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20 08:42:47 | 作者:老旦聊历史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在我军一开始的计划中,天津并不是优先要解决的目标。
为了堵住国军南逃的出海口,我军原先选定的攻击目标是塘沽。主席在《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明确了我军首要任务:“力争先歼塘沽之敌,控制海口”,“只要塘沽(最重要),新保安两点攻克,就全局皆活了”。
12月21日,东北野战军2、7、9三个纵队已经完成对塘沽的包围,开始勘察地形,做最后总攻的准备。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塘沽守军仅仅5个师,用三个纵队来打应该问题不大。
但是,塘沽前线负责统一指挥的7纵司令员邓华经过几天的侦查和试探性进攻,却在12月25日向林彪发来一封电报,建议延长进攻塘沽的准备时间,电报大意如下:
1、塘沽东为渤海,南为海河,无法四面包围,守将侯镜如已经把指挥部设在船上,我军无法阻挡守敌在不利时坐船逃跑;2、塘沽四周地形平摊,且均为草地、盐田,无法构筑工事;塘沽市内河沟纵横,即使攻进市区仍需要逐个突破;总的来说,大兵团进攻塘沽使不上力,费时费劲,且预计伤亡较大;邓华认为,塘沽地形不适合大兵团作战,真要打,就必须做好充分的进攻准备,所以建议把总攻时间延迟到下月初。
林彪收到这封电报之后非常重视,因为就在这段时间里,平津两地的国军已经开始不断显示出想要突围的迹象,如果此时贸然进攻塘沽,一旦久攻不克,平津两地的国军极有可能趁此时间突围,如此一来,主力被拖在塘沽的东野将陷入非常不利的局面。
林彪把邓华的电报完整转报给军委,并向军委提议推迟进攻塘沽:
平津敌突围象征甚多,塘沽、大沽目前水的阻碍太大,兵力用不上,对两沽的攻击时间拟予推迟。有何指示,盼告。主席很快回复同意:
既然平津敌突围象征甚多,目前攻击两沽亦有困难,自应推迟攻击两沽时间...(塘沽)该敌只有五个师,即使从海上跑掉也不要紧。而就在继续做进攻准备的时间里,林彪和刘亚楼认真分析了邓华的报告,思路逐渐开始转变:如果无论如何也拦不住塘沽的守军逃跑,那么干脆不要浪费人力和时间去打塘沽,直接把北平、天津的国军全部牢牢控制住不是更好?
然而,改变军委的既定计划可不是闹着玩的。为了确实明确攻打塘沽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林彪让刘亚楼亲自前往塘沽前线做实地观察。
经过对塘沽的认真考察,刘亚楼向林彪确认:邓华所说基本无误。塘沽前线的指战员普遍反馈:“不怕敌人多,不怕敌人硬,就怕使不上劲。”
有了刘亚楼的考察报告,林彪的信心就更加坚定了:
1、塘沽港口守军不多,但地形复杂,东野大部队有劲无处使,不但无法速战速决,守军还随时可以坐船逃跑,攻打塘沽是一场耗时、耗力、却又注定无法全歼敌人的消耗战;
2、一旦塘沽无法在短时间内拿下,则傅作义很可能借此机会让北平、天津的所有国军发动突围,如果一大部兵力被塘沽缠住的情况下,东野应对此次突围将非常麻烦。
3、既然无论如何都无法阻拦塘沽的国军从海上逃跑,且进攻塘沽还存在一点风险,那么此时应放弃进攻塘沽,直接把北平、天津围死即可。
于是,林彪于12月29日致电主席,建议转头先打天津:
...(塘沽)停有兵舰,敌随时可逃入军舰退走。故两沽战斗甚难达到歼敌目的,且因地形开阔,河沟障碍,我兵力用不上,伤亡大而收获小,亦必拖延平津作战时间。我在两沽附近部队,皆认为攻两沽不合算。我原在两沽附近的部队,已大部西移到达天津附近...我军拟以五个纵队的兵力包围天津,进行攻天津的准备。主席很快批准了这个建议:
