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系统地了解昆曲

时间: 2021-08-08 22:07:1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5次

如何系统地了解昆曲

我对昆曲的认识(自创)和感受

不知道你这个问题做什么用?是作业吗?
如果你是苏州的地区的学生,写的时候可以说你偶尔从昆曲博物馆了解到了昆曲,然后进一步展开。如果你是北方的学生,可以说偶尔从戏曲频道听到《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觉得虽然听不懂,但是觉得吴侬软语,加上两个美丽的古装女子边唱边舞非常美,进而产生好奇。后面写的就可以差不多了,知道学过的汤显祖这位戏曲家原来就是刚才提到那段唱的作者。这优美的唱段就出自于昆曲《牡丹亭》。通过了解学习,知道昆曲是百戏之祖,有六百年的历史,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昆曲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就是美。唱词美:昆曲属于曲牌体,所有的唱词都是按曲牌填词的,有非常高的文学造诣。怨不得在明清时,她一直被文人士大夫所推崇。其文雅、优美唱词的文学性,是当今直白、露骨的歌词所无法比的。
曲调美:昆曲讲究的是水磨调,流丽悠远,清柔婉折,一唱三叹,明清时期飘荡在江南水面上的真正中国好声音。
身段美:昆曲的表演是载歌载舞的,每一句唱词都会配以一个不同的身段,轻歌曼舞,“转盼万花羞落”怎一个美字了得。曾经有人评价昆曲当代名家张继青“唇齿吐珠玉,体态秀词章”,这是真正的中国式的传统含蓄的美。
真正流传百年的艺术作品,不完全在于它紧张刺激的剧情,如同莎士比亚的作品,其戏剧冲突不一定能比当今的大片、电视剧更曲折,更刺激。只是这些艺术能够打动人心,而昆曲恰恰表现的是情、体现的是美,闲雅、整肃、清俊、温润.
你再找从一些著名的唱词,融入文中,从文学的角度写一些体会。不过还是希望你能找一些昆曲看看,要不一点都不了解,就是我帮你自创了这些,别人也不相信是你的真实感受。推荐《游园惊梦》、《玉簪记。琴挑》,最著名,最基本的了解。

