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5-03 12:05:3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6次
我们常说“乱世出英雄”,这话很有几分道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一段乱世,从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到公元589年隋灭陈朝,近70年间各个政权互相攻伐,涌现出一大批乱世英雄人物。
北周名将韦孝宽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是公认的北周第一名将,也有人称其为南北朝时期第一名将。但熟悉南北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同一时期,北齐名将斛律光,似乎战功更显。
北周和北齐是死敌,多年来互相攻伐,作为北齐第一名将,斛律光多次率军出战,其对手也大多是北周军,基本每次都取胜,是名符其实的“常胜将军”。
既然如此,为什么后世不少人却称韦孝宽为南北朝第一名将呢?
下面,我们通过两人的经历和战绩,看能否找到答案。
一、作战功绩对比:两人都是早年成名,作战勇猛,战功赫赫,率军作战难分高下
韦孝宽生于509年,历经北魏、西魏、北周三朝。
斛律光生于515年,比韦孝宽小6岁,历经北魏、西魏、北周,两人同是北魏末年人,年龄相仿,都历经三朝。
韦孝宽:一战成名,气死高欢,玉壁之战成经典
北魏末年,韦孝宽20岁时,萧宝夤在关右发动叛乱,韦孝宽主动请战,以统军身份随军出征,作战立功,被任命为国子博士、华阴郡太守。当时,侍中杨侃镇守潼关,十分欣赏韦孝宽的才能,将其调到自己手下任司马,并将女儿嫁给他。
后来,东魏统帅高欢率十万大军西征,攻伐潼关。韦孝宽奉命率两万人迎战,在众寡悬殊的不利形势下,韦孝宽巧用伏击战,以小股兵马佯装败逃,将敌人前锋部队引入埋伏圈,一举全歼东魏前锋部队,活捉大将窦泰。
之后,韦孝宽又在颍川大败东魏将领任祥、尧雄;攻下东口,夺取豫州,活擒豫州刺史冯邕。因屡立战功,韦孝宽不断升迁。
韦孝宽最负盛名的一场战役是玉壁之战。546年10月,东魏丞相高欢率重兵围攻西魏玉壁,意图拿下战略要地玉壁,打通西进关口。镇守玉壁的西魏守将韦孝宽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采取综合防守策略,坚守城池。
这场战役,高欢采取了土攻、火攻、地道战、心理战等多种攻击手段,韦孝宽沉着应对,见招拆招,一一化解。高欢围城近两个月,将士精疲力竭,十几万大军因受伤、患病折损一半,高欢无计可施,气火上身而病倒,只好趁夜溃退,回去后不到两个月,因愤恨恼怒,抑郁病亡。“
神武苦战六旬,伤及病死者十四五,智力俱困,因而发疾。其夜遁去。后因此忿恚,遂殂。”(《北史》)
韦孝宽在玉壁保卫战中,审时度势,智破敌计,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防守战例。玉壁之战也让韦孝宽一战成名,至今为后人乐道。
斛律光:“射雕英雄”,作战勇敢,百战百胜威名传
斛律光从小就擅长骑马射箭,武艺高强。17岁时,跟随父亲斛律金进攻关中,斛律光飞马射中西魏宇文泰部将莫孝晖,将其活捉,深受高欢、高澄父子赏识。
一次,斛律光跟随高澄出猎,看到一只大雕在空中飞翔,弯弓搭箭,一箭射下,从此,“落雕都督”的美称不胫而走,因功先后升为征虏将军、左卫将军。
北齐文宣帝时期,斛律光曾以5000兵力攻下北齐边境的天柱、新安、牛头三个边城戍所;后又率兵夺取了北周的绛川、白马、浍交、翼城等四戍。562年底,周武帝宇文邕派尉迟迥、宇文迟,率十万大军进攻洛阳,斛律光以五万骑兵迎击,在邙山相遇,大败周军,斩获三千首级,将尸体堆成京观,威震四方。
之后,斛律光又在洛阳大败北周大将宇文桀、梁士彦、梁景兴;在宜阳大败北周宇文宪、拓跋显敬,俘虏宇文英、越勤世良等北周将领,斩杀北周名将梁景兴。史载其
“自结发从戎,未尝失律,深为邻敌所慑惮”(《北齐书》)
——从作战以来,从未失利过,敌人都很畏惧他。
特别是老对手北周,作战时遇到斛律光,甚至不战而逃。562年,北周派大将达奚成兴进攻平阳,斛律光率步骑三万兵马迎战,达奚成兴听闻斛律光出战,闻讯退逃。斛律光乘势追击,深入北周境内,俘获二千多人而归。
北周武帝宇文邕早有吞并北齐之心,在斛律光生前,多次较量,败多胜少,只好耐心等待时机。572年,斛律光死后,宇文邕高兴得大赦天下。五年后宇文邕率兵攻灭北齐,特意追赠斛律光为上柱国、崇国公。宇文邕指着诏书说:“如果斛律光还活着的话,我哪能攻下邺城来?”
