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当年的绿水海军战略为什么会失败
作为英国长年以来的主要海上对手,19世纪下半叶时,法国政局却动荡不安,总理更迭频繁,因此国家政策朝三暮四,再建海军的雄心壮志也几次三番遭到挫折。以迪拜·德·罗姆为代表,法国当时对于舰艇设计不乏人才,也时常有技术突破之处,比如船体的鼓出设计、炮台炮以及断纹螺栓式炮尾闭锁装置等等,但是舰艇建造工业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缺乏明确的方针,效率低下,以至于赶不上技术的发展,建成一艘军舰后,由于为了迎合新技术,不得不将下一艘军舰重新设计,和英国相比虽然看上去吸收了最新技术,但是却造成了统一性欠缺,不但使造船周期延长,在作战中也影响统一行动。到了1884年法国海军青年派代表人物亚森特·奥布海军上将出任法国海军部长,他更认为新兴的海上力量鱼雷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一旦法国拥有100艘雷击舰,就是对英国海军的最大威胁,况且鱼雷舰艇的建造和主力舰相比,花费的代价却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上台以后立即下令取消所有的战列舰建造计划,这一做法对于业已败落不堪的法国海军而言,无疑又是致命一击。法国人直到进入90年代才觉悟到了这一失误,连忙又捡起了工期拖了差不多7年的3艘“马索”级,遗憾的是,等到建成之时已经显得老态龙钟。而设计建造了“夏尔·马特尔”级、3艘“查理曼”级等等也难以支撑起法国海军的架子,到19世纪未期,法国海军舰队早已远远落后,在公海上可谓沦落成为一支无关紧要的力量。 rnrnrnrnrnrn请问这样做为什么不对呢?看似鱼雷威力很大呀鱼雷的问题:当时的鱼雷威力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是速度,鱼雷所能依仗的速度由于当时的动力系统的不成熟,并不能达到可以凌驾于快速舰艇之上的高速;二是射程,这是致命的,当时的鱼雷射程普遍偏低,而且低于许多快速雷击舰的天敌-速射炮的射程,这让很多大中型军舰可以有效的对付雷击舰,特别是英国发展出了鱼雷艇驱逐舰之后,雷击舰根本不可能在近海防御(不是沿岸防御)作战中对敌舰队形成有效的威胁,更不要说远洋作战了;三是精确度,当时的鱼雷的精确度非常之差,直到一战时,鱼雷的有效战绩在运动作战里远远达不到效果,除了潜艇这种可以偷袭的战术,普通雷击舰的命中率相当低.以一战中英法赫尔戈兰外海作战为例,英国驱逐舰围攻德国一艘轻巡洋舰,发射50余枚鱼雷,才命中一发
雷击舰的使用问题:英国作得最好,这要感谢"老爹"费席尔.他首先提出了"支队防御"战术,使英国走上了正确的大型和小型军舰协调发展的道路,英国保持了大型舰队的规模的战斗力,而小型军舰如雷击舰和潜艇也相应得到了发展.他的思路是:英国应该把大型军舰从近海防御的任务中解脱出来,而让更多的轻型舰艇如雷击舰承担起沿岸防御的任务,大型军舰应该更向大洋上机动以保障广阔的英国殖民地,所以大型军舰要讲究火力和速度,19世纪末期,英国的主力战舰都向远洋和快速、适航性发展,而将小型军舰集中于近岸,海峡分舰队等防御性舰队被撤销了,战列舰等大型战舰都分到了远洋舰队中,如“海军上将”级战列舰;同时大力发展装甲巡洋舰等快速舰,在大型化的舰体上装备高射速的中口径舰炮,如当时的“克雷西”级、“恐怖”级大型巡洋舰,不仅在数量上远多于他国海军,而且在战斗效能上,将当时的火炮效能发挥到了极致。这与法国大力发展雷击舰是截然不同的,英国人的雷击舰虽然比较小型化和简单化,但更简单的结构和建造过程使得英国可拥有相对容易建造的雷击舰部队,可以在沿岸防御中发挥作用。而法国在大洋上不能保持对英国的威胁,地中海也不能,近岸防御意味着被动,所以在运用上,法国人是目光短浅了。
为什么法国王朝皇帝没有年号
