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以瀑布命名农写家乐

时间: 2021-07-03 20:58:2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8次

以瀑布命名农写家乐

黄果树瀑布 广告词两条

急用!!!!!!

1、观瀑布倾泻之美,闻瀑布声势之大,感大自然之奇,就来黄果树瀑布!

2、银雨撒金街,黄果树瀑布。

3、天地的杰作,人间的仙境,就在黄果树。

4、享受黄果树,健康自然来。

5、黄果树,飞流直下三千尺,黄果树瀑布数第一。

6、黄果树瀑布,世界瀑布之首,中国的骄傲!要看大瀑布,不如黄果树。

7、中华第一瀑,唯独黄果树。

8、要看大瀑布,不如黄果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黄果落九天。

9、黄果树瀑布,不游终生遗憾,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

10、自然传奇,天地霸气,唯独贵州黄果树瀑布。

给黄果树瀑布写宣传语
答:天然清水,就在黄果树瀑布

请为保护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设计一条广告语
答:资源改变世界,环保成就未来!

黄果树瀑布广告语
气势磅礴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 咆哮而下 气势恢弘 气势磅礴 飞流直下 气吞山河 咆哮而下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 雄伟壮观 从天而降

观黄果树瀑布水响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1。

(1)辛苦粗糙的农人在劳动间隙点烟的场景;(2)夜晚父亲递火、乡亲们接火点烟的场景。

2。

(1)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点燃火柴后松香的味道,如同雨后森林土地和草木散发的气味儿——芬芳、清新、纯粹、淳厚;和母亲头发的味道比较,写出对火柴的喜爱、眷恋之情。

(2)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充分展示了父亲被别人需要的幸福感以及围在他身旁的乡亲们对父亲的尊重和感激。

“亲切”二字体现了生活在乡村的父辈们之间宽厚的感情。

3。

不能删除。

这一段照应了开头,首尾圆和,使文章结构完整;写出对远离我们的芬芳、清新的土地和草木的怀念,深化了中心。

4。

内容上:两个反问,写出了火柴以及以父辈为代表的一种乡村的温情生活。

生活中的一种虔诚感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已经离我们远去的现实,表现了作者深深地怅惘和怀念;加强了语气,深化了文章中心。

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言有尽而意无穷,引人深思。

填词语。
( )的黄果树瀑布

(恢弘壮阔) 的黄果树瀑布

徐霞客赞美黄果树瀑布的诗句或对联
明代的旅行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形容黄果树瀑布:“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

想为区域性啤酒“瀑布啤酒”求一句广告语,指的是黄果树瀑布!谢谢
纵情黄果树,畅快一起喝!

仿照黄果树瀑布写一篇游常州文笔塔作文
提起瀑布,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雄伟

壮观的黄果树瀑布。

他不仅是亚洲最大的瀑布,1999年还被称为世界最大的瀑布,现在还居世界第四呢!

不久前的

盛夏,我们一家有辛看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奇景。

刚下车,我们就听到了瀑布欢乐的歌声。

于是,我更激动地向前

奔去,心里开心极了。

我们随着地图的指示一路走下去,周围秀丽宜人的的景色吸引

了我。

只见路上山峦重重、树木茂盛、百花盛开,一条条可爱有趣的鱼儿们在池塘里追逐打闹,一个个游客都观赏那一条条各

式各样的金鱼,一幅欢乐的画面。

来到天星景区,一条条由石子搭成的小路就带领我们走向黄果树

瀑布。

我们一边走一边玩着脚下清澈见底的湖水,开心极了!不知不觉已离黄果树瀑布不远了。

这时,一座

座形状各异的小山映入眼帘。

它们有的宛如人头,有的像凶恶的鲨鱼张开血盆大口,有的像

巨人弯下了腰……我们又随着石子小路穿过了一个个千奇百怪的山洞,其中有一个令我令我终身难忘:它五彩缤纷,每一块岩石

都有它独特的颜色。

走在里面,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

在天星景区的包围下,还有一个天然盆景区。

一看名字,就知道那里的植物一定都

很美,事实的确如此。

那里的树姑娘们都纷纷伸出自己秀长的手臂,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那里的花朵个个仰着脑袋,唱着曲曲婉转动听的歌谣;那里的山丘

