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苏美尔古代诸王被当成真实存在的,但夏朝的王不行

时间: 2021-06-25 09:01:3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4次

为什么苏美尔古代诸王被当成真实存在的,但夏朝的王不行

夏朝到底存不存在?为什么有学者质疑其真实性?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王朝,夏朝是否存在一直备受争议,出现争议的原因在于:因为最早记载夏朝和大禹的是西周时期,与夏朝至少隔了600余年,无法作为证明夏朝存在的得力证据。

正因如此,别说西方学者否定夏朝存在了,即便国内不少知名学者,如胡适、顾颉刚、郭沫若等都否认夏朝存在,认为夏朝纯属子虚乌有,只是周朝人虚构的一个王朝。其中,顾颉刚还认为“大禹是条虫”,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那么,夏朝到底存不存在呢?其实,从目前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献记载来看,夏朝不是不存在,只是我们还没有揭开它的面纱罢了。


《史记·夏本纪》

《史记·夏本纪》是司马迁对先秦诸多夏朝记载的一次集大成者的总结,提出了夏朝完整的帝王世系表,以及夏朝的重大政治事件,犹如我们的家谱一般。

问题在于,司马迁总结的夏代世系到底可不可靠?尽管无法直接证明,但殷墟甲骨文考证出的商代世系,与《殷本纪》中记载的几乎一样,因此《史记·夏本纪》中所记的夏代世系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可信的。

这一推理的最大逻辑漏洞是:周朝人会不会虚构了一个夏朝,并编造了一个完整的夏朝世系,以至让司马迁误以为真。客观的说,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周朝人虚构夏朝和帝王世系目的何在?


夏朝遗址考古

目前,考古发现的疑似夏朝的遗址很多,其中有三个非常重要。

一,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就非常符合史书中的“禹都阳城”记载,不论是古本《竹书纪年》,还是《史记·封禅书·正义》记载,都显示大禹在阳城建都,地理方位高度吻合。而且,考古发现距离王城岗遗址15里地方,发现了战国时期的韩国阳城(出土文字记载),显然“韩国阳城”的叫法并非偶然。

二,安徽蚌埠市涂山南麓的禹墟遗址,与史书记载中的“涂山之会”高度相似。首先,两者都叫涂山;其次,涂山之会是诸侯大会,所谓禹会诸侯,此前是大禹治水和禹征三苗,此后大禹建都阳城。在禹墟遗址上,考古专家发现超大型祭祀平台,和35个参会诸侯插旗的坑洞。

三,河南的二里头遗址,被很多专家认为是“夏墟”,里面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等文物,风格与商朝大不相同,但可惜的是,二里头遗址没有出土文字,导致判断该遗址无法成为证明夏朝存在的关键证据。

这些遗址无论从时间和规模上,还是从建筑、文物等风格上来看,都与史书记载上的夏朝高度相似,但缺少文字证据的硬伤依然存在。


殷商后裔的记载

夏朝存在之所以成谜,有一个关键因素是甲骨文中无“夏”,或者说商朝人没有记载夏朝。尽管我们可以用商朝频繁迁都,直到盘庚迁都于殷来说明商朝官方文献可能大量丢失,或甲骨文只是占卜问鬼神的卜辞,不记载历史,或商朝人本身粗鄙不重视记载历史等来说明,但作为一个后来者,却对前朝毫无记载,这的确说不过去。

不过,在北宋宋徽宗时期,山东临淄出土的一组春秋时期青铜器叔夷钟(宋穆公后人,齐灵公时任齐国正卿),上面铭文追述宋人祖业:“隙成唐,又严在帝所,溥受天命,删伐夏司,败厥灵师,以少臣惟辅,咸有九州,处禹之堵”,不仅提到了夏朝,也提到了大禹。

