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从公武关系或幕藩关系出发,德川幕府设立京都所司代一职有哪些意义

时间: 2021-04-14 20:08:5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0次

从公武关系或幕藩关系出发,德川幕府设立京都所司代一职有哪些意义

德川幕府和京都天皇的关系?二者如何共存又互相制约?

我看每次将军觐见天皇时都毕恭毕敬的蛮~
主从关系,也是臣子与君主的关系,但是此时天皇为名义上的统治者,实际上的统治者是德川家康,所以这个时期天皇类似与傀儡。原本天皇是主,将军是臣,二者没有制约关系,和中国古代君主制是一样的
幕府是实际掌权者,手握兵权和地方政权。而天皇只是近乎神化的精神领秀,并没有实际职权。但是天皇制度延继了上千年早已经在日本人心中神化了,所以每一次一有新旧政权更替,新政权必然要打着天皇的旗号,否则是很难成功的,
又称“德川幕府”。日本第三个封建军事政权。德川氏以江户为政治根据地,开幕府以统制天下,故亦称江户幕府。自公元一六○三年德川家康受任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幕府开始,至一八六七年第十五代将军庆喜,将政治大权奉还朝廷(即大政奉还)为止。约二百六十五年,为继镰仓,室町幕府之后,最强盛也是最后的武家政治组织。德川幕府时期一、创业期(一六○三~一六五○):历家康、秀忠、家光三代将军。二、发展期(一六五一~一七一五):历家纲、纲吉、家宣、家继四代将军。三、兴隆期(一七一六~一七八六):历吉宗、家重、家治三代将军。四、极盛期(一七八七~一八五二):历家齐、家庆二代将军。五、衰亡期(一八五三~一八六六):历家定、家茂、庆喜三代将军,亦即美国使节来日至大政奉还期间。由于幕藩至武士财政每况愈下,幕府的威信受到打击,幕府以农村为基础,但因不满封建的压迫和榨取,常发生暴乱,即所指百姓一揆。此外,又加上外国要求通商,幕府虽力事迁就,但大势所趋,使整个幕府体制发生动摇,雄藩群起讨幕,终于迫使幕府走向衰亡之路。德川幕府时代特点一、将安土桃山时代之特质更加扩展,可以看出集权的封建制度的完成及其衰退。二、都市及商工业的发达。三、町人文化(商业文明)的发展。四、对外采取锁国禁教政策。五、儒学(朱子学、阳明学)、兰学(江户时代中期以后,由荷兰传入日本之西洋学术)的兴起。由于以上五点,看到德川幕府时代的突出和发展,也因这种因果循环,导致德川幕府的没落和衰亡,德川家康以巧妙的政策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使武家政治组织,达到最高峰。但是集权的封建制度完成之后,武士向都市集中,消费的刺激,也带来了都市和商工业的繁荣,逐渐使农民成为被压迫阶级,商品也向农村渗透,最后由于农民的阶层分化,招致幕藩体制的解体,加之幕府末期外交问题的复杂和紧迫,儒学者提倡尊王攘夷、尊王斥霸,最后朝廷和强藩借口结合倒幕,终迫使德川幕府只有大政奉还。
幕府掌握天下实权,但是天皇是日本人共同承认的神子,也就是神在人间的代表,如果不尊重天皇是不能被日本人接受的。幕府和天皇的这种关系自战国开始时就是这样了,天皇不干涉幕府的权利,幕府对天皇做到礼仪上的尊重。

丰臣秀吉,明智光秀,织田信长的关系

正史!野史不要。越详细越好

丰臣秀吉是织田信长的接班人,明智光秀是织田信长帐下将领,但在织田信长即将一统全国前夕,心腹家臣明智光秀于京都本能寺之变谋反,导致织田信长自杀。

丰臣秀吉与织田信长的关系:

丰臣秀吉是尾张国爱知郡中村乡贫苦农民家庭出身,本是足轻(下级步兵),后因侍奉织田信长而崛起。本能寺之变后,在织田氏诸家臣内部斗争中胜出,成为织田信长实质的接班人。

明智光秀与织田信长的关系:

