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心理学能不能用于研究历史问题

时间: 2021-07-10 14:03:0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3次

心理学能不能用于研究历史问题

中国心理学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走向

  存在问题: 1、在中心史的研究中,主流的方法都是在“挖掘、整理”的范畴内,没有冲破这一局限,导致中心史未能有新的突破,虽不断有新的心理思想被挖掘整理出来,但对整个学科的意义不大,它似乎正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实际上,要使中国古代心理学史研究有长足的发展,关键的并不是穷毕生精力去发现新材料,而是用最新的心理学理论去解释那些已经发现和整理好的现成材料,并使它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传播和应用。我们的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之所以给人以原地踏步的感觉,主要的原因不在于材料太少,而在于没有成功地运用新的理论武器。

  目前,中心史的主要工作是以西方心理学为框架,挖掘中国古代文化中存在着的类似思想,这样做,除了“为西方心理学提供某些经典的例证和历史的证明”之外,另外就是印证在我国古代同样有类似的思想。这样的工作当然不无意义,但如果它不继续往前发展,从更深的意义上分析其内容,解释其作用,传播其功能,那么,除了能提升一下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外,就别无他用了。因为挖掘出来的那些心理学思想是西方本身就已经有的,我们只是以东方的语言把它再现出来,若它不能在自身的文化土壤中发挥作用,那么,除了印证的功能之外,也想不出有什么其他的作用了。

  冯特曾说:“科学的进展是同研究方法的进展密切相关的,近年来,整个自然科学的起源都来自方法学上的革命。”这句话,同样适宜人文科学,适宜中国心理学史。中国心理学史发展了二十多年,现有的研究方法,无论它的方法论原则、具体方法如何变迁,一个大的前提始终没变,那就是从挖掘的角度出发,因此,导致研究的成果都是对中国古代心理思想的一种铺陈、再现,没有进一步的加工;没有进入到更深层次的探索。这种方法在初期当然是必需的,但如果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仍走老路,那么,这门学科就永远没有进步。不停地挖,即使挖到了好东西,也无法运用它,就如同我们不停地找矿,发现了富油矿,却不会把它采出来进行冶炼,用于实际生活。这样,一切寻找、开采的工作其实都是白费的。所以,挖掘、整理出来的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不能被进一步转达为现代社会的思想,并为现代社会所用,那么,它就永远只是历史。而这样的结果,并非中国心理学史的初衷。研究中国古代心理思想,并非是为了向西方炫耀中国自古就有心理学思想,不仅仅是为了自尊心,当然,更不是为了挖掘而挖掘。找出这些与现代科学心理学相符的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是为了要更进一步找出古代的心理积淀在现代人的心理、行为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就是说,这些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作为一种文化底蕴,它是如何影响现代人的;现代人在重塑新型人格、调整心理结构的时候,从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中要借鉴的是什么?要注意、克服的又是什么?所以,研究中国古代心理学史的真正意义不仅在于有关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挖掘和整理,而且在于要转达这些思想和观念中已被认识的价值,表明它们之所以是真的并且值得被人接受的诸种理由。

  另外,由于受挖掘、整理大方针的限制,中国心理学史这一学科的研究工作无法很好地体现古为今用的原则。
  早在1983年,潘老就提出要将古为今用的原则作为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则,他说:“我们所要挖掘并加以发扬的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必须是能为我们所需要的科学心理学所用,能纳入到我们所要建立的科学心理学体系中去,因而构成我们所需要的科学心理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或基本看法。因此……我们并不是单纯为了古代心理学思想而研究古代心理学思想,尤其不能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包揽一切所谓的心理学思想。”潘老的意思非常明白,我们挖掘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是为了以其为基础,建立一个新的科学心理学体系,挖掘是为了更好地发扬、建构,绝不是为挖掘而挖掘,也不是不加选择地挖掘,否则,古为今用的原则就得不到体现。而这一原则如果在中国古代心理学史中得不到体现的话,其学科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但由于20年来,中心史的研究工作受方法的限制,并未有大的进展,仍在做挖掘的工作,涉及到建立一个新的科学心理学体系的工作还远未开始,甚至还未迈向“发扬”的阶段。因此,潘老提出的这一原则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这样的话,中国古代心理学史就只能是一门介绍性的学科,而且,它如果按照现在的道路发展下去,继续采取“挖掘、整理”的总方针,那它是无法成为中国科学心理学的有机部分的,充其量,只能作为一种文化历史背景,一种基底存在着,而永远无法进入科学心理学的殿堂。

