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图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时间: 2021-07-21 10:02:1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图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谁了解中东

百科首页

中东

更多图片(48张)“中东地区”或“中东” 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东北部与亚欧大陆西南部的地区。 “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分享百科名片:

中东简介

中东(the Middle East,东经25度到东经60度,北纬37.5度到南纬2度)名称的来源据说是:16-17世纪欧洲唯心主义产生,殖民者向东殖民时,距离欧洲的地理位置按远近划分成了:近东,中东,远东。近东(the Near East),通常指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包括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南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此称已为「中东」取代,但两者常通用。欧洲人指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地区,但伊朗除外。远东,是西方国家开始向东方扩张时对亚洲最东部地区的通称,通常包括中国东部、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地区。中东大部分为西亚,但与西亚的区别是:1.中东不包括西亚的阿富汗,包括地处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2.中东包括非洲国家埃及。3.中东包括了土耳其的欧洲部分。中东地图中东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其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其三洲具体指亚欧非三大洲,五海具体指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交通便利,海陆空的路线,可顺利运送石油到各国。位于“五海三洲两洋”之地的中东,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西方和东方的要道,也是欧洲经北非到西亚的枢纽和咽喉。中东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世界历史上列强逐鹿、兵家必争之地。“中东”概念究竟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国内外尚无定论,但一般泛指西亚和北非地区,约17个国家。传统上的“中东”一般说来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叙利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巴勒斯坦、塞浦路斯和土耳其。其中,除以色列和塞浦路斯外,都是伊斯兰国家。而在这些中东伊斯兰国家中,土耳其、伊朗为非阿拉伯国家。中东国家疆域图图册 18张中东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最敏感的地区之一。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东一直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焦点。中东的重要海湾——波斯湾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占全世界石油资源的74%)。石油资源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更增加了中东地区的重要性。另外,领土、淡水、宗教和运河的争执也使中东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地区。政治概念上的中东问题系指阿拉伯国家(包括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问题,也称巴以冲突。中东问题是列强争夺的历史产物,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热点问题,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领土问题。

历史沿革

关于中东问题的历史沿革,不妨以“一、二、三、四”概而言之,那就是: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战争。一个祖先,两个民族。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其居民称迦南人,原是阿拉伯半岛闪族的一支。约公元前11世纪,爱琴海沿岸的腓力斯丁人移居迦南。公元前5世纪,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首次称该地区为“巴勒斯坦”,即希腊语“腓力斯丁人的土地”之意,一直沿用至今。约公元前1900年,闪族的另一支在族长亚伯拉罕(即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共同的先知)率领下,由两河流域的乌尔迁徙到迦南。据《圣经》所说,亚伯拉罕与其妻撒拉生子以撒,他们便是犹太人的中东国家国旗图册 19张祖先。后犹太人逃亡埃及,摩西率众出埃及返迦南,一直到二战后建立以色列国,都是源于这一支系。亚伯拉罕与其妾埃及人夏甲生子以实玛利,因被撒拉所不容,被赶至半岛,繁衍生息,他们便是半岛北阿拉伯人的祖先,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即是其后裔。2002年11月,阿拉法特在会见中国中东特使后,针对以色列外长内塔尼亚胡威胁要把他赶走,激动地对记者说:“我是阿拉法特,我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自古以来,中东就是东西方交通要道,备受关注。中东地区的地形,大部分是高原,高原的边缘有较高的山岭耸立。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埃及的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伊拉克境内的两河流域,它们分别是古代埃及文化和古巴比伦文化的摇篮。此外,地中海沿岸也有狭窄平原。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还有一个由于断裂陷落而成的死海。死海湖面海拔为﹣415米,是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

中东区域

中东的国家与地区“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一般说来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巴勒斯坦、马格里布国家(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苏丹、毛里塔尼亚和索马里,由于其历史文化原因一般认为属于中东国家,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尽管地理上属于中东地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自身认为属于欧洲;北边的阿富汗有时也与中东联系密切。

