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4-18 10:51:00 | 作者:堰风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2021年到2021年间,考古队在陕西岐山县周原遗址贺家村西周墓地出土了一些铭文带有“昔鸡”字样的铜器,这些铜器年代均为西周时期。根据出土随葬物信息得知,墓地主人为“昔鸡”,来自西周昔氏家族,“鸡”是这位周大夫的名。《风俗通义》等古籍载:“昔氏,周大夫封昔,因氏焉。”可知,周代有昔国,为周大夫封地。又《路史·国名纪》载:“昔作夕,故有夕侯,后有昔氏、夕氏。”昔国,也叫夕国,昔国当来自商代,但卜辞中尚未找到昔国的踪影,甲文中昔、夕基本作时间用语,未见国名或地名。周代昔国的地理位置在哪?《路史·国名纪》说:“巨鹿故昔城。”古昔城之地,秦代设有厝(cuò)县,隶属巨鹿郡,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清河县西北,周代昔国很有可能在此一带。昔鸡墓和一系列昔器出现在岐山地区可能跟他长年王室任职终老王畿有关。
昔鸡簋
贺家村西周墓地主要出土昔国铜器“昔鸡簋”,共有同器同铭两件。铭文中有“王姤(女司)乎(呼)昔鸡艿(芿)姞于韓”的记录,韩,西周姬姓韩国,意思是周王后派昔鸡送艿姞去往韩国。艿(nǎi)姞,姞姓艿国之女,嫁到韩国。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如谢乃和《昔鸡簋铭文及相关史料考论》认为铭文中的“韩”字实为“燕”,指得是姞姓南燕国。铭文大意是周王室派遣昔鸡去往南燕国护送南燕公主艿姞嫁往艿国,昔鸡回来后因感恩王室而作。不管如何解释,昔鸡作为周王室大夫,曾受到王室重用,且经常通过政治联姻等手段被派往外服视察,在外服诸侯中有一定威望。墓葬中同时出土的还有来自举国的铜器“举父乙斝(jiǎ)”,说明昔国与举国走得也比较近。相关昔国铜器还有昔鸡尊、昔鸡卣(yǒu)。
十五年趞曹鼎
另外,上海博物馆藏有两件铭文相同的周恭王时期的传世铜器“趞(jí)曹鼎”,相传出土于关中地区。此器系一个叫“趞曹”的人所作,趞氏为周恭王之臣。铭文记述了周恭王在射庐举行大射礼,之后赏赐了趞曹。大射礼是天子或诸侯祭祀前的重要礼仪,趞曹能参加天子的射礼,与邢国国君邢伯同列,可见威望非同一般。从所赐之物“弓矢、虎卢、九、胄、毌、殳”来看,趞氏当是个将军。趞氏和昔氏两支族系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
昔的甲骨文、金文
“昔”字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各家解释较为牵强。马孝亮在《对两个甲骨文字探源》中认为许多甲骨文是承继年代更早的彩陶纹而来,“昔”字甲文早在彩陶纹中有所体现,象形为“蛙”,故“昔”的甲骨文是“成串的蛙”。“昔”的本义为“晒蛙肉”,从早晒到晚,又引伸出“日落”,又从“日落”引伸出“从前”,“昔”的本义消失,后加“月”为“腊”,继承了“昔”的本义,即“腊脯”。故《说文解字》说:“昔,干肉也。”另“昔”又通“夕”,这就不得不提“夕”字的起源,“夕”的甲骨文和“月”的甲骨文相同,都为“半月形”,是“月亮初升之状”,即傍晚,也就是“昔”。甲骨卜辞中多有夕、昔字,但基本作时间用语,未见国名。卜辞中夕、月混用,古文字学家孙海波认为“卜辞月夕同文,惟以文义别之”。故早期昔、夕、月是可以通用的,这也是为什么“月”字有“肉”之义的原因。笔者以为“昔”字形“蛙”有一定道理,上古昔族居地很有可能多蛙,昔氏族人以食蛙肉为生。昔地巨鹿城古有大陆泽,周围多有洼地,雨水充沛,植被覆盖率高,是蛙类动物很好的栖息之所。
彩陶图案中的蛙
相关周代昔国资料极少,昔氏、夕氏名人也很稀有,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与氏族更替中,昔人当融入了其它氏族,真正的昔人已无迹可寻。根据《说文解字》,蜀地有䣢(jí),郭沫若认为,周代昔氏即为蜀地之䣢。䣢,很有可能是昔氏族演变(字体变化)或分裂所致。四川大邑县有个䢺江镇,䢺江,古称䣢江,位于巴蜀四大古城之一的临邛古城西北部,那里有被称为邛崃八景之一的“䣢水寒雁”,䣢水,当是古昔族人的南迁居地。
文 /堰风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