太后那样轻易地控制袁世凯等人的北洋系,所以当武昌起义爆发后,为了镇压起义,袁世凯迅速掌握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载沣黯淡退出政治舞台。

所以,清政府在慈禧死后三年便土崩瓦解,是非常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论是政治上的推动,还是革命思想的传播,亦或是北洋势力的坐大,以及载沣的个人能力,都在强迫这清政府这艘早已腐朽的巨轮,加速走向沉没的结局。

执政年数不仅能反映出当时执政者面临的朝政大局情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执政者的个人能力,这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一现象吧。
对清政府的灭亡起到加速作用的改革措施就是编练新军。编练新军有两个重大的影响,一方面让编练新军的主要负责人袁世凯以及他所代表的北洋系军阀迅速发家,实力壮大。到慈禧去世之际,清政府的命运基本上握在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系手上。新军的设立也使得不少革命党人或者具有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进入了军队体系,为之后的辛亥革命提供了知识支撑。
因为载沣的个人能力和权威不如慈禧,慈禧是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的生母,垂帘听政的两宫皇太后之一,生前执掌中国权柄近半个世纪,期间亲历并策划多场宫廷政变,在权力斗争中练就了一身虎胆,成为晚清时期实际的掌权者。
载沣的个人能力和权威不如慈禧,慈禧是同治帝的生母,期间亲历并策划多场宫廷政变。

在慈禧死后的第三年,为何清朝就被灭亡了?

慈禧太后统治了清朝晚期长达近半个世纪。在这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经历了西洋、东洋列强的轮番侵凌,让中国落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不过,就算是这样,清朝却并没有因此灭亡。而在慈禧去世三年后,清朝一下就分崩离析灭亡了。那么,慈禧的去世,对清朝的灭亡,影响究竟有多大呢?

我认为,慈禧的去世,对清朝的灭亡,影响并不大。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慈禧去世的时候把光绪也一并带走了。

光绪皇帝死在慈禧前一天。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光绪皇帝是被慈禧给毒死的。如果慈禧不毒死光绪,或许慈禧去世后,年富力强的光绪,还会有一番作为。不过,慈禧已经把光绪给毒死了,结果清朝皇室后继无人,只能把只有两岁的宣统扶上来。但是这样一个小孩子,怎么能管理好一个千疮百孔的老大帝国呢?

不过,就算慈禧去世后,光绪还活着,可能那时候他的存在也已经于事无补了。在1898年,光绪搞“戊戌变法”的时候,如果这场变法没有遇到意外,或许在中国可能成功,中国从此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但是,这场变法被慈禧给扼杀了。“戊戌变法”的失败,立宪派被杀及叛变,光绪皇帝的软弱,让国人对依靠清政府搞君主立宪失望至极。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清政府,才是当时的唯一选择。

所以说,光绪是不是还活着,真的已经没有作用了。

第二,慈禧就算活着她也掌控不到局势了。

慈禧在晚清绝对是一个厉害的角色,一个非常强势的人物,完全掌控着整个朝廷,也掌控着整个国家。但是,在慈禧扼杀了“戊戌变法”之后,情况就发生了改变,全国人民对慈禧的反感,对清政府的反感,已经空前高涨起来。这种反感也包括朝廷的官员,尤其是汉人官员们。

最能够说明问题的是,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慈禧一道道圣旨诏令各地总督、各省巡抚进京勤王。但是,无论是李鸿章、张之洞,还是袁世凯等人,都拒不奉诏。慈禧没有办法,只好灰溜溜地逃到西安。最后,还是李鸿章回到京城,和洋人谈判,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亲丑条约》,八国联军撤退,慈禧才得以从西安回到北京。

由此可见,慈禧就算活着,他也控制不了局面,更何况她死了。

第三,慈禧最后的决定造成清朝的速亡。

慈禧最后的决定就是在把光绪毒死后,挑宣统当皇帝。

慈禧之所以挑宣统当皇帝,和她挑同治、光绪这样的小孩当皇帝,手段是一样的,就是她可以借此继续掌控朝政。

但是要知道,慈禧当时已经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她之所以把光绪毒死,很显然就是知道她会死。既然知道她会死,那就应该选一个年富力强的人出来主持政局,或许让大清帝国还有一丝希望。

可是她竟然非常不明智地选一个小孩儿来当皇帝,这不是自取灭亡吗?之所以还这样,肯定是慈禧认为她还有救,可能还会活下去,还可以掌控大清局势。总之,无论慈禧是否活着,清朝都会逃脱不了灭亡的悲剧。