明智光秀是日本战国名将,织田信长帐下重要将领。原为斋藤家臣,后为信长家臣,在本能寺之变中为捍卫足利幕府或朝廷而杀死信长。

扩展资料

丰臣秀吉,明智光秀,织田信长三者关系的转折在于本能寺之变。本能寺之变前,丰臣秀吉和明智光秀都是织田信长的下属,而本能寺之变发生后,三者地位关系发生转变。

1582年6月1日晚,明智光秀率领13000人的军队从丹波龟山城出发,向京进军,2日凌晨渡过桂川后,向士兵们下达了向本能寺进攻的命令,本能寺守军不足百人,信长不敌,放火自尽,森兰丸为其殉死。

明智光秀立即进军京都,京都守备信长的长子织田信忠率部在京都妙觉寺转入二条御所与明智光秀奋战,不久,信忠自知不敌,切腹而死。6月5日明智光秀进入安土城。7日,朝廷派敕使拜访明智光秀。9日正准备前往京都时接到了丰臣秀吉于备中国大返还的消息后出兵山崎。

6月13日明智光秀与丰臣秀吉、丹羽长秀、织田信孝等战于天王山(又称山崎合战),由于兵单势微,加上多数部将选择支持讨逆叛徒的羽柴军,明智军溃败,明智光秀当日深夜在小栗栖遭到刺杀。

丰臣秀吉乘机控制京都一带,但无法阻止织田氏内部出现派系分裂,主要分裂为柴田胜家、织田信雄、织田信孝以及羽柴秀吉等派系。同年羽柴秀吉、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池田恒兴四人在清洲城开会商议织田的继承问题,结果丰臣秀吉在得到丹羽长秀、池田恒兴支持的情况下压制了胜家实际成为织田家的掌权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织田信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丰臣秀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智光秀



明智光秀和丰臣秀吉都是织田信长的家臣(手下)。

1、织田信长(1534年-1582年6月21日)是活跃于日本战国时代至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

于永禄十一年(1568年)至天正十年(1582年)间推翻了名义上管治日本逾200年的室町幕府,并使从应仁之乱起持续百年以上的战国乱世步向终结。在即将一统全国前夕,于京都本能寺之变中被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谋反而自杀。

2、丰臣秀吉是织田信长的侍从,后来升为家臣,最后成为织田手下的一员大将。织田信长死后丰成秀吉继承了织田信长的势力,并打败了明智光秀。

3、明智光秀最早是织田信长岳父斋藤道三的家臣,斋藤死后,归附织田,也成为织田麾下一员干将。又因为信长多次侮辱发动本能寺之变,并杀死了织田信长。

扩展资料:

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都是日本战国末期著名的枭雄,加上德川家康,三个人被后人称为“战国三英杰”,而丰臣秀吉也是实际意义上第一个完成对日本统一的人。

丰臣秀吉在他22岁的时候投奔到尾张的织田信长麾下。丰臣秀吉表现出过人的才华后,织田信长将其提拔为武士。在织田家和今川家决定性的战役桶狭间合战中,丰臣秀吉立下了大功。此后丰臣秀吉取了浅野长胜的养女宁宁。

其后丰臣秀吉奉命于织田信长的岳父斋藤家族作战,丰臣秀吉一夜之间筑起了墨俣城,为后人所称道,也为织田信长所赏识。后来日本的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被三好家族杀害,足利义辉的弟弟足利义昭来向织田信长求助,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便以大将军的名义,向京都进军。

后在京都织田遭到了浅井的背叛,被迫撤军,丰臣秀吉负责殿后,保护了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的联军安全撤退。不久,织田信长开始以“天下布武”的名义,开始了对日本的统一战争,丰臣秀吉也在这场战争中,为织田的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就在织田信长快要完成统一大业时,忽然在本能寺被明智光秀杀害。当时在日本“中国”地区作战的丰臣秀吉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就立马撤军,回到备中,击败了明智光秀,取代了织田信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织田信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智光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丰臣秀吉

织田信长(1534年-1582年6月21日)是活跃于日本战国时代至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明智光秀和丰臣秀吉都是织田信长的家臣(手下)。

织田信长死于1582年的本能寺之变,明智光秀觉得信长对他招待不周,遂发起叛变杀死织田校长嫡子织田信忠。在主君织田信长死后,在内部斗争中胜出,于1582年的山崎之战击败明智光秀、于1583年的贱岳之战击败柴田胜家,篡夺织田家的家业,进成为织田信长实质的接班人。

