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果台北博物馆着火了,救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真迹还是救一名游客

时间: 2021-04-18 10:06:1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6次

如果台北博物馆着火了,救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真迹还是救一名游客

颜真卿《祭侄文稿》现收藏于哪个博物 院,被誉为什么?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凌乱潦草,为什么会有高成就?

在中国书法历史上,有着这样一幅名帖,这一幅名帖与历史上的其他名帖都有所不同。因为这一幅名帖上面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改动,甚至可以说得上是一幅草稿。它就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然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经过了那么多的涂改,为什么还可以成为一幅名帖,取得这个高的成就?其实正因为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经过了多次的改动,人们可以从中看出这一幅名帖中的随意之感,并没有出现什么刻意的行为,因此这一幅作品成为了千古名帖。

一、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成为千古名帖的原因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名帖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有很多方面综合起来的。首先是颜真卿的这一幅《祭侄文稿》讲述的是历史上十分有名的安史之乱事件,在整篇书稿中讲述了颜真卿和颜季明两人镇守常山的故事。另外《祭侄文稿》中抒发了颜真卿的爱国之志。其次,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不仅叙事,而且在书法上也是十分优秀的。同时因为这篇书法是因为颜真卿得知自己的侄子已经被杀的消息的那一瞬间,因为悲伤而写出来的书法文稿。因此后人在看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的时候,总是能感受到当时颜真卿失去侄子的悲痛心情。从整一篇文稿中看,有不少的地方曾经有过改动,其实这正好能够反映出颜真卿当时最真切的心情。

二、《祭侄文稿》的评价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在书法上也是很有特点的。整篇书稿有虚有实,有黑有白,黑与白之间的节奏变化有规律,给人一种十分鲜明的对比。

三、总结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之所以能够被称为千古名帖,主要还是颜真卿的作品书法有感情并且加上颜真卿的书法功底好。

书法大家颜真卿,背后的故事令人唏嘘

台北故宫起火所幸未波及馆内文物,馆内究竟有哪些令人震撼的珍贵文物?

 我们国家有那么几个博物院里面承载了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除了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有我国的台北故宫。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文物收藏馆。在哪里曾经发生过一次大火,幸好,没有什么文物受到损坏。里面的很多文物,都让人觉得珍惜其中有国民党退到台湾时,在大陆搬运过去的宝物。还有很多书法大家留下来的真迹。有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寒食帖。还有各种各样的瓷器。


台北故宫的博物院,他有很多的名称,除了台北故宫,又叫做中山博物院。在中国,他是少有的,综合性的博物馆。而且他还是我们中国三大博物馆其中的一个。这个博物馆见利于1962年,历时三年才建成功。它所占的面积就高达到了16公顷。我们的博物馆就应该富有我们中国的特色。在建筑方面,拥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整体大方端庄。


里面所珍贵的文物,有一些是从大陆搬运过去的,因为在抗战结束之后,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最后以共产党的胜利而告终,导致国民党退到台湾,也带走了一些文物。好在我们国家收回了台湾,我们自己的土地才把这些珍贵的宝物遗留下来。里面瓷器,铜器,玉器,多得数不胜数。每一件都特别具有观赏性。


国家博物馆承载了我们民族的文化。承载了我们民族的繁荣昌盛,这些都需要我们努力保护。

台北故宫应该有很多珍贵的收藏品,没有损失真的比较好。
台北故宫作为收藏馆,里面文物还是非常多的,
台北故宫所珍藏的东西那真的是中华的瑰宝啊。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感觉挺好的,毕竟有其他的文物得到了一定的保护。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凌乱潦草,为啥能成为千古名帖?

初看颜真卿写的《祭侄文稿》,第一感觉就是很潦草,其中涂改多处,怎么看也不像是天下第二行书的模样。

感觉是颜真卿随手拿了一支用秃了的毛笔(没有尖锋那种),墨汁里水分也不足,写出的书法线条都是干枯的,仿佛硬生生干拉出来的。


祭侄文稿局部,确实很潦草

潦草成这样,祭侄文稿的书法价值还这样高?就因为它是颜真卿写的?

我们知道《祭侄文稿》的书法价值是,与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一个层次的——《兰亭序》第一,它第二。

如果你的书法作品潦草成这样,估计老师早让你出去罚站去了。《祭侄文稿》潦草成这样,却成了天下第二大行书,就因为它是颜真卿写的?

其实你还是没弄懂书法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唐代大书法家张怀瓘在《文字论》中说,“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这句话揭示出书法的真正价值。书法的真正价值是神采,而不是字形。



换句话说,真正的书法我们欣赏的是它的神采,而不是字形。书法写的什么不重要,关键看有没有神采。有神采的书法作品价值就高。

书法怎么才会有神采?

