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4-14 13:27:10 | 作者:太史公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自古以来,在中国人心中始终有着一个根深蒂固的想法,那就是:贱名好养活。所以,自隋朝到唐朝直至二十世纪十九年代,很多人都会给自己的孩子起一个奇奇怪怪且比较难听的名字,就是为了好养活,这种名字虽然听起来很难听,但是叫的多了不仅不会觉得很别扭,难听,反而会把孩子越叫越好,比如,长的丑的会越叫越好看。
尤其在古时候,丑奴是最常见的人名,顾名思义,丑奴的意思是丑陋的奴隶,不仅仅代表了人名,更是从侧面体现出了人的地位。现在,则不是这样的,即名字是一种寄托与象征,代表了上一辈人对下一辈人的期望与祝福,所以,在起官名的方面人们是最认真的。
1、姓名的由来:姓名的文化渊源与历史足迹
我们通俗的把他叫做名字,官方一点来说,她叫姓名,姓名有姓和名两个字组成性一般代表的是自己的家族部落名则为家人们的寄托与希望,其实这就是一个符号,象征借此来划分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姓名出现在语言之后,随后姓名成为了人们的一种习惯,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色文化,所以人们所起的姓名都包含了不同的含义。它使人们的人文标识,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与祖祖辈辈的思想。
在历史的习俗沿革来看,名有乳名、本名、学名、曾用名、笔名、艺名等之分。这个阶段都由着自己的名字,比如小的时候叫乳名,从始至终贯穿人一个一生的为本名,当你作为一位学者的时候,用的是长大之后,因为种种事故需要更改名字的,之前的名字作为曾用名,当然还有名名很多很多关于名字的种类,我们今天要说的是贱名的由来。
在古时候,人们往往认为贱名如同“神名”一样,神事名是祈求神灵的善意护助,贱名则是为了避免鬼神的恶意伤害。词牌名丑奴儿便是由此而来的。
2、丑奴的由来:并非都是贱名
丑奴,这个名字只是见面的一种。而贱名却包含了很多很多种,也就是说贱名的范围很广,丑名常常由丑字与褒义乃至高贵字眼结合构成,违背了贱名的低贱原则。很常见的“丑仁”一名尤其触目。在古代有很多很多关于贱名的记载,比如在《唐代墓志汇编》中,在《赵郡李夫人墓志铭》中等。但是不能想当然的把丑名和贱名化为等号,他们有着各自的意义与解释。
在一些佛教类的文学作品中是比较特殊的,在这里丑名大多属于贱名,但是这也只是在佛教中这样,“丑奴”一名牵涉到贱名的源流问题。也就是说,贱名与神名的意思差不多,都有着庇护,祈福等等祈求保佑的意思,是鬼神和超自然力量进入命名领域的结果——神事名是祈求神灵的善意护助,贱名则是为了避免鬼神的恶意伤害。
贱名并不完全是丑奴,贱名只是不好听,或者身份低微的人们起的名字,也包含着人们的憧憬,这一点与丑奴想类似,而丑奴也不仅仅是贱名,它更是含有自己的含义,在多种文化行伊朗文化,佛教文化等的影响下,不同的理解有着不同的释义。
3、姓名的意义:美好向往与祝愿
人们的祈福方式以及祝愿方式有很多,比如:去庙寺拜佛祈求神灵的保佑,或者多做善事,又或者起与神灵,十二生肖相关的名字,多种多样的方式都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幸福的渴望。
每一个生肖都有着独特的寓意,比如在两《唐书》中经常不记载卒于何年,均记载成生肖年,由此可见,以神灵代表年,就好比神事名原先主要来自伊朗文化圈一样,十二生肖从地支的通俗性配属,演变为代表本命年的保护神,尤其是出现在大量神事名中,也有明显的伊朗文化因素。
自古以来,从思考再三的起个名字到平时生活的油盐酱醋茶无不体现了人民的单纯与可爱聪明,更体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虽然是一个符号化的东西,但是它是多少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多种文化的融合,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姓与名。我们应该感叹这种文化的奇妙。
1、贱名的变迁:从丑奴到十二生肖
丑可以代表人们的生肖以及生肖年份,本命年地支和生肖已经被认作是该年生人的保护神,与丑名类似的中古人名有寅奴、寅姜、申子、申娘、未奴、巳奴、戌儿、亥仁、亥女等等,都有神灵保护的意义在里头,在很多史料中均有记载,