  2、对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实证研究,多是一种验证性地应用,并无多少实际的价值。对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研究,到现在,应该说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且研究的范围集中,数量也有限,主要集中在个性特质的中西比较和医学心理方面,而且绝大多数实证研究的目的都在验证上——验证与西方的理论是否相符。实际上,这样的研究大可不必以西方心理学为依托,只要它在现实生活中,符合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揭示人们的行为规则,帮助人们的实际生活,那么,这样的理论即使与西方心理学的某些理论相违背也并不能说明什么。西方心理学尤其是美国心理学本身也是在实用主义的原则下蓬勃发展起来的。各种理论,只要它对人们的心理问题有帮助,就自有它存在的道理。如若当年的美国心理学一味地依从欧洲心理学,处处以它为楷模,那就绝没有心理学今天的局面,不可能出现弗洛伊德、马斯洛这样的影响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心理学大师。

  另外,对于古代心理思想的实证研究,质量上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这可能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研究者自身的心理学素质背景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他必须在具备掌握较全面的现代科学心理学体系的同时,还要精通、了解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并能融会贯通,使两者互为手段、互相利用,才可能在二者的基础上,创建出有新意、有价值的东西来,为社会生活服务。

  研究走向:
  中国心理学史的研究视野将进一步拓广,可以从哲学的、科学的、文化的、人学的等不同视角探讨古代心理学思想问题,以取得更丰硕的研究成果。已有人采用“内部逻辑”的原则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学思想而取得初步成果,相信今后“外部逻辑”与“内部逻辑”的原则在研究中将会更加紧密结合与融合。已经开始重视运用的诠释与转换的研究方法,将更突显中国传统心理学思想的积极价值。笔者曾经认为:“独特的心理学思想体系,哲理说与生物本体说的结合,能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以道德为核心的道德人格,向智慧理性和审美方向发展,能建构起适合新时代的新型人格模式。普通心理思想与应用心理思想并行发展的阐发,将推进心理学为现实社会生活服务。古代心理实验与测验思想的发扬,能与西方心理科学相沟通,有助于加强我国心理学的现代化。”[10]中国心理学史学科发展的任务还任重道远。
请参阅叶浩生主编的基本关于心理学史的书。
行政管理者不成熟将难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

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

第一、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第二,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第三,人类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
第四,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发展变化能持续下去)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心理学历史上陆续出现了古典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存在—人本主义、特质流派、认知流派、生物学流派等人格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抓住了人格现象的一部分真理,但是这些理论有各自的概念系统,互相难以沟通。人格就像宇宙一样,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该有其内在的统一运行机制和统一规律,但是,目前的这些理论有各自的概念系统,难以沟通,这说明人格心理学存在着重大理论困境。为走出这个重大理论困境,就要对目前的各种人格理论和人格科学研究成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来解释人格现象。为此,最重要的就是要回答如下一些根本问题,这些根本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的主要思想。