“周武帝闻光死,大喜,赦其境内。后入邺,追赠上柱国、崇国公。指诏书曰:‘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北齐书》)
一个将领,能让对手如此忌惮、敬佩,充分体现了斛律光的作战本领和威名远扬。
二、才智谋略对比:韦孝宽智勇双全,治军、理政谋略过人;斛律光勇猛无比,但才智谋略远逊于韦孝宽
韦孝宽除了作战勇猛,还很有才智谋略,是个智勇双全的儒将。韦孝宽的才智在军事、理政方面都发挥得淋漓尽致。
韦孝宽在军事上善于“用智”。韦孝宽是个“谍战”高手,曾多次使用间谍战、离间计,让对方内斗,削弱战斗力。任宜阳太守期间,东魏将领段琛攻战宜阳,派阳州刺史牛道恒鼓动西魏边境百姓叛乱。韦孝宽派间谍找来牛道恒的笔迹,模仿其笔迹写了一封牛道恒给韦孝宽的信,内容是牛道恒想投降西魏。
韦孝宽还把信中弄了些被火星烤灼的痕迹,看起来像是在灯下写的。然后派间谍将信件投到段琛军营。段琛看到后,果然对牛道恒产生怀疑,就处处限制牛道恒的行动。牛道恒也因此恼怒,互相提防。韦孝宽趁其内斗,突然发兵,大获全胜,生擒段琛、牛道恒等人。
北周最忌惮北齐大将斛律光,多次败于其手。为了除掉斛律光,韦孝宽就编造了一首谣言“百升(斛)飞上天,明月(斛律光字明月)照长安”“高山(北齐皇帝高纬)不摧自崩,槲(斛)树不扶自竖”,派间谍到北齐都城到处传唱,诬陷斛律光有不臣之心。
谣言传到北齐朝廷,北齐宰相祖珽正好和斛律光不和,就借机向后主高纬谗言,说斛律光早就有谋反之心。昏庸的高纬不辨真假,诛杀了斛律光及其全族。
韦孝宽不费一兵一卒,就除掉了北周最大的威胁。
韦孝宽的才智还体现在理政上。任雍州刺史期间,他看到当时记录里程的标志,都是每隔一里设置一个土堆,每次下雨都因冲塌需要修补,就下令种植槐树代替土堆,既科学又省事。周文帝宇文泰看到后,大加赞赏,下诏全国推广。
任勋州刺史时,他对内安抚百姓,对外利用北齐的求和心理,双方商定边境通商,和睦相处,放还当地胡人抢夺的北齐人口,说服北齐送还了此前扣押的北周皇室亲族数人。
斛律光勇武过人,主要体现在战场上。他率军和北周作战20多年,基本百战百胜。和韦孝宽在战场上正面对阵,史书明确记载不多,最有名的是汾水之战,大败韦孝宽。
571年,韦孝宽率步骑一万多人,进攻平陇。斛律光在汾水北边迎战,将韦孝宽打得大败,俘获、斩杀周军上千人。斛律光乘胜追击,夺取北周领土数百里。
“柱国韦孝宽等步骑万余,来逼平陇,与光战于汾水之北,光大破之,俘斩千计。”(《北齐书》)
斛律光作战有勇有谋,战场上所向披靡,是有名的常胜将军,但才智学识不如韦孝宽。他入朝任北齐丞相后,虽然多次向朝廷提建议,但因为朝政被祖珽、陆令萱等奸佞之人把持,后主高纬又昏庸荒唐,斛律光在理政方面没有什么明显政绩。
三、性格处事对比:韦孝宽性情温和,有才有识,为人处事老成稳重;斛律光性情刚烈,暴燥严厉,威严有余不善回旋
史载韦孝宽为人深沉机敏,温和正直,好读经史。性格沉稳,又有才学,在治军作战上勇谋兼备;在理政处事上,善于笼聚人心,人际关系融洽,从间谍、士兵到领导,对他都很信任。
任析阳郡守期间,与时任新野郡守的名将独孤信同处荆州,两人亲密无间,政绩也都很出色,被当地人称为“联璧”,声名远扬。他镇守边城多年,对内善于抚慰边民,对外多次抵御外敌侵犯,附近百姓多有前来归附者。晚年任行军总管时,他进军淮南,刚到达不久,南朝陈国边城守将就主动派人联系,表示降服。因此朝廷和百姓都称赞他,他72岁善终,死后被赠封为太傅。
