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张伯伦的绥靖政策真的是完全错误吗

时间: 2021-04-14 06:05:1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7次

张伯伦的绥靖政策真的是完全错误吗

绥靖政策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网上都说绥靖政策是软弱,妥协和欺凌其他小国家的一个政策。但有的历史学家认为绥靖政策其实也有它的道理,他给英国的军备留下了充足的时间。所以,绥靖政策到底正确还是错误, 或是说partially true and partially wronng。
绥靖政策只是一个权宜之计,没有对错之说。因为短时间内无法和侵略者对抗,为了维护稳定的局面所采取的方法,其实和古时候的和亲是一回事,就是权宜之计,等到实力增强了再改变政策。

张伯伦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导致的什么后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
绥靖政策,主要的想法是期望希特勒对付共产主义的苏联,而且对于一个和平主义来说,张伯伦显然是不想英国卷入战争的旋窝,张伯伦政府显然没有预料到希特勒会急早对英国痛下毒手。而且对于张伯伦来说,一战后的德国民众生活在艰难的环境里,个人感情上对于德国崛起后的一些要求是容忍的,正是这样容忍导致希特勒的野心急剧膨胀,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绥靖政策,致使希特勒的战争恐吓屡屡奏效,第三帝国合并奥地利,吞并捷克斯洛法克,实力急剧膨胀,也导致苏联对西方的不信任而与德国单方面签订合约,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英国在30年代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1、经济根源。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原因是处于经济大危机年代。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全球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英国,损失惨重。1932年,英国工业生产指数比1929年下降23%,外贸额缩减了一半以上,出现了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外贸逆差,英镑在1931年贬值1/3,失业者达工人总数的22%。经济危机造成了内部的财政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无力重整军队,扩大军工生产。财政危机是英国政府在外交上对德意采取绥靖政策的重要原因。 2、政治根源。英国处于衰败后软弱的政治地位是推行绥靖政策重要原因。一战后20多年,英国经济却一直处于衰落和不稳定状态。到1929年,英国工业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由1913年的14%下降为1929年的9%,出口比重由1913年的30.9%下降为1929年的30.8%。战后英国已失去了金融霸主和海上霸主的地位,由美国的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失业人数长期保持一、二百万人。因此,英国统治阶级也不敢侈望战争会给它带来更多的好处,相反却担心战争会动摇它的霸主地位。英国的这种状况,决定了它对外是尽可能维持现状,尽可能避免发生国际冲突,以牺牲他国利益或作出小的让步,来维护他的霸主地位。3、思想根源。战后和平主义思潮影响,成为英国避战求和,最终走向慕尼黑的又一原因。[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死亡70万人,受伤130万人。加上战费开支,生产和财产损失,使得英国财政经济一片紊乱。[6]经历了战争的人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又面临着战后社会的混乱、住房、就业、食品、教育等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人们渴望和平,渴望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国内人民反战情绪的增长,发生了群众革命运动。对此,英国政府也十分震动,它更怕新的战争会引起新的革命。1937年哈里法克斯出使柏林时,还曾经为此提醒过希特勒:英德之问的冲突很可能会引起社会的“进一步震动”,他认为“这种震动,无论是元首,或者是其它国家,都不愿意发生的。[7]他们非常清楚这种“震动”所带来的后果。为了拖延避免新的战争的爆发,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猖狂进逼,英国仍然是以“绥靖”为宗旨。张伯伦对此充满信心,说“如果绥靖获得成功,就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全面控制欧洲,因而也不能向英国的全球霸权提出严重的挑战”。[8]因此,英国在绥靖政策没有遭到彻底失败之前,不会轻易放弃它。英国的纵容、退让,在慕尼黑阴谋中发展到了顶点,加速了二战的爆发。但历史惩罚了英国:1940年8月9日,德国飞机蝗虫般地扑向英伦三岛,对英国进行狂轰滥炸,始作蛹者的大英帝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初中历史 张伯伦推行绥靖政策主要影响是什么?

那个用谁的土地去给统治者
忘记了几年前学的
已满足什么

为什么挪威战役失败后,张伯伦下台呢?

