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23 18:26:53 | 作者:飞阁文化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作者:飞阁文化,专注文化、历史、读书,欢迎关注。
1898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家摩根·罗伯森发表了一部航海题材的小说,名为《徒劳无功》。
小说里,一艘名为“泰坦号”的豪华巨轮从英国首航驶向美国。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最豪华的客轮,配置了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设施,所载乘员都是社会上流人士、超级富豪。
但是,这艘巨轮在它首航途中就撞上了冰山,骇然沉没,许多乘客葬身海底。
谁也不会想到,书中的情节会在14年后精确言中,连过程、结果甚至许多细节都高度相似。
那艘被不幸言中的巨轮,叫做泰坦尼克号。
1912年4月15日凌晨2点20,世界上最大、最豪华、号称“永不沉没”的巨轮泰坦尼克号沉没于北大西洋。
由于事发现场过于混乱,文件损失严重,加之后世各种传言、猜想不断,所以泰坦尼克号的乘客人数和遇难人数始终存疑。
目前比较可信的说法是英国贸易委员会公布的数据:灾难发生时,船上共有2224人,其中710人生还,1514人遇难,死亡率高达68%。
作为和平时期伤亡最惨重的海难事故,泰坦尼克号是人类航海史上挥之不去的阴云。围绕它引发的猜想、质疑,直到今天还在继续。
1904年的英国商人约瑟夫·尹斯梅,心情大概是不错的。
5年前,尹斯梅的父亲去世,并且留下了巨额遗产:白星航运公司。
3年前,在约翰·摩根(摩根银行创始人)的授意下,美国国际海运公司向尹斯梅发出邀约,提议将两家公司合并以扩大规模,得到了尹斯梅的赞同。
2年前,公司重组完毕,白星航运公司成为美国国际海运公司的子公司。
1904年,在摩根的支持下,尹斯梅成为了美国国际海运公司的董事长。
合并后的美国国际海运公司,放眼全球,有且只有一个竞争对手:英国卡纳德航运公司。
为了争夺海上业务,卡纳德航运公司在英国政府的资助下,建造了两艘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油轮:卢西塔尼亚号和毛里塔尼亚号,并开辟了数条新的航线。
对手的一系列操作给尹斯梅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好在国际海运公司拥有极其庞大的资金实力,为了压制对手,尹斯梅决定建造三艘史无前例的巨轮:奥林匹克号、泰坦尼克号、不列颠尼克号。
这三艘巨轮不仅要在吨位上超过对手,在速度、豪华程度上也要超过对手。
由于船体过于巨大,造船厂无法三艘船同时开工,只好先建造两艘,待其中一艘下水,再建造最后一艘。
1909年3月31日,泰坦尼克号开工建造,先后共有1.5万人参与。由于造船技术并不像今天这样发达,而且造船厂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并不强烈,所以整个泰坦尼克号的建造过程中,共有246人受伤,9人死亡。
1912年2月3日,泰坦尼克号完成了收尾工作,首航时间被安排在4月10日。
4月1日,泰坦尼克号试航完毕,一切正常。
4月3日,泰坦尼克号到达英国南安普顿港,安静地等待激动人心的首航。
泰坦尼克号全长269米,宽28米,排水量4.6万吨。这个数字即使放到今天也是一个巨无霸,完全可以媲美中型航空母舰。
1912年4月10日的英国南安普顿港码头,颇有点“春运”的感觉:无数乘客、送行的家属、搬运工、海关工作人员挤在码头,所有人都在等待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客轮的首航。
上午11点,泰坦尼克号的数十台锅炉依次点火,巨大的烟囱里喷出了一团团巨大的蒸汽。
12点整,泰坦尼克号缓缓离开码头,前往美国纽约。停泊在码头的其它油轮们纷纷向它鸣笛致意。在响彻天地的掌声、欢呼声、鸣笛声中,泰坦尼克号开始了它的首次,也是最后一次航行。
泰坦尼克号把船舱分成了三个等级:
三等舱最便宜,乘客多是打算移民美国的普通人。
二等舱的配备已与其它油轮的头等舱无异,这里也可以看出泰坦尼克号的豪华——它的二等舱,等于别的油轮的头等舱。
一等舱是最为昂贵奢华的存在,所有当时能够想象得到的豪华配置,它一应俱全。几个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名人就坐在其中。
晚上,泰坦尼克号到达法国瑟堡港,一小批乘客到站下船,幸运地与死神擦肩而过。另一批不幸的乘客由此上船,开始了人生最后一次旅程。
4月11日中午,泰坦尼克号到达爱尔兰昆斯敦港,最后一批不幸者上船。离港后,泰坦尼克号驶向大西洋,前往大洋彼岸的美国。
1912年4月14日,周日,风平浪静。
从泰坦尼克号出发到现在,一直平安无事。作为号称“永不沉没”的巨轮,泰坦尼克号给人们的安全感大概是十足的。因此,泰坦尼克号全程保持着高速前进,速度一度达到23节(约43公里/时),即便夜里也是如此。
然而,1912年是暖冬,冰山比往年向南飘得更远。
晚上,泰坦尼克号果然收到了许多附近船只发来的警报,史密斯船长不敢怠慢,立即命令船员仔细观察前方情况。
但是,船上唯一一个望远镜被二副锁在了柜子里,而二副并没有上船,所以船员们只能靠肉眼观测。
晚上11点40,船员弗利特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个越来越大的黑影,他不敢怠慢,立即敲响了驾驶室的警钟,并立即打电话给大副:前方有冰山!
