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古滇国的酒器与酒文化的相关历史

时间: 2021-07-09 23:00:5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8次

古滇国的酒器与酒文化的相关历史

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那么古人是怎么醒酒的?

现代人喝醉了有专门醒酒的药,那么古代人用什么方法醒酒?

酒文化一直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不只是现在,在古代也是,酒是人类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人们在高兴的时候喝酒,不高兴的时候也喝酒,像李白就常常借酒抒情,那么在古代的人喝醉了之后用什么方式解酒呢?

古代在中医药学上有许多药材是可以解酒的,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有一种中药叫做葛花,也是现在许多解酒类的保健品中所非常重要的一味药,古时候的人们有一位名方是葛花解酒汤,在人们喝醉之后为他煮一碗葛花汤,可以起到醒酒的作用。

其次就是蜂蜜,蜂蜜中含有大量的果糖,在喝醉之后给人喝一碗蜂蜜水,可以起到解酒的效用,所以这也成为了古时候人们常用的一种解酒方式,再就是当人们醉酒非常严重的时候,会采用穴位针灸的方法进行醒酒。

但是因为古代的酿酒技术并不是很成熟,酒精度数也不是很高,所以说古人其实并不是很容易喝,多喝醉,哪怕说就算醉酒以后,也不需要手动解酒的方法,过一段时间之后,古人很快就可以自己自然醒来。

古人的酒的酒精度数没有现在的高,但是他们也会醉。醒酒的方式也有很多,比如喝茶,吃果子,或者吃点蜂蜜茶。
在我看来,古时候人们在喝醉了之后,最简单的醒酒方式就是睡一觉,因为古时候的酿造工艺不是非常的完善,所以酒精度数不是很高,醒酒也是很简单的。
古人醒酒的办法一般就是睡一觉之后醒来基本上就会酒醒。其实他们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办法,因为古代的酒度数也不是很高的。
古人一般都是高兴小酌两杯,不会喝多,而古时候酿酒技术不成熟,酒精浓度不高,不容易醉,喝醉了也有特有的醒酒药。

中国酒文化的历史

中国酿酒的历史渊源久远,最初起始于商、周时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了。朱翼中的《酒经》称,夏朝初年,名为仪狄的一个官员用桑叶包饭酿成酒以此献给大禹,大禹饭后感到味道甘美,感慨道:“后代必有为了饮酒而亡国的。”于是下令禁止造酒,但此造酒之法仍在宫中暗暗流传。另据《说文解字》记载:“古青少康初作萁帚,秫酒,少康,杜康也。”自古以来,文人学士多爱饮酒,因;而给酒起了许多雅名,如“金浆”、“琬液”、“琼苏”等,有些直接进入诗中。酒成为文人生活艺术中的重要内容。“李白斗酒诗百篇”,酒在这里已成为文人文化的一部分了。
在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中,酒也不是作为一种单纯的饮料来看待的,而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和个人性格的“壮胆剂”,它起到调节人际关系、培养和促激人们性格的作用。 中国有句俗话“无酒不成席”,酒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从古到今,中国人一向敦于友谊,友人相逢,无论是久别重逢,还是应邀而逢,都要把酒叙情,喝个痛快。中国人把婚礼的筵席称“喜酒”,生了孩子办满月称“满月酒”,重阳节要喝“重阳酒”,端午节要喝“菖蒲酒”,祝捷要喝“庆功酒”,情人喝“交杯酒”,交朋友喝“拜把子”酒,此外,敬神、祭祖、开业等等都要喝酒,酒已成为中国人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酒种类繁多,白酒、葡萄酒、啤酒、黄酒、药酒等等应有尽有。其中,中国的名优白酒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受到了中外宾朋的好评。1979年在全国第三届评酒会上,评出了18种中国名酒。这些酒是:贵州茅台酒,四川五粮液,四川剑南春,贵州董酒,山西汾酒,安徽古井贡,四川泸州老窖酒,江苏洋河大曲酒,烟台葡萄酒,北京中国红葡萄酒,河北沙城白葡萄酒,河南民权白葡萄酒,烟台味美思,烟台金奖白兰地,山西竹叶青,绍兴加饭酒,福建沉缸酒,青岛啤酒。
中国不仅酒的种类繁多,而且还有着源远流长的饮酒文化。中国人饮酒最讲究的是意境。最佳的状态是似醉非醉,使人处于最快乐、最兴奋的境界中。这时不仅人们话多,而且兴致大发,会妙语连珠,诗如泉涌,“李白斗酒诗百篇”即是最好的例证。
中国人在饮酒方面还编织了许多酒令和饮酒歌。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能喝多不喝少,一点不喝也不好”、“一杯酒,开心扉”、“五杯酒,豪情胜似长江水”、“十杯酒,红心与朝日同辉”……因此,从古至今以酒为引子的典故也十分丰富,如“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武松醉打蒋门神”等,至于以酒为题的文字创作则不胜枚举,这些均为中国酒文化增添了饶有趣味的内容。 中国的酒文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喜欢慢慢的品尝,不喜欢一饮而尽,更不喜欢喝得酩酊大醉。所以不仅在饮酒的器皿上有许多讲究,在饮酒的方式上也多种多样。如酒盅要小,满杯为多少份量都有固定标准。 在民间,还有温酒、烫酒的习惯,认为饮凉酒有害于健康,常常把瓶中的酒倒入酒壶中,放在热水中温一下,热了再饮。 这些有关酒的文化,是中国人民的一种生活习俗。但随着外国酒文化的侵入,中国的酒文化也逐渐在发生着变化。
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仅酒的品种就有近千种,西凤酒便是酒中奇葩。西凤酒历史悠久,据初步考证,其始于周秦,盛于唐宋,据今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远在西周初期,雍水河中游一带,柳树成荫,田间平整,水波浮影,风景秀丽,遂将此地称为柳林。江唐时期,柳林西接秦陇,南通巴蜀,东连长安,为关中西部重要的交通要塞,设有驿站在客铺货栈,商贾云集,起名叫柳林铺,系古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道和古老集镇。自汉代起,始有酿酒作坊,到唐宋,酿酒业已初具规模,明清以来酿酒作坊发展很快,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仅柳林镇就有酿酒作坊27家,相当于凤翔县酿酒作坊总数的三分之一多。

