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6 12:06:1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斑斑青史俱在,千秋功罪难评”,多少雄才大略和才华横溢的英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蒙尘,甚至沦为后世的反面教材。公正的历史在此时又是何其的冷酷,何其的不公!
由于受到后世篡改和《隋唐演义》等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很多人都将大唐开国太子李建成当作是一个嫉贤妒能和荒淫无耻的败类。甚至于,就连和他相濡以沫的妻妾也被塑造成了心系李世民而被迫委身李建成的怨妇。
今天,本着努力还原真实历史的态度,文史不假带您走近李建成,走近这个传奇的唐朝皇太子,走近这个已经被钦定为“唐宗”的人选。如果没有李世民,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历史或许会改写。
李建成(589年——626年),唐国公李渊的嫡长子。在他出生的那年,当时的隋文帝终于消灭了南方的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彻底结束了南北朝以来长达两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
对于这个长子,李渊显得尤为器重,为他取名“建成”,有"建立功勋”和“成就伟业"之意。而事实上,个人觉得李建成在自己短暂的三十七年生命中,也基本无愧于父亲的期望。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刚刚建立不久的隋朝,就因为他的好大喜功和刚愎自用而满目疮痍。虽然我并不认为杨广开凿大运河、发动军事征伐等举措有错,但的确显得太过操切了,以至于国家显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危机,甚至走上了不归路。
而作为关陇士族的代表和隋朝的外戚,唐国公李渊尽管被杨广一再猜忌,但还是委以了重任,统兵驻扎在北方的军事重镇太原。
眼见各地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和上层叛乱,李渊也有所心动。但是,缺乏果决力的李渊还是犹豫不决,顾虑重重,一直处于观望状态。
而此时的李建成却敏锐的意识到,隋朝的灭亡已经是板上钉钉,绝对无可挽回。如果李氏不能趁机崛起的话,势必要错失良机,眼见别人改朝换代。
虽然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关系历来不睦,但在太原起兵这件事上,两人却出奇的一致。在两兄弟,尤其是李建成的一再坚持下,李渊终于被说动,同意在太原起兵。但是,李渊起兵的同时,宣称只是靖难,宣称继续拥护隋朝的统治。
李氏父子在起兵后,采纳了文臣刘文静和裴寂等人的建议,决心向西扩张,先行攻入潼关并占据长安,以此为大本营号令天下。
攻入长安后,李渊拥立隋炀帝杨广之孙杨侑为新帝,而遥尊远在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改年号义宁,延续着隋朝在名义上的统治。
李渊也同时受封为唐王,李建成作为长子,被授予尚书令的职务。而随着李氏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崛起,杨侑只得多次主动要求禅位,唐王李渊才假惺惺的同意受禅,在长安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武德,正式建立大唐,册封李建成为太子。
之前,虽然李建成和李世民一直都磕磕绊绊,存在矛盾,但在事关李氏崛起的征程中,两人倒也相安无事。
而作为父亲的李渊,尽管知道兄弟二人的矛盾,但本着“相互制约”的原则,并没有太过干涉,更没有进行积极疏导。
虽然,兄弟二人基本上能力相当,各有千秋,在大唐的建立过程中也都功绩赫赫。但是,本着中国封建传统的“立嫡立长”制,李渊选择李建成作为太子,本也无可厚非。
但是,野心勃勃的秦王李世民却对此心怀怨恨,联络自己帐下的文臣武将,悍然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将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斩杀,时年仅三十七岁的李建成就这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一、力主晋阳起兵
李渊对于起兵造反一事,虽然一直都有“贼心”,但却一直没有“贼胆”,表现得十分逶迤。
虽然说,作为陇西士族领袖和家庭首领,表现得谨慎一些并无不妥。但是,眼见各地起义不断,多种势力趁乱崛起,再多迟疑很可能就会坐失良机。为此,李建成多次对李渊进行形势分析,促使他终于下定决心率军起义。据《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
儿等早蒙弘训,禀教义方,奉以周旋,不敢失坠。
而且,当时的李世民还不满二十岁,政治上和思想上尚未真正成熟。因此,作为成年长子的李建成,在策动李渊下定决心起义方面,绝对是首功。
二、军事才能突出
在李渊起兵后,对于向东扩张还是向西扩张存在重大分歧,李建成旗帜鲜明的支持刘文静等人的主张,向西攻取长安立足。
统一思想之后,李建成率军先后攻取西河、绛县和永丰仓等地,剿灭隋军精锐数万人。进而,通过潼关后成功攻破长安,建立了赫赫的战功。
唐朝建立后,李建成作为太子,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协助李渊处理政务上。这样,作为秦王的李世民才掌握了更多的军权,先后攻取了东都洛阳,讨伐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
但是,到了唐朝完成统一的最后一战时,面对强大的刘黑闼,李世民接连吃到败仗,使得唐军士气受损。