众所周知,武王伐纣之后,将纣王兄长微子分封在了宋国,因此宋国人是殷人后裔。叔夷钟的铭文,与史书记载殷革夏命的说法完全一致,成为两周史籍有关夏王朝记载的有力佐证。


最新考古发现

2002年,收藏专家在海外文物市场上偶然发现一件青铜器,后被命名为“遂公盨”(见上图),盨盖缺失,内底铭文10行98字,是西周中期遂国的某一代国君“遂公”所铸的青铜礼器。

遂公盨中虽然没有提到“夏朝”,但却提到了大禹治水,以及因其德政而被推举为王的记载:“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乡(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沬(贵)唯德,民好明德,寡顾在天下。”由于有功于民众,大禹得以成为民众之王、民众之“父母”。

这一青铜器的发现,将大禹治水的文献记载提早了六七百年,是所知年代最早也最为详实的关于大禹的可靠文字记录。

史书记载大禹开启了夏朝,因此证明了大禹存在,虽然无法100%的说明夏朝存在(因为大禹存在不代表夏朝一定存在),但却是一个得力证据。


其实,如果换成是欧美历史上的王朝,以目前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来证明,夏朝存在已经是铁板钉钉了,但换成中国就备受质疑。

不过,真的假不了,我们相信夏朝一定存在,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进一步证据罢了。用事实打脸,希望未来有考古发现让西方学者彻底闭嘴!

为什么夏朝不被正式承认

说到底是因为夏朝没有成熟文字,不能和考古证据相证
夏朝为什么不被考古学术界承认,这是一件很学术化的事情,而不是一般的历史爱好者的随口争论那么简单,应该有理有据而不是来自凭空推测,或是像一部分史学家那样单纯依靠的历史文献的记载来推测。我相信历史文献中许多是有根源的,但古代史家的笔记或是史学著作并未像现代的历史、考古科学那样建立起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比方说,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是踏勘了许多地方和历史遗迹,并且征询了各地的人风习俗和传说,但班超写汉书呢?左丘明写《左传》呢?每个人的写作风格和选取素材的方式不同。如司马迁这样务实且深入民间取材的尚还认真,但仍然许多地方带有传说和素材汇总的特点,那么那些单纯依靠道听途说、闭门作业的史学作品的可靠性又何在呢?

因此上说,有文字以后在尚未建立科学研究习惯的情况下,与上古社会差距时间太久就难免许多史实无法被准确而又详细的记录。再者史家或者记录者的笔法简单,本身记录的就比较随意和简单,那么凭据是什么我们无法得知。比方说,以殷商遗址出土的甲骨文来看,文字极少和简单尚且如此,至于其他传来历史又往往是口口相传、中间难免口误、或者笔误,那我们更无法得知了。虽然许多东西不是空穴来风,比如传说夏商的存在,甚至有虞朝一说。但这些传说或是文字也只能为考古学者提供一种探索的方向,或是推断的线索,但无法作为真正的凭据。比方说通过《竹书纪年》和考古发掘的指引证实了殷商的存在,但缺乏这些考古发现之前,无论竹书记载多么可信,也只是可信,而不能算作是确定。

那么回到夏朝是否真的存在这个问题上来,我首先要提出一个疑问:

我们受过的历史教育和大众认识里,一直在说夏商周是上古的三个朝代,但是我们在印证它们的真实性之前,是否先要去追问这个认定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呢?所以我的问题是我们所希望被证实的是夏朝还是夏国,或是一个叫做夏的部落文明真的存在吗?也就是假设夏存在,它真的就是一个朝代、一个王朝吗?

我觉得这是现代史学和考古学一直在追寻夏的存在问题的过程中,很少被人首先正视的事情。比方说,夏的存在可能性是被质疑的,同样的现象是特洛伊战争也是被质疑的,无论有多少史书、史诗记载,无论有多少可能与其有关联的考古遗迹出现,在没有明确历史符号、特征、文字出现之前,这个论断都难以被认定。那么特洛伊作为古希腊城邦诸文明之一的城邦国家而存在,为什么在中国历史教育里很少花更多的篇幅和题材去探讨城邦时代的可能性呢?难道是中国人一开始就跳跃了这个城邦结构,直接跨入以奴隶制为特色的封建国家结构中去?