斛律光的性格和韦孝宽相反。他性情耿直,刚猛急燥,对手下很严厉,治军带兵主要靠威严和刑罚。在筑城守边时,他常常鞭挞役夫,极其残暴。
“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督众,唯仗威刑。版筑之役,鞭挞人士,颇称其暴。”(《北齐书》)
这种性格特点,虽然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能打胜仗,但不容易归笼人心,特别是在日常,刚直有余,灵活不足,很容易得罪人。
他与朝臣的关系就体现了这点。因为性格耿直,一向看不惯朝廷中的小人作恶,经常斥骂他们,人际关系搞得很僵,终被祖珽、陆令萱等诬陷谋反,丢了性命。
韦孝宽能否称得上南北朝第一名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作战、谋略、处事等方面,与斛律光相比,韦孝宽的综合素质无疑高于斛律光。
公元530年,24岁的北魏皇帝元子攸发动宫廷政变,砍死了岳父尔朱荣。
一代天骄尔朱荣,既是董卓又是曹操。
董卓可以死,因为董卓死后最坏的结果就是再来一个董卓。
曹操不能死,因为曹操死后最坏的结果就是再来一群董卓。
尔朱荣死后,北魏在一段中央跌宕和地方争雄后,分裂为东西两魏。
西魏以宇文泰为首,雄踞关中;东魏以高欢为首,雄踞中原。
历史即将在南北朝再次上演东西对决。
1.宇文泰不是秦始皇,高欢可能成为第二个刘秀
关中之地,千里形胜,以关中制中原,自周以来便是中国战争史的铁律。所以,才有秦王扫六合、始皇帝郡县天下。
但是时异势异,刘邦扣关、逼降秦王子婴。刘秀扣关,再造大汉王朝。十六国乱世,刘裕入关灭后秦;北魏入关灭大夏。关中不败的魔咒已被打破。
此时形胜,则是并州高地与河北富饶。据山西高地,则北威关中、南胁中原;就河北之资,广袤的华北大平原有天下精兵,更有天下粮仓。
而关中呢?周时制河南,因为河南就是中原;秦时制关东,因为关东就是天下。但是中原在生长、天下在膨胀,从河南到山西、从山西再到河北、从河北到山东。即便不算江东和荆楚,不断开发的中原天下已经在人力和财富上碾压关中。而久经战火的关中富饶已经不再,关中早已羸弱、早已无力,它可能只是另外一个四川。
所以,雄踞关中的宇文泰不是秦始皇,而雄踞并州高地、就食河北之资的高欢,则非常可能成为第二个光武帝。
2.杀死关中的三条毒蛇,地理决定战争
这三条毒蛇,就是天下碾压关中的三条军事要道。
第一条是中路:秦时函谷关、汉时潼关,占据中原的东魏以洛阳为基地,然后对着潼关猛干,干过潼关就可以直下长安。这是刘裕灭后秦的设计,从千里之外的南京折腾到中原,就为占据洛阳,然后再以洛阳为基地跳板猛干关中。
第二条是北路:从今天的山西太原出兵,沿汾河谷底行进,而后由龙门渡口或蒲坂渡口过黄河,战国的吴起和十六国的刘曜就是走的这条路。
第三条是南路:从关中南面的武关杀入关中,但这条路得翻越秦岭,非常难走。但是南方势力比较喜欢这条路。本自楚国集团的刘邦,就是走的武关这条路。刘裕灭后秦也在武关方向安排了一支偏师,沈田子所部。但是,沈田子这个人太厉害。主力在洛阳-潼关方向打得灰头土脸,而沈田子硬是率一支偏师报销了后秦主力。