中东民族

中东地区的人们主要信仰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生活在西亚地区的穆斯林主要属于四个民族,即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库尔德人、波斯人。在这四个民族中,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波斯人都有自己的国家,分别是阿拉伯国家、土耳其和伊朗。土耳其人只有一个国家土耳其,波斯人只有一个国家伊朗。阿拉伯人有很多国家,如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叙利亚、约旦、也门、阿曼、埃及、卡塔尔、巴林等很多国家。作为阿拉伯民族英雄的萨拉丁的直系后代族人库尔德人,其人口现在约有3000多万,分布在许多国家,其中土耳其1800万、伊朗700万、伊拉克500万、叙利亚100万、黎巴嫩10万、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10万。另外还有犹太族(信犹太教),黎巴嫩的阿拉伯人信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占多数。“阿拉伯人”的分类对于阿拉伯人,划分的标准不同,结果也自然不同。根据史实,最广义上的“阿拉伯人”可以分为阿拉伯人、阿拉伯化的科普特人、阿拉伯化的柏柏尔人。

文化差异

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历史上,东西方文化在这里频繁交流,多种民族在这里汇聚。现在,中东的各民族仍然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是圣城。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伊斯兰国家是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不一定是阿拉伯国家,也包括伊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马来西亚这样的其他民族国家。其民族分别是波斯人、旁遮普人、孟加拉人(信了伊斯兰的印度人)、普什图人、马来人。阿拉伯国家是以阿拉伯族为主体的国家的总称,包括沙特、伊拉克、利比亚、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大部分是伊斯兰国家,但也有不是的,比如黎巴嫩就是以基督教为主,但黎巴嫩人是阿拉伯人。

四个民族

世界九大语系人们一般把世界的语言划分为九大语系:1)汉藏语系2)印欧语系3)阿尔泰语系4)闪-含语系5)乌拉尔语系6)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7)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8)南亚语系9)达罗毗荼语系。1.土耳其语是阿尔泰语系的, 上述语系3 (曾用阿拉伯字母书写, 1928 年后,使用拉丁字母代替了阿拉伯字母。)土耳其语字母A a B b C c D d E e F f G g H h I i J j K k L l M m N n O o ; P p R r S s ? ? T t U u ; ü V v Y y Z z2.伊朗语与库尔德语是印欧语系的,上述语系2 (用阿拉伯字母书写)阿拉伯字母当初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后,下令波斯人学用阿拉伯语。聪明的波斯学者赶快将波斯语用阿拉伯文字母进行注音,并且另外增加了4个字母,从而得以将波斯语保留了下来。波斯语为罗马拼音文字,共有32个字母,其中28个是阿拉伯字母,4个是波斯字母。3.阿拉伯语是闪-含语系。上述语系4 (用阿拉伯字母书写)补充一些语系的知识:土库曼人信伊斯兰教,土库曼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土库曼语1928年前有阿拉伯字母的文字,后改用拉丁字母;从1940年起又改用斯拉夫字母。波黑穆斯林,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少数散居在前南斯拉夫其他国家境内。属欧罗巴人种巴尔干类型。使用塞尔维亚- 克罗地亚语的当地方言。属印欧语系中的斯拉夫语族。柏柏尔人,北非穆斯林民族集团。人口约869.5万(1978)。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讲柏柏尔语,属闪含语系柏柏尔语族。主要分布在摩洛哥(称里灰人、塔马齐格特人和什卢赫人)、阿尔及利亚(称卡比尔人和沙维亚人)、利比亚(称乔夫拉人)、马里(称图阿雷格人)等国家和地区。埃及人,改宗伊斯兰教并吸收并融化了部分外来的征服者的科普特人,讲阿拉伯语,除血统外,已全部阿拉伯化。所以,使用阿拉伯字母的语言不一定是阿拉伯语。