昆曲的特点

昆曲 越剧 梆子 吕剧 京剧 的特点 选词(轻柔婉转,高亢悲凉,通俗质朴,雍容华贵,典雅精致)
1、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而盛行于苏州。它起初称为昆山腔,与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并称为四大声腔。昆山腔在明代万历之前,还只是流行于吴中的“小集南唱”的清曲。在嘉靖、隆庆年间,江西南昌人魏良辅认为当时的一些南曲唱腔“率平直无意致”,于是以原昆山腔为基础,参考海盐、余姚等腔的优点,并吸收了北曲中的一些唱法,把昆山腔作了很大的改革与发展。魏良辅非常讲求唱法上的吐字、过腔、收音。同时,在北曲弦索名家张野塘的协助下,成为集南北曲之大成的新声,“腔曰‘昆腔’,曲名‘时曲’”。但这时的昆曲仍是清唱,尚未能体现剧本,形诸舞台。昆曲由清唱搬上舞台,成为戏剧,始于梁辰鱼的《浣纱记》。梁辰鱼觉得昆腔不应只局限于曲坛清歌,必须扩展到舞台之上占有更广阔的天地。于是他“考订元剧,自翻新作”,写作了《浣纱记》传奇,并第一次将昆曲搬上舞台。自万历初年,昆曲很快地扩展到江、浙各地,成为压倒其它南戏声腔的剧种。随之由士大夫带进北京,与弋阳腔并为玉熙宫中大戏,当时称为“官腔”。以此为发端,昆曲便以昆山和苏州为起点,迅速地传播到南北各地。万历以后,昆曲流行的地域逐渐广阔,在全国形成了以苏州、南京、杭州和北京为据点的四大中心。
昆剧的兴盛时间约长达二百三十年,即从明代隆庆、万历之交开始,到清代嘉庆初年。此间,新的剧作不断出现,表演艺术日趋成熟,行当分工越来越细致。从演出形式看,由演出全本传奇,变为演出折子戏。“折子戏”以其生动的内容,细致的表演,多样的艺术风格,弥补了当时剧本创作雷同、拖沓、贫乏的缺陷,给乾隆、嘉庆年间的昆曲活动带来生动活泼的局面。通过艺人对戏剧人物的精雕细琢,出现了一批生、旦、净、丑等本行为主的应工戏,它们都成了观众百看不厌的精品。
在这一阶段里,昆山腔的兴盛使得文人创作如春潮般涌起,名家名作层出不穷。在戏剧史上、文学史上第一流的作品如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都产生在这个时期,稍次的作品但影响也很大。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昆剧不断地兼收并蓄,对“北曲”逐步改造适应,使之成为“北曲南唱”,同时兼采弋阳腔、弦索调、调腔、吹腔、小曲等长处,另外还把其他艺术形式有意揉合使表演形式绚烂多彩。昆曲的繁盛时期,拥有大批技艺高超的演员和戏班。
昆曲从晚明开始式微,到清代中叶已转入衰落时期。许多原来的优点发展到一定阶段便转而成为缺点。昆曲的曲词以典雅美丽见长,但到了乾嘉之世,曲词晦涩,大多数人不能理解。昆曲的唱腔以悠扬宛转见长,到后来节奏愈趋缓慢低沉,行腔转调过于细密,大多数人不能欣赏。由于偏重曲词的欣赏,忽视作品的内容,题材范围也日益狭小,这些都限制了它的发展和改进。
“花部”与“雅部”之争成为昆曲消衰标志。在康熙年间,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调、二簧调等各种地方声腔蓬勃兴起。这些统谓之乱弹,即“花部”。乾隆五十五年的徽班进京,是“花雅之争”中的一件大事。徽班进京后,迅速为二簧调在北京剧坛打开局面,从而花雅之争以雅部昆曲失败而告终。随着昆曲的衰落,文人传奇的创作也趋向低潮。这些作品语言典雅、结构冗长,专讲格律、填词,无视戏曲的舞台艺术特点。至光绪年间,昆剧开始没落。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戏改政策的出台,昆曲出现了复兴的局面。1956年国风剧团的《十五贯》晋京演出,获得巨大的成功。《十五贯》的成功,和当时政治形势和政治要求是有关系的,但它的成功,对昆剧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昆曲艺术特点:即慢、小、细、软和雅。
所谓“慢”,是说昆曲的节奏缓慢,轻柔而婉折。昆曲拥有独特的声腔系统,它的发音吐字比较讲究四声,严守格律、板眼,唱腔圆润柔美、悠扬徐缓;它的曲调是传统曲牌体,每出戏都由成套曲牌连缀而成。这既是当时缓慢的生活节奏以及人们的缓慢心理节奏在戏曲艺术上的反映,也是“水磨腔”格律特点和演唱要求所造成的必然现象。
所谓“小”,是指昆曲可以在各类剧场的舞台上演唱,但它最宜于家宅的厅堂或花园亭榭上演唱,是典型的“红氍毹艺术”。
所谓“细”,是指昆曲表演十分细腻。昆曲是一门集歌唱、舞蹈、道白、动作为一体的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象征虚拟性和程式化的歌舞动作表演故事,并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心理状态、渲染戏剧性和增强感染力方面,形成了完整而独特的表演体系。
所谓“软”,是指昆戏说的吴侬软语,唱的是柔婉的“水磨调”,再加上擅演缠绵悱恻的文戏,自然给人以一种软而香的感觉。
所谓“雅”,是指昆曲高雅、文雅、典雅和清雅的风格。昆曲,单单看剧本,就是一种美的享受,而许多唱词其实就是婉约凄美的诗词。
这样可以么?

谈谈对昆曲的认部和了解

多谢大家
  昆曲(原应为“昆”),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昆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艺术特点】

  昆剧作为一个曾经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巨大影响的剧种,在历尽了艰辛困苦之后,能奇迹般地再次复活,这和它本身超绝的艺术魅力有紧密关系,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它的音乐上。

  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水磨腔”。这种新腔奠定了昆剧演唱的特色,充分体现在南曲的慢曲子(即“细曲”)中,具体表现为放慢拍子,延缓节奏,以便在旋律进行中运用较多的装饰性花腔,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出现了“赠板曲”,即将4/4拍的曲调放慢成8/4,声调清柔委婉,并对字音严格要求,平、上、去、入逐一考究,每唱一个字,注意咬字的头、腹、尾,即吐字、过腔和收音,使音乐布局的空间增大,变化增多,其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特点也愈加突出。

  相对而言,北曲的声情偏于跌宕豪爽,跳跃性强。它使用七声音阶和南曲用五声音阶(基本上不用半音)不同,但在昆山腔的长期吸收北曲演唱过程中,原来北曲的特性也渐渐被溶化成为“南曲化”的演唱风格,因此在昆剧演出剧目中,北曲既有成套的使用,也有单支曲牌的摘用,还有“南北合套”。

