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1 21:57:4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8次
万历皇帝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比较奇特的皇帝了。他一共做了48年的皇帝,但是却又28年没有上朝,按说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物,28年的消极怠工,那天下还不得出大乱子啊,但是万历一朝不但没有崩溃,反而有了万历三大征这样辉煌的战绩,这其中的一切,其实与国家运行的体制有很大关系。大家应该知道,明太祖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将明初的一些功臣大部分都被屠杀,仅保留了一小部分人,而朱元璋也凭借此机会,将秦始皇时期开始设立的丞相一职给废掉了。
明太祖自己可以处理很多案件,但是他的后世子孙可不行啊,所以内阁制度慢慢的就诞生了。内阁制度首先仅仅只是备皇帝咨询,参议等事,并没有什么实权,然而后世子孙有的懒啊,所以内阁的地位慢慢的就变得高了,从原来的五品官到正二品大员,以尚书衔入阁等,内阁,其实决定了明朝这个帝国的命运的好坏。
但是这并不表示内阁就可以压制皇权了,虽然明朝中叶像张居正等人作为内阁阁首可以压制皇帝,但是像朝中的大政方针必须有皇帝的批示,所以在内阁逐渐强大的时候,又产生了“票拟”“批红”的权利。皇权虽然不与相权再发生冲突,但是在明朝,皇权却是与阁权发生冲突,所以有的皇帝,又将他们的奴仆-太监圈体的地位加以抬升,不仅有司礼监替皇帝行使批红的权利,而且这些太监还可以进行学习,培养他们的政治素养,更不提还有东西厂的组织,然而这一切都只是皇帝的御下保持平衡之道,既不让文官势力太高,又不会使皇权过于衰落。
那么万历朝的现象在这种制度下也就显得不怎么奇怪了,内阁首辅票拟,司礼监批红,国家的重要决策随即就会通过传驿发送到大明朝的各个角落。尤其是万历朝前期中的内阁首辅是张居正,司礼监掌印太监为冯保,此二人,对于万历前期的稳定和经济繁荣有着很大的作用。而且这其中还离不开万历皇帝母亲的功劳。
慈圣皇太后有着仁慈宽厚的母爱,万历皇帝对她十分尊重,偶尔她会参与政务,辅佐万历。冯保,万历叫他“大保”,是万历皇帝的得力助手,也是他从小到大的一个伴侣。冯保大多时候担任的是管理监督皇帝生活上的事务的一个角色,比如小皇帝表现不好的时候,他会上报给皇太后。对万历影响最大的,是张居正。作为万历皇帝的第一严师,张居正做到了极致。在万历即位以后,政治上的事多半由张居正和他一起处理,正是这种和谐的君臣关系,带来了十年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万历中兴”。
万历对张居正形成了极大的依赖感,以至于张居正死后,他无所适从,开始了怠政。这是一个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万历怠政二十八年,最大的原因是他对文官集团的彻底失望,因为失望,才奋力抵抗和排斥。明代的文官,大都以谋私利为己任。大多数文官的态度是,只要在大是大非上站对位置,平时收一些小恩小惠,无伤大雅。关键是文官集团权力很大。国本之争,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这以后万历再也不与文官集团共事。
那么,为何这近30年间依然社会稳定,内战外战全胜?其实说是怠政,不如说是躲避文官。不上朝是为了眼不见心不烦,相反,万历皇帝的不上朝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所以才会有万历三大征的胜利。
明朝皇帝多昏君,这是很多人的看法。当然,还是有几个能干的皇帝,但更多的皇帝给人的感觉是不务正业。有堪比鲁班的天启皇帝,有天天出去玩的武宗皇帝,也有喜欢斗蟋蟀的宣宗皇帝。其中,20多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也颇有争议。以至于才会出现“明实亡于万历”的说法。
明万历皇帝20多年不上朝,确实让人匪夷所思,他常年居于深宫,不见朝臣,不理朝政,也不出宫门,简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这个事莫名其妙就发生了,恐怕只有万历自己才能说得清楚。
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呢?见仁见智,各有说法。