首先,面对挪威战争中所发生的不幸,以前许多在很多年里都不关心政治的人也都开始群情激奋。反对党就发起了一场辩论,遭到反对党的阻扰,并展开了一场充满着悲痛意味的讨论。
当然,此时的张伯伦首相在辩解中特别强调了丘吉尔的新地位,并且坦率地说,“在挪威战争过程中,丘吉尔还没有任何的实际权利”。从而于无形中就减少了很多人对丘吉尔的敌意。但是,随后,下院当中的执政党与反对党双方之间就进行了一番激烈的辩论,并把矛头直指张伯伦内阁。结果,发言者们开始发现,他们的发言赢得了一片喝彩,四面八方的欢呼声也也越来越响亮。尤其是,热衷于在新的战争中建立新的功勋的凯斯爵士更是对英国海军提出了极其尖锐的批评。
随后,第二天,也就是1940年的5月8日,虽然议会中的辩论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但是,却没有产生任何实际性的决议。而张伯伦首相也始终以一副不服输的劲头硬挺着。并且,伴随着下院乔治议员对他的指责,他还一股劲地为海军大臣丘吉尔进行开脱说,“我不认为海军大臣对于挪威所发生的战争结果负全部的责任”。
但是,紧接着,他又说,“无论如何,我要庄严的声明,首相就应该以身作则,首先作出牺牲,因为在这次战争中,没有比首相牺牲自己的职位,更能对未来的胜利作出贡献的了。”当然,随后,海军大臣丘吉尔也再次站到了台前,为张伯伦内阁进行辩解说,“作为内阁成员,我们大家应该团结一致,刚才陆军大臣和空军大臣都已经发言了,下面就让我来再进行一个简单的演讲。事实上,英国之所以会在试图营救挪威的战役中落败,和以前咱们国家一直奉行的和平主义有很大关系。”但是,随后,海军大臣丘吉尔的讲话也同样被下院的议员们所打断了。
于是,当英国下院的辩论会结束以后,张伯伦首相就将海军大臣丘吉尔请到了他的房间中说,“尽管我对下院的辩论持有严重抵触情绪,但是,如今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建立一个联合政府,仅仅一个政党已经担负不了这样重要的责任了。然而,这个过程中却需要有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人担任首相。”而这就使当时的海军大臣丘吉尔相当激动,因为他已经预感到,他就是那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人。
此后,果不其然,张伯伦内阁很快宣布倒台,并在张伯伦等人的强烈建议下,由海军大臣丘吉尔组成了英国的新一届内阁政府。
战争打响后不久,张伯伦即推荐丘吉尔加入战争内阁,担任海军大臣,相当于文职的海军部长。随后,丘吉尔在挪威战役中指挥失当。战斗中,英军第一次直接遭遇德军,首战受挫。英军在战争初期反应迟缓,还暴露出一个弱点——海军实力强大得不成比例。英国当时装备了许多艘巨型战列舰,例如,“英王乔治五世”战列舰的花费可以建造一座现代工厂,还得配备大量的船员。它可以装载3 000吨油料,足以媲美一艘油轮。它的发动机功率相当于一座电站。此外,它还有10座舰炮,每座重达80吨。发射的炮弹重达700公斤,射程32公里。它的炮塔重达1 500吨。这些需要花费两年才能建成的庞然大物怎么能被击沉呢?实际上,它们只是浮在水面上的马奇诺防线,飞机就能摧毁它们。与此同时,在伦敦,张伯伦正在因为他所犯下的所有错误而备受指责。当国会下院对张伯伦进行不信任投票时,很多保守党议员和左翼议员投了不信任票,另一些保守党议员投了弃权票。保守党议员利奥·埃默里(讽刺的是,他的长子为纳粹电台做广播员,战后以叛国罪被施以绞刑)用奥利弗·克伦威尔怒骂议会的一句名言结束了他对张伯伦的谴责。他说:“你们已经在这里坐得太久了,再也干不出什么好事。滚吧,赶紧!我们从此一刀两断。看在上帝的分儿上,滚吧!”权势集团认为丘吉尔不够稳定,有些特立独行。

