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9-01 07:00:5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都说曾国藩有权处置李秀成,那是抬举他了,也低估他了。
曾国藩何许人也,政治家中的战斗机,权谋家里的佼佼者,考虑事情深谋远虑,滴水不漏,古往今来无人能比,为千古第一完人。也就是说,中国几千年的阴谋家,没有一个人能跟曾国藩相比。
"文正深守知止知足之戒,常以急流勇退为心"。
曾国藩心里明白,在慈禧眼里自己是一条狗,太平天国是兔子,兔死狗烹这个道理娃娃都懂。
所以曾国藩并没有像岳飞那样忘乎所以,而是保持清醒头脑,如履薄冰。
洪秀全死后,李秀成是当时太平天国的一号人物,曾国藩如果为李秀成向慈禧求情,或者先宰后奏私自处理李秀成,不但之前所有功劳一笔抹杀,而且还会给慈禧抓住把柄,削职为民,最后砍掉脑袋。
这就等于慈禧瞌睡了,曾国藩送了个枕头。
不信的话,看看曾国藩心思缜密、脑袋清醒到了什么地步。
消灭太平军,进驻南京之后,曾国藩顾不上休息,立马办了两件大事,一是建造南京八旗兵营房,奏请八旗兵速速来这里驻防;二是上奏裁撤数万湘军。
他给皇帝的奏折上言辞恳切地说,湘军征战太久将士思乡,且"无昔日之生气",奏请裁汰遣散。
而且曾国藩在奏折中对他个人去留也极力回避,因为他明白,无论怎么说,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恶意解读。
但是,他却力劝弟弟回家养病。
"古来成大功大名者,恒有多少风波,多少灾难,谈何容易?愿与弟兢兢业业,各怀临深履薄之惧,以冀免于大戾。"《曾文正公家书·致沅弟季弟》。
1864年(同治三年)六月,湘军克南京。曾国藩拥兵三十万,士气高昂,而且中国半壁江山尽入囊中,江南各地行政官员都是出自曾国藩门下。
而且这支军队是子弟兵,对曾国藩的忠心甚于清廷。
曾国藩的部属幕僚,如曾国荃、彭玉麟、赵烈文等人,以及研究"帝王之学"的星相学家王闿运等出于各种目的,竭力劝进。
30余名高级将领更是深夜请见,联名要曾国藩"速作决断",颇有黄袍加身,克隆陈桥兵变的架势。
但是曾国藩心静如水,漠然置之。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皇帝的男人都是傻男人。
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太平军的军事将领主要为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等人,由于太平天国内部斗争的问题,使得太平军中的杨秀清,韦昌辉等人被害,也使得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再加上后来洪秀全思想腐败,任人唯亲,只顾享受,使得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图画
随着石达开的被捕、被害,李秀成的被捕被害,太平天国运动已不能对清政府再造成多大的伤害了。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人物中,受到争议最大的就是李秀成了,在太平天国中,他被洪秀全封为“忠王”,并被寄予厚望,但是,当李秀成被曾国藩的湘军逮捕以后,面对慷慨赴义与投降敌人的抉择,李秀成选择了后者。李秀成被俘的第一天,曾国荃就用酷刑折磨了李秀成,但是,李秀成表现的大义凛然,一点都没有向曾国荃求饶。但是,当曾国藩见到李秀成,并和李秀成交谈了一番后,李秀成就决定向曾国藩投降,从而李秀成背叛了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剧照
根据李鸿章的孙子写的追忆材料,我们可以了解到曾国藩与李秀成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先君子云,忠王被擒,置囚笼中.......文正熟识云:汝即李秀成也?汝亦好汉,可惜,可惜,长叹不再语。李秀成大哭,即请以纸笔自供,并乞赦,当招余党。”于是,李秀成便在牢中写出了《自述书》。对于李秀成的投降,曾国藩是相信的,曾国藩在给皇帝的奏折中写道:“李秀成力劝官兵不宜专杀两广之人,恐粤贼愈孤,逆党愈固,军事仍无了日,其言颇有可采。查李秀成原供.......其中反复重沓,献媚乞怜,无非图延旦夕之一命。”
李秀成画像
除了曾国藩,曾国荃等湘军将领也是相信李秀成是真的投降了湘军的,不过,曾国荃是十分看不起李秀成的,曾国荃曾对李鸿章说“(李)穽虎乞怜,连狗和老鼠都不如(曾狗鼠之不若。)”相信现在很多人看了李秀成写的《自述书》以后,都认为李秀成是真的投降了湘军的,不过,很多人对李秀成是否真的投降湘军,历来是争论不休的,有人认为李秀成是假投降,也有人认为李秀成的革命意志本就不坚定,他为了活命,就投降了曾国藩。按照当时的史料记载,曾国藩相信李秀成是真的投降了自己的,投降了清政府的,那么,曾国藩为什么还要杀了李秀成呢?