放弃攻打两沽计划,集中五个纵队准备夺取天津是完全正确的。林彪、刘亚楼不打算给傅作义留下任何机会,他们并不因为自己优势巨大就为所欲为,相反,他们一刻不停地完善自己的作战计划,直至彻底堵死华北国军翻盘的最后一丝可能。
平津战役的最后一场大战,天津战役正式展开。
林彪对天津战役展现出了极高的重视,在他看来,天津是傅作义最后的堡垒,一旦发现天津被攻击,傅作义极有可能豁出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搏。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林彪决定动用整个华北所有的部队来保障这次关键之战,12月27日,林彪致电主席,建议把华北2、3兵团全部调来北平附近:
我们应有与平、津、塘敌三十个师同时作战的准备,要把它看作一仗,因敌很可能在我打一处时,其他两处同时动作,以孤注一掷之决心,以图侥幸之成功。为慎重起见,我两杨兵团皆开北平附近为好。这样能使力量有余裕,即令我军在作战过程中有某些差误,亦能有余裕力量补救。主席很快回电同意:
同意林之提议,杨李全部,杨罗耿主力均调平津参加会战。获得了绝对的优势兵力后,林彪又精心挑选了天津战役的总指挥官:刘亚楼。
刘亚楼,1910年出生于福建武平,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历次反围剿和长征,以前卫身份在长征中多次完成急难险重的战斗任务。1935年,刘亚楼先后担任红1军团第1师、第2师师长。
1939年,刘亚楼被中央指派前往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以少校军衔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表现极为出色。
1945年,刘亚楼跟随苏联军队回到中国东北,先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参谋长职务。他处事果断,心思缜密,执行任务坚决,做事雷厉风行,在部队中素有“雷公爷”的名号。
林彪对刘亚楼极为信任和欣赏,他对刘亚楼的评价是:“一个刘亚楼,顶三个参谋长。”
林彪不仅欣赏刘亚楼的参谋能力,他还知道刘亚楼不是一个单纯的参谋人才,刘亚楼拥有直接指挥大军作战的经验和能力,是极能打的一员虎将。
可惜的是,身为东野的参谋长,眼看大战就要结束,刘亚楼还一直没有获得直接上阵指挥的机会。而这一次,先打天津的方案是林彪、刘亚楼一起提出,让刘亚楼来指挥这场战役再合适不过。
不仅要调兵,而且还要遣将。林彪如此重视的天津,是一块极难啃的硬骨头。
天津是当时华北最大的工业城市,自明清两代以来,天津就有“京畿门户”之称,是守卫北平的重要战略要塞。天津地势低洼,市区内河流纵横,易守难攻,非常不利于大兵团作战。。
而这个时候的天津已经被建成了一个巨大的军事堡垒。在国军连续几任主官的不断完善之下,天津的主要工事情况大致如下:国军挖了一条环绕全城,深3米、宽10米、全长50公里的护城河,河的内侧,统一筑起5米高的土墙,土墙上挂有铁丝网、电网;护城河外侧,建立了无数的碉堡防御群,光是大型碉堡就有380多个,小碉堡不计其数。
在东北野战军开始包围天津时,感觉到危险的陈长捷更加疯狂,他命令部队拆除了防御阵地前1 000米以内的树木房屋以扫清射界,然后又埋下整整4万多枚地雷。
老蒋曾在视察过天津的工事后大为赞赏,说:“各地的守备将领如果都能像陈司令这样认真负责,把防御体系搞得好好的,共产党还能有什么办法?”