在慈禧死后三年,清朝灭亡了。清朝灭亡是由一定的背景原因的,因为清朝本来就逐渐走向没落,外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内有农民起义。所以慈禧死后,封建官僚主义没落,清朝灭亡。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动了辛亥革命,各省纷纷独立,加上袁世凯控制了军权,他在北京也逼迫清帝退位。
因为大清气数已尽,有慈禧在还可以勉强撑着,没有了慈禧主持大局,清朝就没有了主心骨。所以在慈禧死后的第三年,清朝就灭亡了。

慈禧死后不到三年,为何清朝就灭亡了?

很多人都对慈禧的印象并不是特别好,认为慈禧的存在是让清王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慈禧死后不到三年,清朝就灭亡了,这主要是因为慈禧是有着强大的能力,在当前期间维系了整个清朝的统治,所以在慈禧死后,当时的清王朝陷入到混乱状态,并且随着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亡国。除此之外,慈禧能够掌握清王朝,主要是懂得如何平衡政治能将一部分的政治权利给到世代,服,所以一切众诚也都得到了重用,在晚清时期开展了洋务运动,也让清王朝的统治进行了稳定,让清王朝继续延续了将近10年的时间,可是在慈禧死后,摄政王完全不懂政治,所以也就爆发了辛亥革命让清王朝的统治崩溃。

慈禧对于清王朝的统治是一种高压的独裁政治,这也导致慈禧在长期的政治斗争当中能够获得胜利,最终走上了权力的最高峰。而且在慈禧统治时期出现了太平天国运动,因为慈禧非常重用一些新型的阶层,所以也让自己能够依靠武装力量消灭了太平天国最终让慈禧的威望得到了提升,地位更加的稳固。并且慈禧在郑家戊戌变法之后,慈禧也就变成了王朝的独裁者,根本是没有人能够撼动慈禧的地位,即使是皇帝。

在历史当中,如果没有慈禧太后的话,清王朝也一样会灭亡,这是因为当时清王朝的统治已经开始,逐渐的走向了衰弱,当时清王朝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已经逐渐的尖锐化,尤其是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是引发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当时国内有着非常突出的民族矛盾,革命派的对立也非常的激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让王朝的统治者开始变得动荡。

最后慈禧作为清朝统治者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所有责任也并不一定都在自己的身上,是和整个王朝有着一定的关系。

可能是没有人才,内乱,这个就是导致严重的问题,死亡者就是变多了。
因为清朝本来就已经衰败了,是强弩之末了,有没有慈禧都会灭亡。
因为慈禧掌握着很多的财富,他死了之后也把这些财富给带到坟墓里去了。国库缺乏就导致灭亡了。

清朝在慈禧死后三年就灭亡了,她的威慑力真的这么大吗?

慈禧太后给后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奢侈,无能,腐败,是满清王朝的掘墓人之一,是中国全面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负责人,几乎在慈禧太后的身上找不到任何的闪光点。

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西太后还是一个狠角色。在她当朝的时期,清朝没有出现分崩离析,而仅仅在她死了三年之后,偌大的大清帝国就成为了昨日黄花,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中。可以说慈禧太后还是有很大的威慑力的。

之所以慈禧太后在的时候,大清朝虽然好比一艘破船到处漏水,但是这艘船还能够保持航行而不沉没,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慈禧太后手中掌握了绝对的权力。

慈禧太后绝对不是一个善与之人,虽然她的内政外交能力不行,但是这个女人抓权力的能力却是天下一流。

其实在咸丰帝还没有死翘翘的时候,慈禧太后就已经介入了朝政。一路上先是干翻了以肃顺为首的八大顾命大臣,紧接着又是把恭亲王踢出了权力的游戏,慈禧太后掌握了大清朝的最高权力,再也没有人以及势力能够和慈禧太后分庭抗礼,她就是大清帝国的主宰。

所以那些大臣们在慈禧太后绝对的权力之下,无力反抗,只能乖乖的选择服从。这也是慈禧太后之所以能够在风雨飘摇之中勉力支撑清朝这艘破船的原因。

可是当慈禧太后去世以后,朝堂上的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无论是摄政王载沣,还是其他的皇室成员,都没有慈禧太后那样巨大的威望。

