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历史上对曹操评价高吗 为什么

时间: 2021-05-15 20:08:2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7次

历史上对曹操评价高吗 为什么

历史对曹操的评价为何如此偏差?

因为曹操是臣。以臣的身份去要挟君上,并且与君上的名义号令天下,按照儒家观点来说,这是大逆不道,是不忠。按照士子的角度来说也很正常。刘备有中山靖王的名头,是皇叔;孙权是江东巨族。但传统观念下应是曹操作乱在先,作为诸侯的刘备孙权之流平乱在后。所以大义上曹操就落了下称。没办法,这就是古代人的儒家观点的想法。
再补充几点,第一,汉以后史学家对于曹操评价多是比较正面的,何谓正面,就是好的地方多,坏的地方少。但这不能抹掉每本史书中很浓重的一笔,那就是犯上作乱一条。因此,奸臣奸相之词历朝历代都有,不能说是三国首创。三国演义的论调至少代表了当时一部分儒家知识分子的思想。第二,从东汉末年到明朝时候,时间跨度1200年有余,蜀地的老百姓估计是没这个闲心去恨曹操了,那蜀地的知识分子们到底是何原因恨曹操?非得对曹操进行如此的批驳,历千年而不朽呢?而原因只在于曹操没对他们好?且不说元明之际有湖广填川之举,就是没有,也没有可能有什么恨曹恨成习俗的说法。史家的笔端和儒家的笔端是两码事,史家是追着司马迁,即使不愿意,大概的功过还是会很公正的去写的,儒家的笔端和做派才是这种评价偏差的始作俑者,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程朱理学更是对这种行为严加排斥。不偏差才怪了呢。做了一样行为的王莽不也一样的臭名声吗?有王莽的小说推波助澜吗?
至于某些人对于曹操的评价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我只能猜测,有些人是将他当成帝王来看,自动忽略他的篡权之举,如唐玄宗之流;但更多的士子若敢自比曹操,那就是死路一条。
裴松之评价曹操:“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三国志(注)》
元稹评价曹操:“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行》
刘知几评价曹操:“罪百田常,祸于王莽。”——《史通·探赜》
1986错,主要是因为大
家都是从三国演义上看
的三国史,那根本不是
历史,是长篇小说。而
罗贯中那时出生在当时
蜀国的地盘上,那里的
人都有抵曹情绪。真正
的曹操管理下的地方人
民生活还是很不错的。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这你得怪罗贯中和陈寿
因为曹操是臣。以臣的身份去要挟君上,并且与君上的名义号令天下,按照儒家观点来说,这是大逆不道,是不忠。

三国演义是侧重于刘备的,所以写的曹操很坏。
一、民心思汉 二、三国演义影响太大了

对曹操的历史评价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资治通鉴》引谋士荀彧、郭嘉对曹操的评价,说曹有十胜,即“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同时也揭示他年少志愿:在天下太平后隐居故里,过这夏天打猎、冬天读书的愿望,但身居高位,夙愿难遂。
曹操在其军事生涯中,曾发动多次屠城,受到屠杀的战俘与平民达数十万之多。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及政治和民间对于“正统”的推崇,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俗语“一说曹操,曹操就到”正是用以形容曹操用兵如神,兵贵神速)。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操是中国军事史上第一流的军事家。曹操时常打败仗,开始在军事上还是一个乱撞的鲁莽家,绝不像正史上所讲的,是天生的军事才能。但是后来曹操能总结战争失败的教训,并能虚心倾听和采纳臣下的正确判断,因而在对全局其决定作用的战役,如官渡,柳城,渭南之战取胜。作为指挥大军的曹操,在历次战役中,也锻炼了自己的指挥才能,有起初指挥三五千人,到后来发展到能够指挥四五十万大军。
毛泽东对曹操持正面评价,他不仅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诗句,还在1954年公开赞扬曹操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那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1、史书评论
  陈寿《三国志》:“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魏书》:“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2、古今评说
  李瓒:“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
  鲍信:“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君也。”
  孙权:“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孙楚:“太祖承运,神武应期,征讨暴乱,克宁区夏;协建灵符,天命既集,遂廓弘基,奄有魏域。”
  李世民:“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剑桥中国秦汉史》:“给予汉王朝的致命一击却留给了中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的曹操。曹操出身微贱,是大诗人、大战略家,也是现实主义的政治思想家;他反对儒家的礼仪和道德束缚。”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评价:戏剧、小说中的曹操多有虚构,真实的曹操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少时机警过人,通权谋机变,以侠义自任,行为放荡不羁,不规规矩矩地谋生做事,不为世人看重。只有桥玄、何颙、李瓒和王俊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将来一定会安定天下。
懂得用人之道,招贤纳士,搞‘五湖四海’,不搞宗派。他还注意疏浚河道,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
郭嘉对曹操的评价,说曹有十胜,即“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