陈长捷自己也对守卫天津非常有信心,他对傅作义说,只要他陈长捷在,天津“万无一失”。
陈长捷与傅作义的关系非同一般:他们都是保定军校出身,又同在阎锡山手下出道,曾联手带着绝对劣势兵力坚守涿州孤城长达3个月之久,成就了傅作义的成名一战“涿州之战”。抗战结束后陈长捷一度闲赋,又是傅作义推荐陈长捷接任了天津守备一职。
因此,陈长捷虽然不是傅作义的嫡系,却对傅作义忠心耿耿。在华北战事开启之后,老蒋写亲笔信给陈长捷,让他抛下北平的傅作义率天津守军独自南下,却被陈长捷拒绝。
陈长捷说,他要为傅作义负责到底。
12月2日,东北野战军集合了22个师,加上特种兵纵队共计34万人完成了对天津的合围,开始扫清天津外围据点。
陈长捷问傅作义如何应对,傅作义说:“你们打好仗,就好办,要打才能和。”
陈长捷明白,傅作义是让他们在天津打个漂亮仗,好让国军谈判桌上多一些筹码。于是,陈长捷开始布置部队死守。
然而仗一开打,陈长捷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在解放军凶猛的攻势下,天津外围阵地的陷落速度远远超过陈长捷的预期,看着自己精心布置的防线一个个陷落,陈长捷开始有点慌了。
陈长捷赶紧找傅作义求援,傅作义当然拿不出援兵——他自己还被围着呢。傅作义只是告诉陈长捷继续坚守:“坚持下去,就有办法。”
就在这时,陈长捷接到了林彪、罗荣桓给他发来的亲笔劝降信:
我们即将开始天津战役了,郑国洞将军是榜样,将军如仿效,将为人民立大功,如抵抗只能使自己遭受杀身之祸。希望你们在我们总攻之前,派代表来谈判,在任何地点都可找到司令部,然后护送你们与我们商谈。陈长捷心念一转,想出一个好主意:他决定派出代表来假意谈判,不仅可以利用谈判来拖延时间,而且同时还能想法设法摸清我军的虚实。
于是,陈长捷派出了国民党天津参议会的几个代表来和东野围城部队谈判。
在谈判桌上,这几个代表提出的条件让东野差点给气笑了:他们带来了陈长捷的话,说国军愿意投降,请解放军给天津国军让出一条路,让国军部队带着轻武器从天津撤往塘沽,再从海上撤往江南地区,陈长捷本人和重武器留在天津“投降”。
这哪是来谈判的,这就是来闹的。
刘亚楼很快给出了回复:1月12日之前,天津守军必须放下武器,解放军将保证国军官兵及家属的生命财产安全。否则,解放军将继续按照计划进攻。
于是,代表们回到了天津,谈判不成早已在陈长捷的预料之中,但是代表们带回来的消息却非常重要:据代表们说,他们是在城北一个小村庄里和东野谈判的。
得到消息的陈长捷大喜过望,因为天津城城区巨大,他手上的13万兵力不足以全面摊开,需要有重点的进行防御。而天津城北面地形较为平坦,适合大兵团展开,陈长捷一直判断东野的主要进攻方向会是城北。
此时,代表们带回来的消息证实了陈长捷的判断——既然东野指挥部设在城北,那东野的进攻重点肯定也在北面。于是,陈长捷毫不犹豫地把自己手上最能打151师从城中移到了城北方向。
陈长捷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傅作义“就有办法”,他不再理会东野的劝降通告,准备在天津城死守到底。
离开前线多年,首次披挂上阵就要指挥几十万人规模的大战,刘亚楼却丝毫没有怯场,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指挥工作之中。
刘亚楼很快就收到一份大礼:天津的地下党非常给力,解放军包围天津之后,地下党向东野送来了整个天津城区的工事和布防情况详图。
这份情报简直是价值连城,有了它,刘亚楼完全知悉了天津布防的详细特点:
北面工事弱,防守部队强;南面工事强,防守部队弱;中部工事、部队都不强。很快,刘亚楼拿出了天津的攻城计划:既然南北方向敌人都有优势,那就给国军来个拦腰斩断#不要跟他拼拳,切他中路。#:
1、主力部队从天津城东、西方向对防守较弱的中部进行夹攻,以城中心的金汤桥为汇合目标;2、南面以一部兵力进行助攻,防止国军向塘沽逃跑;3、北面以少量部队首先发起佯攻,迷惑敌人;4、主力部队将国军拦腰斩断后,再先后歼灭南、北两边的敌军。刘亚楼把这个计划编成了顺口溜:“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分割后围歼,先吃肉后啃骨头。”
林彪在给军委汇报刘亚楼制定的作战方案时,极为罕见地表现出了极大的自信:“敌以十万余人之兵力防守近二百万人口之大城市(比济南大三倍,比锦州大十倍),必处处薄弱便于突破和发展,且我军兵力战力均较敌占绝对优势,故整个战斗当能迅速解决。”
向来以谨慎著称的林彪,面对着国军精心布置、重兵防守的坚城,居然对主席说“优势很大、马上搞定”,这在林彪所发的电报中是前所未有的。
这是林彪对刘亚楼、对东北野战军,满满的骄傲。
当然,林彪的骄傲还有更充足的理由:天津城外,东野整整摆了538门大炮,还有30辆坦克、16辆装甲车。高达——啊不是,装甲部队参战数量再创我军战史新高。
陈长捷精心设计的外围防线在东野面前没有发挥出多少作用:再坚固的碉堡,几轮重炮下去就底朝天了——什么,还有幸存的?没关系,重炮再来几轮,坦克部队跟上。
天津外围的堡垒群,没有一个能够坚持超过24个小时。
1月12日,天津的外围阵地已经全部被解放军攻陷,解放军在做最后的攻城准备。
而首次上阵的刘亚楼用出了十八般武艺,在指挥东野各纵扫清外围的同时,他还不忘对陈长捷来了个兵不厌诈。
在得知陈长捷的“投降”条件之后,刘亚楼立刻判断对方根本不是认真想要和谈,而只是打算过来拖延时间和探听情报。
于是,刘亚楼来了个将计就计:他没有让谈判代表们来城西的攻城指挥部谈判,而是故意把谈判地点选在了城北。
谈判结束后,刘亚楼生怕陈长捷看不懂“暗示”,还特地让重炮营在城北进行了几轮试射。
1月14日上午10时,解放军对天津的总攻如约开始。几百门大炮一起怒吼,整整一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在天津城的防线上打出了无数的缺口。
国军炮火被解放军彻底压制后,不甘心的国军派出了空军,想要轰炸解放军的炮兵阵地。没想到两架飞机刚刚飞出城区,就被等候已久的东野高炮营给乱炮打了下来,吓得国军其他飞机再也不敢出动。
炮火准备过后,东野的战士们朝着天津城冲了上去,到了下午1时,东野已经东、西、南三面打出一共9个突破口,就连原先在南面负责牵制攻击的9纵都硬生生敲出了突破口。
东野战士们从突破口蜂拥而入,国军本准备在市区内顽抗,却发现眼前的解放军实在是太过熟练了——每当进攻遇上街垒和障碍,东野立刻留下少量部队牵制,大部队娴熟地穿墙过户,很快就绕到了国军的后方,国军只要跑得慢一点,马上就被包了饺子。
还有些地方的国军试图用坦克顽抗,没过多久,这些国军就惊恐的看到对面东野战士推来了反坦克炮。
最要命的是,天津的国军兵力本来就处于严重劣势,而防守天津城中部的国军就更少了——原本在这里驻守的151师,被聪明的陈长捷给调去城北了。
战技、兵力、装备、以及智力的全面碾压,东野如热刀切黄油一般切开了天津国军精心布置的防御阵地。
15日临晨1时,距离总攻发起仅仅13个小时,东西两个方向的解放军部队已经在金汤桥胜利会师,将天津城的敌人分割成了南北两个独立部分,并开始分头歼击南北两边的敌人。天津守军集体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
此时陈长捷已经彻底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他急忙向傅作义请示是否可以投降。
傅作义的回复非常稳定:“再坚持两天,就有办法。”
陈长捷气得把电话摔在桌上。他再也不敢拿自己和部下的性命开玩笑,决定向东野求和。
后半夜,天津的无线电突然开始一刻不停的广播:
“林彪将军请注意,林彪将军请注意,请你通知部队,不要再打了,国军同意放下武器,我们谈判!林彪将军请注意,林彪将军请注意。。。”都快打到司令部大门了,现在想“谈判”是不是太晚了点?