  “南北合套”的使用很有特色:一般情况是北曲由一个角色应唱,南曲则由几个不同的角色分唱。这几种南北曲的配合使用办法,完全从剧情出发,使音乐尽可能完美地服从戏剧内容的需要。

  从南北曲本身的变化说,尚有“借宫”、“犯调”、集曲“等多种手法。原来联成一套的曲子,无论南北曲,都有属于那一宫调的曲子问题,当唱曲要求情绪显著变化时,同一宫调内的曲子不能胜任,就可借用其它宫调的合适曲子。如《牡丹亭·惊梦》,先后所用的曲牌是[山坡羊](商调)、[山桃红](越调)、[鲍老催](黄钟宫)、[绵搭絮](越调)。

  在演唱技巧上,昆剧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快慢以及咬字发音,并有“豁”、“叠”、“擞”、“嚯”等腔法的区分以及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音乐的板式节拍,除了南曲“赠板”将四拍子的慢曲放慢一倍外,无论南北曲,都包括通常使用的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和散板。它们在实际演唱时自有许多变化,一切服从于戏情和角色应有的情绪。

  昆剧的乐器配置较为齐全,大体由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三部分组成,主乐器是笛,还有笙、箫、三弦、琵琶等。由于以声若游丝的笛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上赠板的广泛使用,字分头、腹、尾的吐字方式,以及它本身受吴中民歌的影响而具有的“流丽悠远”的特色,使昆剧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几百年冠绝梨园。伴奏有很多吹奏曲牌,适应不同场合,后来也被许多剧种所搬用。

  昆剧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用的曲牌大约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此外,还有不少宗教歌曲。

  昆剧的表演拥有一整套“载歌载舞”的严谨表演形式

  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

  昆剧的戏曲舞蹈多方吸收和继承了古代民间舞蹈、宫廷舞蹈的传统,通过长期舞台演出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说唱与舞蹈紧密结合的经验,适应叙事写景的演出场子的需要,创造出许多偏重于描写的舞蹈表演,与“戏”配合,成为故事性较强的折子戏。适应了抒情性和动作性都很强的演出场子的需要,创造出许多抒情舞蹈表演,成为许多单折抒情歌舞剧的主要表演手段。代表性剧目如《西川图·芦花荡》《精忠记·扫秦》《拜月亭·踏伞》《宝剑记·夜奔》《连环记·问探》《虎囊弹·山亭》等。

  昆剧的念白也很有特点,由于昆剧是从吴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它的语音带有吴侬软语的特点。其中,丑角还有一种基于吴方言的地方白,如苏白、扬州白等,这种吴中一带的市井语言,生活气息浓厚,而且往往用的是快板式的韵白,极有特色。另外,昆剧的演唱对于字声、行腔、节奏等有极其严格的规范,形成了完整的演唱理论。

  昆剧的舞台美术包括丰富的服装式样,讲究的色彩和装饰的以及脸谱使用三个方面

  除了继承元明以来戏曲角色服装样式外,昆剧的有些服装和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穿着很为相似。反映在戏上,武将自有各式戎装,文官亦有各样依照封建社会阶级等级不同的穿戴。脸谱用于净、丑两行。属于生、旦的极个别人物也偶然采用,如孙悟空(生)、钟无盐(旦),颜色基本用红、白、黑三色。

  昆剧艺术经过多年的磨合加工,已经形成相当完善的体系,而这一体系又长期在中国戏曲中占据独尊地位,所以昆剧艺术被尊为“百戏之祖”,对整个戏曲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地方戏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它的艺术养分,其中还留有部分的昆腔戏
  昆曲之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于它是我国古典表演艺术的经典。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昆曲的辉煌与落败都与其特性有关。昆曲的兴盛与当时士大夫的生活情趣、艺术趣味是一脉相承的。士大夫的文化修养,为昆曲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品位,他们的闲适生活和对空灵境界的追求,赋予了昆曲节奏舒缓、意境曼妙的品格,加之士大夫内心深处含有对社会对人生的哀怨、悲凉的感受,使得昆曲在音乐、唱腔上每每显示出惆怅、缠绵的情绪。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市民阶层崛起,舒缓、惆怅的风格显然与他们格格不入,即使士大夫们也开始务实起来,昆曲在不受市民青睐的同时,也失去了士大夫阶层这一阵地。于是,昆曲便逐渐走向衰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全国范围内已没有一个职业昆剧团。20世纪50年代,一出《十五贯》救活一个剧种,全国随之成立了6个昆曲院团。韩世昌、白云生、顾传
京昆不分家是吧?
文章标题: 如何系统地了解昆曲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8879.html
文章标签:昆曲  系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