“佳酿之地,必有名泉”。柳林镇的酿酒业之所以古今兴旺,长盛不衰,实赖本地优良的水质、土质等宜于酿酒。据《史记.秦本纪》载,位于秦都雍城以西18里处的柳林,有一神泉,水味甘美,泉水喷涌如注,故名“玉泉”。百姓每遇疾病,即求饮玉泉之水,病患便随之而解,用此泉水所酿造的柳林酒,醇香典雅,甘润挺爽,在当时已被称为绝高佳酿,与秦国俊马一同被称为“秦之国宝”。在柳林镇西侧的雍山,山有五泉,为雍水河之源头,其源流从雍山北麓转南经柳林镇向东南汇合于渭水,其流域呈扇形扩展开来,地下水源丰富,水质甘润醇美,清洌馥香,成酿、煮茗皆宜,有存放洗濯蔬菜连放七日不腐之奇效。经化验测定水质属重碳酸盐类钙细工型。用它作酿造之水,非常有利于曲酶糖化;加之本地土壤属黄棉土类中的[土娄]土,适宜于做发酵池,用来作敷涂窑池四壁的窖泥,能加速酿造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促使脂酸的形成。这些,都是酿造西凤酒必不可缺的天赋地理条件。

凤翔,古称雍州,为成周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是古代农业发展较早的地区,人类在这里从事农业活动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是黄河流域上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相传周文之时“凤凰集于歧山,飞鸣过雍”;春秋时代秦穆公之爱女弄玉喜欢吹笛,引来善于吹萧的华山隐士萧史,知音相遇,终成眷属,后乘凤凰飞翔而去。唐萧宗至德二年(757年)取此意将雍州改名为凤翔。先秦19位王公曾在此建都,历时294年,历史上曾是关中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秦建都以后的各个朝代,均为州、郡、府、路之治所,故又有“西府”之称。这里自古以来盛产美酒,尤以凤翔县城以西的柳林镇所酿造的酒为上乘。到了汉代,雍城的酿酒业发展更快。汉朝自高祖至文景帝之祭五[田寺]活动,曾19次到雍地举行,“百礼之会,非酒不行”,耗酒量甚巨,自宫廷而至达官贵人“日夜饮醇酒”;民间婚丧嫁娶,请客送礼,无不用酒。酒的产量和制酒工艺日见提高,民间制曲技术亦有长足进步,进而逐步改进酿酒设备,遂开始了用文梁作原料,用大麦、豌豆做曲的蒸馏酒的酿造,于是烧酒开始问世,此种白酒便是西凤酒的早期前身,当时凤翔所产的白酒已颇有名气。