举个例子,以西周的发展来讨论。我始终不相信周人的祖上一定向史记那样延伸到黄帝,如果说他们的祖先是弃倒是有可能,但说是黄帝,按照竹书纪年的时间跨度和西周之前的周世系,很难形成一种时间和谱系上的吻合。包括在杨宽先生的《西周史》里,后稷是不是和弃就是一个人,指称的是不是同一个客体都是存疑的。西周世系最早就是按照史记等古书的世系推断下来也顶多到商汤前后,推定到尧舜时代我个人觉得严重缺乏逻辑和理性。

那么为什么说到西周呢,因为我认为西周并不是个朝代,而只是一个国,也就是在一种类似于邦联的联盟体系中具有支配地位的国。西周的实力,在殷商中后期来说实力还是相当弱小的,直到季历代天子征伐燕京戎等部落,才逐步扩大了势力范围,采取分封、臣服方式,在各地殖民拓土了一些移民城邦或是亲周小国。那时候的天子,真的不能当做集权帝国的皇帝来看的,顶多类似于哈里发分封的埃米尔或者欧洲国王下面的小封建主,更准确一点说天子只是天下的霸主或者共主。霸主有自己的封国、属国、附庸国、臣服的小国,所以我想史记说五服,可能是这个意思,其实就是对外围城邦国家和部落的分类管理机制。

说到这里就需要聊聊为什么有五服。因为我认为有五服正是因为还不能算国家,只能依靠霸主建立给各个邦国的“国际体系”。这就是夷夏大防、五服的意义所在。

所谓夷夏大防,本来是没有的,不然怎么会有东夷、西戎、北狄、南蛮,又来夷夏之说。上古邦国、部族本身就互有攻防,但要说大防,却是各部族争霸而生,成为霸主者必然要建立自己的意识形态,巩固霸主地位,所以有五服之分,如果虞夏商周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王朝帝国,又何需五服,何须夷夏区分。所谓五服、夷夏都是对无法彻底征服的族群、城邦、地域的区别对待,上古社会有奴隶,奴隶都是出自夷狄,但奴隶有多少又是出自国人呢,上古一个部族本身人就不多,部族成员只能是国人,都成为奴隶就很难在征伐、抵御外侮?权力、霸权、资源、秩序的区分皆仰赖这种区分,以固化天下共主的地位,信仰者、认同者才可以取代华夏、继承华夏,最初建立文化认同与秩序的霸主是华夏,后继的也自称华夏,就像罗马有凯撒,后继的都自称凯撒。但商之与夏,本就是夷狄,周之于商本就是西戎,楚之于周,也就是南蛮,天下归一,最终也是自认同识。周以后的秦之所以能够成为国家,也是基于战争、交流产生的认同与共识,而逐渐成为真正的国家。

所以,我个人觉得中国的王朝不是从夏商开始,封建社会也不是秦汉始,而是秦汉之前。因此不建议把文明时代分为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等,这些是很难作区分的,其实夏商周更像是封建+奴隶社会,封建乃是权利和政治结构,奴隶乃是自上而下的从属关系,难道秦汉以后就无奴隶了?只不过奴隶的待遇和人权不同罢了,不适宜拿了命名一个时代类型。

因此,在这种推定下夏商周还是只是个区域性的国家,或是一座城市及其周边农牧区域,又或是城邦、部落文明呢?所以我的疑问是,印度、中亚、西亚、北非、古希腊都出现过城邦时代,为什么中国上古社会不会出现城邦呢?那么陶唐氏、有虞氏、少昊氏、夏后氏、有熊氏他们会不会也是不同的依靠部落文明建立起来的城邦呢? 而有熊氏、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或者只是某个时段的城邦群体的霸主呢?比如像斯巴达,或者说夏后氏称霸的时间更久点,到了子姓商国称霸或实际影响、分封羁縻的地域更广呢?