神事名是在中古时代从中亚传入中国,主要是依靠伊朗—粟特文化传入。贱名传播中土的依旧是依靠伊朗—粟特文化作为媒介。这有两个主要理由:第一,在信仰多元的粟特人中,如《古粟特文信札》里一位弃妇的诅咒,狗的形象并不比猪高明。
第二,如下文所述,中古时代常见的几类汉语贱名,常有对应的伊朗—粟特人名例证。诸多证据显示中古贱名的由来是有依有据的。多种文化的结合和传播,才使得一个个名字都颇有源源。
《八琼室金石补正》中有一个人叫做王石买,我觉得这就可以推论出:像这种“市场买来型”贱名,义为“寄养的奴仆”,意在避免招惹鬼神的关注和伤害。众所周知,繁体字“醜”即为人们口中的“丑”的原形,其左半正是酉字。由于在通俗的写法中“醜”“丑”两字通用,所以丑名也可以代表地支第二位的神格化,其大有来头。
在北朝时期,字面上涵义低贱的丑名便是如此,也罕见于传统士族家庭。丑名在唐末五代后基本消失,与士大夫阶层掌握主流文化“话语权”不无关系。所以,文化的变换也与时代的交替有关,这些一起绘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即中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
2、十二生肖人格化的发展
十二生肖的人格化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对于十二生肖而言,这一特征在考古文物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用动物命名人的本命年,在宗教上,名字的主人与信奉的神灵之间直接的个人关系,在敦煌文化上,十二生肖作为保护神,在伊朗文化上,地支和生肖名的出现等等,都使得“丑奴”与十二生肖不可分割。
到了唐末和宋代,生肖俑又从人身兽首继续演变为完整人物塑像。这一人格化过程也见于墓志四周常见的十二生肖线刻:初唐时期,这些线刻完全是动物。
例见《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收录的贞观十年(636)《陈叔达妻王夫人墓志》和贞观十六年(642)《刘照璧及妻墓志》。它们后来逐渐变成人身兽首的图案。通过人们的改变和完善,生肖文化仿佛有了自己生命一样,仿佛有了自己的思想。是那么的活灵活现,生肖的人格化也同时象征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化。
到了唐代晚期,许多墓志上的线刻生肖完全以兽首人身形象呈现。人们对于圣兽可以保佑苍生,可以给人们带来好运这一点坚信不疑,回到丑名的话题。酉年属鸡,在传统文化中一般以凤凰作为这一属相的嘉名,有大量例证。然而丑名却以繁体“醜”字代表酉年,加上了偏旁“鬼”,这正是生肖人格化的需要。
3、古诗词中的十二生肖
屈原的一首诗中写道,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充分说明鬼具有人的形象。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形象也是由人来赋予的,人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美好愿望寄托在一些神灵,鬼怪的身上。
将十二生肖人格化,赋予它们意义,这不正是人类文化的进步和多重文化的融合吗?伊朗文化、中亚文化相互交融带动了相关地区各个方面,经济,文化,习俗,无一类外。都在相互影响中茁壮成长与发展,在古诗词中,十二生肖具有了灵性。它的意义非比寻常。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过度阶段,但都是从单一到逐渐完善,逐渐的多样化,这是神事名中国化的一项特征——神灵的人格化受到汉字的约束。再如地支“申”的人格化兼神格化的自然选择是“神”字。固然这是神事名常用的神灵通称,但也可以找到神字代表申年的若干例子。
以生肖为保护神其实从古至今都在沿用,人们都会给自己的孩子取一个好名字,当然,贱名也开始比较少见,在二十一世纪,科技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贱名好养活,这种话已经不能麻痹人们的思想。最后,每一个人儿都可以如同名字一样,过好自己的一生。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