太平天国剧照
有人说,是因为李秀成在自述书中劝曾国藩在江南自立为王反抗清朝,曾国藩没有同意李秀成的请求,曾国藩怕李秀成面见皇帝的时候,在皇帝面前将此事说出,所以,曾国藩就将李秀成给处死了。众所周知,太平军中那些被捕的将领都是受尽折磨而死的,英王陈玉成、翼王石达开都是被凌迟处死的,但是,曾国藩并没有以凌迟之刑处死李秀成(免凌迟,棺殓其躯。),并且,还让人用棺材将李秀成埋葬,为什么呢?很多历史学家都说,这是曾国藩出于一种“英雄惜英雄”的感情。小冷觉得有些道理,因为曾国藩与李秀成都是十分有才华的人,又曾互为对手,不相上下。
当年李秀成与两个士卒奔逃一处荒山破庙之中,因为携带的金银被住在庙中的百姓发现,这些百姓见财起意,结果将李秀成生擒活拿,并且押赴到清军大营换赏钱(此事记录在解放后的太平天国史料整理文献中,押送李秀成的二人分别为王小二和陶大来!)俗话说“瓦罐难离井口破,虎落平原龙陷沙滩”李秀成如此一个人物,没曾想最后被几个庄稼汉拿下。但话说回来,如果不是因为太平军,老百姓何至于此啊,也是循环报应罢了。
押到清军大营后,验明正身后,九帅曾国荃要亲自审讯。曾国荃恨透了这些长毛,于是让人将李秀成剥光,装进铁笼之中,并且在审讯之时,一边审讯一边让人用大铁锥子扎他,最后让人用利刃割他手臂,将手臂上的皮肉割下几条。
清代资料留下记载“曾公持锥于贼股间扎数余,贼起初咬牙强支,数锥之后,不住哀告之声….”。
意思说得很清楚,李秀成开始咬牙不说话,最后禁不住受刑,开始哀告求饶。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段史料不实,而且杜撰出李秀成大义凌然威武不屈的故事。
但是现在保存的文史档案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李秀成当年亲自书写的供词(网上就可以搜索到),在这些词句之中满是对天王等人的唾弃和摇尾乞怜的语句。这些资料是经过历史专家鉴定并认可的,若真如此,那么李秀成当时肯定不是威武不屈,大义凛然,应该是处于屈服和求饶状态。
李秀成被装在一个特制的笼子里,站不能站,躺不能躺,而且曾国荃为了羞辱他,将李秀成赤身关入笼子放置在大营广场,让士兵观看。
曾国藩赶到后才制止了这些行为,并且给他一套新衣,给其酒肉,并好言安抚,李秀成感激涕零,无可无不可(大狮感觉这是曾氏兄弟唱的双簧,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
最后,李秀成交代出自己藏匿金银的秘密点,并且写出七万多字的付罪状。这份“供词”其中有不少贬低太平军并褒奖曾国藩和清军的用语,并且他还希望帮助曾国藩“收降”太平军余部。这些事情,让这位所谓的大英雄遭人非议。
就是因为自己的摇尾乞怜,让曾国藩将凌迟改为斩首,按照李秀成的身份,正常来说一定是寸磔凌迟的结果,因为跟他平级的几位将领都是凌迟“待遇”。
但是斩首当日,李秀成也没少遭罪。因为百姓看到告示,纷纷前来看热闹,当李秀成被捆缚囚车押出时,沿街的百姓不但不可怜他,反倒朝他吐口水,并且有人用秽物或石头瓦片往他身上丢。李秀成吓得号啕不止,口中胡言乱语。
最终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对他来说,没有遭受可怕的凌迟,李秀成此时足以对曾国藩感恩戴德。
我们都知道天京城破之后,太平军的主将李秀成被曾国藩给生擒,但是相较于以往被擒的石达开,陈玉成等人被凌迟处死的下场,而李秀成则是罕见的免于凌迟之刑,这个时候,就会有人问道:作为太平军的主将李秀成罪大恶极,为何曾国藩抓获他后没让他受凌迟之刑?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李秀成罪大恶极,为何曾国藩抓获他后没让他受凌迟之刑?
——第一,李秀成不仅知晓太平军的秘密,也知晓曾国藩和湘军的秘密。我们都知道李秀成是太平军末期的主将,他与曾国藩和他的湘军,斗争多年,双方知根知底,而这次天京城破,湘军对天京城内一顿洗劫,将太平军的国库洗劫一空,这个事情,李秀成是心知肚明的,并且李秀成与曾国藩在交谈的时候,曾力劝曾国藩反清,自立为主,作为曾国藩来说,他知道李秀成知道的太多,如果把李秀成送往京师,让朝廷知晓天京发生的事情,那么将会使得曾国藩遭受灭顶之灾,因此他就赶在朝廷来押解李秀成的时候,将李秀成提前处决,避免了他受凌迟之刑。
——第二,曾国藩与李秀成,惺惺相惜,即是对手,也是知音,为了给这位敬重的对手留下尊严,因此选择让李秀成体面地离去。我们都知道曾国藩有个弟弟死于李秀成之手,但是曾国藩却并没有对李秀成进行残酷的报复,反而是给予最大的尊重,让李秀成体面的离去,并没有遭受多大的痛苦,这或许也是曾国藩人格魅力的体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做人留一线!毕竟曾国藩与李秀成在多年的交战中,不仅是对手的关系,也是知音的关系,因此曾国藩将最后的尊严留给李秀成,让他免于凌迟之刑!