曹操司马懿都是枭雄,为什么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更好一点?

曹操和司马懿到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历史上两个人的评价相差那么的大?

 在我们现在看来曹操比司马懿好,首先曹操做事是正大光明的,他的地位都是他一兵一卒辛辛苦苦夺来的。他并不是像司马懿那样老奸巨猾,隐忍了几十年,最终爷孙三代人窃取了曹操的果实。这个就是我们说的真小人和伪君子之间的区别。

曹操不是一个君子,我们大家都知道,曹操就是一个非常坦诚的真小人。他已经说过了,我就是一个真少人,我不想做伪君子。而司马懿是真的就是伪君子的代名词,所以我们普通的人在感官上是更偏向于曹操的。至少曹操所有的东西都是来的正大光明,虽然他有些事做的不地道,但人家是正大光明的摆了出来。

而不像司马懿都是偷偷摸摸的,喜欢在背后阴别人。曹操与司马懿相比更像是一个武将,豪爽,直率。司马懿就是一个背地里放阴枪的文人,对于这种文人我们自古以来都是批判的。所以在后世人的记载中肯定是带有这些感情色彩,经过不断的传播,司马懿的名声在我们普通百姓之间也是变得很差。

简单的说就是司马懿不得人心,他做的事情非常的败坏品行。而且司马家族建立了晋朝,在历史上的评价也并不好,所以一提到晋朝就想起司马懿。你想到司马懿,就想起他孙子建立的晋朝。所以司马懿名声不好也有他后代的一份功劳。如果司马懿的后代表现的好一点,努力的给他老祖宗洗白,司马懿的名声也不至于差到这种地步。

因为曹操是自己一手打下了的天下,而司马懿是坐享其成,并没有和曹操一样。
曹操对司马懿的评价是奸臣,因为司马懿十分懂得隐忍,并且时常教导他的儿子们要有远见,隐忍。并且最后确实背叛了。
曹操与司马懿的区别是曹操白手起家建立了魏国,而司马懿终究是通过发动政变夺权,所以曹操的评价更高。
因为曹操做事是正大光明的,他的地位都是他一兵一卒辛辛苦苦夺来的,而司马懿是偷窃曹操的果实的。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

历代评价:

李瓒: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

鲍信: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君也。

凉茂:曹公忧国家之危败,愍百姓之苦毒,率义兵为天下诛残贼,功高而德广,可谓无二矣。

孙权: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孙楚:太祖承运,神武应期,征讨暴乱,克宁区夏;协建灵符,天命既集,遂廓弘基,奄有魏域。

潘安:魏武赫以霆震,奉义辞以伐叛,彼虽众其焉用,故制胜于庙算。

刘渊:大丈夫当为汉高、魏武,呼韩邪何足效哉!王导: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

裴松之:魏太祖机变无方,略不世出。

垣荣祖:昔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于天下可不负饮矣!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李世民: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

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

王勃:魏武用兵,仿佛孙吴。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1、横槊赋诗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率大军饮马长江,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曹操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称其“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2、绝妙好辞

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杨修随行。石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先别说,等我想一想。”走出三十里远的时候,曹操才说:“我已经知道了。”

命令杨修单独写出他所知道的。杨修写:“黄绢,有色的丝织品,写成字是‘绝’;幼妇,少女的意思,写成字是‘妙’;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写成字是‘好’;齑臼,受辛之器,盛纳五辛的器具。