大副立刻下令:减速!左满舵!紧急倒退!
由于船体过于巨大,速度太快,且冰山的距离只有短短不到400米,所以无论如何挽救,也万万无法躲开这座冰山。
而左满舵的后果就是,泰坦尼克号错过了用船头撞击冰山的机会(船头最结实),变成船身右侧狠狠地撞在了冰山上。
从发现冰山到撞上冰山,前后只有37秒。
10分钟后,船头已涌进4000吨海水,好在防水板挡住了海水的进一步入侵。船长已召集工程师对受损部分紧急维修,一切看上去似乎还不错,事故还在可控制范围内。
20分钟后,船头开始下沉,3个闸室和1个锅炉室已被淹没,泰坦尼克号的设计师托马斯·安德鲁经过一番评估,得出了“船没救了”的结论,并表示最多1~2小时,船就会完全沉没。
他的结论完全正确。
40分钟后,船已经下沉6米,进水口在继续增加,6号锅炉室彻底报废。虽然抽水机在全力排水,但只能稍微减缓一下船头下沉的速度。
1小时后,船体逐渐倾斜。在邮件室抢救邮件的船员成为了第一批遇难者。
1小时15分钟后,船头被淹没。
1小时40分钟后,4号锅炉室沦陷,船的重心不断前移。
2小时后,随着涌入船身前部的海水越来越多,船尾逐渐离开海面,高高地翘起,露出3个巨大的螺旋桨。
2小时36分钟后,海水涌进中央电力控制室引发短路,全船的灯光瞬间熄灭。泰坦尼克号永远的黯淡了。
2小时40分钟后,1912年4月15日凌晨2点20,泰坦尼克号完全地沉没了。这艘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巨轮,结束了自己短暂而又耀眼的一生。
泰坦尼克号坚持了2小时40分钟,比设计师最乐观的预计还多40分钟。时间虽算不上充裕,但也并非短暂,应该足够安排大部分人登上救生艇,不应该造成68%的高死亡率才对。
哪里出了问题?
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至少有以下几点:
1.设计师得出“船没救了”的结论后,泰坦尼克号立即向外发出了求救信号,至少有7艘船收到了信号。
离得最近的卡帕西亚号邮轮开足马力,用远超设计航速(13.5节,25千米/时)的速度(17节,31.5千米/时)赶来,即便如此,它也花了足足4个小时才到达现场,然而为时已晚,只能把救生艇上的幸存者救上船。
2.泰坦尼克号原本打算配备48个救生艇,按照平均一个救生艇可容纳60人计算,足以把全船所有人都救走。但尹斯梅认为,救生艇“少一点也没关系”。
当然,尹斯梅并不打算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最后一刻,他抛弃了他的船,他的船员,他的乘客,跳进救生艇获救了。
3.当时航海界有一个共识:救生艇不能满载,否则有可能倾覆。
虽然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艇设计得很结实,可以满载而不会有风险,但船员并不知情。因此,很多救生艇只坐了1/3~1/2就被放下水,全船能够容纳1200人的救生艇,只上去了650人(很多人是在跳海以后,被救生艇捞了上去),1500个未能登上救生艇的人成了泰坦尼克号的陪葬,只有6人生还。
4.虽然乘客们遵守了“妇孺和儿童先登救生艇”的美德,但到了最后关头,乘客们还是骚乱了起来,纷纷向救生艇挤去。船员不得不鸣枪示警,但收效甚微,疏散工作一度失去控制,很多人被当场踩死。
5.北大西洋的4月,气温只有几度到十几度,由于当时是晚上,又是海水,所以,很多人落海后被冻死。
虽然人性的善恶在最后一刻展露无疑,但是,现场还是散发出了许多人性的光辉:
船上的8人乐队在指挥华莱士·哈特利的带领下一直演奏到最后一刻,以平复这些注定要死去的人们的心情;
直到最后一刻,仍有船员在锅炉室里排水。只是他们不知道,他们已经在海平面以下十多米,所有出口已被海水封死;
史密斯船长对船员们留下了最后一句“诸君好自为之”,随后把自己反锁进船长室,等待死神来临。设计师托马斯·安德鲁绝望地走进头等舱的吸烟室,等待死亡;
最后一刻,电力工程师们依然在舱内尽力维持泰坦尼克号的电力,但最终被海水涌入,全部电死;
电报员最后一刻仍在发布求救信号;
许多人把救生艇的位置让给了妇女,儿童,自己却葬身海底;
事后数据显示,泰坦尼克号事故中,女性的幸存率高达80%,儿童的幸存率为51%,男性的幸存率只有20%。事实证明,泰坦尼克号遵守了先救妇女儿童的美德,这在那个时代可谓独树一帜——在大部分类似的灾难里,妇女儿童都是弱势群体,幸存率要远远低于成年男性。
虽然这些人性的光辉有些可能是后人杜撰用以美化西方文明的,但我宁愿相信是真的。
关于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原因,多年来众说纷纭,甚至有人给它冠上了阴谋论。
比较显而易见的原因,是那个错误的“左满舵”命令——如果以全船最坚硬的船头撞上去,结果可能大不一样。
当然,把责任全部怪在那个大副身上,并不客观。
考察了泰坦尼克号的残骸后,科考队发现:当时的工程师们只考虑增加钢材的强度来提高船只安全性,却没有考虑钢材的韧性,这样的后果就是钢材非常脆——现代钢材遇到类似的冰山撞击,只会把钢材撞弯,不会断裂。当然,这也怪不了工程师,因为当时谁也不知道。
至于那个阴谋论,直到今天看来,依然令人头皮发麻:
这场事故,以及事故造成的1500多人遇难,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一场骗取保险费的阴谋。
还记得前文提到的,尹斯梅打算建造三艘巨轮吗?