母老虎慈禧太后死了,剩下的都是一些鼠辈,既没有能力又没有实力,这就让许多野心家心思活泛起来,原本那些对慈禧太后唯唯诺诺的人,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这种情况就造成了当大清帝国面临危机时,那些大臣们首先想到的是个人利益,至于对大清朝的忠心这种想法,可能在他们的心中连前50都排不进。

还有一点就是满清政府在慈禧太后死后人才凋零。慈禧太后治理天下靠的是李鸿章,张之洞这些人才,这些大臣都是合格的补锅匠,重用他们也能够缓解日益深化的满汉矛盾,毕竟这些人都是汉家能臣。

可是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都死在了老太后的前头。大清朝在最后三年竟没有合格的顶梁柱,钢筋混凝土的没有,连竹筋混凝土的都没有。而原本慈禧太后依靠自己的威望,还能够使得帝国在巨大的惯性之下缓慢前行,慢慢的走向死亡。

可是当她死后,皇帝是个小宝宝,而朝堂上的几位众臣,大局观差劲,对外政策软弱,政治经验极为稀缺,再加上缺乏得力的大臣辅佐,勉力支撑都做不到,连活稀泥的水准都没有,于是乎大清朝这间大厦很快就被这些人玩的崩塌了。

可以这么说,慈禧太后的存在,就像一剂毒药,能够让大清帝国这个东方病人一时间回光返照,但是无法改变他死亡的结果。但是如果不服用这虎狼之药,大清国就只能直挺挺的在那里等死,再也无法续命了。

一个人太强势独权,名不正则言不顺长期强占着皇位,身边亲近都是无能的奴才,政府的诚信给掏空,民心背离,只要死了对人民没有威胁,全国都会反了。
是的。因为慈禧长期把持朝政,手段高超,朝中安插的全是她的亲信,所以她在世时还能基本掌控住局面。
慈禧在当时的清朝有绝对的威慑力,因为她的存在,使得很多人都不敢反抗,毕竟她有非常多的追随者。
慈禧的威慑力的确很大,慈禧活着没有任何人敢忤逆她,哪怕李鸿章也不行。

慈禧那么不堪,为何还能统治晚清半个多世纪?

提起慈禧这个人,很多人都是嗤之以鼻的。在我们的印象中,“慈禧”两个字与晚清王朝的衰落与不堪是联系在一起的。

是慈禧答应了那些丧权辱国的屈辱条约;是她为了自身利益,坚决反对政治方面的各大改革;也是慈禧荒淫无度,不顾国家财政赤字,大肆修建……可是,慈禧真的像前面提到的一样不堪吗?

设想一下如果慈禧真的有那么的不堪,为什么她还能以一个女人的身份统治晚清将近半个多世纪呢?更何况她死后,还得到了这样的评价:“她(慈禧)的逝世,使清王朝失去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但是人无完人,包括慈禧也是,慈禧的不堪并不是她的为人处世、作风喜好。最大的不堪是表现在她的政治目光上,她的眼光不够长远。

自不量力,向十一国宣战

老话说得好啊:兔子急了还咬人呢!这话真的完全贴合向十一国宣战的慈禧。面对十一个强盛的列强国家,中国和慈禧确实就像是那可怜的小兔子。后世之人其实也是能明白慈禧的愤怒的。她先是被视如己出的儿子(光绪)差点刺杀囚禁,这就已经能气死个人了。

结果自己想要(将皇帝)废而再立,却还受到了一帮洋人的联名抵制,这要说不恨洋人,也没有人会相信了。但是如果单单是为了自己受的气,咱们的老佛爷或许还没胆量挑战那么多国家。

只是很凑巧,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天津“天津教案”一事发酵,老百姓之间文化冲突不断。·这或许给了老佛爷一个错误的信息:自己这是民心所向了,按照老祖宗的说法,民心所向之事,哪里会失败呢?所以,老佛爷脑子一热便向十一国宣战了。

只不过,老佛爷怕是一个激动把两次鸦片战争都失败的事儿给忘了。你随便路上找个人问问都能想得到,一个国家咱都打不过,同时去打十一个,是傻了还是疯了?所以,这样冲动的一次行事,还是得以清政府的赔款割地屈屈辱辱地宣告结束。

其实啊,在向十一国宣战这个事儿上,还有一个插曲。老佛爷在宣战之前或许也觉得自己的实力不太行,听闻民间义和团中各个都是能人志士,便专门派人去了解了一下他们的实力。于是乎,老佛爷收到了底下的人“亲眼所见”的汇报:义和团中的人,各个刀枪不入,能“胸口碎大石”。

你现在随便在路上拉住一个人,他们都知道胸口碎大石这种事情是骗人的。可笑的是,咱的老佛爷,一个宫斗生涯的胜利者,两个垂帘听政的决策者,却是信了这些骗人的话。对道听途说之事也能坚信不疑,完全不知道己方状况与实力。

胜战面前不趁胜追击,却选择和谈

比如在清法战争中,法军都没有办法实现占领台湾的意图了,而且,冯子材老将军都已经在镇南关取得大捷。你说你这时候不追上去狠狠揍他们一顿,让列强们看看中国也不会一直被欺负,还等啥呢?等他们有了援兵转过来打我们吗?

