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在陈情表中李密真的是一个“本图宦达,不衿名节”的读书人吗

时间: 2021-07-06 00:58:3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在陈情表中李密真的是一个“本图宦达,不衿名节”的读书人吗

从《陈情表》中看出李密是个什么样的人

正直、不愿委曲求全,侍奉曹魏,所以以陈情为名,不愿仕宦曹魏是实;孝顺、认为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照顾年老的祖母;聪明、以感人肺腑的语言解释了需要报恩奉养老祖母,不愿意从侍曹魏的原因。

李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

《陈情表》是写给晋武帝的,是为了达到“辞不就职”的目的。从这个目的出发,李密并没有把孝情一泄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

扩展资料:

第一段先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发对祖母的孝情,“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如果从这种孝情继续写下去,会有许多话要说,如对祖母的感激,对祖母的怜惜等等。但作者却就此止笔,转而写蒙受国恩而不能上报的矛盾心情,写自己的狼狈处境。

第二段表白自己感恩戴德,很想走马上任,“奉诏奔驰”。为什么不能去呢?因为“刘病日笃”,这就从另一方面反衬了他孝情的深厚,因为孝情深厚,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所以才有“实为狼狈”的处境。前面抒发的孝情被节制以后,又在另一个前提下出现了。

第三段作者转写自己“不矜名节”,并非“有所希冀”,不应诏做官,是因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排除了晋武帝的怀疑这个前提之下,再抒发对祖母刘氏的孝情,就显得更真实,更深切,更动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情表》

孝顺,忠义,能言善辩,文学底蕴深厚
李密,名虔,字令伯(224—287年),犍为武阳(今四川省乐山市)人。西晋文学家。

  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就死了父亲,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何氏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据《晋书。李密传》说: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李密幼时体弱多病,甚好学,师事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年轻时,曾任蜀汉尚书郎。晋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敬慕他的才能,请他担任主簿。李密以奉养年迈祖母为由,谢绝了邓艾的聘请。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官名)。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情况,说明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这就是著名的《陈情事表》,或称《陈情表》,此《表》写于西晋武帝泰始三年(267)。

  《陈情表》辞语恳切,委婉动人。表到朝廷,晋武帝看了,为李密对祖母刘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赞叹李密“不空有名也”。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赏赐奴婢二人,并指令所在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文中的一些词句如“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直至今天人们还经常引用。

  李密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在任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时,政令严明,政绩显著,刚正见称。过去,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苛求供给,当地人民以此为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进过境仍苛求如故。李密以理力争,使诸王过境不敢苛求,为百姓办了件好事。

  李密本望到朝廷任职,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由于朝中无人推荐,最后只做了汉中太守,一年后罢官归田。后病卒,终年六十四岁。
1、正直、不愿委曲求全,侍奉曹魏,所以以陈情为名,不愿仕宦曹魏是实;
2、孝顺、认为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照顾年老的祖母;
3、聪明、以感人肺腑的语言解释了需要报恩奉养老祖母,不愿意从侍曹魏的原因。
至孝,对祖母反哺报恩;善辩,口才、文采超一流;保守,不愿接受新朝职位
至孝。

《陈情表》令人动容,李密真的只是为了表忠心吗?

李密只是为了尽孝吗,这其中有君臣间博弈吗?

《陈情表》大家都不陌生,李密上书朝廷,为了自己能够照顾自己的祖母刘氏,希望能够告老还乡,不参与政事。但是这个全部都是为了所谓的尽孝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除了尽孝,李密很大原因是不想再卷入这场政治风波之中,因为之前的政治风云变幻已经让他苦不堪言了,在那个时候保命才是李密最大的考量,而尽孝可能是一部分,但是更大的可能性是这个只是一个托词,或者说是一个借口,来让自己退出这场你争我抢的暗斗之中。

李密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忠心,证明自己确实没有二心,也不会造反去反对朝廷的各种政策,只希望自己能够好好活下来,并且能够报答自己祖母的恩情。这一方面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现在的主公的认同和敬仰,也为了自己能够隐退,并且不招惹到麻烦而去做好准备工作。

并且在那个时候,朝中的政治十分混乱黑暗,很多仁人义士都被杀害,所以在这个时候,退居不去可能才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以退为进,先保留住自己的性命和实力。

当我们站在司马炎这一边的时候,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的宽容,对于前朝的人非但没有杀害,反而还帮助下面的人养老,给自己留了一个美名。

所以说,《陈情表》写的可谓是面面俱到,各个方面的人都能够照顾的到,并且还能让自己全身而退。

我认为李密的孝是真的,对蜀汉忠而对西晋则未必。而他反复强调要奉养祖母,除了孝心,也是为了堵“以孝治天下”的晋朝的嘴。
应该是吧,也是为了堵住别人的嘴,此时东吴尚在,晋武帝为了收买人心,对李密这样的名士不会采取过于强硬的手段。
我觉得是真的,但是也是真的想好好回家去奉养母亲表示孝心和忠心,毕竟当时朝政比较混乱,他也不愿意留在朝中。
李密写陈情表更多的应该是为了能够还乡,远离朝廷的纷扰,毕竟伴君如伴虎,远离朝廷就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

李密的陈情表

需要第二、三段,然后第三段最好有翻译。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文章标题: 在陈情表中李密真的是一个“本图宦达,不衿名节”的读书人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3205.html
文章标签:的是  名节  读书人  李密  陈情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