年号,是我国古代独创发明的产物,除了是用于纪年以外,另外还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确切地说,年号始于周朝的共/和时期,约纪元前841年至纪元前828年期间,由周朝宗室召穆公、周定公共同执政,史学家称之为共/和执政。但其后周朝的姬姓天王们没有继续延用。所以,年号真正使用的开创制度,当发源于中国汉朝皇帝汉武帝刘彻,年号建元。从此在中/国长达二千年之久的封/建王朝一直延用,至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年号发起于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新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起一个新的年号。年号,作为五千年的中/华帝/国时代中/国皇帝的专有产物,伴随着现今文明社会,早已成为历史,但年号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是中/国历史中的精神文化遗产。
法国墨洛温王朝(481-751)
Pharamond ca. 410年-426年
Clodio 426年-447年
墨洛维 447年-458年
希尔德里克一世 458年-481年
克洛维一世 481年-511年
克洛维死后, 王国被他的四个儿子分割:
苏瓦松王国:
克洛塔尔一世 511年-561年
巴黎:
查理贝尔特一世 561年-567年
奥尔良:
Chlodomer 511年-524年
理姆斯:
Theuderic I 511年-534年
Theudebert I 534-548
Theudebald 548-555
克洛塔尔一世 511年-561年
苏瓦松的克洛塔尔最终在他兄弟们(及其继承者)死后掌控了其它三个王国。在他死后,王国又一次被他的四个儿子分割:
苏瓦松王国: 梅茨
希尔佩里克一世 567年-584年
克洛塔尔二世 584年-629年
巴黎:
查理贝尔特一世 561年-567年
奥尔良:
Guntram 561年-592年
希尔德贝尔特二世, (570-595), 592年-595年
Theuderic II 595年-613年
西日贝尔二世 613年
梅茨:
西日贝尔一世 561年-575年
希尔德贝尔特二世 575年-595年
Theudebert II 595年-612年
Theuderic II 612年-613年
西日贝尔二世 613年
克洛塔尔二世 584年-629年
克洛塔尔二世废了奥斯特拉西亚的布伦希尔德 和她的后代并且重新组织了王国. 然而,在 623年他为了安抚贵族和保障领土完整,建立了奥斯特拉西亚公国。他的儿子兼继承者达戈贝尔特一世通过分别在629 和634年指定这个附属国为 阿基坦公国和奥斯特拉西亚公国继续了这个举措
纽斯特里亚&勃艮地: Aquitaine
达戈贝尔特一世 629年-639年
克洛维二世 639年-658年
克洛塔尔三世, (652-673), 658年-673年
Theuderic III 673年
希尔德里克二世 673年-675年
Theuderic III 675年-691年
奥斯特拉西亚:
达戈贝尔特一世 623年-634年
西日贝尔三世 634年-656年
希尔德贝特 656年-661年
克洛塔尔三世 661年-662年
希尔德里克二世 662年-675年
克洛维三世 675年-676年
达戈贝尔特二世 676年-679年
Aquitaine:
查理贝尔特二世 629年-632年
希尔佩里克 632年
Theuderic III 675年-691年
克洛维四世 691年-695年
希尔德贝尔特三世 695年-711年
达戈贝尔特三世 711年-715年
纽斯特里亚&勃艮地:
希尔佩里克二世 715年-721年
奥斯特拉西亚:
希尔佩里克二世 715年-717年
克洛塔尔四世 717-720
希尔佩里克二世 720年-721年
Theuderic IV 720年-737年
空位期 737年-743年
希尔德里克三世 743年-751年
加洛林王朝(752-987)
1. 丕平(矮子)(752-768)
原为法兰克王国宫相,752年得到教皇支持,废掉国王“笨人”契尔德里克三世,强迫其进入修道院,被诸侯选为国王。756年率兵攻入意大利,击败伦巴底,将所获土地献给教皇,形成了教皇国。768年病死,两个儿子分领其地,查理获得奥斯达拉西亚、纽斯特利亚、阿基坦北部,卡罗曼获得勃艮地、普罗旺斯、塞普提美尼亚和阿基坦南部。
2. 查理一世(查理大帝)(768-814)
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在位期间征服萨克森人,夺取意大利,占领了德国、西班牙、巴尔干的大片土地,800年被教皇加封为罗马帝国皇帝。814年病死,其子路易继位。
3. 路易一世(814-840)