连绵起伏,如同搬运工们辛勤地挑着沉重的担子。

那里的水上石林区更是美不胜收。
看瀑布就到贵州黄果树。
黄果树瀑布天下第一。
1.唯登高方能致远,唯淡泊方能心静。2.银雨撒金街,黄果树瀑布。3.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4.轻纱珠屏挂半帘,飘缈一线卷紫烟。水云生处龙翻腾,雷鼓嘈嘈震宇寰
你从中间选两条吧~!1.唯登高方能致远,唯淡泊方能心静。2.银雨撒金街,黄果树瀑布。3.白水如棉,不用弓

请就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写一段赏析文字 李忱的《瀑布》 急急急急!!!!

这是本人的作业 答案一定要短一些 我在百度搜的都很长 谢谢了!!1
此诗中瀑布形象充分人格化,写得有气魄,为冯云山激赏不是偶然的。在深山之中,有无数不为人知的涓涓细流,腾石注涧,逐渐汇集为巨大山泉,在经历“千岩万壑”的艰险后,它终于到达崖前。
李忱《瀑布联句》诗歌鉴赏 作者: 瀑布联句 香严閒禅师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素娴诗文,曾书瀑布诗“穿山透石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云云,以赋壮怀。他的诗就是由这一首唐诗改易数字而成。此诗中瀑布形 象充分人格化,写得有气魄,为冯云山激赏不是偶然的。 此诗的首句是瀑布的溯源。在深山之中,有无数不为人知的涓涓细流,腾石注涧,逐渐汇集为巨大山泉,在经历“千岩万壑”的艰险后,它终于到达崖前,“一落千丈”,形成壮观的瀑布。此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字有强烈拟人化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可与《孟子》中一段名言共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艰难能锤炼伟大的人格。此句似乎隐含这样的哲理。 近看巨大的瀑布,砅崖转石,跳珠倒溅,令人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却又不能窥见其“出处”。惟有从远处望去,“遥看瀑布挂前川”时,才知道它来自云烟缭绕的峰顶。第二句着重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寓有人的凌云壮志,又含有慧眼识英雄的意味。“出处高”则取势远,暗逗后文“终归大海”之意。 写瀑布经历不凡和气象高远,刻画出其性格最突出的特征,同时酝足豪情,为后两句充分蓄势。第三句忽然说到“溪涧”,照应第一句的“千岩万壑”,在诗情上是小小的回旋。当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何必奔冲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居易《白云泉》)。然而小小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它心向大海,不断开辟前程。惟其如此,它才能化为崖前瀑布,而且最终要东归大海。由于第三句的回旋,末句更有冲决的力量。“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从“留”、“归”等字可以体味结尾两句仍是人格化的,使人联想到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豪情壮怀。瀑布的性格至此得到完成。 此诗的作者是一位皇帝和一位僧侣。据《庚溪诗话》,“唐宣宗微时,以武宗忌之,遁迹为僧。一日游方,遇黄檗禅师(按:据《佛祖统纪》应为香严閒禅师。因宣宗上庐山时黄檗在海昌,不可能联句)同行,因观瀑布。黄檗曰:‘我咏此得一联,而下韵不接。’宣宗曰:‘当为续成之。’(以下联句从略)其后宣宗竟践位,志先见于此诗矣。”可见,禅师作前两句,有暗射宣宗当时处境用意;宣宗续后两句,则寄寓不甘落寞、思有作为的情怀。这样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描绘了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瀑布的艺术形象,富有激情,读来使人激奋,受到鼓舞,故也竟能为农民革命领袖冯云山所喜爱。艺术形象往往大于作者思想,这也是一个显例。

写秋天瀑布的句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秋天静悄悄地来了,神不知,鬼不觉。像一个孩子穿着一件美丽的公主裙!

