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古代通信不发达,有人被流放的时候,朝廷怎么确保被流放的人不逃跑并且到达流放地

时间: 2021-08-13 22:57:4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6次

古代通信不发达,有人被流放的时候,朝廷怎么确保被流放的人不逃跑并且到达流放地

古时候犯人被流放的时候,能不能偷偷地溜回来呢?

谢玉在剧中受封宁国侯,战功卓著,有护国石柱之尊,他武功高深,诡计多端,在京城只手搅弄风云与主角对抗良久,最终却在被流放后默默死掉。

这样的结局让不少人感到意难平。

很多人就在弹幕中质疑:

流放地处偏僻,又是山高皇帝远,他有权有势又有一身武功,怎么不知道在半路逃走呢?

他有长公主身份的妻子,还有两个年轻有为的儿子,为什么都不想办法救走他?

哪怕得不到赦免,偷偷接回来在密室养着也好啊!至少还能活着。

其实,不是他不愿意逃,而是不逃不了!!

流放犯逃亡面临的困难重重

简单来说,你能想到的计策,当年皇帝老子和刑部大臣们也能想得到。为了避免流放犯人逃跑,人家也是下有对策上有政策,想跑?没那么容易!

古时候有一段时期流放的人犯是戴着枷锁上路的,重重的手脚铐,再加上大大的枷锁,这种情况下想凭自己个人能力偷偷震开枷锁?或者带着枷锁逃了再说?想都别想!生活可不是武侠剧,没有所谓的深厚内功。

就算流放犯中有人个人能力突出,逃离了队伍,等待他的就是解放和自由吗?并没有!

宋代之前 ,流放犯人都发配到四方边疆, 因发往西北的犯人也陆续出现逃亡, 而后流放犯人大多发配岭南地区。

看看都是什么地方?古代的边疆、西北,相较现代更加路途偏远,人迹罕至,不要说身体乏累的受刑之人,

就算现代的你不带一分钱和粮、水徒步几十公里试试?

而岭南则非你以为的南方小镇,那时候的岭南就是大片原始森林 ,一旦逃进去咱不说蛇虫走兽粮食奇缺,就算装备充沛,也没人能不迷路走出一望无际的森林。

除非拥有贝爷一样彪悍的生存能力↓

好吧,假设你运气爆棚,摆脱枷锁,又生命力顽强的挺过了人迹罕至之地,等待逃亡者的,还有层层要道关卡,没通关文书根本无法通行。

或许有人说不要紧,条条大路通罗马,咱不走大道,找人问问走小道回去不就可以?还是那句话,你想到的当时的统治者也会想到。

古代时兴北人南放,南人北放的流放策略,古时候各地方言区别那是相当大的,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根本无法用语言沟通,想问一条回家的路?几乎不可能。

所以说,在重重艰苦条件下,流放的人想要逃跑并非易事?不如老实待着,兴许还能活得更长久些。

有人不能逃,有人根本不想逃

也不是所有流放犯都很凄苦,据说从古代有个吃货在一处流放之地吃荔枝吃high了,乐不思蜀便罢偏偏还爱张扬到处炫耀,结果传到朝廷耳朵里就又给流放到其他地方去了。

这就叫祸从口出!

还有被嘉靖皇帝流放的明代文学家杨慎,他的流放经历更是精彩非常。

一般流放犯人多多少少都是犯了事而被流放,而这位杨慎却是因为不愿与奸佞同流合污跟皇帝干仗,被皇帝一怒之下杖毙,结果没死成又改为流放的。

杨慎在朝中论资排辈本就是威望甚高,又是名满天下的清贵,尤其他是跟皇帝干仗被贬,当时看来这可是了不起的风骨。

因此虽然他被嘉靖皇帝记恨到死,可在流放途中却是处处被善待,每过一地,当地地方官就留下住几天,一路游山玩水写诗作词,光走到流放地就用了2年。

每每皇帝问起,大臣还帮其掩护说他“甚老病弱”,皇帝才稍觉宽慰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流放到舒适之地,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如此影响力,让所有人都背着皇帝对他好。之所以很多人不想逃,是因为在某些朝代,流行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儿。

比如唐代,流放罪处置很轻,在外流放几年就能回老家,没必要偷跑,到了宋开始,流放的刺字的贼配军,脸上两排字一生也翻不了身,逃到哪脸上的字都会出卖他的身份而被抓回来。

并且流放是可以特赦的,只要等到天下大赦,就可以回乡。

不过,这样的时代并没有持续多久,元明两代,流放的永世充军,清代更是变本加厉,越来越狠,当未来已经无可期待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拼命一搏。

但逃跑不等于自由,除了第一部分的困难重重,等待他们的,将是更重的刑罚!

如果流放犯逃了会有啥后果?

上面讲到,唐朝对流放犯的处置相对较轻,但一旦发现流放犯人逃跑,那危险就大了:

诸流徒囚,役限内而亡者,犯流、徒应配及移乡人,未到配所而亡者,亦同。一日笞四十,三日加一等,十九日合杖一百。过杖一百,五日加一等,五十九日流三千里。

到了清朝,对逃跑流放犯的处置则更加严厉。道光十年,山东昌平州一流放犯在途中趁暴雨天逃走,结果被抓回后,

直接改为斩立决

“王五合依未伤人之伙盗,原系免死发遣之犯脱逃被获即行斩决例,拟斩立决。

流放苦虽苦点,但原本还能留着小命,现在一逃直接改为斩立决,多得不偿失!