唐初,凤翔城内酿酒作坊更多,柳林、陈村等集镇酒业尤为兴隆。唐高祖武德九年(618)凤翔城内的“昌顺振”作坊即已创建,成为陕西最早的民间私人酿酒作仿。唐贞观年间,柳林酒就有“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的赞誉。多少世纪以来,以其精湛的酿造技艺和独特风格著称于世,以“甘泉佳酿”、“清洌琼香”的盛名被历代王室列为珍品,被称为中华民族历史名酒中的“瑰丽奇葩”。至近代方取名“西凤酒”。今天,民间仍流传着“东湖柳、西凤酒、妇女手(指民间许多手工艺品出自妇女之手)”的佳话。

西凤酒酿造于何时,追根溯源,说法不一。据《凤翔县.酒业志》记载:公元前20世纪,在雍州有田氏后裔甘氏开始酿造黄酒和白酒。医学名著《素问.汤醪醴液论》中载有皇帝与歧伯关于酿酒用于医疗的对话。周代移民自迁移到歧(山)雍(邑)之后,旧游牧转入农业生产,当时雍地的农业生产水平大大超过了东方以农业为主的诸侯国,生产的粮食自给有余,为酿酒业发展提供了优厚的物质基础,以酒业为主的其它手工业作坊迅速兴起,开始制照原始古老的酿造酒――鬯(chang4)、醴(li3)。凤翔县境内已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中,有大量的酒器酒具,如盛酒的尊、??(lei3)、[上禾下皿](he2),还有加热酒的爵以及饮酒用的觚、觯等,并有较精致的陶玉等酒具。大孟鼎铭文有“锡(赐)汝鬯一卤”的记载,并有“为酒为醴,蒸畀(bi4)租妣(bi3)”的周代诗文。1986年挖掘的凤翔“秦公一号”大墓中,也发现了春秋时代的不少酒器酒具。由以上史实可见,春秋时代,雍地的酿酒业已具雏形,秦人造酒、饮酒比较普遍,饮酒风俗也十分讲究。《酒谱》中有“秦穆公伐晋及河,将劳师而醪椎一钟。骞叔劝之曰:‘虽一米投之于河而酿也’。于是乃投之于河,三军皆醉”的记述,这就是历史上秦晋韩原大战获胜后秦穆公“投酒于河以劳师”故事的真实记载。据《史记.秦本纪》载:“秦穆公亡善马,歧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吏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马肉不饮酒,伤人’。皆赐酒而赦之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推锋争死以北报食马之德”。此即为春秋时代秦穆公赐酒为盗马“野人”解毒的历史典故。北周江人庾信曾在《秦穆公饮盗骏马赞》一文中也反映了此事:“骏马遇盗,秦之不嗔,先倾美酒,反畏伤人,邻兵向国,勇寇侵秦,于是大盗,还作功臣。”当时所用之酒,即为雍地出产的古老佳酿――醪,据考证与西凤酒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据《唐会要》载:唐仪凤三年(678),吏部侍郎裴行俭沿丝绸之路护送波斯之子俾路斯回国途中,行至今凤翔县城以西的亭子头附近,突然发现路旁蜂蝶坠地而卧,顿感奇怪,逐命驻地郡守查明缘由。当郡守沿途查询至柳林铺时,方知一家酿酒作坊刚从地下控出一坛窖藏陈酿,醇香无比,原是此酒味随风飘荡至柳林镇东南五里处的亭子头,使这一带蜂蝶闻之皆醉不舞,纷纷卧地不起。郡守即向裴公禀报了实情,并将陈酒送与裴公。侍郎官闻到醇香的酒味,顿觉倦意全无,精神焕发,即兴吟诗一首:“送官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裴公回朝时,命郡守将此酒运回长安,献给文宗皇帝,受到文宗皇帝的赞赏。自此以后,柳林酒以“甘泉佳酿,青洌醇馥”的盛名被列为贡品。酒品远销中原,沿丝绸之路销往西域诸郡。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曾在凤翔领略过此酒的的甘美风味,留下了“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的诗句。相传宋昭宗在凤翔宴请侍臣时,曾捕鱼为馔,取柳林酒畅饮,李茂贞等侍臣得到这醇香甘美的酿中珍品,竟以巨杯痛饮,留连往返,不能自己。