一阵秋风吹过,原来是“秋婆婆”给他的孩子们换衣服来呢!其他的树儿好像都不愿意脱下自己美丽的夏装,只有枫树穿上自己那红似火的秋装。秋天用火红火红的枫叶寄来了秋天的喜报;秋把一颗颗熟透了的鲜果挂在每一棵果树上,让秋天的空气瓜果飘香;秋又把树叶染成了黄色的、金色的、橙色的、淡黄的……一阵微风吹过,树叶纷纷从树妈妈的怀抱中落下,犹如一只只美丽的黄蝴蝶在翩翩起舞,把秋天打扮得如同金色世界;秋又把水稻、高梁等食物让它们全都熟了,给早起的农民伯伯一个大惊喜这么多的景物把秋天装扮得如诗如画,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

来到田野上,眼前立刻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金色的水稻映入眼帘,水稻上结满了果实,沉甸甸的都把水稻压弯了。一阵微风吹过,金色的水稻随风摆动,犹如金色的海洋,今年的收成一定很好。在田野中继续走,来到了高梁田,火红火红的高梁像一把火,一片高梁就像一场火,别人要是不知道,从远处看就像着了火似的呢!再往下走,来到了一片地,那是什么地呀?上面没有一点芽,我看一下牌子,原来是土豆地呀,因为土豆生在土里,所以看不出来。我好想把土豆挖了一个,看看有多大,可是不行,我猜土里的土豆一定很大很大,很好吃很好吃。

我来到了果园,一进去苹果林马上映入我的眼帘,多么的红呀!一个个苹果多么像一个个笑脸呀,我想出了一句话:嘻嘻哈哈没烦脑!再往里面走,一棵棵葡萄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伞把阳光盖住,一颗颗葡萄犹如一个个晶莹的珠,又仿佛像一颗颗水晶般玛瑙,让人看着就想吃,一颗颗葡萄咧开了嘴,露出紫红宝石般的可口果实,我偷偷摘下一颗,啊,可口极了!石榴的脸也红了,露出了一行行红白的牙齿。有趣极了!让你想起就好笑。

这就是我看到的秋天,你们见过这样美丽诱人的景象吗?如果没有的话那可真要去体验一下吧!我在这里等着你!

跪求:瀑布联句的译文

瀑布联句
作者:【李忱】 年代:【唐】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黄檗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

【注释】: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素娴诗文,曾书瀑布诗“穿山透石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云云,以赋壮怀。他的诗就是由这一首唐诗改易数字而成。此诗中瀑布形

象充分人格化,写得有气魄,为冯云山激赏不是偶然的。

此诗的首句是瀑布的溯源。在深山之中,有无数不为人知的涓涓细流,腾石注涧,逐渐汇集为巨大山泉,在经历“千岩万壑”的艰险后,它终于到达崖前,“一落千丈”,形成壮观的瀑布。此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字有强烈拟人化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可与《孟子》中一段名言共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艰难能锤炼伟大的人格。此句似乎隐含这样的哲理。

近看巨大的瀑布,砅崖转石,跳珠倒溅,令人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却又不能窥见其“出处”。惟有从远处望去,“遥看瀑布挂前川”时,才知道它来自云烟缭绕的峰顶。第二句着重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寓有人的凌云壮志,又含有慧眼识英雄的意味。“出处高”则取势远,暗逗后文“终归大海”之意。

写瀑布经历不凡和气象高远,刻画出其性格最突出的特征,同时酝足豪情,为后两句充分蓄势。第三句忽然说到“溪涧”,照应第一句的“千岩万壑”,在诗情上是小小的回旋。当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何必奔冲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居易《白云泉》)。然而小小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它心向大海,不断开辟前程。惟其如此,它才能化为崖前瀑布,而且最终要东归大海。由于第三句的回旋,末句更有冲决的力量。“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从“留”、“归”等字可以体味结尾两句仍是人格化的,使人联想到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豪情壮怀。瀑布的性格至此得到完成。