沈田子
很少有人能玩赵武灵王的套路,胡服骑射北扫匈奴,而后可以从关中正北直杀下来,但是赵武灵王后来胡折腾,没给后世打出榜样来。这也算是入关的第四条路。另外,还有刘邦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走陈仓路。但这是四川军阀干的事儿。
那么东魏的高欢会怎样设计呢?高欢比较喜欢两路并进,一路主攻、一路牵制。主攻是北路,太原起兵入汾河谷底然后渡过黄河;牵制是中路,走洛阳-潼关方向。因为高欢是山西军阀,并州高地不仅俯瞰黄河而且集中了东魏的重兵集群。所以,从山西出兵走北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
3.楔入东魏的玉璧城,王思政布局、韦孝宽担当
东魏在国力上碾压西魏,残破的关中扛不住并州形胜与河北富饶。高欢虽为汉人,却早已鲜卑化,以胡人胡骑为主的东魏,在军事存在上也碾压宇文泰的西魏。
地理形胜上,山西高地后者居上;经济财富上,西魏关中已经残破;军事战力上,高欢亮剑胆寒天下。所以,东魏灭西魏,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凡事如是,难可逆见”。有两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本来顺畅的历史走向。牛人,适应历史而成就风流。而真牛人,则可以通过改变历史来成就风流。而这两个人就是要改变历史的。
第一个是西魏大将王思政,就是他第一个发现了玉璧这个战略要地。
玉璧城在今天的山西稷山县西南方向五公里的地方,汾河南岸上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
大的地理视野上,玉璧位于汾河入黄河的夹角处的黄河东侧。以黄河为界天然划分东西两魏的话,它应该属于东魏,因为西魏的领土主要在黄河西岸。可以说,这是西魏楔入东魏的一根钉子。
小的地理事业上,玉璧位于汾河南岸,挡在了沿汾河谷底进入黄河渡口的路上,东魏大军要到达黄河渡口就必须经过玉璧。
这个位置太刁钻,对于高欢而言,也太气人。玉璧不是堵在高欢的家门口,而是楔进了高欢家里。
公元542年,高欢领兵攻打西魏,而王思政就挡在了玉璧城。高欢大军根本就不算正式踏入西魏国土,便被王思政给怼了回去。
公元543年,王思政镇守弘农,再次逼退了东魏大军。之后,在弘农修缮了城池,打造了弘农堡垒。
于是,玉璧、弘农以及潼关就在黄河与汾河的交汇处,形成了一个防御铁三角。
这是王思政。
而第二个便是韦孝宽。他继承了王思政的玉璧布局,成为玉璧之战的真正担当者。
4.今日依旧可见玉璧之战的白骨森森
之前都是在试探,高欢亮亮肌肉、宇文泰耍耍大刀。
而公元546年10月,才是真刀真枪地大较量。
这一年,西魏改并州刺史王思政为荆州刺史,王思政举荐韦孝宽为并州刺史,镇守玉璧。
王思政一走,东魏大丞相高欢立即亲率大军来攻,势要拿下玉璧、饮马黄河。
而高欢没有想到的是,韦孝宽是一个比王思政更厉害的狠角色。玉璧之战杀出了千古惨烈。
高欢出兵挑战,要约城下野战;韦孝宽据守不出,要约会战坚城。
高欢昼夜围攻,战士蚁附而上;韦孝宽滚木礌石,城防无懈可击。