之后在1583年(天正十三年)担任关白,1586年(天正十四年)再兼任太政大臣等职位,获赐氏姓“丰臣”,并动工兴建大阪城,并透过不断征伐与收编各方势力,实现日本自15世纪中叶后首次的形式上的统一,是为丰臣政权,成为日本的最高掌权者。

掌权期间通过太阁检地、刀狩令等政策强化武士阶层,稳固其统治基础;晚年发动朝鲜战争,在战事末期逝世,被日本朝廷赐封“丰国大明神”。在日本历史上,丰臣秀吉与其同时代的主君织田信长、及其盟友德川家康并称“战国三杰”。

扩展资料:

明智光秀曾经是织田信长身边最为出色的武将之一,早年投靠信长并为其征战沙场,深得信长的信任。本能寺之变,明智光秀利用了信长的这份信任,所以至今仍有很多人责难明智光秀的背叛行径。关于光秀背叛的动机,主流的说法有三种。

1、光秀怨恨。

明智光秀本计划周到细心地招待家康,信长因为十五中有恶臭的味道,罢免了光秀的接待职务。

明智光秀在平定丹波国的时候,将其母(亦有乳母说)作为人质交给八上城,说服城主波多野兄弟前往信长处。然而信长杀害了兄弟俩人,结果在八上城的光秀的母亲也被杀害。

信长下达要将光秀从原封国丹波国转封到尚是毛利氏领土的出云国与石见国,让光秀有了失去领土被驱逐的危机感而心生不满。

2、朝廷支持。

朝廷认为拒绝开设幕府的信长有可能是想推翻原有的天皇制度,因而联合支持朝廷的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

3、秀吉黑幕。

指丰臣秀吉与光秀合谋造反,不过秀吉欺骗羽柴秀吉光秀,于本能寺之变后打倒光秀,原因是秀吉没有理由以极快的速度由中国地方返回京都。并且最终秀吉打到了光秀,掌控政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丰臣秀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智光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织田信长

丰臣秀吉和明智光秀都是织田信长的手下,明智光秀后来背叛并杀死了织田信长,织田信长死后丰成秀吉继承了织田信长的势力,并打败了明智光秀。

1、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日语:とよとみ ひでよし;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原名木下滕吉郎、羽柴秀吉,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大名、天下人,著名政治家,继室町幕府之后,首次以天下人的称号统一日本的战国三杰之一。

丰臣秀吉是尾张国爱知郡中村乡贫苦农民家庭出身,本是足轻(下级步兵),后因侍奉织田信长而崛起。本能寺之变后,在织田氏诸家臣内部斗争中胜出,成为织田信长实质的接班人。

天正十三年(1585年)担任关白,后担任太政大臣,获赐氏姓丰臣氏,后将关白职务让与养子丰臣秀次而自称“太阁”。建立了新的封建体制:确定士农工商的身份。

奖励新兴工商业,扶植城市的发展。天正十六年(1588年)颁布刀狩令,收缴民间武器,实行兵农分离,使武士集中居住于城市。宗教方面,保护佛教寺院,压制天主教的传布,迫害西班牙传教士,开日后禁教锁国之先河 。

丰臣秀吉的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幕藩体制转化有一定成就。在位后期逐渐变得昏庸多疑,并发动文禄庆长之役,庆长三年(1598年)9月18日病逝。

2、明智光秀

明智光秀(あけち みつひで,1528年-1582年7月2日)全名明智十兵卫光秀,是日本战国名将,织田信长帐下重要将领。原为斋藤家臣,后为信长家臣,在本能寺之变中为捍卫足利幕府或朝廷而杀死信长。

曾任官职:近畿管领、日向守、丹波守护等。关于他的身世在历史颇有争论,有许多种历史传说,出身于美浓国的土岐源氏支族。通称十兵卫,雅号咲庵。赐姓惟任。其父明智光纲早亡,受叔父明智光安的照顾。官位日向守。

3、织田信长

织田信长(日语:おだ のぶなが,英语:Oda Nobunaga,1534年6月23日-1582年6月21日),幼名吉法师,出生于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胜幡城(一说那古野城)。