  第一,人格的根本动力问题。这个问题是人格心理学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因为人格是一个动力系统,首先就要回答人格受什么动力推动的问题。人格无疑受多种动力的推动,但最根本的动力是什么呢?目前的人格心理学还不能较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例如,精神分析学派中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动力是性本能,而且是生物性质的,虽然有一定的正确性,但这种完全生物倾向的观点受到不少质疑。阿德勒认为人的主要动机是寻求优越、克服自卑。客体关系理论则认为动机是建立人际关系。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都强调自我实现的动机是最主要的人格动机,但是,自我实现的动机概念模糊,缺乏具体性。马斯洛还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强调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而且强调,要产生高级需要往往要先满足低级需要。这样就出现了逻辑问题,按这个逻辑,自我实现需要就不应该是人格的最主要的动机。

  那么人格的根本动力可能是什么呢?德西和瑞恩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可为此提供重要的启示。该理论特别重视人的三种基本需要,即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关系需要。国内学者金盛华的自我价值定向理论强调,自我价值是自我存在理由和自我行为理由的出发点。这两个理论都已对人格的根本动力有深入的洞察,但还存在互相不协调之处,且正确性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第二,核心人格过程及其运行机制的问题。回答了人格的根本动力问题之后,接下来自然是要回答人格是怎样运行来满足根本需要的问题。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核心人格过程。人的心理活动很复杂,有各种心理过程,显然核心人格过程是最需要研究的。但是,目前的人格心理学并没有核心人格过程的概念,没有有意识地回答这个问题,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对人格的深刻洞察。目前,各种理论虽然没有明确探讨核心人格过程,但是也有一些相关的观点,如弗洛伊德最重视性本能满足的过程,探讨性本能得不到恰当满足而导致的焦虑和人格变态,以及为应对焦虑所采用的防御机制。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动态关系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核心人格过程,但是他并没有进行足够的探讨,而且这种动态关系和性本能满足过程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进行逻辑的阐述。霍妮比较明确描述了神经症形成的心理过程,她认为,神经症的基本过程是基本焦虑→执着于神经症需要→解决冲突→形成自负系统→神经症。这个过程较好地描述了神经症的主要心理过程,但是,正常人的心理过程是不是这样的?国内学者金盛华的自我价值定向理论提到,人需要解释世界,人需要解释自己,自我价值是个人的意义定义体系,个人寻求自我价值,这些观点可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对核心人格过程的描述。

  学界关于核心人格过程及其运行机制的梳理还很少。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可以从上述的根本人格动力出发。人的核心人格过程显然应该围绕根本人格动力展开,通过核心人格过程来满足相应的需要。其次,可以从人类进化的积累来考虑。人类进化的历史首先就是适者生存的历史,所以,核心人格过程应该是怎样适应的过程,但适应的概念又太宽泛,需要有更具体的概念。人类进化的最高心理成果是产生自我意识,所以,核心人格过程应该与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节过程有关。当然,在界定了核心人格过程后,还必须回答其具体的运行机制,目前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回答,但金盛华的上述观点很有启发
你确定是四个问题,我记得彭聃龄那本普通心理学上说的是五个问题呀!(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心理学bai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

1、描述心理事实。描述心理事实,是对心理现bai象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它的主要任务是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界定,以建立和发展心理学中有关心理现象的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概念体系。

2、揭示心理规律。科学的心理学不能只限于描述心理事实,而应从对现象的描述过渡到对现象的说明,即要求揭示这些现象所遵循的规律,这是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更深入的一步,也是最主要的一步。

3、预测和控制。对心理现象的描述和对心理规律的揭示,都属认识范畴,我们不仅要认识世界,还要改造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因此,在认识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运用这些认识成果于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之中。

这就需要将心理规律运用到实践中,这部分内容也就成为心理学研究任务的又一必要的组成部分。这方面任务归结起来就是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如何了解、预测和调控人的心理。

扩展资料:

作为一门科学的科学史,心理学的历史却十分短暂。19世纪中叶以后,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德国感官神经生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起了较为直接的促进作用。

到1874年《生理心理学原理》的出现,从此,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开始了蓬勃发展的历程。