泛阿主义

泛阿拉伯主义是非宗教性的,旨在建立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联邦,强调不论宗教信仰,不论民族,凡是讲阿拉伯语的都是一家人。泛伊斯兰主义泛伊斯兰主义则是宗教性的,旨在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体系,强调不论国家,不论种族,不论讲什么语言,凡是信伊斯兰教的都是一家人。泛突厥主义泛突厥主义是由十九世纪的鞑靼知识份子萌发的,正式名称是图兰主义。图兰低地是在伊朗的东北,咸海以东、以南的一块平原。传说这里是一切突厥人的发源地。泛突厥主义是用来抵抗泛斯拉夫主义,主张通过教育和文化自治,团结使用突厥语的民族,复兴突厥民族。区别泛阿拉伯主义的基石是阿拉伯语言、阿拉伯文化,而泛伊斯兰主义的基石则是伊斯兰宗教信仰。泛突厥主义的基石是突厥语。伊拉克的萨达姆侯赛因是泛阿拉伯主义者,而阿富汗的塔利班则是泛伊斯兰主义者,青年土耳其党人是泛突厥主义者。

三次流散

约公元前1025年第一个希伯来人国家——希伯来王国在迦南建立。公元前930年王国一分为二,北方称以色列王国,南方称犹大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国灭以色列国,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灭犹太王国,两国数万臣民连同君主都被掳往战胜国,史称“失踪的10个以色列部落”和“巴比伦之囚”。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再灭受波斯帝国支持的犹太国家,犹太人流散到南欧、地中海诸岛、北非及中亚地区,这是第二次大流散。从公元66年始,巴勒斯坦犹太人多次发动反对罗马统治者的大起义,均遭失败。公元135年,罗马皇帝下令将耶路撒冷犁耕为田,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或被逐出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大流散。三次大流散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所剩无几。