宋初,凤翔城内设置酿酒作坊多处,乡间里闾酿酒者极多,以所定岁课纳税,税利较大。所收之遗利,以助边费。宋仁宗时,实行官方卖曲,抑制了酒业的发展,官失其利,民亦不便。北宋嘉佑七年(1062),苏东坡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对凤翔酒业发展颇为关注,在《上韩魏公证场务书》中指出,凤翔为全国著名的郡地之一,为生产陕西名酒的地方,如果限制酒业发展,便失去了税源,实在是国家财政上的巨大损失。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允许民间制曲酿酒,由官方收税,于是凤翔的酒业得以兴旺发达。酒税也成为当时官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苏东坡任职凤翔期间,引凤翔泉水,移竹艺花,树柳植荷,增亭设榭,筑台添轩,修葺东湖,建成了著名的“喜雨亭”,落成之日,曾邀朋欢盏,举酒于亭上,饮用的是柳林美酒,并留下了惊世名篇《喜雨亭记》。苏东坡还在《壬寅重九,不预会,独游普门寺僧阁,有杯子由》一诗中用“花开酒美曷不醉,来看南上冷翠微”的佳句赞美了柳林酒,至今东湖还有墨迹尚存,伎之盛名日彰,被称为“凤翔橐泉”。

明代,凤翔境内“烧坊遍地,满城飘香”,酿酒业大振,仅柳林镇一带酿酒作坊已达48家。过境路人常“知味停车,闻香下马”,以品尝柳林美酒为乐事。

清咸丰、同治年间,凤翔县城与柳林镇等地酿酒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发展。

清宣统二年(1910)西凤酒曾代表名产参加了南洋劝业赛会,荣获银质奖。

民国四年(1915),西凤酒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巴拿马――太平洋大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声名大振。民国十八年(1929)兴盛德作坊所产的西凤酒在上海举行的中华国货展览会上又获得二等奖。之后,西凤酒逐名膺世界,为中外所称颂。

解放后的1952年,在全国首届评酒会上,西凤酒被称为全国四大名白酒(茅、泸、凤、汾)之一。之后,西凤酒又多次荣获世界及国内各项比赛大奖,名扬海内外。

西凤酒是我国古老的历史名酒之一,是西府劳动人民长期以来用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培育起来的一枝酒苑奇葩。在世代的生产实践和历史发展中,通过积累经验、总结完善,形成了一整套酿造工艺史、科技发展史和酒文化史,在中华美酒之林中占有重要位置,这是西府人对祖国文化的重大贡献,为中华民族的酒文化宝库增添了灿烂的篇章。
解放后的1952年,在全国首届评酒会上,西凤酒被称为全国四大名白酒(茅、泸、凤、汾)之一。之后,西凤酒又多次荣获世界及国内各项比赛大奖,名扬海内外。
hen duo le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象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酒在中国历史悠久,中国千年酒文化是怎样的?

酒在中国历史悠久,有关于酒的起源和传说也是不胜枚举,这些口耳相传的故事,让酒文化具有了最初的模样:因为人们热衷于酒才会忍不住想象关于它的各种故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文化。

先秦时期是酒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高峰期,禾、麻、菽、麦等农作物的广泛种植,使酿酒的原料充足,也推动了酿酒技术的进步,酒蘖、酒曲等发酵工艺,就是在先秦时期形成的。酿酒技术的成熟催生了各种风味迥异的美酒,让人们更加喜欢饮酒,并且在天长日久的饮酒中,把酒运用到了祭祀礼仪、政治制度和乡间民俗当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中国酒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酒文化流传千年

酒的传说与探索

神话传说

酒究竟起源于何时,第一个传说就是"仪狄酿酒",因为"仪狄酿酒"的故事,还间接催生了西周时期"酒政"的诞生。传说仪狄是夏王大禹宫中的一个女官,有一天她在工作之余闲来无事,就开始制造一些奇怪的液体,经过反复的尝试终于酿出了美酒,仪狄把美酒献给大禹品尝,大禹觉得此酒入口醇厚且回味无穷,是一款上好的佳酿。但是大禹酒过三巡感到了些许醉意,因此觉得饮酒过多会让清醒的人变糊涂,从而做出事后懊恼的事情,于是他疏远了仪狄,也不怎么喝酒了。