所以后起的周即使如历史所说天下三分有其二,从文明水平来说和商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的,包括天下诸侯对于周和商的忌惮也不同。弱周灭强商在现代史学界看来是有越来越多认同的,你能说周就因此建立了一个王朝吗?周无非是得到大多数诸侯国的臣服,自己分封和羁縻了许多认同周礼和朝贡制度的殖民国家,但不能算作一个王朝,更多的是处在向王朝过渡的形态。毕竟许多城邦国家是自己控制,定期来朝贡的,而其他的可能只是名义上的信奉周为共主和天子,但周真的能完全驱使他们驱车为其鞍前马后吗?这个在史书上都无法成立,看看史记和竹书纪年等书就可以发现这种殖民过程在西周发展过程中的持续性,许多邦国,周天子甚至都无法决定其内政、君王继承、任命。

所以,我个人以为夏商周不应当被当做朝代去看待,而可以试图以城邦文明时代的形态去对待,夏、商、周只不过在某个时段争霸成功,成为天下霸主,被诸侯国共同拥戴臣服而已,但并未真正建立起一种有效的统治秩序和政令、管理体系。周也顶多处在霸主体制向王朝的过渡阶段。所以我的推断是,夏朝是不存在的,夏国倒是可能存在,夏作为天下霸主可能存在。

但中国的考古难度在于历史太久,加上建筑土木、泥土机构居多,石刻文字较少,青铜文字又出现较晚,导致没有准确地考古发现确定夏的准确位置和文明遗迹。且,城邦时代,农业、游牧都存在,霸主移地就食也难免,因此,没有准确的凭据,凭什么说二里头、王城岗一定是夏都,也无法说陶寺一定是陶唐氏所在地。在城邦体制下,霸主也无法真正的禁止其他城邦部落使用王仪礼器吧。

比如说,现在发掘出现的石峁遗址,部分学者缺乏实证研究的基本素养就大胆的说这就是黄帝的都城,那么为什么它就不能是夏都呢?为什么河南的王城岗、告成寨、禹城就不能是夏都呢?为什么在石峁、陶寺处在几乎相同时间阶段,石峁还略早,但石峁出土玉器居多,而陶寺遗址是陶器居多。两个地方都出土了几个鳄鱼皮蒙皮的鼓,被视为代表最高权力的象征物,石峁遗址比陶寺遗址有过之无不及,那么,在两个地方出土了不同文化风格的遗迹,都有各自的权力象征,这符合一个王朝的正常礼仪么?

那么这类问题同样出现在二里头、王城岗、禹城、告成寨等遗址问题上。上古遗址中许多都至今未被确定和证实,就很难说二里头一定是夏都,很难说夏存在。比方说良渚文化,玉器文化繁盛,稻米出现,再比方说三星堆,青铜文明甚至比殷商有过之而无不及,还有齐家文化、张家山、杨官寨、三门峡的庙底沟遗址,这些在缺乏解释之前,都让人更倾向于那时候的中国是个多文明并生而有璀璨夺目的上古时代。所以单纯依靠一个较大的与传说中夏的时间接近的大型遗址就认为是夏都,证实夏的存在其实是极为不科学的。

所以,我所期待的考古发现的更为多样,与其证实夏的存在不如更多的关注文明的来源与发展,也许这需要数十年甚至好几代人的努力。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夏朝是真实存在的,为什么却一直寻找不到夏朝都城?

说起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很多人都知道我国从原始部落时代进入封建国家统治,是从夏商周三个时代开始的。这三个时代是中华民族从蒙昧走向开化的开端,是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转折点。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夏朝是中国历史中记载的第一个王朝,距今约前21世纪—前16世纪。大禹传位于儿子启,原始部落的禅让制成为了世袭制的"家天下"时代。

大禹像

中华文明虽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然而真正有年代记载的历史却开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此前的历史年代都是模糊不清的。比如夏朝目前就还没有关于世袭传承和城市分布的文字记录,仅有一些不可考证的文物。

二里头文化青铜酒器

而在一般情况下,学术界认为的文明起源的三大标志为青铜器的使用、成熟的文字体系、大型祭祀中心和城市。但是符合上述标准的只有殷墟,因此已经被确定的是,到了殷墟时期,中国才算是进入到了文明。