日本战国时代到安土桃山时代的大名、天下人,“日本战国三杰”之一。一生致力于结束乱世、重塑封建秩序。

织田信长原本是尾张国的大名,于桶狭间合战中击破今川义元的大军而名震全国,后通过拥护室町幕府的末代将军足利义昭趁势上洛(割据地方的势力率军前往京都)逐渐控制京都。

之后正式提出“天下布武”的纲领,将统一全日本作为目标;先后两次打破“信长包围网”,将各个有力敌对大名逐个击破,掌握了一大半的日本领土。

他施行大量使用火枪的战术,实行兵农分离,鼓励自由贸易,整顿交通路线等等革新政策,开拓了日本近代化的道路,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

织田信长于永禄十一年(1568年)至天正十年(1582年)间推翻了名义上管治日本逾200年的室町幕府,并使从应仁之乱起持续百年以上的战国乱世步向终结。

但在即将一统全日前夕,于京都本能寺之变中被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谋反而自杀。

扩展资料:

天正十年(1582年)夏天,田信长准备派三男神户信孝、重臣丹羽长秀等军团进攻四国的长宗我部元亲。

关于明智光秀的异心,有一说是光秀认为自己未被赋予进攻四国的任务,而开始有“自己被放置一旁。会不会像林秀贞、佐久间信盛父子一样被放逐。”的被害妄想。

另一说是,光秀以前曾受信长命令负责与长宗我部元亲的和睦工作,为此命令奔走以改善彼此关系的光秀将属下斋藤利三之妹嫁予元亲。但结果却往武力讨伐的方向发展,光秀因此感到名誉受损、倍感屈辱。

天正十年(1582年)5月15日。德川家康为了骏河国领地增加的宴会抵达安土城。织田信长派明智光秀负责接待,明智光秀从15日到17日专注于接待德川家康。

在德川家康停留的这段期间,正在攻打备中高松城的羽柴秀吉派使者向信长要求援军,并提到“毛利军有率大军往高松城救援的动作”。

织田信长答应派兵后,解除明智光秀的接待任务,改命其带兵前往援助羽柴秀吉。据《明智军记》所记载,因光秀准备的接待餐宴质量不佳,织田信长令其随从森兰丸敲光秀的头。

5月29日,织田信长为准备出兵远征毛利而前往京都、之后则逗留于本能寺。但派往援助秀吉的明智光秀军却突然迅速出现在京都,并于6月2日袭击本能寺。

当时,因属下兵力对信长的信赖较深,誓言效忠明智光秀的人很少的缘故,光秀于进攻本能寺时,并没有告诉部下攻击的目标是信长。

据言率领森兰丸、坊丸、力丸、伴正林等约100人的信长本身亦持枪奋战,负伤后返回房内纵火自杀,享年49岁。 

秀吉偶然及早获知织田信长死讯,实行“中国大撤退”(ちゅうごくおおがえし)。当时织田家有力重臣均不在信长身边,丰臣秀吉则率三万兵力进军备中,正在水攻毛利军高松城。

高松城是天然要害,四周都是沼泽。丰臣秀吉的军师黑田孝高(官兵卫)建议引水灌城。丰臣秀吉以破格高价动员邻近村民,花了十二天在高松城沼泽地带四周筑起一道三公里长、七公尺高的堤坝,再引进河水,让高松城成为浮在湖中的水城。

水攻十天后,吉川元春(毛利元就次男)、小早川隆景(毛利元就三男)率领一万五千援军赶到,却只能在俯望丰臣军的山上布阵,无法动弹。因为只要丰臣军捣坏堤坝一隅,浊流很可能吞噬整座城。

当时举旗造反的明智光秀于当天写了一封机密文件,派人送至毛利军,要毛利军千万不能投降。不料密使不知道高松城已陷于水攻,西下抵达高松城时根本无法进城,并误闯丰臣阵营被捕。

丰臣秀吉于6月3日夜晚十点左右便得知本能寺事变,之后听从军师黑田官兵卫的建议,决定隐瞒噩耗,立即和毛利军讲和。

毛利军担忧织田信长会带援军赶来,早就派来使者,只是彼此条件谈不拢,讲和暂时触礁而已。丰臣秀吉暗中托毛利军的讲和使僧安国寺惠琼单独进城去说服城主,结果城主以不杀害城内诸人为条件,答应切腹自杀。这些都是背著毛利援军私密进行。