最可怕的,还是流放犯逃跑还会牵连家人,你逃亡了, 你家人却会因此受到连坐。这也是为啥谢玉家中有权有势,亲人却无法相救的道理。

就算你孤家寡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并且还成功逃亡。对不起,大清定了追捕限期,请看时效:

清廷规定对流亡者以年逾七十为准,如在逃者时年已六十,勒限十年追缉;在逃时年已五十岁,勒限二十年追缉。

也就是说,逃犯得躲起来活过七十,才可以安心。

明律就更人性化一点,只要年满六十岁可以赎身返家,但上文中的杨慎却因为得罪皇帝,直到七十二岁过世,都未得到赦免,还是死后才得以归葬故乡。

所以说,流放还有遇到特赦或者家人用银子打通关节获救,有回到故乡的机会。逃亡的话生存几率就很少了。

提到古代,我们想到的都是落后、制度不健全,总以为可以轻易钻空子。其实古人的智慧是十分超前的,他们受限的,只是科技和发展力,在才能方面,反而有很多值得我们后人学习之处。

古代流放边关的人不会逃跑吗?押送的人要回京城交差,地广人稀,流放100个人,要逃跑总能跑一个吧?

古代流放边关的人不会逃跑吗?押送的人要回京城交差,地广人稀,流放100个人,要逃跑总能跑一个吧?感觉流放也不惨,能被流放的都不是啥善类。逃跑了的话,能文的写字卖画,能武的去玩杂技。实在不行也能加入强盗组织呀。为毛被流放的都那么惨?
废话当然会跑,但是一般这种犯人肯定会在脸上刺字啊(黥面),你在马路上看到脸上刺字你不会去报官,还看他表演?除非能保证永远不被人发现否则抓到就是稳死了,你猜敢不敢跑。
史料上的惨 并不是真的惨吧 我觉得
1.古代流放多数是去苦寒之地,有的是去边关充当兵役,有的是去充当劳役的。
2.流放之地路途遥远,有很多地方是无人区沙漠,能走到流放地已经是九死一生,有的还没有走到就死在了途中。如果逃回来,被流放的人路途上没有钱没有粮食,路途遥远容易死在路上。
3.古代社会人口流动率很低,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离开过家乡,每个村子里的人都会记录在册,相当于现在的户籍制度。如果被人发现村子里来了不明身份的可疑人员容易被当成贼人报官。
4被流放的人大都期待被大赦后正大光明的回去,比如发生皇帝驾崩新皇帝登基等事情的话,大都会大赦天下,这样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回去。还有的文人官员等期待过一段时间自己会被重新启用。比如纪晓岚就曾被流放新疆,途中他的大儿子也死掉了。但后来康熙要修订四库全书,他又被重新召回京中,正大光明的回来了。所以古代人就会满怀期望的等待赦免。
刺的字可以改刺成花,流放对野外生存的高手不算什么,比孤岛求生容易多了。比砍头和充军强多了,流放是自由的,想干嘛干嘛。只要是在地球上,在大陆上,就能活。

古代被流放的人员如果逃脱,负责监管的官员犯有什么罪?还有,朝廷怎样知道被流放人员没有逃脱?

这也看罪犯级别,如果流放前本人就是高官贵戚,一旦高层发现人少了,肯定是以玩忽职守罪重责看守。如果只是家奴、侍女什么的,向上报个“暴毙、跳崖”都能糊弄

古代被流放的犯人,他们为什么不跑

不选择逃走,其实原因无非下面这3个。
1、不划算。流放虽然九死一生,但还有希望等到特赦或者大赦。比如宋朝的苏轼,在被流放到海南儋州后不久,就被宋徽宗特赦,调为廉州安置,后来又赶上宋徽宗大赦天下,官复朝奉郎。
所以,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因党争失利被贬的朝廷大员,他们一旦选择逃亡,就意味着罪加一等,即使等到了大赦,也不在被赦免之列了,只能一辈子亡命天涯。相比之下,安心服役或许还有一线与家人团聚的生机,毕竟古代的大赦还是很频繁的,新皇帝登基、太子降生或者某地发生自然灾害等等,都会大赦。比如宋徽宗在位26年居然大赦了26次,平均每年一次。
2、怕连累家人。古代常常聚族而居,一大家子常常住在临近地区,如果被流放者逃亡,那么流放地的劳役官在发现后,会及时上报,朝廷抓不到你,就会对付你的家人,这也是很多流放犯最忌惮的地方。
3、死亡率高。古代交通不便,流放地更是崇山峻岭,烟瘴遍地,选择逃亡无非两个地方,一个是啸聚山林,一个就是逃亡塞外他国,但这两个选择难度都很大,单打独斗死亡率很高。
像明朝就是把流放犯安置到各地卫所服军役,就算你想逃走,两条腿也是跑不过卫所官兵的战马的。而清朝做法更狠,流放犯往往被划给当地的八旗为奴,这样一旦罪犯逃亡,都不用等朝廷追捕,当地八旗自然会全力去抓你,毕竟对他们而言,流放犯就是他们的免费劳力。
文章标题: 古代通信不发达,有人被流放的时候,朝廷怎么确保被流放的人不逃跑并且到达流放地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9334.html
文章标签:流放  人不  朝廷  逃跑  不发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