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4-14 13:26:00 | 作者:下里巴人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散人散记2021-1-4
极简中国通史之四十五
咏史 李商隐
北湖南埭水漫漫,
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
钟山何处有龙盘?
李商隐这首诗说的是六朝旧故。自孙权将首都从京口(现在的镇江)搬到建安(现在的南京)快四百年的物华风流上演了,完全称得上精彩绝伦。
事实上魏晋南北朝经历了400年,这比它之后所有的稳定的王朝的稳定维系时间都要长。三千年文明里,那些雄才大略的帝王大概两个手掌就数完了,剩下的大多数都是平庸甚至昏暗之辈。这些雄才大略的帝王他们能脱颖而出,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比如上一回说的后赵开国的石勒,他未尝不是一代天骄,虽然没读过书,但在哪个乱世里闯出一片天地的就没有一个是缺心眼的。他的能力不见得比汉武或者唐宗差到哪里去。他没能完成大业,一是他本身就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充其量也就是苟且于乱世。二是掌握了知识,能帮助他安抚百姓,恢复经济的世家子弟和寒门子弟都相继南渡,留在北方的人才稀凌。秦王李世民能成大业,一是他出身贵胄,受到良好的精英教育。三千年下来,只有刘邦和朱元璋两个例外,可以不学无术而成大业。二是他周围人才济济。看来不止二十一世纪,从来最贵的都是人才!
这让人感叹,陈胜吴广在渔阳的荒野上高呼:“帝王将相宁有种乎?”,某种程度上,确实是有的。不过能改变命运的东西确实有,就是:读书!另外我们应该庆幸,现在是太平盛世。外面的世界没有什么战争,国内的世界没有尖锐的矛盾。这样你再回过头看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就会感觉不一样了。我们把蒙古人赶走,不过花了一百年!
南朝政局稳定,因此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乏味的时代,相对来说,北朝比较乏味一些,南朝一点也不乏味。后世有一个时代很类似,就是伟大的宋朝。
北朝也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著名的农业技术巨著《齐民要术》成书于北魏年间。这是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式的纯技术手册式的工具书。这本书使用了八百年,直到元朝,才先贤王祯又编了另外一本《农书》。补充完善了很多农业技术和农业设备。这两本书的共同点都是成书于外族当政的时期,汉人知识分子并不受到赏识,他们开始向其它的知识领域寻求突破。
魏晋文学大部分都是指南朝的文学,虽然魏朝时建安文学非常重要,那也是因为曹操本人的文学修养和文学创作就非常高。高到是中国文学史上无可回避的一个高峰。本来诗人和政客,特别是浪漫主义的诗人和成功的政治家很难合二为一的。历史上极为罕见,因为诗人要浪漫,思维要发散。而政治家要现实,思维要收敛。汉武帝勉强可以说颇有文采,因为他不是开国的帝王,他作为帝国的继承人接受了极其严格的皇家教育,水平还是有的,太宗就差很多,唐朝诗风那么兴盛,只要不是太昧着良心,太宗的诗大概只有全唐诗不能不入选,剩下的唐诗选大概都不会选太宗的诗。能写诗填词做文章的皇帝太多了,通常他们的文学水平跟政治水平成反比。
六朝最厉害的文学体裁就是文学批评的完善化,其中有一部作品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刘勰《文心雕龙》。
六朝其实是非常精彩的,他的文学基调是流连哀思,充满了“叹逝”的伤感。并且在三百多年的岁月里,逐渐完善严格了声律。这可能是曹操这个魏晋文学创始会员定下来的吧,曹操的慷慨悲凉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一直到陶渊明,谢灵运到古诗十九首里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这个调调。不过这为后来唐朝诗风的百花齐放,奠定了基础。
后世有“魏晋风度”这个说法,这是说,魏晋文人士大夫少有掩饰,多是喜怒随心。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有自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的谢灵运。这在宋朝以后的知识分子中很少见了,明清乃至现在,都要求无论做官做人,都要厚行少言。魏晋的名仕风流,就成了稀罕物。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