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从李子柒谈文艺产品、文化自信与文化输出

时间: 2021-08-06 08:28:04 | 作者:情报姬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从李子柒谈文艺产品、文化自信与文化输出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情报姬 需要转载请提前私信授权~

--原创丨SCbeta--

李子柒火到了国外。

截至 12 月 16 日,李子柒已经在 youtube 上获得 759 万粉丝,最近五个视频都达到 600 万人次。

李子柒于 2021 年开始上传视频,主攻美食、手作等题材,力求营造古代归隐名士的传统田园生活形象。

早在 2021 年,她就拿下过 youtube 银牌奖,而当时她的海外账号仅运营了三个月。

有人说,她代表的那种田园牧歌式生活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

有人说,她在海外的红火是我国文化输出的标志;

但另一些人所,她是团队生产内容,刻意美化了农村生活,失去了真实性;

还有人说,她的“传统”并不传统,是“现代人幻想的陶渊明”;

更有甚者,抨击她向外制造“刻板印象”,迎合讨好外国观众,“抹黑”中国...

时至今日,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评价李子柒的所作所为?她和她的团队是不是作假?她的视频与“真传统”、“真农村”的偏差重要吗?她对外“输出”的程度如何?对民族形象有利吗?她的故事能够带来什么启发?

我们需要观察李子柒,也不仅仅是观察李子柒。

高于生活的文艺产品

对李子柒最主要的抨击,主要是她的团队。

诚然,李子柒一开始的作品都是自己独立完成的,但个人终究有上限。想继续提高质量与产量,团队合作、资本介入是必然结果。

视频自媒体的先驱很早就意识到了团队的重要性:不论是大到走学术风的罗振宇,面向大众的 papi 酱,还是小到情报姬,都通过团队协作提高了自媒体的上限。

这并不该成为指责点。

有些人说,团队降低了她农村生活的难度,也通过各种技术美化了成品,她的视频和“真传统”、“真农村”相去甚远——许多干过农活的网友表示,农村生活根本没有看上去那么轻松写意。这和她自称的,表现农村生活的“艺术追求”相违背,很“假”。

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李子柒的视频优雅唯美、富有趣味,既有美学体验又有个人表达,是不错的文艺产品。有一些幻想和高于生活的表达,自然无可厚非。

这个“假”其实不是坏事。

一些观众面对和“传统文化”沾边的任何文艺产品时,仿佛就把“车”先生的话还给语文老师了。在这种情形下,被批判的不止是李子柒,还有电子音源制作的古风歌、撕毁不合“形制”的汉服、攻击“改编历史”的游戏和影视作品。

当传统文化成了“祖宗成法”,“一字不可改易”时,背后是对中国的现代文化不够自信

立足于当下的文化自信

中国的文化背景庞杂。一方面,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长期以来强大的文化影响力,让我们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而另一方面,近代的屈辱历史让我们也认识到,在现代文化上,西方具有很大的优势与话语权。

以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日本为例。日本近现代选择了全盘西化,程度远比中国要深;同时,他们又一直在借助中日两国的经典产出传统文化产品。

东方就是传统,西方就是现代,几乎已经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

我们不禁要诘问:中国的现代文化在哪里?

一个 14 亿人口、城市化率过半、GDP 居世界第二、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在现代文化上是缺位的吗?

我们对自己的现代文化,是否过于自卑了?

这种自卑是显见的。一些“传统批评家”们真心希望我们保证文化主权,但对我国的现代文化缺乏自信,就只能把祖宗挖出来。而后又不相信今人能把握古人的深邃,改编不成,只有照搬。

在近代,我们确实一直扮演着追赶者,确有技不如人之处。

但当经济发展,我们逐渐由追赶到并行,甚至超越,担当起大国责任时,文化上的自信,开始重要起来。

新华网《学习进行时》栏目在解读“文化自信”时,不只提到传统文化,还提到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两种文化显然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当今时代,我国现代文化高速发展,已经足以和西方相提并论,也有对传统文化进行“翻新”的底气。

李子柒的感人之处,恰恰是把传统和现代做了奇妙的融合

归隐田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但限于低下的生产力,古代的田园生活和士大夫的梦想总有差距。李子柒就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视频技术填补了这个距离;

现代人往往处于大城市,生活压力大,也梦想着亲近自然、归隐田园。李子柒作为现代人,描绘了一个归隐的故事,代替千千万万活在城市中的现代青年实现梦想。

但这个女孩身上传统与现代的“缝合”,却不慎刺痛了一些人心中最敏感的那条神经——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社会流行与文化输出

刻板印象是个心理学名词,大意是说人们对事物的一种概括性的固有看法。

简而言之,就是标签。

世界上对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很多。从蔑视意味的“傅满洲”到飞檐走壁的功夫大师,从包子头旗袍满口阿鲁的少女到富有科幻感的木讷理科天才。

功夫、中华料理、大熊猫,仿佛中国文化只有这些元素。

国人对西方刻板印象一直排斥——它当然有着误解与曲解,时至今日,留学生口中还会听到被外国人当成“功夫大师”的笑话。更重要的是,近代中国以来,西方对中国大部分的刻板印象是不被国人所接受的。

这次李子柒遭受的批评中,也有观点指出她展现了传统刻板印象,和中国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相悖,让洋人消化。

因此排斥所有的刻板印象,这既不可能,也不聪明。刻板印象其实是中性词,本身就反其道而行之,作为文化输出的武器。

刻板印象是标签,但也是标签的传播和深化中是最快的——这不仅仅体现在互联网各个内容平台通过标签词语来区分内容。当代的社会流行,大多是标签化的。

当年李小龙出演港片,后来又到好莱坞继续演艺事业。他的表演让功夫成为全世界对中国人最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他的形象和当时中国的现状也不相符,毕竟中国人基本上不会功夫,但是这不重要——他让世界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人。

李子柒固然没有展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尖端,但她的表达作为刻板印象也是正面的。她既表现出传统的东方美学,又有现代的味道。在批评者眼是个拼凑的笑话,但这种多元化形象,又为何不能是一种中国形象呢?

泱泱大国,巍巍华夏,中华文化本就应是开放的、兼容并包的。

文化输出要发扬传统,但不应拘泥于传统

在古代,我国是强大的文化输出国,辐射整个东亚甚至全世界;

在近代,我们曾深陷泥淖,吸收了西方现代文化,不得不以传统文化作为对抗,一代知识分子既读经、又留洋;

而在当代,中国重新担当起大国使命,新时代的文化输出成了新课题。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文化输出还是以自然和传统为主。从外国学者的汉学到我国官方的孔子学院,从国宝大熊猫到历代动作片影星的功夫,我国的现代文化一直缺位。

传统文化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但我们的现代文化胜在朝气蓬勃。

先闯出去,接过文化输出大旗第一棒的,恰恰是中国的现代文化。

网文、短视频、游戏等现代文化产物担当起了我国文化输出的生力军。这些内容与全世界人民产生共鸣,又通过这种共鸣,借力输出了传统文化的内核。

李子柒,就是其中一员。

文化输出要发扬传统,但不应拘泥于传统。文化输出面向的是浸淫在其他文化中的外国人,让他们全盘接纳我们的传统很困难,不够“聪明”。但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往传统的核心中加入现代的趣味,或者提取一些刻板印象都无可厚非,反而带来了传播的便利。

愿更多的“李子柒”,走出国门。

---- End ----

文章标题: 从李子柒谈文艺产品、文化自信与文化输出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8553.html
文章标签:李子柒  文化输出  传统文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