武德五年,李建成亲自率部东征,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不断安抚河北,彻底将刘黑闼平定,完成了唐朝的彻底统一。
在李建成的军功面前,一向自诩军功卓著的李世民,反而显得非常干涩。
三、积极网罗人才
作为一名成功的政治人物,能够知人善任,网罗人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本领。在唐初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中,李建成就非常善于招贤纳士。
建国前后,李建成就招揽了许多人才为他出谋献策,比如后世闻名的魏征、冯立、马三宝、韦挺、王珪等人,都是李建成太子府的属臣,颇具韬晦之策。
在武德五年时,面对唐军在征讨刘黑闼时的困境,魏征、王珪力劝李建成优待俘虏,善待百姓,逐步瓦解了刘黑闼在河北的势力。据《新唐书·韦挺》记载:
隐太子遇之甚厚。
四、稳定政治局面
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后,开始以国家政务为重,尤其首要任务就是尽快恢复稳定局面。而与此同时,高祖李渊也对他悉心进行栽培。据《旧唐书》记载:
每令习时事,自非军国大务,悉委决之。
李渊在朝时,李建成协助他处理繁重的军国要务;李渊统兵在外,李建成负责坐镇“监国”,亲力亲为处理政务。
期间,李建成在制定律法、安抚百姓、改善民生、恢复农耕等方面,可谓是文治斐然。尤其是,李建成积极推行“均田令”,大幅度恢复农业,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一句话,对于唐初能够迅速稳定局面并恢复生产,李建成可谓是助益良多,居功至伟。
五、个人品行高贵
在遍布荧屏的宫斗剧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圣旨中有这样的语句“某某某,人品贵重,身肖朕躬,必能克成大统……”。
如果说非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李建成的话,那文史不假认为就是“人品贵重”。据《旧唐书·高祖本纪》记载:
任性真率,宽仁容众。
据《资治通鉴》记载:
建成性颇仁厚。
在封建社会中,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对于一个君王而言,个人的能力都是第二位的,个人的品行才是第一位的。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率军进入到皇宫,表面是在请罪,实则是向父亲李渊逼宫。无奈之下的李渊,只得同意禅位于李世民,并在同年被尊为太上皇,彻底丧失了朝政大权。
李世民即位后,大肆篡改史书,空前提升个人形象的同时,不断丑化李建成。在抹杀其功绩的同时,还贬低其能力,甚至不惜污蔑其人格。
后来,李世民为表示自己对于兄长的愧疚之意,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曰“隐”,史称为“隐太子”。
感慨中华文明五千年,风云变幻数千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甚至,还被恶意的诋毁和抹黑,无辜背负着千古的骂名,李建成就是其中的一位。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皇帝之一,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为唐朝的建立付出了不少的功劳,他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十九岁时,在他的鼓动下,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李建为左领军大都督,李世民为右领军大都督。
李渊的军队攻入长安后,拥立代王杨侑为皇帝,李渊也被进封为唐王、大丞相,关中的局势完全控制在李氏父子的手中,次年隋炀帝杨广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死后,李渊废除杨侑,自己称帝,改国号为唐,建立唐朝,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进封秦王。
唐朝刚开始建立之后,国土范围只在关中一带,全国各地还有许多割据势力,李渊就派自己的儿子李建成、李世民等人去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
李建成虽然是李渊的长子,年龄都比李世民大9岁,但是论功劳,李世民可是比李建成大很多,李世民在四方征战中把许多人才都收为麾下,才有了后来与李建成对抗的实力。
秦王李世民率领军队消灭了陇西军阀薛举、薛仁杲父子,打下了西北地区,又消灭了刘武周、宋金刚的割据势力,巩固了北方地区,此时在中原地区,有两大割据势力,河北的窦建德和河南的王世充,都是被李世民率军消灭的,
窦建德的部下刘黑闼被李世民击败后,逃往突厥和突厥军队作乱山东,魏征此时是李建成的部下,李建成听从魏征的建议,请战征讨刘黑闼,李建成大获全胜,消灭了刘黑闼,平定了山东地区,除此之外,李建成的功劳真的很少,比不过李世民。
李建成虽然功劳少,但是他是太子,继承皇帝位子的就是他,在晋阳起兵时,李渊曾答应成功之后立李世民为太子,但是李渊没有兑现承诺,李世民功劳太大,李建成就联合李元吉一起排挤李世民,两方互相摩擦不断,最终兵戎相见。
李世民率领秦琼、尉迟恭、侯君集等人在玄武门设下埋伏,射杀李建成、李元吉,李渊被迫让出军政大权给李世民,立李世民为太子,不久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年号为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恢复社会安定,奠下了大唐盛世的基础,被后世称为贞观之治。
大唐时期的政变非常多,而太子又是高危职业,这基调是在唐朝初期就定下了的。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虽然持续时间不过半天,但它的影响几乎贯穿了整个大唐。