五辛的另外一种解释是葱、蒜、椒、姜、芥;注:这不是受尽艰辛的器具,而是盛纳五辛的器具。这说的是‘绝妙好辞’的意思。”曹操也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杨修是一样的,于是赞叹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

2、分香卖履

曹操临终前,留下《遗令》说:“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遗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二十公里邺城遗址内),好好安置他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要向帐中歌舞奏乐。

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余下的香可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卖。”

3、杖杀幸姬

有一个曹操宠爱的姬妾常常陪曹操在白天睡觉,躺在曹操的床上。有一次曹操临睡前对她说:“一会记得把我叫醒”。后姬妾看到曹操睡得很香,就擅自做主没有把他叫醒。等到曹操自己醒来发现错过了时辰,就下令把这个姬妾杖责至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操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许子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毛泽东写词赞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唐玄宗常自比“阿瞒”。  

唐太宗说曹操是: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扩展资料:

关于曹操的轶事典故

1、谯水击蛟

曹操十岁那年,在龙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鳄鱼。鳄鱼张牙舞爪地向曹操攻击,但曹操毫不畏惧,沉着地与鳄鱼周旋。鳄鱼无法下口,于是逃掉了。曹操回家后,没有向家人提起鳄鱼的事。

后来,有个大人看见一条蛇而恐惧畏缩,曹操大笑,天真地说:“我在龙潭碰到鳄鱼都不怕,你却怕一条蛇,真是可笑!”众人询问,曹操以实相告,无不惊叹少年曹操的胆略。

2、智激袁绍

曹操年轻时,和袁绍两人常常喜欢做游侠。他们两人曾经去看别人结婚,乘机偷偷进入主人的园子里,到半夜大喊大叫:“有小偷!”青庐里面的人,都跑出来察看,袁、曹两人便拔刀抢劫新娘。

在他俩跑出来后,中途迷了路,陷入了荆棘丛中,袁绍动不了。曹操又大喊:“小偷在这里!”袁绍惊恐着急,赶快自己跳了出来,两人终于得以逃脱。

3、行刺张让

曹操曾私入中常侍张让的府邸试图行刺,张让发觉,派人追捕,曹操挥舞着手戟,从庭堂一路打将出来,张让的卫士无法接近他,曹操且战且退,退到垣墙边时,纵身一跳,逾墙而出。

4、望梅止渴

有次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他们凭借着这个,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5、文昭甄后

魏文昭甄皇后贤惠而美貌,起先是袁熙的妻子,甚为得宠。曹公攻打进邺城后,便急忙令人召见甄氏,左右的随从却都禀告说:“五官中郎将曹丕已经去了。”曹操说:“今年攻打邺城正是为了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操

陈寿《三国志》评价:汉末的时候,天下发生大乱,豪强并起,然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没有人能敌。太祖运筹帷幄,鞭挞天下,采取韩信、白起的良策,不念旧恶,最终能够总揽机要,成就大业的人,只有他的明略最为合适。也可以说他是非同寻常的人,当代最为杰出的了。(译文)

王沈《魏书》评价:太祖率兵三十多年,手不离书。著书训练策略,晚上就想经传。(译文)

毛泽东如何评价曹操: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范文澜: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

谭其骧:曹操是一个有优点,有缺点,功劳很大,罪孽也不小的历史人物。

扩展资料

曹操成就

曹操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曹操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曹操的诗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此外,曹操还有不少其他文章传世,例如《请追增郭嘉封邑表》、《让县自明本志令》、《与王修书》、《祀故太尉桥玄文》等,文字质朴,感情流露,流畅率真。

曹操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有《魏武帝集》30卷录1卷、《兵书》13卷等十余种,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孙子注》。明代张溥辑散见诗、文等145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于张溥辑本。1959年,中华书局据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补充,增入《孙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纪》、《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为《曹操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操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资治通鉴》引谋士荀彧、郭嘉对曹操的评价,说曹有十胜,即“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26]。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同时也揭示他年少志愿:在天下太平后隐居故里,过这夏天打猎、冬天读书的愿望,但身居高位,夙愿难遂。