估计这件事在当时可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明明是可以趁胜出击的时刻,慈禧太后却选择和谈。足见,慈禧太后在很多关键性问题上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轻则丢了大清的颜面,重则就是误国误民。

虽然慈禧太后在统治国家方面有很多的欠缺,但是她毕竟在大清晚期掌握统治权几十年,还是有她比较突出的能力和作为的。

知人善用,善于笼络人心

慈禧太后知人善用这个事情,一直是她能在政治斗争中存活那么久的主要原因。你看看她手底下的人:左宗棠,李鸿章,骆秉章等等一大批能臣。其实了解过这些个人的话,都知道他们几个人,个个都是不好对付的主,可是他们却肯听慈禧的话,甘愿为她办事。

就拿曾国藩来说,当时为了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组织起了湘军,普通人都能看得出来,那部分湘军是完全可以颠覆当时的清王朝的。可是,战事过后,曾国藩却是直接解散了湘军,只为让老佛爷安心。就只看看这个,便也能看得出来,慈禧是真的会用人,也善于把控人心。

打破牢笼,促进女性解放

现在的人看到“小脚鞋”总是要吐槽吐槽缠足的陋习。在妇女解足这件事情上,她做得真的没得挑了。也正是她禁止缠足的禁令,开了中国妇女解放的先河。现在的女性们在这件事情上必须感谢她,如果没有老佛爷,中国女性还不见得要等多少年才能摆脱这种束缚呢?

而且,也是因为慈禧太后的默许,女性才能在那个封建思想依然占据主要地位,传统伦理依然是所有女人行为规范的时代里,前往女学读书,学习新思想,了解新事物。

广听劝谏,兴建海军

虽说慈禧太后一直代表的都是顽固派,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将她让李鸿章,曾国藩等人主持的洋务运动给抛开不说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让很多人把目光转向了海军,也因此有了众所周知的慈禧太后挪用军费修建颐和园的事。其实,后来有人证实了,这件事根本就是谣传。

海军军费是有专门来源的,主要来源于海关及沿海城市的税收。至于经费短缺,只是因为相关部门钱没给够,可不是老佛爷半道截了他们的经费。相反,慈禧非常看重水军建设。

要知道,古代的奏章文书,不一定都是掌权者亲笔所写,就算是写,一般也只是写他知道了。老佛爷留下的笔墨不多,其中就包括一些关于水军方面的奏疏。

当年慈禧为了支持福建船政探索仿制新式军舰,朱笔亲书:筹办海防二十余年,迄无成效。即福建建造各船,亦不合用。所谓自强者安在?此次请造钢甲兵船三号,著准其拨款兴办。惟工繁费巨,该大臣等务当实力督催,毋得草率偷减,乃得有名无实。

乾隆,康熙都是好皇帝,一生辛勤治国,得后世称赞。但也造就了大批贪官,坏了朝堂风气,为后来清朝覆灭作了开端,这就是他们的不足。所以任何统治者都有他的两面性。虽然现代的人评价慈禧都一股脑儿地认为她祸国殃民、封建愚昧。

但是其实在慈禧太后那个位置上,她只是把自己定位为一位大清后期政权的“护卫者”,而并不是什么开疆拓土、创新革变的“改革家”。

作为一位封建时期的父妇女,她个人的局限没有错,但是已经做到她的极限了,换成其他的人也不一定会比她做得好。所以把晚清的衰败都归咎在她一个人身上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只不过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她并没有这个能力和水平力挽狂澜,在历史的转折关键时期将清朝带领到更好的方向,最终只能被历史的潮流所淹没。

文章标题: 慈禧掌权,风雨飘摇的晚清王朝又苟延残喘了半个世纪。慈禧死后仅三年清朝就亡了。对此应如何看待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2027.html
文章标签:慈禧  王朝  风雨飘摇  掌权  晚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