这一天与往常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天气很好,人们早早地起床吃饭开始了一天的活计,谁也不知道就在这个时候,一场改变大唐命运的政变发生了。
李世民在李渊就太白经天一事责怪李世民,而李世民趁机将李建成和李元吉想要杀他并且与李渊的后宫有不正常关系的事情告诉了李渊,希望李渊为他做主,李渊让兄弟三人在第二天早上进宫,就此事分辨个明白,看看究竟谁对谁错。
李世民晚上回去一番布置,第二天早早就带着包括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十余人在内的能臣猛将在玄武门内埋伏了起来,只等着李建成和李元吉自投罗网。二李没有让李世民失望,等他们嗅到危险的时候已经来不及离开了,就这样被李世民给收拾了。
李世民等人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然后李世民让尉迟敬德全副武装去李渊那里“保护”他,并请来了一道旨意,让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放弃抵抗。
当然,只是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还不行,还得斩草除根,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也都杀死。毕竟李世民要的是那个位置,如果李建成的儿子还活着,皇位在法理上是轮不到李世民的,即便李世民登上了帝位,李建成的儿子也是正统继承人,难保不会被有心人利用,引起大唐的动乱。
这就是所谓的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所以李世民将自己的十个侄子全部杀死了,其中包括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和李元吉的五个儿子。为了彻底杜绝将来可能的内乱,李世民甚至
“寻诏绝建成、元吉属籍。”
将李建成和李元吉全家逐出皇室宗籍,彻底绝了这两家的帝王梦。
那么,李建成究竟还有没有后人呢?
李建成当初被杀之后
,“长子太原王承宗早卒。次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并坐诛。”
也就是说李建成有六个儿子,其中长子早卒,后面五个儿子都被诛杀了,而这些儿子也都没有结过婚,因此不存在下一代。
就这里来说,李建成是没有男丁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后人留下来的。很多人可能会说李白不就是李建成的后人吗?根据李白族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的记载: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
以及《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的记载来看,似乎李白真的是李建成的后人,也有不少学者持这种观点,但到底也没有能让人信服的证据拿出来,证明李白就是李建成的后人。
就武德九年的局势来说,李世民是不可能让李建成的后人留存下来的,只要有一个男丁存在,那就是政治不稳定的因子,将来会在某一天炸裂开来,带来动乱,这不是李世民想看到的,因此他才会斩草除根,彻底杜绝李建成有后人留存的可能。
对李建成来说,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突然发起的政变,之前,李建成并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因此他并没有对自己的家属有什么安排。而从李世民这一边来看,李世民必然对东宫的情况知道很多,即便做不到了如指掌,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对东宫是下了功夫的。
李建成有多少儿子,有多少姬妾,李世民都是清楚的,除非有怀孕的姬妾并没有将怀孕的消息传出来,又恰好躲过了玄武门之变而逃跑了。那如何能保证将来生下来的就是男丁?而且在最后清点的时候,李世民难道发现不了李建成的姬妾少了,进而进行追踪除之?
确保李建成没有男丁后人留下来对于李世民来说是一件相当大的事情,必然不容许有任何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李建成还能有男丁后人留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再者,如果真有这样一个刚怀孕的小妾逃出生天,被保护了起来,然后生下来了儿子,难道不会被当作工具祭出来造反?
所以,基本可以肯定,李建成没有男丁后人留存下来,但李建成被杀之后,为了显示自己的仁慈,李世民还是从李唐宗族中找了一个孩子过继给李建成,他就是李渊二哥的孙子李怀仁。《赵州瘿陶令李怀仁德政碑》记载:
“贞观元年,承隐太子为息,其后降封陈留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
这个记载比较有意思,李怀仁先是被过继给李建成,后来又被降封,食邑只有1000户,很可能后来过继已经不算数了。
到了贞观十三年,李世民又将自己五岁的儿子李福过继给了李建成。其实这些过继到了后来都不再算数了,渐渐地,在宗法继承上来说,李建成就没有什么后嗣了。
但其实李建成还有女儿的,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的妻妾和女儿都被李世民集中在宫中软禁了其中,李建成的太子妃郑观音负责照顾这些人。
根据《大唐故隐太子妃郑氏墓志铭并序》和《大唐吏部郎中刘应道妻故闻喜县主墓志》的记载,李建成有五个女儿,不过她们的事迹都不见于正史,李世民没有杀她们,但也没有对她们多好,不过也没有太过为难她们。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