第一个原因——国本之争。
国本之争,是万历立太子的问题。万历想立朱常洵,可大臣们偏偏跟他作对,以维护祖制为名,非得让他立朱常洛,这不是较劲嘛,于是万历就跟他们干上了,可他一个人,势单力薄,皇帝的权威已经不管用了,最终他妥协了。于是,这次事件之后,开始了对文官集团的一种报复,那就是不再上朝。
第二个原因——就是为了躲避朝臣喷向他的口水。
万历生性懦弱,他也不想背上滥杀的罪名。这也导致大臣根本不怕万历皇帝。这群大臣,只知道打口水仗,天天在朝堂上叽叽咋咋,争权夺利,最后万历心灰意冷。而且皇帝常常被骂,这种感觉可不好受,也不能都杀了。实在气极了,不过是在言官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一顿而已,再不济就是解职免官而已。可这种语言暴力所带来的痛苦,难以言表,只有万历才能体会其中的滋味。
第三个原因——是对奢侈生活的一种沉迷。
酒色的过度,使神宗的身体极为虚弱。更为令人惊讶的是,万历皇帝还可能在吸毒。不仅古代,恐怕现在的人也是这样,酒色过度或者吸毒会影响什么。不过,是不是到了连早朝都上不了的地步呢?只能说有这个可能。
万历不上朝并不代表他真的就闲云野鹤,逍遥自在去了。虽然忽略一般朝政,还是在控制朝局。这就是万历所想的,要做就做大事。既然在朝堂上,自己说了不算。那就你们做吧,反正文官们不也就是治理国家吗?最后,不上就不上吧,反正不上朝也没出什么大乱子。
为什么万历对军事这么感兴趣?文官不善军事,或许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所以他亲自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 先后在明王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
总之,纵观万历一朝,曾作为一代英主,在张居正的辅佐下,使大明王朝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却最终背负了千古骂名。
明朝在中国古代算是一个比较特殊朝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使中国又回到汉人的统治之中,到明成祖朱棣时期,经过两代君王的努力。扫平边患,四海臣服国力空前强盛,大明王朝达到了鼎盛时期之后便开始走上了下坡路,皇帝昏庸、荒淫,太监弄权大臣结党,整个朝堂乌烟瘴气。
不少朋友看过《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作者语言幽默风趣但基本写实,没有瞎编乱造太多,讲述了许多明朝王室的趣事,比如说明熹宗一个被皇位耽搁的木匠,不理朝政,偏偏喜欢捣鼓木匠这一套,关键是人家还有着大师级的造诣,传世作品而今都在博物馆,另一个便是神秘的万历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成为历史谜题,直到郭沫若掘开定陵才终于真相大白。
万历皇帝十岁登基,由首辅张居正和生母李太后主持朝政,十六岁亲政,非常勤勉在张居正的辅佐下进行了很多有利于民生的改革,但就是这样一位勤勉的皇帝突然有一天不上朝了,并且长达二十八年,不上朝并不代表不理朝政,不仅社会稳定百姓安居,而且还完成了“万历三大征”,这也是明朝历史上打的最漂亮的对外战争。虽然万历虽然不去上朝,但是在幕后也把国家治理的很好,为什么不上朝史书只是记载“万历皇帝由于身体状况不佳,不方便出席各种活动。
1955年,郭大文豪联名几人上书国务院请求发掘朱棣长陵,由于长陵规模巨大,耗时数月郭大文豪连入口都没找到,就把目光转向了规模相对较小的定陵,1958年,掘开定陵除了丰厚陪葬物品,郭沫若打开了皇帝的棺椁有一个十分惊人的发现,在进行了尸骨复原以后,发现万历皇帝的两条腿明显不一样的长,右腿要比左腿短一点,而且万历皇帝的身体呈现除了一种痛苦的全曲状态,可以想象的出万历走路十分的困难,万历皇帝二十八年不上朝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由于当时考古技术尚不成熟,大量文物在空气中氧化,丝绸、珍贵字画、甚至连万历皇帝极其皇后的尸骨也未能幸免,而万历皇帝的棺椁扔在外边被村民劈了当柴烧,定陵的开发酿造了中国考古史上最大的悲剧。
不吸取教训的郭大文豪又建议发掘陕西的乾陵和秦始皇陵,被周总理严词拒绝,并且下令“十年之内不开帝王陵”。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