此诗的作者是一位皇帝和一位僧侣。据《庚溪诗话》,“唐宣宗微时,以武宗忌之,遁迹为僧。一日游方,遇黄檗禅师(按:据《佛祖统纪》应为香严闲禅师。因宣宗上庐山时黄檗在海昌,不可能联句)同行,因观瀑布。黄檗曰:‘我咏此得一联,而下韵不接。’宣宗曰:‘当为续成之。’(以下联句从略)其后宣宗竟践位,志先见于此诗矣。”可见,禅师作前两句,有暗射宣宗当时处境用意;宣宗续后两句,则寄寓不甘落寞、思有作为的情怀。这样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描绘了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瀑布的艺术形象,富有激情,读来使人激奋,受到鼓舞,故也竟能为农民革命领袖冯云山所喜爱。艺术形象往往大于作者思想,这也是一个显例
  瀑布联句
  香严闲禅师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素娴诗文,曾书瀑布诗“穿山透石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云云,以赋壮怀。他的诗就是由这一首唐诗改易数字而成。此诗中瀑布形

  象充分人格化,写得有气魄,为冯云山激赏不是偶然的。

  此诗的首句是瀑布的溯源。在深山之中,有无数不为人知的涓涓细流,腾石注涧,逐渐汇集为巨大山泉,在经历“千岩万壑”的艰险后,它终于到达崖前,“一落千丈”,形成壮观的瀑布。此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字有强烈拟人化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可与《孟子》中一段名言共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艰难能锤炼伟大的人格。此句似乎隐含这样的哲理。

  近看巨大的瀑布,砅崖转石,跳珠倒溅,令人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却又不能窥见其“出处”。惟有从远处望去,“遥看瀑布挂前川”时,才知道它来自云烟缭绕的峰顶。第二句着重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寓有人的凌云壮志,又含有慧眼识英雄的意味。“出处高”则取势远,暗逗后文“终归大海”之意。

  写瀑布经历不凡和气象高远,刻画出其性格最突出的特征,同时酝足豪情,为后两句充分蓄势。第三句忽然说到“溪涧”,照应第一句的“千岩万壑”,在诗情上是小小的回旋。当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何必奔冲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居易《白云泉》)。然而小小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它心向大海,不断开辟前程。惟其如此,它才能化为崖前瀑布,而且最终要东归大海。由于第三句的回旋,末句更有冲决的力量。“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从“留”、“归”等字可以体味结尾两句仍是人格化的,使人联想到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豪情壮怀。瀑布的性格至此得到完成。

  此诗的作者是一位皇帝和一位僧侣。据《庚溪诗话》,“唐宣宗微时,以武宗忌之,遁迹为僧。一日游方,遇黄檗禅师(按:据《佛祖统纪》应为香严闲禅师。因宣宗上庐山时黄檗在海昌,不可能联句)同行,因观瀑布。黄檗曰:‘我咏此得一联,而下韵不接。’宣宗曰:‘当为续成之。’(以下联句从略)其后宣宗竟践位,志先见于此诗矣。”可见,禅师作前两句,有暗射宣宗当时处境用意;宣宗续后两句,则寄寓不甘落寞、思有作为的情怀。这样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描绘了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瀑布的艺术形象,富有激情,读来使人激奋,受到鼓舞,故也竟能为农民革命领袖冯云山所喜爱。艺术形象往往大于作者思想,这也是一个显例。
瀑布联句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作者简介】