曹操在其军事生涯中,曾发动多次屠城,受到屠杀的战俘与平民达数十万之多。(曹操屠徐州见于上文,《后汉书·孔融传》“曹操攻屠邺”等多处。)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及政治和民间对于“正统”的推崇,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俗语“一说曹操,曹操就到”正是用以形容曹操用兵如神,兵贵神速)。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操是中国军事史上第一流的军事家。曹操时常打败仗,开始在军事上还是一个乱撞的鲁莽家,绝不像正史上所讲的,是天生的军事才能。但是后来曹操能总结战争失败的教训,并能虚心倾听和采纳臣下的正确判断,因而在对全局其决定作用的战役,如官渡,柳城,渭南之战取胜。作为指挥大军的曹操,在历次战役中,也锻炼了自己的指挥才能,有起初指挥三五千人,到后来发展到能够指挥四五十万大军。

毛泽东对曹操持正面评价,他不仅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诗句,还在1954年公开赞扬曹操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那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中国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父曹嵩,宦官曹腾养子。
曹操参与镇压颍川黄巾起义军,被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中平六年(189),因董卓专权,逃离洛阳,至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散家财,聚兵5000人,与袁绍为首的东关州郡军一起讨伐董卓。当时诸军畏卓,莫敢先进,唯操出战,董卓西逃,袁绍表操为东郡太守。初平三年(192),青州黄巾起义军攻入兖州,杀刺史刘岱,州吏拥曹操领兖州牧,率兵打败黄巾军30余万,收其精锐为部下,号青州兵。在随后几年的兼并战争中,表现出杰出才能,打败袁术,攻破陶谦,平定张邈,消灭吕布,逐渐壮大成一支与袁绍相对抗的力量。建安五年(200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10万大军,并陆续攻占原属袁绍的冀、青、幽、并四州。十二年,又消灭曾收留袁绍二子、以辽西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为根据地的乌桓势力,基本统一北方。曹操根据毛玠、荀彧谋划,于建安元年将处于困境的汉献帝从洛阳迎到自己势力范围内的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作为傀儡,并迁都于许。从此,他政治上主动,号召力增强。他采纳枣祗建议,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从物质供应上保证了战争的胜利。他精通《孙子兵法》,著有兵书10万余言。善于运用古代军事学说和战略战术。他多次下令求贤,要求唯才是举。曹操受先秦法家思想影响很大,不官不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在此思想指导下,他残酷镇压农民反抗,同时对豪强大族的不法行为也往往给予严厉打击。
建安十三年,曹操进位丞相,率军南征。荆州刘表适病卒,子琮归降。操进军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与孙权、刘备联军会战于赤壁。其时南北统一条件远未成熟;北方军队长途跋涉,不服水土,兵多疾病;荆州降军心有顾虑,未肯力战。加上曹操骄傲轻敌,在联军火攻之下大败而归(见赤壁之战)。他从此转向巩固北方的统治,镇压朝廷中异己力量包括皇后伏氏的反抗,并继续消灭北方残余割据力量。建安十六年讨平关陇地区马超、韩遂。四年以后又征降汉中的张鲁,为代汉作了充分准备。在此期间,曾数次进攻孙权、刘备,无功而还。建安十八年,曹操封魏公,建魏国,都于邺。魏国拥有冀州10郡之地,置丞相以下百官。三年后曹操进爵魏王。他名义上还为汉臣,实际上已是皇帝,子曹丕代汉,追尊魏武帝。
曹操诗歌造诣极高,所作《薤露行》、《蒿里行》、《步出夏门行》等,皆悲凉雄浑,气势磅礴。在他奖掖、提携下,周围聚集了一批优秀文人,出现了建安文学。对曹操的评价历史上自来是毁誉参半。20世纪50~60年代,史学界有人认为,曹操的形象受到后代学者的歪曲,而其历史功绩远远超过过失。随着研究的深入,史学界倾向于认为曹操是一个在历史上作出多方面贡献的杰出人物。
文章标题: 历史上对曹操评价高吗 为什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06911.html
文章标签:评价  历史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