这个故事虽然是神话传说,却一直被后世拿来举例,用大禹的英明和桀纣的荒唐作对比,突出饮酒过度的危害,让后世君主不至于因为饮酒而误国误民。周公实行的"酒政"也是从"仪狄酿酒"的故事中得到启发,从而颁布了禁止饮酒过度的《酒诰》,提倡适度饮酒,严禁过度饮酒。可见这个关于酒的神话传说实在是有着不小的能量,让后人始终铭记。


第二个传说就是我们熟知的"杜康酿酒"。杜康把没吃完的饭放在空桑竹当中,过了几天打开一看,居然流出了一股清澈的液体,还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品尝起来味道十分鲜美,于是从中得到启发,经过不断地试验制成了酒。

在杜康生活的时代已经有了历史记载,所以人们更愿意相信就是杜康酿造了酒,后来又诞生了"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样的佳句,直接把杜康作为酒的代名词,可见杜康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杜康酿酒

科学探索

尽管有着很多关于酒的传说,崇尚科学的中国人还是没有放弃对酒的真正起源的探索,人们最初根据史书的记载:夏朝人喜欢喝酒,经常通宵达旦。因此得出酒最早产生于夏朝的结论,但是很快就被一场考古发掘所推翻。考古学家在距今五千多年的大汶口遗址中,发现了酿造酒所需要的谷物原料以及盛酒所用的酒器,这充分证明了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酿酒和饮酒了。也许在某一个篝火通明的夜晚,他们都举着酒杯,和众人一起载歌载舞,然后喝得酩酊大醉。

大汶口文化陶制酒器

通过美好的神话传说和真实的考古探索,人们终于揭开了酒的起源问题,但是那时候的酒还只是一种单纯的饮品,不具有酒文化的内涵,中国的酒和酒文化同步发现的时期,是在先秦时期。那一时期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酿酒的原料和技术都在与时俱进,催生了酒文化的诞生。

先秦时期的农业发展与酿酒工艺

丰富的酿酒原料

先秦时期是中华民族各种文明孕育的大时代,其中就包括最重要的农业文明。中国最初的农作物只有小米和水稻,从夏商到周代,经过无数农民上百年的努力,终于种植出了黍、稷、麦、菽、麻,俗称"五谷"的农作物,这也是今天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粮食。虽然这些农作物和后世比起来还不算种类丰富,但是用来酿酒绝对是足够了,周代的家家户户都会用粮食酿酒,每年酿酒所需要的粮食都不可计数,好在那时的农业相当发达,为人们酿酒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农作物。

传统五谷

独特的酿酒技术

人们在长时间的酿酒过程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酿酒方法,古人称之为"曲"和"蘖"。"蘖"就是长芽的谷物,这种谷物中含有一种叫糖化酵素的物质,可以让淀粉通过水解反应转化为葡萄糖,这种方法最初是用来制作麦芽糖的,后来被用于酒的生产,造出了一款叫做"醴"的甜酒,可是因为人们对"蘖"的掌握不够成熟,造出来的"醴"很难喝,于是这种酿酒技术逐渐被抛弃,后来就失传了。

与"蘖"的短暂相比,"曲"则流传了上千年,"酒曲"一直是酿酒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曲"的发明,是中国人智慧的集中体现,"曲"是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具有很强的酒化能力和糖化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让谷物通过化学变化直接转化为酒,现代人称之为"复式发酵法"。酒曲工艺自诞生以来,经过了无数次的改良和加工,无论后世的酒如何变化,酒曲都是酿酒过程中永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酒曲

常饮酒的种类

根据酿酒技术的成熟来划分,主要有泛齐、醴齐、醪、盎齐、缇齐五种酒,这些酒由最初的混浊到后来的清澈,见证了酿酒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酿酒工艺的不断成熟。除了这五种酒,还有用黑黍酿造的"鬯酒",是一款用纯粮酿造的酒,因为黑黍在当时非常珍贵,所以鬯酒只能供贵族饮用。

平民百姓经常饮用的是叫做"浆"的梅子酒,带有一点酒精度数,实际上就相当于酸梅味的饮料,他们还把杏核、桃核、李核等水果的核用来泡酒,制成果酒或是药酒,有强身健体的效果。

