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五十九、“无为”的真意?

时间: 2021-06-18 12:28:39 | 作者:道家大师兄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8次

五十九、“无为”的真意?

除了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这“三宝”之外,还有一个“无为”法,这才是老子贯彻全文所要讲述的道法总纲。“无为”有五层意思:

1.自然而然为之。不求而得,弗为而成,而不是出于主观意志的强行为之,出于目的心的刻意为之;

2.为之于其兆未生。也就是为“无”。就像扁鹊他大哥,别人病还未起就被他治好了,所以反而没人知道他会治病,是以无为;

3.顺势而为。顺其势而自然成,则功成事遂,百姓都说:“我本来就是要这么做的啊”,而不知道有人居于幕后主导,是以无为;

4.以“无为”为为。“无为”,既是处世方法,也是治世目标。《庄子》中描述的治世是什么样的呢?“黎民百姓日常处居没有明确的目的,交往走动也没有确定的方向,口里含着食物嬉戏,鼓着吃饱的肚子游玩”。

百姓悠闲自在而没有什么可以追求的目标,吃饱了饭也没有什么可以忙碌的事情。这就是“无为”之治世,因为天下平安无事。百姓连走动都没有明确的方向,与人交往也没有潜在的目的,又哪里还会有什么争执和动乱呢?

老子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治理国家,以不扰乱民众,不纵欲生事,让自己无所作为,为为;以能把自己解放出来,让国家自行运转,让自己无事可做,为事;以能让国家平安无事,生活淡然无味,为味。如此则没有忠孝仁义的好品德冒出来,没有可歌可泣的伟大事迹发生,这就是相忘于江湖的治世。

淡,方能散坚祛节,涤荡身心,复归于空明;淡,方能洗味去尘,除净铅华,复归于本真。平平淡淡才是“常”,才符合于道,才能长久。只有在国之将亡时,各种奇异怪诞的失常现象才会层出不穷;只有在人心失常而奢欲时,丰肥厚味才会流然于席。

著名的亡国之君隋炀帝,即位后的十四年间,任意挥霍人民血汗,征发民工,大兴土木。大的工程常年使役两百万人以上,小的工程也要随时征集十万余人。

例如,洛阳皇宫用的柱梁,远从江西运去,一根柱要两千人拉。又例如,隋炀帝修的花园,在洛阳以西,名叫“西苑”。方圆二百里,奇花异草,珍禽怪兽,多从南方收罗,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弄得千万百姓家破人亡。

为了夸耀隋朝声威,隋炀帝还以利益来诱导西域诸国入朝。外国人见有利可图,纷纷来朝,沿路郡县招待迎送耗费极大。有一年外国使者、商人齐集洛阳。隋炀帝于正月十五日夜间,在皇城门外大街上为外国人演戏。奏乐人多至一万八千,鼓乐声音传至几十里以外,灯火通明如同白昼,一直演到正月底才结束。

外国人进入洛阳做生意,他安排本地商人豪华装饰市场,堆积贵重货物。商人穿着华丽服装,连卖菜的人也用龙须席铺地,摆放蔬菜。外国人经过酒店门口,店主邀请吃饭,外国人酒足饭饱,分文不要,嘴里赞叹感谢一番,拂袖而去。市场的树木、杆子都用绸布等料子包缠。有人责问,为什么不将布料给赤身露体的穷人做衣服穿,商人无话可对。

此外,从605年至616年的十余年间,隋炀帝三次巡游。据史料记载,每次巡游都是十几万王公贵族、官吏、宫妃、僧尼、道士陪同,乘坐几千艘豪华富丽的大船,沿着通济渠南下江都(今江苏扬州)。

船头船尾相接二百余里,光拉纤壮丁就有八万多人,还有大队骑兵夹岸护送。船上人饮酒享乐,彻夜灯火通明,鼓乐之声传于数十里开外。沿途百姓,被迫贡献珍品食物,巡游队伍所经过的地方,就像蝗虫一样把沿途居民搜刮得一干二净。

616年,隋炀帝从东都第三次乘龙舟南下江都。这时农民起义的烽火已蔓延全国,但隋炀帝依然骄奢淫逸如故。他在宫中设立一百多个卧房,各住几个美女,每天每个房轮流做主人。他与萧后等率侍女几千人在房内喝酒作乐,杯不离口,昼夜昏醉。

最终,隋炀帝的随从卫官、卫士数万人造反,攻入宫中,捕获隋炀帝。他承认对不起百姓,认罪伏诛,要求饮毒酒自杀。叛官不答应,最后他被叛官们用巾带缢杀。盛极一时的隋王朝,就这样在内外交困中覆灭了。

5.不亲手施为。任何人的能力都有局限,不可能做到无所不为。但只要不轻易动用自身的力量,不事事亲力亲为,就不会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就可以做任何事——“无为而无不为”。只要懂得用人之力,用天之力。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能做好一方面的事情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就算是圣人,也不可能做到精通一切技能。但只要懂得用势用人,就可以做任何事情。合理地搭配人员,发挥每个人的特长,顺其势而为之,又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呢!

事事自己亲力亲为,第一会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第二压制了其他人的发展空间。什么都让你自己做了,那别人做什么?下属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前景就堪忧了。就好像诸葛亮一样,事事亲为,自己累死了不说,死后蜀国竟然没有一个能用的人才,导致早早地灭亡。

事实上能力较强的人才,也更愿意选择能力并不如何出众的领导人进行依附,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展示自己的才华。因为个人能力很强的领导人,一般都很难做到“放而不用”,但能力一般而又有自知之明的领导人,就不会去干这种事了。

项羽为何刚愎自用,因为他有刚愎自用的资本,但刘邦就不一样了。所以无论什么样的领导人都必须具备一个基本素质,就是能“纳”:纳言、纳谏、讷才、放权,而不能好名、喜誉、自用、自是。

进群与超千位道友交流请点击 加入我们↓

加入我们_国际道学网www.taoistcn.com图标
文章标题: 五十九、“无为”的真意?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026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