蔡邕在《笔论》中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书法艺术的最高价值是用来表达的内心的,反过来讲能表达内心的书法才是有价值的,能表达内心的书法才会有神采。

神采这一点我们从看颜真卿写的《祭侄文稿》可以深深体会到。

干枯的笔墨,毛拉拉的线条,秃了毛的旧笔,颜真卿如同用钝刀一样在纸上刻字。那种感觉让人感到难受,有一种愤怒的情绪夹杂其中。


线条干枯,体会颜真卿悲愤的心情

这正是颜真卿当时写《祭侄文稿》是的内心世界——侄子颜季明被叛军杀害,颜真卿只找回他的头颅,悲愤之际写下此文。写枯了笔,也不停笔,硬生生用笔锋干擦线条,这种感觉让人难受。

这就是《祭侄文稿》的神采,你不必看懂颜真卿写了什么内容,就能感受到颜真卿当时的内心世界。自然而然这也是为什么如此潦草的祭侄文稿,依然有如此高的书法价值的原因所在。

结束语:

书法和写字不一样。书法是用来表达作者的内心的,人们通过欣赏书法作品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这种感受甚至可以不必看懂内容写的什么。

用张怀瓘的话说,书法只要“唯观神采,不见字形”就行。而写字更注重实用性,表不表达心情无所谓,你只要能让人看明白就行。

而神采的表达,是建立在娴熟的笔法之上的,达到忘笔的状态,神采才会表达出来。离开了这个基础,你表达的是情绪,而不是内心。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他的巅峰之作,他的书法不同于王羲之的秀美端庄,他的看似凌乱潦草中透露着刚劲壮美,这跟颜真卿生活的时代和他平生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颜真卿在写《祭侄文稿》的时候是在安史之乱,他独自带兵收复常山之后,急忙赶去寻找浴血奋战的颜氏一族,结果只找到了自己侄儿的头颅,可以想象得到颜真卿当时的心情,在痛苦和愤懑之间提笔写下了这篇《祭侄文稿》,里面夹杂了颜真卿很多复杂的情绪。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继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又一传世之作,被众人称为千古名帖,但是我们可以看见,颜真卿的这篇《祭侄文稿》中涂涂改改很多,而且字迹潦草,为什么会被大家传颂至今呢。其实我们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发现也有涂改的痕迹,原因是这是他们的即兴之作,所以才具有代表性。


颜真卿生活的唐朝正好赶上了战乱的时候,安史之乱,历史上十分著名,而颜真卿一家人都有满腔的爱国情怀,他们为了报效国家,带兵投入到战争之中,当时的颜真卿也是其中的一员。满腔的报国热情致使本是个文人的颜真卿不得不拿起大刀长矛,奋起战斗。当时颜氏一族死伤惨重,情况非常惨烈,颜真卿在收复常山之后带兵去寻找自己的亲人们,他本来心中是存有希望的,但是无奈只找到了自己侄儿的头颅。


可以想象得到颜真卿当时看见侄儿头颅的时候的心情,他肯定是伤心透了,在这样愤懑的时刻,他提笔写下了《祭侄文稿》。文章中很多涂改的痕迹,可以看出颜真卿在写文的时候心中的悲伤和踌躇,文章中还注入了他的豪情壮志,所以才会成为千古名帖。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在悲恸之下所作的,其中技法熟练,感情真挚,达到了书法作品的最高境界,即心手合一,其意义重大,因此能成为千古名帖。

1.《祭侄文稿》的创作背景

唐玄宗时期,贪得无厌的安禄山联合史思明起军叛变,意图称霸称王,身为平原太守的颜真卿邀请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一起抵抗叛军,并且发兵征讨。等到第二年初,史思明就率军攻破了常山,除了带兵在外的长子颜泉明,常山颜家上上下下三十余口人被尽数斩杀,颜杲卿被俘虏,后被叛军凌迟,他的小儿子颜季明身首异处。

颜真卿听说堂兄一家覆灭,立刻派颜泉明去寻找颜家人的遗体,最终只找到颜杲卿的部分尸骨和颜季明的脑袋,见到家人遗体的颜真卿悲痛欲绝。颜季明年少就很有才气,被颜氏家族寄予厚望,颜真卿同他关系十分亲近,一朝看见侄子尸骨不全,于心情激荡之中写下了这篇《祭侄文稿》。


2.《祭侄文稿》的意义

《祭侄文稿》篇幅不长,开篇先写颜季明的形象是如何的美好,口吻平和,等写到后面季明之死,心情也越发激动,于是在纸上写了又圈,圈了又改,写到最后,心中的悲痛几乎使他写不下去。与其说《祭侄文稿》是一幅书法作品,不如说是一份情绪震荡之时随手写下的一份草稿。


正因为是草稿,所以每一个字都写得又急又快,不假思索,所以不会顾及到自己的笔画工不工整,才能无所顾忌的抒发自己的情感,字随心动,是最自然的情感流露。在书法之中,直抒胸臆是很难以做到的,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就做到了这一点,因此被评为天下第二行书。

文章标题: 如果台北博物馆着火了,救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真迹还是救一名游客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02789.html
文章标签:一名  真迹  台北  文稿  着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