民间饮酒

先秦时期酒文化的发展

酒政

酿酒技术和工艺的成熟,让更多人喜欢上了饮酒,从达官贵人到市井小民,都以饮酒为人生第一乐事,然而这在很多有识之士的眼中,饮酒却成为了一种隐患。

周朝初建,辅佐周成王的周公就总结了商朝灭亡的教训,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酗酒无度,周公也从"大禹疏远仪狄和酒"的神话传说中得到警示,意识到了过多饮酒的危害。为了不让周朝重蹈覆辙,周公颁布了《酒诰》,对那些酒后狂悖之人给予严厉的惩罚,并且强制他们戒酒,即使是天潢贵胄也不能违反法律。但是这种饮酒令并不是绝对的,周公也规定了人们在祭祀祖先、婚丧嫁娶,以及各种重大节日中都可以饮酒。这种规定出台之后,果然人人都有序饮酒,社会呈现出了一派"政通人和"的景象。

政通人和

重要场合的饮酒礼仪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饮酒礼仪当然也是重中之重,尤其是乡饮酒礼,体现的就是一种礼仪尊卑和等级秩序。在进行乡饮酒礼时,晚辈要向长辈敬酒,以表示长幼有序,在乡饮酒礼结束时也要长辈先退席,然后晚辈再依次退席,与长辈作揖表示告别。

乡饮酒礼不仅有表达长幼有序、尊老爱幼的意思,还有增添乡邻之间感情,和睦乡里的作用,乡饮酒礼中的一杯酒,代表的也是数千年来中国的乡村文化。

《诗经.氓》中有云: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讲的就是先秦时期的婚俗,男方去女方家送礼提亲,如果双方都同意,那么就可以举办婚礼,古人称之为"迎亲"。在婚礼中有"合卺"的习俗,就是把一个葫芦分成两半,夫妻二人各自饮尽自己葫芦中的酒,然后再把分开的葫芦合在一起,寓意夫妻今后生死与共,不离不弃。后来人们又称这种饮酒方式为"合欢酒"。

合欢酒

娱乐活动中的酒文化

先秦时期的娱乐活动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枯燥,古人们有很多的娱乐活动,这些活动也有很多是离不开用酒来助兴的。第一种就是行酒令,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喝酒猜拳",这种活动主要是"气氛组"来执行的,只不过西周的时候行酒令是一个人作诗,然后另一个人接上去,比较富有文艺色彩。一旦有人因为知识储备不够接不上别人的诗句,那么就要被罚酒,看似热闹的活动还要考验人的才学和智商,不得不说古人们才是最会玩的。

人生一大乐事

还有一种活动叫做"燕射",规则非常简单,每个人在酒宴高潮时轮流出席射箭,射中次数最多的人可以回到座位接着喝酒,而射箭技术不佳的人就被惩罚站着喝酒,此举并没有羞辱任何人的意思,仅仅是为酒宴增加兴趣而已。

为了增加酒宴的气氛,人们又发明了"投壶",每个人拿着投壶专用的箭往壶里扔,扔得最少的人仍然要站着喝酒。这种方法很公平,因为会射箭并不代表投壶的技术就很高超,所以很多人都没有投进去太多,大家一起站着喝酒,气氛就更加活跃了。发展到后来,已经没有什么饮酒的惩罚了,大家在投壶的时候都会饮酒助兴,有时候喝得酩酊大醉的人也来参加投壶游戏,让人捧腹大笑。

投壶

结语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它起源于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和实地的考古发掘之中,是远古时代的人们就拥有的美味饮品。先秦时代发达的农业,让酿酒技术有了栖息的土壤,由此诞生的"复式发酵法"中的微生物酿酒技术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酿酒业,已经成为了中国数千年来酒文化的一个缩影。

酒文化在酿酒技术的成熟和人们的喜爱中逐渐形成酒文化,用来弘扬尊老爱幼的乡间美德、成为展现重大节日和娱乐活动的催化剂,处处体现出古人的淳朴风俗和精神面貌。时至今日,酒文化早已经融入了中华文化的长河之中,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饮品,更是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精神载体。

参考文献:《礼记》《诗经》

酒在中国历史悠久,中国千年酒文化其实就是用我们的粮食来制造出的,然后通过发酵,然后造成了如今的酒。
中国白酒历史悠久,最初古人是用谷物发酵后泡酒,后来开始用曲酿酒,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还和西方进行文化互通,正式发明蒸馏酒是在北宋到晚清的那段时期。18世纪后也引进了一些西方的酒,使酿酒业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目前白酒技术相当成熟,已经走向全世界。
中国千年酒文化肯定是香啊,我老家那边是红薯酒最出名,在农村基本家家都会酿红薯酒,都是满满的回忆
文章标题: 古滇国的酒器与酒文化的相关历史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3873.html
文章标签:酒器  酒文化  相关  历史  古滇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