关于夏朝是否存在的问题,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争议,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至今没有发现夏朝文献。虽然目前中国大多数学者对夏文化遗址的存在表示认同,但是并不等于夏朝的历史就已经得到实物的证明,目前关于夏朝也只是跟俊一些模糊的记载大体论断了年代框架范围,要确实证明夏朝的存在,还需大量文字和考古的证据。

因为夏朝这个朝代存在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对夏朝的相关资料就比较少,连古迹都找不到。
关于夏朝的资料都是周朝以后的人记载的,由于记载的不详细,而且有误差,所以找不到夏朝都城。
夏朝是真实存在的,却一直寻找不到夏朝都城,这个时间比较久远,相关资料信息介绍的也比较少。
夏朝是真实存在的而一直寻找不到这是因为夏朝都城确认了是中国历史文化未解之谜。

为什么外国学者不承认古代有夏朝?

中国有文字可靠历史始于商代,有相关甲骨文资料。

这也是为什么外国只承认中国只有四千年历史,而不承认夏朝的原因
有一些学者认为,我国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可以从半坡等文化找到相关线条刻在陶器或者墙上,但是这一些学者还无法真正百分百确定这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所以这个答案可能要再等科技鉴定技术发达一点才可能判定.另一些学者认为,真正是可以在商朝的甲骨文,铭文等,遗留下来的骨头和青铜器可找到我国的文字的开始,因为我们中国文字都是由演变进化而来,一开始是线条,在慢慢变图像化,然后慢慢演变成方块类型的字体,我国文字的起源,还是第二种说法比较好,因为有历史等考古学家或者历史学家相关证实,和有相关史料左证,但是第一种也是有可能性.依21世纪的科技,还无法辨别出中国文字是否从新石器文化演变出来,所以第一种说法留给后人慢慢考据.
夏朝是中国最早的具有国家形态的王朝,这是国内绝大多数历史及考古学者们所主张或承认的,而外国的一些学者是不承认的,甚至有否定的。这是为什么?
中国学者主张夏朝曾存在过,其根据是古人留下来的历史文献 以及田野考古成果的辅助证明 。
有些人以为中国历史学家盲目迷信《史记》和司马迁。其实,在中国现存的 更 早 的 文献中绝大多数都提到了夏朝或 大 禹 , 一般都是夏商周三代并列的。司马迁 只是综合已经存在文献而已。
例如,《尚书》有不少篇说到夏朝和商朝,周朝人确认夏、商是“受天命”的正统朝代。 其中 《周书》产生的年代 在 西周初年,距夏朝不过数百年。 稍 晚 一 些的《春秋左传》中,夏商周三代是并列的,且提到夏朝及《夏书》的地方极多。也直接提到了夏朝君王(夏朝时称为“后”,商周称为王,以后称皇帝)的名字,如启、相、皋、孔甲、桀等。
更多的例子就不举了。更重要的是田野考古的成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支持中国古文献的记载。按照记载,夏朝是商朝以前的王朝,其中心区在豫西 、 晋南等地,建立了国家,建有宫室,曾铸鼎为国家重器等。豫西二里头遗址,按 14 C测定为3900至3600年之前,其时代恰在商之前,确实开始建立了相当不小的宫室 和 宗庙,及道路及排水体系,其青铜铸造技术已经比再早一些年代的文化有了很大进展,开始铸造鼎、爵等礼器 , 这和夏朝铸鼎的历史记录是符合的。从这些考古可以相当肯定的说,那时确实到达青铜时代、进入了文明社会、出现了国家,和文献记载相当符合。
虽然还没有田野考古证据直接证明二里头遗址就是夏朝的都城,但是,从年代上看,它确实 是 夏朝时期的文明遗址,也就是说,它明确的证明了,在文献中记载的夏朝的年代,中原地区确实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有了国家的出现,即使二里头不是夏朝都城,夏朝都城文明也不应比它差,甚至有更高的发展。
这样,按理性的考虑,确证当时的王朝名称为夏,或暂时不能确证或否定这一点,已经没有原则的差别了。不称其为夏,而称为,比如,中国第一王朝,也没质的差别。
这样,承认这时的王朝就是夏朝,或是另一个王朝,就成为对于中国古代史书记载的相信度问题了。从前面所讲,对于古史中的记载,应有相当程度的相信 。 有些外国学者不承认夏的存在 ,是什么原因 ? 并不是因为他们治学更严谨。他们对中国古籍是不熟悉的,且不熟悉就容易产生偏见;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囿于其经验。  
