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4-17 10:50:56 | 作者:爱读书的柚子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1、制宪会议
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随后的几年美国13个州不仅是从英国处获得了独立,各个州之间的关系也变的疏远,各州之间矛盾冲突不断。 大家意识到如果各州不能联合起来,就会被列强瓜分。为了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央政府人们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 会议初衷是好的,但是会议中各州针锋相对,炒的一塌糊涂,几度陷入僵局时都是由富兰克林出面协调并引导,如果没有富兰克林美国的统一政府怕是得等到猴年马月才能成立了。 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也为美国的民主共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独立战争
独立战争期间英美双方由北方战场转到南方战场,如果没有法国的援助和结盟,美国是不可能获得胜利的。而如何诱使当时正在与英国处在难得和平时期的法国成了一个重任。 富兰克林以70多岁的高龄接受了这样一个任命。并以他的各人魅力和出色的外交手段,成功促成了美法的联盟,成为独产战争的转折点。
这种极致的成功肯定不是单一方面的出色,让我们且从沟通这一个角度来窥探下神人的沟通技巧吧。
年少时的富兰克林 与另一个爱读书的小伙子约翰一起将辩论做为其提高智力的手段,他们选择的第一个题目就是妇女的教育问题约翰认为女性不适宜接受教育,而富兰克林则表示坚决反对。后来富兰克林回忆,这种反对并非完全是出于理性的考虑,而是为了争辨而争辨。经过这次争辩富兰克林逐渐认识到了争辨的坏处,并对此做出改变:
1、他开始刻意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谦和、容易相处的人。
他在自传中总结到:争辨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让人心生厌恶,甚至树敌。从此以后富兰克林对争辩很不屑:“我发现,除了大律师、大学里面的人,以及在爱丁堡市长大的各色人等外,智者很少争辩。”
2、采用温和的苏格拉底式辨论法,逐步引导人们,避免针锋相对。
在阅读了很多关于苏格拉底通过温和的质疑说服他人的辩论书后,富兰克林“不再粗鲁的对抗”,而是采用一种,表面温和的苏格拉底式的辩论法,通过提出一些温和的问题,避免正面冲突中的针锋相对,逐步引导他人赞同自己的观点。
这两个准则后来在他的共读会上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共读会聚会讨论的目的不是“驳倒对方或喜欢争论。”富兰克林把这一方法传授给了自己的朋友, 即通过建议或者提问迂回论证。用或假装好奇以避免引起对方不快。所有太过绝对的肯定意见或针锋相对的反驳都是不允许的。
1、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谦和、容易相处的人
经过多年的采购与销售经验我发现,在沟通的时候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沟通的氛围一定要能给对方安全感。沟通时的语气一定要温和,只有让对方卸下防备后,才能摸到对方的底线。
2、采用温和的苏格拉底式辨论法,逐步引导人们,避免针锋相对
人们在沟通时总是急于输出自己的观点赢对方,尤其是敌对观点的时候。殊不知倾听才是最好的沟通, 只有倾听的时候才能真正去理解对方输出的观点是什么,漏洞在哪里。再通过提出一些温和的问题,避免正面冲突中的针锋相对,逐步引导他人赞同自己的观点。年轻的时候总想着要强大,一直被人说强势,现在才明白,真正强大的人也是最温柔的人。
3、另外一点需要时时明确自己沟通的目标。
知道自己的目标,用温和的苏格拉底式的沟通方法,基本就能解决沟通中80%的问题了。
加油吧!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