有意思的是,东野从上到下都把这个广播当成了耳边风,反而是天津的国军有不少在听到这个广播之后就崩溃了。
还没等陈长捷想明白自己到底怎么向东野投降,东野的战士已经冲进了他的指挥部。
1月14日,聂荣臻告诉国军谈判代表邓宝珊“此次谈判不包括天津”的时候,邓宝珊还非常不服气,他对聂荣臻说:“我看没这么容易,你们打天津,起码要打30天。”
说完这话仅仅1天之后,仍在东野谈判的邓宝珊见到了一个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人:天津守备司令陈长捷。
这时的陈长捷已是我军俘虏,他一见到邓宝珊就破口大骂:“你们这些混账,只知道拖延时间,把我们当成谈判桌上讨价还价的资本!现在好了,我们完了,看你们找谁来当替死鬼!”
听到天津解放的消息之后,傅作义“手中的电话无力掉下,整个人瘫痪在椅子上”。
解放军于1月14日上午10时对天津发起总攻,到1月15日下午3时,天津胜利解放,前后仅用了29个小时。
林彪战前吹的牛,硬是被刘亚楼实现了。
1、即使是在近乎于“碾压局”的平津战役,林彪除了打天津时小小地骄傲了一下(你看,他在笑!他明明在笑!),在制定总体战略时仍然是一丝不苟、小心翼翼,生怕有哪怕是一丝一毫的误算。也许有的人会嘲笑林彪“过度谨慎”,但我想说的是,这种品质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绝望。
什么绝望?当他的敌人就会很绝望!
2、此处补充一句题外话,马绍信老师演的林彪简直是登峰造极,这也是绝望,让以后每一个想演林彪的人都很绝望。。。
3、刘亚楼在苏联学习的时候表现极为出色(有资料说,刘亚楼正确预判了德军入侵苏联的进军方向,可惜苏联人不听。不过这不是官方资料,大家听听就算),一回来就被任命为东野的参谋长,从此成为林彪最得力的左膀右臂,林彪在解放战争中的辉煌战绩决少不了刘亚楼的一份功劳。
4、因为林彪的光芒太过耀眼,在这之前刘亚楼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能干的参谋”(大决战电影也有一点这个感觉)。也许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林彪才选中了刘亚楼来指挥这场重要战役。而刘亚楼果然不负所托,在当了多年的影子战神之后,首次带兵就在天津之战中证明了自己。
5、虽然是碾压局,但是刘亚楼只用29个小时拿下天津还是有些夸张。而且这还是东野在尽量保护学校、工业等建筑的前提下,束手束脚打出来的(主席在战前多次强调,不到不得已时要尽量减少破坏。东野严格执行了命令,一场大战下来,天津全市工厂、学校、街道大部分保持完好),如果让东野放开来抡,有可能一天都不用就拿下了。
6、无论拥有多么强大的能力,一个人能做的事情始终是有限的。林彪在东北能够做到党政军一把抓,带领东野实现史诗级绝地大翻盘。与罗荣桓、刘亚楼两个神人对他不遗余力的支持绝对是分不开的。另外,其实还有一个不显山不露水、一般人基本想不起来、想起来也不知道干了啥、却做出了无数关键贡献的陈云,他们的故事以后有机会再讲吧。
(未完待续)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老旦聊历史”
别忘了点赞哦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