想了解英国首相张伯伦为什么下台?把握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就明白了,首先看他的执政时间,从1937年5月28日到1940年5月10日,其次再看这段时间都发生了什么,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英国纵容德国吞并斯洛伐克,1939年西班牙内战结束,9月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

战,1940年德国对丹麦、挪威发起闪电战,他辞职当天法国战役爆发,从宣战到他下台,有八个多月的时间,英军对德国的攻势反应迟缓,德国靠着海陆空三军默契配合,轻而易举的就占领了挪威,而挪威的西南方就是英国,要不是强大海军保护的话,英国也会步入后尘,这样的

形势,可以说是张伯伦的失职造成的,严重低估了战事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要知道6月22号的时候,法国已经沦陷了,张伯伦要为自己制定的绥靖政策的买单,自然要下台了。

亚瑟·内维尔·张伯伦(ArthurNevilleChamberlain,1869年3月8日—1940年11月9日),英国政治家,1937年到1940年任英国首相。他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对希特勒纳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而倍受谴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积极主张推荐绥靖政策而闻名,而使法西斯主义气势大增,绥靖政策是第
他所实施的绥靖政策是一种纵容战争、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政策。它无法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却鼓励了侵略者冒险,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40年德国入侵西线,绥靖政策破产了!

绥靖政策的破产

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是什么事件?rn
1939年8月,苏联同德国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因为慕尼黑阴谋后,所签订的慕尼黑协定让德国更加肆无忌惮,不断地进行侵略扩张,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而苏联此时对应法和平诚意的信任完全丧失,也为了自己国家安全考虑,避免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发生战争,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自此,英法等大国的阴谋败露无疑,绥靖政策宣告破产。这样一来,德国解除了后顾之忧,苏联也避免了首先遭到德军的攻击,赢得了备战时间。其实,《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在客观上助长了法西斯侵略的另一种绥靖政策。与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不同的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出于无奈的情况下,被动采用的另一种较为隐蔽的绥靖政策;而英法等大国的绥靖政策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保全自身利益也想借助德国去消灭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于是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满足贪得无厌的法西斯国家的欲望,而主动采取的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人民革命的兴起及社会主义苏联的出现,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视。它们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既想削弱和击败竞争对手,又要反对社会主义,镇压人民革命。绥靖政策正是适应这一需要出现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其内容,形式和手法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和争夺世界霸权,反对社会主义和人民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
  到30年代,特别是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后(见远东战争策源地、集体安全政策),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严重挑战,以英国首相A.N.张伯伦为代表的英、法、美等国的绥靖主义者,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求得一时苟安,不惜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引向苏联,坐收渔利。1931年 “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5年3月容忍A.希特勒重整军备。1935年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这些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英、法及幕后它们支持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实质上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绥靖政策表现为美国对前苏联的妥协。为争取苏联同一道参加对日作战,美国在雅尔塔会议中同意苏联的要求,表示中国外蒙古部分(现蒙古共和国)的现状应予维持;对1904年由于日本背信攻击所受侵害的帝俄(日俄战争)旧有权利,应予恢复如下: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的一切岛屿均须归还苏俄,维护苏俄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同时恢复旅顺港口俄国海军基地的租借权,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长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俄的优先利益,千岛群岛让与苏俄。这样,通过一系列牺牲他国——尤其是中国——利益的手段,美国达到了暂时拉拢苏联、避免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的目的。但是不久,由于北约、华约之间矛盾加剧,绥靖政策正式破产。
  历史证明,绥靖政策是一种纵容战争、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政策。它无法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却鼓励了侵略者冒险,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绥靖政策一度破产。
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是什么事件?
德国闪击波兰绥靖政策一度破产
1940年5月德国入侵法国,张伯伦下台,绥靖政策才彻底破产
绥靖政策是西方大国纵容法西斯国家侵略别国,从而达到保存既得利益的同时祸水东引指向苏联所以其破产标志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
文章标题: 张伯伦的绥靖政策真的是完全错误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02070.html
文章标签:张伯伦  的是  绥靖  错误  政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