他们在研究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古代文明曾取得了极大成绩,其研究的基础是考古成果,及乎没有可依据的历史文字记载,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些神话传说。当他们转过来看东亚文明时,不熟悉浩如烟海的汉字文献,很自然的他们也会以同样的心态来对待上古历史研究。
比如在我们看来,甲骨文的发现的重要贡献之一是证实了中国历史文献中关于商文明的记载,而在欧美学者看来,殷墟的发掘发现了一个新文明——商文明。“证实”和“发现”两个词,表征了学者对待中国历史记录的态度的区别 。
把中国古史等同于西方古代神话传说,是不合适的。 在《左传》之类历史书中神话传说之类 的成分是很弱 的。当史官们站在宫庭中,把他认为该记的都记录下来 ,可能还经过学者的编辑 而形成《春秋》,然后人们给它再作说明的过程,和编造神话有着根本的不同。不承认这种不同,把中国历史记录看作和神话传说一类,只能走上错误的研究路线。当然,我们不能肯定这些历史记录的细节上都准确,但是,在大关节上,如夏商周并列为三代这在事,是不能乱说的。
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即考古成果和文献并重。这在中国上古史学研究中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而欧美学者则只能有一重证据——考古。
欧美的学者们对于自己的观点,通常是要坚持到最后的。我在国外曾和物理 学 方面的学者有所接触,他们确是这样。这不是坏事,但是,如果原来的观点并不正确,我们当然没必要因为他们坚持就盲从。
所以,不要迷信所谓“主流”。作为主流学者,他们曾认为水稻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中国文字是埃及象形文字的后代,中国青铜器铸造技术是从中亚传过来的等,现在来看这些都是错误的。其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们接触中华古文化时,他们对于北非中亚的古文明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了,满脑子都是西方考古成就,当时中国又没有足够的田野考古成果,他们对于中国古文献的又是那样生疏,掌握起来又是那样困难,所以,他们得到这样的结论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他们有权力坚持自己的观点,有权不去 下功夫 研究中国古代典籍。我们却完全没有必要盲从。
但是,迷信盲从外国人的总是有的。 有人 就在 没有任何证据 条件下, 硬说夏朝的存在是周人为了推翻殷商师出有名而编造的。这种说法真有些滑稽。如果当初根本没有夏朝,周人 凭空 捏造一个夏朝来哄殷商人,一定会起反作用的,殷商人对自己祖先有没有取代夏朝而成为中原共主当然是知道的,捏造其历史只能弄巧成拙。
统观中国历史 ,一群人为 推翻一个王朝时 ,不会 拿它曾推翻更早的王朝为理由的 (除非冒充更早一朝皇族后裔)。 因为 , 如果 以此为理由, 按逻辑说,新建立的王朝就应该把统治权交给前面被推翻的王朝的后裔。比如,如果周推翻殷商 的原因 是因为殷商曾推翻夏,那么周在推翻商后,就应把统治权交给夏人后裔才最合逻辑。这样的事是不会发生的,编造一个夏朝的存在也就没有了理由。
有人举出疑古学派大师顾颉刚为不承认夏朝存撑腰。顾颉刚在早期确曾怀疑过夏是否存的,后来修正了自己的观点,不但承认夏朝曾存在,而且还对夏朝的都城及疆域进行过研究。 不轻信古书,但是,但在有了新发现的考古成果后,能据其修正自己的观念,这才是大学者应有风范。
夏,就是巴比伦到印度。古代印度禹部落有治水的经验,而周部落是源于黄帝的一支部落,所以夏朝的发源应该是印古印度。和今天的印度肯定不一样!古印度指古代南亚地区,是一个地理概念,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尼伯尔、孟加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以古印度王朝为主体。 今天的印度是一个主权国家,南亚大国,发展中第二大国,仅次于中国。
恒河地区东迁,途经缅甸云南四川一带自西而来,所以在河南地区和山西地区找不到夏的具体遗址,而应该在云南缅甸印度恒河地区起源,这些地区突然发生的文明遗址是夏部落东迁时留下的一些小的氏族分支,后来夏被商击败后向西迁走又回到了四川地区,然后再步步后退到了凉山地区成为一个小小的部落。
现存发现的商朝记事里没有关于夏朝的记载,后人完全不提前人的事情,不是很奇怪么?哪怕侵略者都会至少提一下原住民的旧事吧?
你说的外国跟中国有什么关系,他们又不是炎黄子孙。

