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10 03:58:3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8次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组织了西征和北伐,其中北伐尤受瞩目,因为北伐之目的正是直指京师给予清朝以致命打击。然而,北伐之师,两万精锐,虽前期进展顺利,但在进入直隶逼近天津后,大军孤军深入后继无援而陷入困境。北伐军虽拼死突围,但依然无力挽回局面,林凤祥李开芳两位北伐主将先后被俘遭凌迟处死,太平天国北伐高开低走,其中所表现出的以东王杨秀清为首的太平天国决策层对北伐的漠视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忠王李秀成与英王陈玉成都是太平天国后期最重要的将领,李秀成长期受到天王洪秀全的猜忌,在太平天国可以说是抑郁不得志,但他仍忠于天国,在天京城破前,率军回援,并将自己的战马让给幼天王,自己却被清军俘虏。李秀成被俘期间写下的数万字自白书,有一段关于太平天国的总结尤其受人关注,这就是著名的《天国十误》,此十误分别是: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调丞相曾立昌、陈仕保、许十八去救,到临清州之败;曾立昌等由临清败回,未能救李开芳、林凤祥,封燕王秦日纲复带兵去救,兵到舒城杨家店败回;不应发林绍璋去湘潭,此时林绍璋在湘潭全军败尽;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而忌,翼起猜心,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此误至大。误主不信外臣,用其长兄次兄为辅,此人未有才情,不能保国而误;主不问政事;封王太多,误国不用贤才,立政无章。
《天国十误》,算是忠王李秀成对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一个个人总结,虽然所列之十误多有笼统,但总的来说,也算是说到了点子上。众所周知,导致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正是“天京事变”,在大众看来“天京事变”,是两位天国核心人物东王杨秀清和北王韦昌辉导致了这一起严重的内讧,他们两人的死和翼王石达开的出走导致了太平天国的盛极而衰。而李秀成,却为何又将太平天国北伐列为天国十误之首呢?
因为太平天国的北伐其现实意义巨大,集中了天国的最强精锐,天国上下对这次北伐所寄予的期望极大,天国在稳定南方局势后,想扩大势力就必须要组织北伐,但北伐之初,即陷入了巨大的质疑当中。
最大的质疑疑不是来自于统军主帅,林凤祥与李开芳作为太平天国的著名战将,身经百战,战功卓著,两人完全可以扛起北伐大旗。北伐军一路披荆斩棘、势如破竹深入至直隶附近的天津,都证明了太平天国在北伐主将人选上的选择是没错的,林凤祥与李开芳不辱使命,完全胜任北伐主将之职。
质疑来自于军队人数,与西征军的声势浩大、良将云集不同,天国北伐最大的焦点就是林凤祥和李开芳两位主将,另外北伐全军人数竟然只有两万人,虽然都是天国精挑细选的精锐之师,但要仅凭这两万人就想从江苏安徽北上,一路过山东入河南进山西至河北直捣京师何其难矣。
林凤祥与李开芳两位主将也确实不辱使命,北伐责任重大,两位太平天国的优秀将领严格遵照“师行间道,疾驱燕都,无贪攻城夺地”的战略方针,一路转战江苏、安徽、河南、山西、直隶数省,于1854年顺利抵达天津附近,对京师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太平天国以两万之师北伐,这在外人看来显然是不能完成之任务,两万之众,要想抵挡十数倍于已的清军,还要直捣清政府的老巢北京,这谈何容易。更何况,从南京誓师,一路所过之各省,清军皆严阵以待,北伐军虽在林凤祥和李开芳的带领,沿途又有捻军的帮助,进展顺利,得以顺利进入天津外围,进逼北京。但北伐军外无援军,而内粮饷不济,一旦粮饷援军不至,必然陷入绝境。
高开低走的太平天国的北伐,完全毁于东王杨秀清之手
北伐军深入直隶,清廷震动,此时,形势是有利于太平天国的,清廷虽以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蒙族御前大臣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为抵御太平天国的统帅率军抵御,但彼时的太平天国北伐军声威正盛,清军无论是从心理还是战斗力上都无法和太平军相比,当时的京师短短几天时间就有十几万人外逃避祸。面对如此大好形势,身为主将的林凤祥也是壮志满怀,他及时的派信使向天京回报北伐情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除了兵源减员较多,还有就是粮饷匮乏,而这两大阻碍太平军北伐的最主要的因素,却最终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太平军北伐可谓是高开低走,一路上战无不胜,所过之处不以攻城略地为目标,而是孤军深入,目标直接京师。然而,一切的顺利都是假象,没有后援的北伐军后路随时都会被截断,一旦被清军团围,北伐必然功归一篑。