中东战争

1948~1982年间,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在中东巴勒斯坦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的5次战争。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这一地区的民族矛盾由来已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犹矛盾在新条件下日趋尖锐,加上新、老殖民主义以及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国家对这一地区的争夺,成为战争的主要根源。第一次中东战争亦称巴勒斯坦战争。在英国积极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情况下,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181(2)号决议,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问题:英国在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委任统治;委任统治结束后2个月内成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及其附近村镇158平方公里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当时阿拉伯国家坚决反对联合国的分治决议,认为犹太人离开故地近2000年,阿拉伯人生活于此已近1300年,怎么能让出家园,况且犹太人的苦难并非阿拉伯人造成,不能以牺牲阿拉伯人的利益让犹太人复国。当时的沙特国王曾说:“谁迫害犹太人,就从谁的领土上划出一块给犹太人”。事实上阿拉伯人在二战时对犹太人非常仗义。当时联合国的分治决议,在总人口占少数的犹太人获得了55%的土地,而且集中了巴勒斯坦全境绝大多数的淡水资源,并且都是肥沃的平中东战争相关地图2原。而总人口占多数的阿拉伯人只分到45%的土地,并且都是贫瘠的丘陵,而且领土首尾被分成3块。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10分钟后,美国承认以色列国。12小时后,阿拉伯联军进攻以色列。3天后,苏联承认以色列国。之后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非正式的战争开始。也正是由于犹太人依靠联合国建立自己国家的幻想破灭了,所以他们认识到只有用武力才能实现建国。1948年,犹太人开始驱逐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近30万阿拉伯人逃离家园。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出动4万军队(后增至6万)向以色列进攻,占领耶路撒冷东城区(旧城)、比尔谢巴等大片土地,逼近以“临时首都”特拉维夫。开战时,以色列武装力量约3万人,经紧急扩军,采购武器,统一各派武装力量,最后发展到10万人,并于7月、10月和12月展开反攻与进攻。阿方由于内部矛盾,缺乏统一指挥,且受帝国主义掣肘,结果战败。阿军亡约1.5万人;以军亡约6000人。1949年2~7月,埃、黎、约、叙分别同以签订停战协定(伊拉克未与以色列签订)。巴勒斯坦除加沙地区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均被以色列占领。近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家园,沦为难民。第二次中东战争亦称英法以侵埃战争或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英、法和以色列借口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公司和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向埃及发动进攻,企图重新控制运河和镇压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10月29日,以军1个伞兵营在西奈半岛米特拉山隘空降,地面部队也越过边界进入西奈,配合英、法尔后的进攻。当时埃及总兵力约15万人,有坦克500余辆,作战飞机250余架(堪用者仅100余架)。埃及总统纳赛尔为集中兵力保卫运河,下令驻西奈的3万部队撤回运河区。以军共出动10个旅,由装甲部队率先突击,5天内占领西奈和加沙地区。31日,英法联军出动各型舰艇100余艘(含航空母舰和巡洋舰10余艘),先以200余架飞机袭击埃海、空军基地,掌握制海权、制空权;11月5日,在塞得港、富阿德港附近要点实施伞降和直升机机降;6日,出动2.2万名登陆部队占领上述港口。埃及军民坚决抵抗侵略者,尤其在保卫塞得港战斗中,充分发动和武装群众,军民联合,英勇作战,并利用美、苏和英、法之间的矛盾,在全世界人民声援下,英、法、以于6日深夜被迫同意停火和撤军。埃军亡1600余人,损失飞机210余架;英、法、以军亡200余人,损失飞机约20架。英、法军于12月撤离。从此,美国便进一步插手中东事务。以军于次年3月撤离加沙地区和西奈半岛(由联合国部队进驻加沙和亚喀巴湾沿岸地区),但取得了通过蒂朗海峡的航行权。第三次中东战争亦称“六五战争”。1967年阿、以矛盾和美、苏对中东的争夺加剧,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进一步向外扩张,借口埃及(当时称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向阿拉伯国家发起突然袭击。以军乘埃军早饭和军官上班前戒备松懈之机,集中使用200架飞机空袭埃及各空军基地,将埃军绝大部分飞机摧毁于地面,尔后又击毁叙利亚、约旦大量飞机;并出动22个旅实施多方向快速突击,4天内占领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区,继而攻占耶路撒冷东城区和约旦河西岸地区,10日攻占叙利亚戈兰高地。埃及对以军突袭估计不足,损失惨重。约、埃、叙先后被迫同意停火。结果,以色列又占领6.5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领土,数十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家园(表1)。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阿曼、以色列对抗继续发展。埃海军舰艇于1967年10月使用舰舰导弹击沉以军驱逐舰“埃拉特”号,首创导弹击沉军舰的纪录。从1968年下半年开始,埃炮兵部队向运河东岸以军实施大规模炮击。以军则从1969年下半年开始向运河西岸包括开罗周围地区实施战略空袭。双方还各派突击队偷袭对方。1970年 8月停火。这两年的战斗被称为“消耗战”。阿、以双方分别从苏、美得到新式武器装备,为下次战争做准备。苏、美对中东的争夺加剧是导致第四次中东战争的重要国际原因。第四次中东战争亦称十月战争。1973年10月,埃、叙为收复失地和摆脱美、苏造成的“不战不和”局面,向以色列开战。伊拉克、约旦、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苏丹、科威特、突尼斯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派部队或飞机参战。埃及(总统萨达特)企图收复运河东岸部分失地,为尔后通过谈判收复西奈半岛创造条件。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企图收复全部戈兰高地。埃、叙为达成进攻的突然性,采取反复动员复员、进行军事演习等多种欺骗措施并把开战时间选定在伊斯兰教斋月(穆斯林白天斋戒)和犹太教赎罪日(教徒当日斋戒,停止一般公务活动),隐蔽进攻企图和进攻时机。以色列于1967年侵占埃、叙部分领土后,扩大了防御纵深,并在运河东岸构筑巴列夫防线和在戈兰高地构筑防线,转取守势战略。以军自恃有强大的空军、坦克部队和侦察情报系统,骄横麻痹,疏于戒备。直到开战前数小时,以统帅部(总理G.梅厄、国防部长M.达扬等)仍认为埃、叙不敢发动进攻,在西奈半岛只驻4个旅,在戈兰高地只驻3个旅。10月6日14时,埃、叙使用优势兵力在炮兵、航空火力和防空火网掩护下,分别向西奈半岛(西线)、戈兰高地(北线)同时突然发起进攻。北线,叙3个步兵师当日突破以军防线,7日,又投入2个装甲师,进抵距以本土数公里的地区。西线,埃陆军在海、空军协同下强渡运河,第2集团军3个步兵师在大苦湖以北、第3集团军2个步兵师在大苦湖以南迅速突破巴列夫防线,步兵携带反坦克导弹、火箭筒率先穿过以军各支撑点间的空隙,击毁大量以军坦克;工程兵快速破堤,9小时打开60条通道,架设浮桥12座,保障2个装甲师、2个机械化师等后续部队渡河。海军则同以军舰艇进行海战并用舰炮支援地面部队进攻。 加载更多