夏朝是真实存在过的还是只是一个传说,为什么一点遗迹都找不到?

既然说夏朝曾经存在那么久,为什么就是找不到遗迹证明?

由于夏朝的时间离现在非常的遥远,而且是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夏朝根本不存在,如果夏朝不存在的话,那么中国的历史文明将会排名四大文明古国最后,甚至都没有资格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么夏朝到底存不存在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夏朝当然存在过,以下证据可以证明。

 在中国历史书中的一些诸侯国的记载证明夏朝确实是存在的,因为这些封国都是夏朝有关或者夏朝后裔建立的。比如孔子为了考察夏朝之礼访问的杞国,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离夏朝仅仅灭亡1000年,如果夏朝不存在,那么怎么会有孔子访问杞国询问夏朝礼节的记载。

此外还有夏产帝少康给最小儿子曲烈封的诸侯国鄫国,勾践卧薪尝胆中的越国也是夏朝君主少康后裔建立的。还有一个褒国,虽然不是很出名,但是周幽王戏诸侯的典故应该听过吧,给周幽王进攻那位妃子的就是褒国,褒国首领因为与大禹治水有功被夏朝封国的。

还有就是文献记载,《史记》中的商朝世系,已得到甲骨文的验证,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司马迁关于夏世系的记述,也不会没有依据,王国维即说,“由殷周世系之确实因之,推想夏后氏世系之确实,此又当然之事也。总而言之,“夏”应该是真正存在的,只是证据可能不足,但是我们要相信,经过研究学者的不断努力,我们能证实夏是存在过的。

夏朝应该是真实存在过的,虽然很多史学家基于没有相关遗迹而认为夏朝不存在,但很有可能是因为夏朝距今太遥远了,那个时代又没有保存遗迹的技术,所以夏朝留下的遗迹都湮没在历史中了。

夏朝的遗迹是有的,只是没有找到夏的文字记载,所以夏不被肯定。太史公关于夏的记载是目前为止最为详细,最全面的。而在《史记》中的夏本纪,却又时时提到尚书,表明《史记》中夏商周记载很大一部分来自此书,所以太史公也不是空穴来风创造了这么一个神秘的王朝。可问题的关键是,第一,关于夏朝,是从五帝时期讲起,所以如果关于夏的记载是真实的,那么尧舜禹的神话就会与现实起冲突;第二,尽管很多正史或野史都有提到夏朝,但是没有夏朝本身的文字活着有价值的文物可以有力证明夏的存在,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个人认为夏朝是存在的,期待历史再一次亮瞎我们的眼睛。

夏朝是真的存在,毕竟已经太过久远,所以到了最后,要找遗迹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存在是肯定存在的。

我认为夏朝是存在的,不然古中国的灿烂文明就变得无迹可寻
文章标题: 为什么苏美尔古代诸王被当成真实存在的,但夏朝的王不行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1301.html
文章标签:夏朝  当成  不行  诸王  古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