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刘伯温的职场遭遇:朱元璋为什么只封刘伯温为诚意伯?

时间: 2021-04-26 21:09:42 | 作者:弋尘读史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刘伯温的职场遭遇:朱元璋为什么只封刘伯温为诚意伯?

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有三位文臣被封了爵位: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食禄四千石;汪广洋被封为忠勤伯,食禄三百六十石。

刘伯温投奔朱元璋后,一向尽心辅佐、忠心耿耿,为消灭陈友谅、张士诚提出过很好的计策;参与议定明初律令;主持制定《戊申大统历》;奏请设立军卫法、奏请肃正纲纪。

那么,为什么朱元璋只封刘伯温为食禄远低于李善长的诚意伯?

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刘伯温投奔朱元璋的时间晚于李善长、汪广洋。

元至正十三年(元1353),在朱元璋去攻打滁州的路上,李善长前来投奔。

元至正十五年(元1355年),朱元璋率军渡江攻占太平路后,召汪广洋为元帅府令史。

元至正二十年(元1360年)三月,刘伯温被朱元璋请到应天府。

刘伯温投奔朱元璋的时间比李善长晚七年,比汪广洋晚五年。

第二,刘伯温是元朝的进士,曾经是元朝官员。

元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刘伯温被元朝封为江西高安县丞,正八品。

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刘伯温出任元朝江浙儒学副提举,从七品。

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刘伯温被元朝封为起用为江浙省元帅府都事,从七品。后来,刘伯温被提升为行枢密院经历,从五品。

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六月,明朝军队占领应昌的消息传到京师,文武官员纷纷前来拜贺。没想到朱元璋却令礼部贴出榜文,禁止曾经在元朝当官的人拜贺,“尝仕元者不许称贺”(《明太祖实录》)。

同年七月,刘伯温被朱元璋免去御史中丞的职位。

这一段时间,朱元璋似乎对刘伯温很不满。

第三,刘伯温得罪了李善长,李善长在朱元璋面前说了不少刘伯温的坏话。

也许,在朱元璋心中,李善长并不是中书省左丞相的理想人选。

李善长“粗持文墨”(明朝王世贞《弇山堂别集》),不如刘伯温才华横溢,明朝朱国祯认为李善长 “有心计而无远识”(《皇明开国功臣录》),清朝张廷玉主修的《明史》认为李善长表面上宽厚谦和,实际上气量狭窄,为人刻薄,“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

朱元璋曾因某事责怪李善长,杨宪趁机联合凌说、高见贤、夏煜攻击李善长,在朱元璋面前说他没有宰相之才。

朱元璋问刘伯温的看法,刘伯温回答:李公是有功勋的旧臣,而且调和诸将。朱元璋说:他曾数次想害你,你还为他说话,以你的忠心和功绩,足以担当丞相之职。“是数欲害汝,汝乃为之地耶,汝之忠勋,足以任此”(刘基《诚意伯文集》)。

刘伯温连忙叩头谢绝,说:更换丞相犹如换房子的顶梁柱,必须有大才之人方可;如果用小木头换顶梁柱,房子将会倒塌;天下之大,宜寻有大才之人胜任丞相之位,像臣这样资质平庸的之人,万万不可。

“是如易柱,必须得大木然后可;若束小木为之,将速颠覆。以天下之广,宜求大才胜彼者,如臣驽钝,尤不可尔”(刘基《诚意伯文集》)。

于是朱元璋登基后仍旧任命李善长为中书省左丞相。

后来,在李善长的反击下,杨宪、凌说、高见贤、夏煜等人均被处死。

通过总结宋朝、元朝失败的教训,刘伯温奏请肃正纲纪,“基谓宋、元宽纵失天下,今宜肃纪纲,令御史纠劾无所避”(《明史》)。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五月至七月,朱元璋去汴梁部署攻打大都的军事计划。

在此期间,李善长的亲信中书省都事李彬贪纵违法,李善长出面求情,刘伯温没有答应,派人快马加鞭报给朱元璋,朱元璋批准后,立即处斩,从此刘伯温与李善长结下仇怨,“由是与善长忤”(《明史》)。

朱元璋回来后,李善长向朱元璋告发刘伯温专权、不敬神灵,其他对刘伯温心怀怨恨的人趁机群起攻之,“愬基僇人坛壝下,不敬;诸怨基者亦交谮之”(《明史》)。

第四,刘伯温与淮西武将的关系。

明朝建立后,要用文官治理天下,那么满腹经纶的浙东才子是否将取代能征善战的武将成为朱元璋最倚重的人呢?淮西武将心里没底。

这些淮西武将都是朱元璋的嫡系,是朱元璋最信任、最倚重的人,而当时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虽然已经结束,但北元的军事力量仍不容小觑,朱元璋不想因为重用某个文臣而引发武将心里的不安。

为安抚淮西武将的情绪,朱元璋任命徐达为中书省右丞相,任命李文忠为大都督府左都督,任命汤和、邓愈为御史大夫,三个机构的最高长官全部都有武将的身影。

聪明谨慎如刘伯温,肯定不会与武将主动发生冲突,但是他的某些主张、提议对朝廷有利,对武将未必有利;比如,刘伯温奏请设立军卫法,明朝卫所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加强了朱元璋对军队的控制,而武将的权力则此消彼长受到限制;再比如,刘伯温请求让阵亡将士的遗孀改嫁,也有可能会让某些武将心里难以接受。

第五,刘伯温与朱元璋的关系。

虽然刘伯温与朱元璋忠心耿耿,但并不是一味地随声附和,而是直言进谏,可能有时会让朱元璋不太高兴。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应天从夏天到秋天都没有下雨,朱元璋令官员求神祈雨,结果也无济于事,于是让百官发表意见。

刘伯温趁机进言,请求朱元璋停办三件事,朱元璋虽然心中不大乐意,但十分相信刘伯温在天气预报方面的才能,所以言听计从,全都照办了。朱元璋下令:一、已故将士的遗孀可以自由改嫁;二、释放工匠回家;三、张士诚的投降将领免充军役。

是否下雨和刘伯温请求停办的三件事有什么关系?虽然刘伯温完全是出于好心,但也确实有忽悠的成分在;可能这三个请求直接提出来,朱元璋都不会接受,只好以这样的方式提出来。

不过,刘伯温的运气差得很,过来十天,仍然没有下雨,朱元璋很生气,于是下令刘伯温“还乡为民”(《国初事迹》)。

当时刘伯温的妻子去世了,于是回老家料理丧事。

朱元璋当时已下令在凤阳营建中都,而且派兵大举进攻王保保,刘伯温临行前进言:凤阳虽是陛下的家乡,但是并不适宜建都;切勿轻视王保保的军事实力。

后来明朝军队在与王保保的交战中失利,王保保跑去沙漠,成为明朝边境的心腹大患。朱元璋想起刘伯温先前的劝谏,把他召回来,大加赏赐,而且追封刘伯温的祖父、父亲为永嘉郡公;后来,又多次想提升刘伯温的官爵,刘伯温坚决推辞。

综上所述,刘伯温心系天下苍生,对爵位俸禄不太在意,而朱元璋也有各方面的因素需要权衡,所以只封刘伯温为诚意伯。不过,朱元璋感念刘伯温的忠心,令刘伯温的长孙刘廌继承爵位,诚意伯的爵位一直传到明末。

文章标题: 刘伯温的职场遭遇:朱元璋为什么只封刘伯温为诚意伯?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0429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