面对兵力占优而粮饷充足的清军,北伐军困于天津止步不前,英勇的林凤祥仍然誓死不降,浴血奋战等待救兵。此时的北伐军别无选择,只能寄希望于天国,能派出援军以扭转战局。
孤军深入的北伐军也确实等到了援军,那却已经是北伐军抵达天津附近后的事了,此时已经距离林凤祥在河北给东王写信告急已经过去了半年多之久。东王本不愿意出兵援救,在电视剧《太平天国》里面还是傅善祥丞相力劝下才促使杨秀清出兵救援,然而此时出兵,却只能说远水解不了近火。
1854年初,东王杨秀清命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春等率领约两万援军北上支援北伐军,结果在山东境内遭到清军重创,曾立春等殉国,援军溃散。面对北上援军的失利,此时正与天王争权的东王杨秀清竟置北伐军于不顾,不再出一兵一卒北上救援。独木难支的北伐军此时情况更加危极,林凤祥与李开芳被迫分开独立战斗,1855年初,连镇失陷,林凤祥被俘押解北京后凌迟处死。四月清军破李开芳部,李开芳被俘,被押解北京后亦遭凌迟处死,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北伐战争,在坚持了三年后,以失败告终。
太平天国此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北伐是既悲壮又惨烈的,大军孤军深入,一直逼近天津,对北京构成了直接威胁,有效的震慑了清朝统治者,但是北伐的失败同样令人感到非常惋惜,这不仅在于天国领导者在定都天京后对革命形势缺乏清醒的认识,冒然出兵北伐,孤军深入陷入清军重围,还在于以东王杨秀清为首的领导层对坐视林凤祥、李开芳两位将领困守于天津城外,以迟滞的救援加速了北伐的失败,导致林凤祥和李开芳两位名将及2万太平军精锐的无辜枉死。东王杨秀清身为太平天国掌握实权的最高领袖,对北伐失败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太平天国北伐因何会成为李秀成口中的“十误之首”?
首先,北伐事关重大,但天国却只派出两万将士出征,说明这一次的北伐充其量不过是在试探清军,然而,林凤祥、李开芳两位北伐主将不辱使命,孤军远征,长驱六省,直抵天津附近,对北京构成了直接威胁,清朝为之震动,京师人自不安。太平天国此次北伐意义重大,不仅牵制了大量清兵,还对南方太平军和北方人民的斗争客观上起到了支持作用。
但是北伐的目的是直捣京师,与西征遥相呼应以图一鼓作气灭亡满清政权。在北伐进展顺利的情况下,天国以杨秀清为首的领导层却坐失救援的良机,当时若及早发兵北上,与北伐军首尾相连,其直捣京师的目的是极有可能实现的。因为太平天国在西征和鄂皖浙赣一带已经牵制了大量清军,京师一带兵力明显不足,如此良机杨秀清却白白错过,仅有的一次可以扩大战局,推翻清朝统治的机会就这样失去,此误,确实算的上是李秀成口中的“十误之首”。
其次,此次北伐的统帅林凤祥、李开芳都是太平天国身经百战,令清军闻风丧胆的名将,两人在天国内部很有声望。从他们以区区两万之兵一路连破六省进逼北京就可以看出,两人的军事才能在天国都属于一流的,是天国不可多得的将才。太平天国自今天起义以来,“首义五王”中已经牺牲了西王萧朝贵和南王冯云山两王,定都天京后,东王杨秀清和北王韦昌辉等都忙于建王府享清福,只有翼王石达开一人在外统领全军,像林凤祥、李开芳这样的名将,虽托付以北伐重任,但此去却无疑是送死。林凤祥与李开芳的英勇就义,对太平天国的损失是巨大的,如果他们能活着回来,天国就多了两员猛将,可能在天京事变后天国就不至于陷入被动,显然,北伐之失败令人惋惜,林凤祥与李开芳之死令人痛心。
最后,笔者需要指出的是,太平天国的此次北伐还被认为是一场隐藏极深的阴谋,是天国权力分配的一次洗牌。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自西王萧朝贵牺牲以来,西王系的人处处维护西王,对东王杨秀清的专权跋扈多有怨言。在朝内,杨秀清无辜杀害西王系的核心人物,有“太平天国第一丞相”之称的天官正丞相曾水源,在朝外,同样是西王系核心人物的林凤祥、李开芳二人,杨秀清故意派他们为北伐主将,只分配给两人两万之兵,这明显是让他们两人去送死,这么做,无非是为了清除西王系,如此阴险狠毒,做自毁长城之事,也难怪李秀成会把北伐认定为是“十误之首”。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