19世纪生理学和物理学的发展,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准备了必要条件。德国感官生理学家韦伯(1795—1878)首先确立了感觉的差别阈限定律。

稍后,费希纳(1801-1887)发展了韦伯的研究,运用心理物理法确定了外界物理刺激和心理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他们的研究方法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楷模。心理学从哲学中真正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理学

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总而言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后来才各自从哲学的襁褓中分离出来。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心理学要研究的是人,而人做的每件事都由其心里控制的,影响的,所以它的基本任务就是研究事情的所有过程,幕后背景,更重要的是推理能力!
社会心理 ,行为内心 还有病态 主要目的大多都是让人真正认识这个社会,或者帮助人们走出病态。当然也有能让你更加清楚如何面对现实的社会。
一,心理学要研究的问题:1,心理过程2,心里结构3,心里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二,他的基本任务:探索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从事心理学研究问题..

我现在是高中生,目前对于心理学很感兴趣..并且有想过以后就从事心理学研究了.. 不过不是做学校里的心理老师那种.. rnrn所以如果我打定主意了,那么就要从现在开始做点准备了..rn想要了解一些关于心理学职业方面的问题.. 是不是不太宽泛吖?..rnrn如果我真得想要往心理学方面发展,那么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呢?
1.关于心理学职业方面
第一,普通高校,这是心理学毕业以后的主要去向。近年来高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纷纷开设心理学的公共课,最好的就业方向之一是进入心理学系和教育系成为一名心理学老师。不过,这一般需要在校期间具有心理咨询的实践,并且一般情况下是女生优先考虑。高校工作的薪酬随具体职位和地区而异。
第二,公务员。招心理学作公务员的一般是公安系统:公安局、劳教所、监狱、边检站等都是可能的去处。部分单位对于受聘人员的身体要求比较严格,有的还需要进行体能测试。
第三,企业。心理学研究生去企业主要从事猎头(人才中介)、企业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
第四,中小学。一般招的是本科生,以搞形式为主,所以前途不被看好,且收入较低。除非找不到工作,一般是不予考虑。
第五,心理咨询工作者。
第六,医院和诊所。

这里给你一个估计值,可能会有高或低的情况:
高校辅导员,3000,不包括奖金
高校心理咨询人员:2500,不包括讲课费,奖金,额外收入等
人才中介,不一定,一般说来年限越久就越是容易,5年后一般年薪大概在20万左右,
企业管理咨询,私营企业大概在3000-5000(员工),如果到企业讲课的话,讲课费用一般是1000-3000一天,最高可以做到20000一天,但是很难。
人力资源管理,私营企业3000起薪,外资企业大概在8000左右
公务员收入在上海大概在3000-5000,额外收入另计。
目前我所知道的心理学硕士最低工资在2500元。不包括奖金。

2.如果我真得想要往心理学方面发展,那么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呢?
不管是想往那个方向发展都需要从基础心理学开始的
我们上学时都是最先学《普通心理学》(用的教材是 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这本书还不错)
先要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几大流派
比较推荐的有两本书:张春兴的《现代心理学》和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心理学与生活》
前者是台湾心理学家的专著,写的还算详细,比较老式的结构
后者则是美国大部头的著作,一直有修订本,可谓图文并茂,与时俱进了,而且可以说是专业性与趣味性相融合,就是价格偏高些,不过确实很值得拥有一本。
墨顿亨特的<<心理学的故事>> 这是心理学很好的入门读物,里面有大量的具体故事,引人入胜,值得一看。另外,<<梦的解析-弗洛伊德>> 被誉为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第一名著. 介绍通过梦可以知道别人心里的想法,很不错的。
可以做心理医生(职业的)
学好了处处受用
现在可以多看点这方面的书 看书没坏处
报考这方面的学校 但是这种专业一般都是1本的学校才比较好· 所以高考成绩也很重要
文章标题: 心理学能不能用于研究历史问题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3957.html
文章标签:心理学  用于  研究  历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