高欢断绝汾河,势要渴死玉璧;韦孝宽城中挖井,玉璧自谋水源。
高欢堆土为山,甲士乘高扒城;韦孝宽以木缚楼,临高箭如雨下。
虽尔缚楼至天,我当穿地取尔。
东魏大丞相高欢已经怒不可遏,城下咆哮着说:你把城楼架到天上吧,我穿地道也要捉住你。
说挖地道就挖地道,高欢大军从城北部挖了十条地道。而韦孝宽则沿城挖了一条壕沟,然后布置伏兵,等着东魏战士从地道里冲出来,出来一个杀一个、出来两个宰一双。接着,再往地道里扔进柴草膏油,用皮排做鼓风机向地道里猛吹。皮排鼓风的威力极大,据称“一鼓皆焦烂”。
你韦孝宽玩穿越、造出了鼓风机,我高欢也开脑洞、造出了撞城“坦克”。
敌以攻车撞城,车之所及,莫不摧毁,无能御者。
东魏战车撞城,而西魏“缝布为幔”,给玉璧城穿上了一层“防弹衣”。你有撞车无坚不摧,我有“幔衣”绕指柔。
你有“幔衣”,我便火攻。于是,东魏战士手持长杆、杆头绑上浸过油脂的松麻,试图烧毁玉璧“幔衣”。而韦孝宽的士兵也是高举长杆、杆头绑上锋利的长钩,钩之所至、松麻皆落。
玉璧之战最激烈的时候,高欢围着玉璧城挖了20条地道,挖到玉璧城墙下便纵火烧毁立城梁柱。而柱折城崩后,韦孝宽便赶紧指挥士兵竖起木栅、堵塞漏洞。
天上有土城比高,地上有“坦克”撞城,地下有地道掘城。战争不仅把把人性的残酷放大到了极限,而且也把人的想象力释放到无穷。
5.玉璧之战气死了高欢也改变了历史走向
玉璧城之所以难以攻破就在于它的地形太气人。汾河南岸、几近入黄处,有一处高高的土台,土台四面绝壁而土台上面却平整的像面镜子,而玉璧城就在这面镜子上。这个小小的高地足以抵挡东魏的千军万马。
高欢大军苦攻玉璧五十多天,但坚城依旧,韦孝宽仍旧稳坐玉璧城,而城下却留下了东魏战甲的七万尸骸。时至今日,山西稷山县还能见到玉璧之战留下的万人坑,而且依旧能见白骨森森。
东魏苦攻凡五十日,士卒战及病死者七万人,共为一冢。欢智力皆困,因而发疾。有星坠欢营中,士卒惊惧。十一月,庚子,解围去。
高欢苦战无功,数十日督战后已是旧病复发。而夜间流星坠入大营,战士惊恐、高欢恐惧,所以只能拖着病躯、带着残兵,撤离玉璧。
但是,东魏更愿意相信是:韦孝宽射死了高欢。于是,便以西魏皇帝元宝炬的名义颁下敕书:劲弩一发,凶身自殒。
看着东魏宇文泰这封不要脸敕书,高欢哭笑不得,但也无力回天,深知自己已是油尽灯枯。于是,让大司马斛律金奏唱《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高欢病躯欲倒,微声应和而落泪哀叹。他虽为汉人却心向草原,有一个草原梦。
在敕勒歌的雄壮声中,高欢安排了后世,然后结束了自己的枭雄一生,当然还带着对玉璧之战的无限遗憾。
玉璧之战,是东魏攻灭西魏的前奏。但是,高欢的这个前奏没能奏响。而究其原因,就是王思政和韦孝宽这两个足以改变历史的英雄。他们延迟了高欢和东魏攻略关中的步伐,而且耗死了高欢。
高欢死后,侯景叛逃,把一直佛系的南朝梁廷搅得体无完肤。而后东西两魏趁机渔利,而得利最大的则是西魏,占据了南朝的四川和荆州。
历史就在这个时候走向了另外一个分叉,得到四川、荆州这两大粮仓的关中形胜,就要再次形胜、再次挞伐、再次兴盛,直至让这个分叉成为主干,成就即将到来的隋唐大帝国。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