作为教师,如何防范”双泛”思想对自己和家人的渗透?发言稿

作为教师,如何防范”双泛”思想对自己和家人的渗透?发言稿
  双泛主义是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思想的简称。
  泛伊斯兰主义是指一种主张伊斯兰不仅仅是宗教信仰,而且是一套政治体制的意识形态。伊斯兰主义呼吁现代的穆斯林去他们的宗教信仰中寻根,并且在政治上统一思想。伊斯兰主义一词实际上因定义不同而存在争议。
  领导性的伊斯兰主义思想家强调沙里亚法规对穆斯林的重要性,泛伊斯兰主义政治统一的重要性,消除非穆斯林(尤其是西方世界)对伊斯兰世界在军事、经济、政治、社会或者文化上的影响性,他们认为两者不可调和。
  某些观察者认为伊斯兰主义信条并不严格,可以被定义为一种认同政治,即“支持(穆斯林)的身份、可信度、增大区域主义、布道和社区的改善”。
  许多被称为伊斯兰主义者的人反对这个词语的使用,并声明他们的政治信仰和目标仅仅是对伊斯兰信仰的一种表现。同样的,一些学家支持用词语“伊斯兰积极分子”(activist Islam)或者“政治伊斯兰”(political Islam)来代替。
  现代具有代表性的伊斯兰主义者包括赛义德·库特卜、哈桑·班纳、阿布·阿拉·毛杜迪、塔居丁·阿尔-纳卜哈尼和大阿亚图拉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
  泛突厥主义是由19世纪的鞑靼知识分子萌发的,与图兰主义相似。图兰低地是在伊朗的东北,咸海以东、以南的一块平原。传说这里是一切突厥人的发源地。他们指图兰是突厥人的后代。图兰这名称是匈牙利人提出,但范围更大,还包括芬兰。泛突厥主义是用来抵抗泛斯拉夫主义,主张通过教育和文化自治,团结使用突厥语的民族,复兴突厥民族。在帝俄时代,鞑靼人受到大迫害。当时在欧洲也兴起了民族主义浪潮,目前主张国家有:土耳其、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俄罗斯鞑靼斯坦等。

双泛主义是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思想的简称。
泛伊斯兰主义是指一种主张伊斯兰不仅仅是宗教信仰,而且是一套政治体制的意识形态。伊斯兰主义呼吁现代的穆斯林去他们的宗教信仰中寻根,并且在政治上统一思想。伊斯兰主义一词实际上因定义不同而存在争议。
领导性的伊斯兰主义思想家强调沙里亚法规对穆斯林的重要性,泛伊斯兰主义政治统一的重要性,消除非穆斯林(尤其是西方世界)对伊斯兰世界在军事、经济、政治、社会或者文化上的影响性,他们认为两者不可调和。
某些观察者认为伊斯兰主义信条并不严格,可以被定义为一种认同政治,即“支持(穆斯林)的身份、可信度、增大区域主义、布道和社区的改善”。
许多被称为伊斯兰主义者的人反对这个词语的使用,并声明他们的政治信仰和目标仅仅是对伊斯兰信仰的一种表现。同样的,一些学家支持用词语“伊斯兰积极分子”(activist Islam)或者“政治伊斯兰”(political Islam)来代替。