忠王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按照清廷的做法,他在被抓捕后,照理,应该和石达开等人一样,遭受凌迟之刑。然而素以冷酷闻名的曾国藩,为什么却单单对他“免凌迟,棺殓其躯”呢?
其实,要揭开这个谜底,并不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释李秀成为何不受凌迟之刑。
第一,李秀成有影响力。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中少有的关心民生的将领。
李秀成一直认为“利民”远比“名节”重要,因此在平时他都力所能及地济苦救难,这让他深得民心。
比如李秀成在苏南时,就曾做过一些利民政策,不光减免了大部分税收,还在农耕经商等方面,给予了不少优待政策。因此苏南一带的百姓,生活才得到改善。
出于感激之情,苏南百姓在阊门外立下一块汉白玉的碑,上书“民不能忘”,以此来歌颂太平天国和李秀成给予他们的恩情。同时,许多百姓自发地编了不少歌谣来赞美他。
这也是为何天京城破后,李秀成带着幼天王洪天福贵出逃时,沿途都有人帮助他逃跑的原因。
当时,洪天福贵所骑马匹不得力,李秀成毅然将自己的战马让给他,自己则负责断后。
后来,李秀成与太平军走散,流落方山一带的山坳中。当地百姓发现后,将他秘密隐藏起来,打算想办法送他出去。
谁知村董董陶大听闻后,动了歪念,将他献给湘将萧孚泗,换取富贵。
百姓得知后,怒不可遏,集结起来营救李秀成,杀了萧孚泗的心腹王三清。然而清军随后赶来,由于人力悬殊,营救李秀成的计划最终失败。
李秀成被俘后,当他进入湘军大营时,已投降湘军的太平军见到他后,却不管不顾立即跪倒在地,连呼忠王。
可见李秀成得人心,有号召力。
本来,像李秀成这样的太平军大佬级人物,应该上报皇帝,然后押解至京城凌迟处死。
但是曾国藩了解之后,认为将他押送入京,途中必有变故,不如就地阵法。
第二,李秀成的自述不利于曾国藩。
李秀成明知太平军不敌湘军,出于“利民”考虑,不愿意天京遭受生灵涂炭。因此在最后关头,曾与曾国藩达成协议,不可乱杀无辜。然而,湘军破城后,四处烧杀抢掠。他们不光去有钱人家抢掠钱财,还为了掩盖罪行放火烧屋,做了许多违反军纪的事。
李秀被俘后,先是落到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的手中。
曾国荃对李秀成是相当仇恨,原因是他的亲弟弟曾国华在三河镇一役中,被李秀成诛杀。
所以,曾国荃对李秀成施以“割臂锥股”的酷刑解恨。
李秀成全身血流如注,却并不畏惧,只是质问:“两军对战,各忠其主,当有损伤,何如此?”
不过,曾国荃并不敢将李秀成私刑处死,于是将硬骨头的李秀成转给曾国藩。
神奇地是,曾国藩和李秀成见一面后,李秀成便痛快地决定投降了。
不仅如此,他还以日更7000字的速度在监狱中写成数万字的自述书。
在这本书中,李秀成不仅详细地将太平天国的起步和壮大写得一清二楚,还将太平天国最后失败的原因也总结了出来。另外,在他的自述中还说到天京城破后,湘军惨无人道的一些罪行。
虽说,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立有大功,但是清政府肯定不会姑息湘军犯下的恶行。因此,曾国藩看了李秀成的自述书后,才会对该书进行了大量的删减和修改,并重新誉写了一份送呈清廷。
这就意味着,如果将李秀成押解京城后,光绪帝必然会亲自审理,那么湘军的所作所为,一定逃不过严惩。所以,李秀成不死,后患无穷。
第三,李秀成劝说论。
李秀成从一个小圣兵到太平天国的核心班子领导人,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
据曾国藩的后人说。李秀成在见到曾国藩后,曾力劝他拥兵自重,推翻腐败的清廷,自立为帝。并表示让曾国藩放了他,让他去招回太平军数十万旧部,追随曾国藩,供其差遣。
当时的曾国藩所率领的湘军虽说势头很猛,但是颇受清廷猜疑,处境非常尴尬。
举个例子为证:在曾国藩攻破武昌城后,由于有功。同治下旨封他为湖北巡抚。然而曾国藩上任没几日,同治却又下一旨,撤销了他的巡抚职务。显然,清廷对于曾国藩及他创立的湘军颇为忌惮,因此才有了这摇摆不定的决定。
曾国藩是个聪明人,他深知湘军本就为朝廷所忌,再加上湘军自攻破天京后,抢掠不断,人人都小有财富,此时这些人已无心再战,只想回家去过安逸日子。
那么,不管是放了李秀成还是将他押入京城,都保不住会把他劝曾国藩对抗清廷的事情说出去。到时候,那真是泥巴掉到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所以,曾国藩为绝后患,在拿到李秀成的自述书后,等不及向朝廷请示,便迫不及待地将李秀成处死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