香严闲禅师,当时庐山上的一位高僧。

李忱(公元810—859),即唐宣宗。在位时(公元846—859),重视科第,也经常与学士们作诗唱和。《全唐诗》存其诗六首。

【字句浅释】

解题:唐宣宗曾经遁迹山林为僧。有一次与香严闲禅师同行。禅师说他吟诵瀑布得到一联诗,但后面的接不上了。宣宗愿意续成。于是禅师说出前两句,宣宗续出后两句,合成了一首气势磅礴、富于激情的千古名诗。联句: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依次出句,相联成篇,可以一人出一句、两句或多句。这种方式很难写出佳作。壑:沟,山沟。 涧:两山之间的溪流。
瀑布联句
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哲理评述:
1、艰难曲折的生活和道路最能磨炼人的意志和品格,增长人的知识和才干。2、具有高远志向的人,决不会满足于现状,陶醉于已取得的成绩,必定要继续努力,决心干出一番大事业来,方足遂愿。这足以启示和勉励人们:要弃燕雀之小志,而效鸿鹄以高翔。
【字句浅释】
解题:唐宣宗曾经遁迹山林为僧。有一次与香严闲禅师同行。禅师说他吟诵瀑布得到一联诗,但后面的接不上了。宣宗愿意续成。于是禅师说出前两句,宣宗续出后两句,合成了一首气势磅礴、富于激情的千古名诗。联句: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依次出句,相联成篇,可以一人出一句、两句或多句。这种方式很难写出佳作。壑:沟,山沟。 涧:两山之间的溪流。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素娴诗文,曾书瀑布诗“穿山透石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云云,以赋壮怀。他的诗就是由这一首唐诗改易数字而成。此诗中瀑布形象充分人格化,写得有气魄,为冯云山激赏不是偶然的。此诗的首句是瀑布的溯源。在深山之中,有无数不为人知的涓涓细流,腾石注涧,逐渐汇集为巨大山泉,在经历“千岩万壑”的艰险后,它终于到达崖前,“一落千丈”,形成壮观的瀑布。此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字有强烈拟人化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可与《孟子》中一段名言共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艰难能锤炼伟大的人格。此句似乎隐含这样的哲理。近看巨大的瀑布,砅崖转石,跳珠倒溅,令人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却又不能窥见其“出处”。惟有从远处望去,“遥看瀑布挂前川”时,才知道它来自云烟缭绕的峰顶。第二句着重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寓有人的凌云壮志,又含有慧眼识英雄的意味。“出处高”则取势远,暗逗后文“终归大海”之意。写瀑布经历不凡和气象高远,刻画出其性格最突出的特征,同时酝足豪情,为后两句充分蓄势。第三句忽然说到“溪涧”,照应第一句的“千岩万壑”,在诗情上是小小的回旋。当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何必奔冲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居易《白云泉》)。然而小小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它心向大海,不断开辟前程。惟其如此,它才能化为崖前瀑布,而且最终要东归大海。由于第三句的回旋,末句更有冲决的力量。“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从“留”、“归”等字可以体味结尾两句仍是人格化的,使人联想到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豪情壮怀。瀑布的性格至此得到完成。此诗的作者是一位皇帝和一位僧侣。据《庚溪诗话》,“唐宣宗微时,以武宗忌之,遁迹为僧。一日游方,遇黄檗禅师(按:据《佛祖统纪》应为香严闲禅师。因宣宗上庐山时黄檗在海昌,不可能联句)同行,因观瀑布。黄檗曰:‘我咏此得一联,而下韵不接。’宣宗曰:‘当为续成之。’(以下联句从略)其后宣宗竟践位,志先见于此诗矣。”可见,禅师作前两句,有暗射宣宗当时处境用意;宣宗续后两句,则寄寓不甘落寞、思有作为的情怀。这样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描绘了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瀑布的艺术形象,富有激情,读来使人激奋,受到鼓舞,故也竟能为农民革命领袖冯云山所喜爱。艺术形象往往大于作者思想,这也是一个显例。
文章标题: 以瀑布命名农写家乐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2834.html
文章标签:瀑布  家乐  命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