历史上很多少数民族被汉化民族大融合了?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现如今民族数量有56个。而在古代据不完全记载就有一百六十多个民族。这些民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匈奴
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集团
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集团。后在东汉时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投降汉朝,北匈奴经过永元战役(燕然勒功)而在西迁后消失于中国的古籍中。 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前赵政权。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铁弗人建立过胡夏。
东胡
古老游牧民族
东胡:古老游牧民族,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早在商朝就有东胡的活动记载。据《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在春秋战国时,主要活动在当时燕国的北部和东北部。秦时被匈奴灭亡,之后分成两大部分:乌桓和鲜卑。
鲜卑族
古代游牧民族
鲜卑族建立政权后,部落大都解体,人民多转向定居农业生产,随着封建化进程的加深,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到了隋唐时期,鲜卑作为民族实体和政权实体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渐消亡。
契丹族
中国古代游牧民族
契丹趁着回纥衰败而起,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公元916年称帝,东灭渤海国,西服回纥,北臣室韦,南入长城,建立辽。辽为女真所灭后,契丹人成为女真金朝子民。一部分称大贺氏契丹人徙居呼伦贝尔,后来也有不少徙居中原,改用汉姓。另一部分契丹人投靠蒙古或西夏,西夏为蒙古灭亡后,这些契丹人融入蒙古族。
突厥族
突厥汗国的民众
突厥族,在中国历史上是指突厥汗国的民众,或突厥汗国征服及同化的部落与国家,其汗国由可汗家族阿史那氏主导,主要信仰长生天(腾格里),使用突厥语及突厥文,灭于回纥汗国的建立,由于自称突厥后裔的民族及泛突厥主义的兴起,人种是图兰人种。
女真族
少数民族统一王朝
女真分布与今西伯利亚东部,库页岛、伯力、黑龙江一带,南到今东北松花江、牡丹江。唐朝在此设黑水都督府。辽朝成立时,臣服於契丹。辽人灭渤海国,将渤海人迁走,渤海人或逃至高丽,或逃入中原,成为高丽人或汉人。剩下部分为现在的满族。
氐族
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
氐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从先秦至南北朝,氐族分布在今甘肃、陕西、四川等省的交界处,大部分集中于陇南地区。五胡十六国时期,先后建立过仇池、前秦、后凉、成汉等政权,对当时的历史有重大的影响。南北朝以后氐族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
吐蕃
藏族、古代羌族一部分
吐蕃是现在的藏族、古代羌族一部分。战国以后,有些羌族部落,如发羌、迷唐等部,逐渐迁移到今西藏地区。他们和当地人民相融合,繁衍发展,形成了吐蕃族。
乌桓
东胡部落联盟之一
“乌桓”,中国古代民族之一。亦作乌丸,乌桓族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支。原与鲜卑同为东胡部落之一。东胡部落联盟—支。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破东胡后,迁至乌桓山活动。三国时期被曹氏魏国消灭。

北方古代民族
羯:北方古代民族。晋人泛指杂胡为羯胡。魏晋时,主要分布在上党郡的武乡、羯室一带。与汉人杂居。公元4世纪被冉闵一次性屠杀20万人,导致羯族灭种。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民族文化宗教习惯等差异,几千年来民族间的矛盾贯穿中华历史,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对此难觅良方。我国当今政府对于少数民族的政策采取尊重信仰、尊重习俗、保护文化、保留集居地、成立自治政府、改善居民生活生产条件等政策,并在自愿情况下少数民族的人民可以接受汉族文化教育、就业等社会活动。真正使我国成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中华民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融合不是溶化,民族融合是各种民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更不是将少数民族汉化,汉化只是一小撮民族极端分子为了其一己私利而在某些反华势力的怂恿下对我国政府和人民的恶意诋毁、污蔑和诽谤。 (自我感觉这像是我国政府对于少数民族政策解释的白皮书哦,呵呵,也像是国外办严正的外交辞令)
历史上好多少数民族凭借武力征服了汉族政权,然而到最后他们反而被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所征服,究其原因,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了汉族制度的合理性和先进性,所以无论那个少数民族,到最后都会采取汉族的制度,否则只会加剧社会矛盾,威胁统治秩序。
文章标题: 图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5807.html
文章标签:主义  突厥  关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