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中国历史文化 | 史前史之父系氏族社会

时间: 2021-05-12 16:41:32 | 作者:初心联盟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中国历史文化 | 史前史之父系氏族社会

中国历史文化 | 史前史之父系氏族社会

原创 初心百科

史前史

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终于约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不仅延续时间长,历史发展进程缓慢,人们也过着集体劳动、平均分配的无阶级、无剥削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生活。

原始社会主要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父系氏族公社

1.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是分布于黄河下游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因1959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宁阳堡头村,遗址位于堡头村西和泰安的大汶口一带,故名。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后得出数据,大汶口文化年代距今约6500—450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遗物特征,可以区分为早、中、晚3期。

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标志着母系社会的结束,开始或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其居民主要种植是粟,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是磨制石器,家畜饲养发达,渔猎和采集经济仍比较重要。

大汶口文化盛行枕骨人工变形以及拔牙。其陶器特点鲜明,大汶口文化盛行人工枕骨变形以及拔牙。其陶器特点鲜明,早期以夹砂陶和泥红陶制为主,中期后灰陶、黑陶增加,并有少量硬质白陶。常饰镂孔、划纹、加堆纹、篮纹,还有彩陶和朱绘。

大汶口文化是山东龙山文化的源头。

2.屈家岭文化

屈家岭文化是分布于中国长江中游地区江汉平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因1955-1957年被发现于湖北省京山市屈家岭而得名。依据测定,其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600年左右。

屈家岭文化时期稻作农业是其主要经济部门,居民饲养鸡、羊、狗、猪等家畜,兼事渔猎。生产工具有磨制的石斧、石锛、石镰、石镞和打制的凹腰石锄及彩陶纺轮等,纺织甚为发达。陶器多为泥制,器表光洁,陶色以灰色为主,黑色次之,另有少量红陶及桔黄色陶。器表多素面,有纹饰的较少,彩陶的绘制方法有特点,作笔有浓淡,不讲究线条,里外皆施彩。其出土的蛋壳彩陶与彩陶纺轮和陶塑的红陶小动物,罕见于其他原始文化,为全国仅有。

屈家岭遗址是长江中游史前稻作遗存的首次发现地,也是中国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为全国首批10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3.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分布于钱塘江和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1936年良渚遗址被发现,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为良渚文化,但实际良渚遗址是余杭县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根据测定,良渚文化的存在时期约为5.3千~4千年前。

在这一时期,稻作农业已相当进步,稻谷有籼、粳稻之分,并普遍使用石犁、石镰。此外,玉石制作、制陶、木作、竹器编织、丝麻纺织都达到较高水平。

特别是,在良渚文化中发现的琢制玉器,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美,均达到史前玉器的高峰。大件的玉琮、玉璧、玉钺出土。尤其是在玉琮上,往往刻有精致的兽面纹,是神灵的图象,也是良渚先民“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

此外,良渚文化的政治体为酋邦,各酋邦之间结成联盟,能动员大量劳动力,建造大型祭祀场所、城墙及防洪土墙。社会成员地位分化,形成贵族和普通平民阶层。

2021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又名“黑陶文化”,是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

1928年因山东省济南章丘区龙山街道城子崖遗址的发掘,被人们发现,故而命名。据测定,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4000年。

在龙山文化时期,经济生活仍以农业为主,有比较发达的畜牧业。陶器上出现了黑陶,数量多,质量精,更是有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使得龙山文化时期成为了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此外,这一时期占卜等巫术活动较为盛行,可能已经出现了铜器。从社会形态看,已经进入了父权制社会,私有财产已经出现,开始跨入阶级社会门槛。

考古认为,华夏族(汉族前身)是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基础上孕育的。

5.齐家文化

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以甘肃为中心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并且已经进入铜石并用阶段。

其名称来自于其主要遗址齐家坪遗址,1923年由考古学家安特生所发现。根据测定,其时间跨度约为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600年。

在这一时期,整个社会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婚姻形态为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居民经营农业,种植粟等作物,使用骨铲、穿孔石刀和石镰等生产工具,饲养猪、羊、狗、牛、马等牲畜。制陶业发达,双大耳罐、高领折肩罐和镂孔豆等为典型器物。已出现冶铜业,有铜刀、锥、镜、指环等一类小型红铜器或青铜器。住房多是方形或长方形的半地穴式建筑,屋内地面涂一层白灰面,光洁坚实。

随着齐家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齐家文化已成为探索中华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在海内外影响日益扩大。

三皇五帝传说相关

1.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历史神话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

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远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后增补伏羲氏等作为“三皇”。

原始意义上的五帝是指远古五方上帝(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后增补轩辕、神农等五位上古部落首领作为“五帝”。

后期增补的后三皇五帝在不同著作中分别有不同的说法:

三皇:

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

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

伏羲、祝融、神农,出自《风俗通义》;

伏羲、神农、黄帝,出自《三字经》;

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出自《庄子》、《纲鉴易知录》。

五帝: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出自《吕氏春秋》;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出自《大戴礼记》;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出自《资治通鉴外纪》。

2.禅让制

禅让制是中国原始社会一种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指的是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属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主要目的在于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

禅让制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凪可绩,三载。汝陟帝位。’”讲的是上古部落首领尧去世前,把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的故事。但这件事的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

3.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又称干支,是中国古代用于记录年、月、日、时的一种工具。

它源自于中国古人对天象的观测,所谓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者经一定的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对,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用于纪年,称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

天干地支作为中国传统的纪年工具,在古代中国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对研究历史相当有帮助。其影响也遍及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汉字文化圈地区。

补充

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文化是指1980年至1981年间考古学界对三星堆遗址第二期起连续几期文化遗存的概称。其文化相关归属与由来仍存在不少争议。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由于其古域内三个起伏相连的三个黄土堆而得名,有“三星伴月”之美名。其年代约为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分为四期,一期为宝墩文化(前蜀文化),二三期为三星堆文化(古蜀,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400年),四期为十二桥文化(古蜀,主要遗存在金沙遗址),约相当于中原的夏商周时期。

三星堆文化中出土了上千件青铜器、金器、玉石器、象牙以及数千枚海贝,其中最为著名有金杖、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纵目面具、玉边璋、玉牙璋等。

一般认为,三星堆文化(不包括三星堆遗址一期文化)是一个拥有青铜器、城市、文字符号和大型礼仪建筑的灿烂的古代文明。


文章来源 | 初心百科

整理搬运|初心阿卓

百科咨询|初心C老师

文章标题: 中国历史文化 | 史前史之父系氏族社会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06496.html
文章标签:科普  史前史  历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