第一艘下水的名叫奥林匹克号。1911年9月11日,奥林匹克号出海时意外撞上了英国皇家海军巡洋舰,奥林匹克号受损严重,勉强开回了北爱尔兰的一个码头。申请保险公司理赔时,保险公司以“奥林匹克号”主责为由拒绝赔付。
高额的维修费用和停运带来的损失,让尹斯梅陷入严重的经济困难。保住公司不破产的唯一方法,是泰坦尼克号按时首航,不能拖延,而让公司摆脱经济困难的唯一办法,只有骗保。
既然总归要维修奥林匹克号,那为什么不把它改装成泰坦尼克号的样子,再故意安排一场事故,骗取保费呢?
问题是,如果故意安排一场事故,那么船上的人怎么办?
阴谋论给出的答案是:尹斯梅在北大西洋的事故现场附近安排了一艘轮船,这艘船只有船员和3000条毛毯、衣物,并无其他乘客和货物!
本来,这艘船会在事发后立即赶到现场搭救乘客,但它搞错了沉船的位置和信号,最终姗姗来迟,导致1500多名乘客付出了生命。
这个阴谋论不是空穴来风,事实上,他们提出了许多可信的地方:
1.维修完成后的奥林匹克号与泰坦尼克号高度相似,除了名字,这两艘船几乎一模一样;
2.船上没有望远镜,船员只能靠肉眼观测冰山,对于一艘豪华巨轮来说,实在荒唐;
3.约翰·摩根(前文提到的摩根银行创始人)本来也要上船的,但在启航前两天他突然借口身体有恙,取消了行程。事后,有人发现他正在法国和情妇幽会;
4.航行途中曾经有几次突然调整路线,可能是为了与接应的轮船互通。
...
当然,该阴谋论尚未被认可,目前仍停留在猜想阶段。由于这个猜想过于大胆——故意弄沉这样一艘堪比中型航空母舰的超级巨轮,太过于疯狂和匪夷所思——大部分人都对它嗤之以鼻。
泰坦尼克号是人类的美好梦想达到顶峰时的产物,反映了人类掌握世界的强大自信心。它的沉没,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以及命运的不可预测。
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前,西方人已经享受了100多年的太平,人们对未来信心十足。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惊醒了他们,这艘继埃菲尔铁塔之后最大的人工钢铁建造物,工业时代的伟大成就,在首次航行中就沉没了。
人们的震惊程度,丝毫不亚于一个世纪后的9·11事件,以至于大西洋两岸的许多国家都降了半旗。
泰坦尼克号将永远让人类牢记,不止是泰坦尼克号本身,还有人类为自己的的傲慢自信付出的代价。
有个很有意思的数据: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中,头等舱的幸存率是63%,二等舱的幸存率是43%,三等舱的幸存率只有25%。
为何造成如此悬殊的差距,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与其它客轮一样,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艇被安排在了头等舱和二等舱附近,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旦灾难发生,这些人将有更多的机会获救。
毫无疑问,因为社会等级的差距,生命并不是等价的。
还有一个插曲:船上有6名中国人,幸存了。事后,他们被安上了许多帽子:男扮女装混入救生艇;不顾救生艇上其他人的安全,从高处纵身跃入救生艇中;藏在救生艇的座位底下,蒙混过关...
还有说法表明这6个中国人并没有贪生,他们被冠上的行为倒是许多西方人本人的壮举,只不过被安在了被排挤的华人身上。
如此看来,事发现场并非有那么多绅士,相反,许多人为了生存,根本无视“妇女儿童”优先的美德,全力混进了救生艇。许多没有混进去的人,只不过是被船员手里的枪止住了。
人性,在那一刻显得无比真实。
无以言喻,无可言表。
作者:飞阁文化,专注文化、历史、读书,欢迎关注。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