4日下午三点,在丰臣秀吉派去的检官面前,据说城主搭船出城后,在湖中进行切腹仪式。交换誓约后,丰臣秀吉立即撤阵。

丰臣秀吉当时大概也担忧毛利军会随后追击,所以并未直接赶回姬路城,他于6月6日下午率兵撤离高松城,当天夜晚先在织田势力范围内的备前(冈山县东部)沼城过夜。

7日夜晚抵达姬路城;9日早上自姬路城出发,夜晚抵达明石;10日早上自明石出发,夜晚抵达兵库;11日早上自兵库出发,下午抵达尼崎;12日早上自尼崎出发,夜晚抵达富田;13日上阵山崎,下午四点在雨中与明智光秀军开战,两小时后击败明智光秀军。

丰臣秀吉于山崎之战大败明智光秀。最终明智光秀逃走时被猎杀落难武士的村民杀死,秀吉乘机控制京都一带,不过无法阻止织田氏内部出现派系分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织田信长

百度百科——丰臣秀吉

百度百科——明智光秀

丰臣秀吉是织田信长的侍从,后来升为家臣,最后成为织田手下的一员大将。
明智光秀最早是织田信长岳父斋藤道三的家臣(也有说明智光秀是斋藤道三妻子的堂弟),斋藤死后,归附织田,也成为织田麾下一员干将。
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被迫自尽。正在和毛利家族对峙的丰臣秀吉立刻和毛利媾和,班师讨伐明智光秀。明智光秀战败身死,织田家的霸业落入丰臣秀吉之手。最后丰臣秀吉完成了织田信长统一日本的夙愿,开创了日本战国的桃山时代。

德川幕府为什么统治日本?

1603年,德川家康任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立幕府,史称“德川幕府”。德川幕府对日本的统治一直延续到1867年,历时264年。

它的统治方式称幕藩体制,幕藩体制是幕府控制大名和统治广大民众的封建统治体制。幕府的直辖领地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4强,称为天领。

所以,将军以雄厚的经济力量压倒其他大名,并且控制全国的军事指挥权。其他大名,按亲疏关系,分为亲藩、谱代、外样大名3种。大名在自己的藩国里有一定的自主权,但又必须受幕府的控制。

大名要为将军履行种种义务,如:服兵役、工役等,还要轮流到江户参谒将军,并把家属作人质,长期留住江户。幕府的组织机构到第3代将军德川家光时才日臻完善。

中央机构:德川家世袭的历代将军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在将军之下,设大老、老中和若年寄3个执政要职,此外,还设立了大目付、目付和三奉行等官职。

地方机构:设有京都所司代、城代、远国奉行和郡代等官职。幕藩体制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和身份制度,它把居民划分为“士(武士)、农、工、商”4个等级,士是统治阶级,其余为被统治阶级。农民是幕府的主要剥削对象。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向领主交纳年贡,并负担各种徭役和杂税。德川幕府初期,日本经济有所发展,工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增加。

从18世纪初起,幕府财政开始困难,农民不断发动起义,虽进行了享保、宽政、天保3次改革,也未见成效。

此外,从1633年起,日本颁布锁国令,控制对外贸易,禁止天主教在日本传播。这种锁国体制共维持了250年之久,1853年,美国舰队来日本,强迫日本放弃了锁国政策。日本政府相继与欧洲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引起全国各阶层的不满。在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领导下,全国形成倒幕派,1867年,倒幕派发动政变,宣布“王政复古”,迫使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交给天皇睦仁。

1868年,德川庆喜在戊辰战争中战败,从此,统治日本200余年的德川幕府彻底被推翻。

德川幕府的组织机构都有哪些?

中央机构:德川家世袭的历代将军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在将军之下,设大老、老中和若年寄3个执政要职,此外,还设立了大目付、目付和三奉行等官职。

地方机构:设有京都所司代、城代、远国奉行和郡代等官职。幕藩体制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和身份制度,它把居民划分为“士(武士)、农、工、商”4个等级,士是统治阶级,其余为被统治阶级。农民是幕府的主要剥削对象。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向领主交纳年贡,并负担各种徭役和杂税。德川幕府初期,日本经济有所发展,工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增加。

文章标题: 从公武关系或幕藩关系出发,德川幕府设立京都所司代一职有哪些意义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02193.html
文章标签:京都  关系  幕府  一职  设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