继承了父亲留下的大帝国,却把大片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几个儿子,因领土分配问题引起了多场内战。840年病死,其长子罗泰尔继位。
4. 罗泰尔一世(840-855)
与其弟路德维格、查理因帝位权力问题发生多场战争,战败后与诸弟瓜分罗马帝国,其弟查理(绰号秃头)获得帝国的西部领土,即今法国、西班牙部分,西法兰克王国逐渐演变为法兰西王国。
5. 查理二世(秃头)(843-877)
在位期间建立了王国内的封建制度,并长期与骚扰法国海岸的北 放德 人作战。877年病死,其子路易继位。
6. 路易二世(结舌者)(877-879)
在位仅两年,死后两子瓜分了王国。路易获得法国北部,卡罗曼获得勃艮地和阿基坦。
7. 路易三世(879-882)
在位时间也不长,死后其弟卡罗曼继承了王位。
8. 卡罗曼(882-884)
没有逃脱与父亲和哥哥相同的命运,在位两年后病死。死后,法国贵族选举当时的没有逃脱与父亲和哥哥相同的命运,在位两年后病死。死后,法国贵族选举当时的罗马帝国皇帝胖子查理为王。
9. 查理(胖子)(884-888)
887年被帝国贵族废黜,不久病死。法国落入贵族厄德之手。
10. 厄德(888-898)
于892年大败诺曼人,但不久,法国贵族发动叛乱,于893年选举路易二世的私生子查理为国王。后查理被厄德击败,但厄德还是割让了一些领土给查理加以安抚。898年厄德病死,查理趁机夺取了法国王位。
11. 查理三世(898-929)
911年,因苦于诺曼人的不断进攻,将诺曼底地区割让与诺曼人,并使其皈依了基督教。920年,法国贵族又起叛乱,宣布放弃对查理三世的效忠,于922年推选前国王厄德的女婿罗伯特为王。但罗伯特在923年战死,其婿卢多尔夫继之。929年,查理三世病死,卢多尔夫成为法国国王。
12. 卢多尔夫(929-936)
936年病死,其子路易继位。
13. 路易四世(936-954)
941年贵族发动叛乱,并于945年击败路易四世,将其囚禁。但不久罗马帝国皇帝厄图攻入法国,路易四世获释。954年病死,其子罗泰尔继位。
14. 罗泰尔二世(954-986)
977年与罗马帝国皇帝厄图因争夺洛林爆发战争,后双方议和,但洛林任属神圣罗马帝国。986年病死,其子路易继位。
15. 路易五世(986-987)
死后无嗣,加洛林王朝结束,共235年。法兰西公爵卡佩·休被贵族选为国王 ,开创了卡佩王朝,其直系、旁系在法国的统治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
卡佩王朝(直系)(987-1328)
1. 卡佩·休(987-996)
在位期间平定了洛林公爵的叛乱,996年病死,其子罗伯特继位。
2. 罗伯特二世(虔诚者)(996-1031)
998年,因未向教皇交纳结婚费(就是向教皇的贿赂),被迫与表妹柏尔塔离婚。1016年,经十四年战争后终于夺得了勃艮地公国。1031年病死,其子亨利继位。
3. 亨利一世(1031-1060)
在位期间无大作为,1060年病死,其子菲利浦继位。
4. 菲利浦一世(1060-1108)
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了英格兰。1094,菲利浦一世因离婚之事与教皇闹翻,被教皇驱逐出教。1108年病死,其子路易继位。
5. 路易六世(胖子)(1108-1137)
在位期间,为夺回诺曼底与英王亨利一世发生多次战争。1136年,促成了其子路易与阿基坦女继承人埃拉诺的婚事,法王获得了阿基坦。1137年病死,其子路易继位。
6. 路易七世(1137-1180)
1147年,参加了十字军东征。两年后回国,因听闻在自己出征期间妻子有不贞的行为,与妻子埃拉诺离婚。1152年,埃拉诺与路易七世离婚,改嫁安茹公爵亨利,并带来所辖的大片领土作为嫁妆,亨利的势力大大增加,而法王则丢失了大片领土。1154年,安茹公爵亨利继承了英国王位,并占有大半法国领土。路易七世为了削弱英王在法国的势力,与英国发生多场战争。1172年,路易七世诱使英王亨利诸子背叛其父,但不久皆被英王所败。1180年,路易七世病死,其子菲利浦继位。
7. 菲利浦二世(1180-1223)
法国历史上又一位伟大的国王,一生致力于削弱英王在法国的势力。诱使英王太子理查背叛其父亨利,在理查继位后,又背弃理查,发兵夺取英在法领土,连续占领诺曼底、布列塔尼、安茹等地,使金雀花王朝的势力大大削弱。在位期间还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223年病死,其子路易继位。菲利浦二世在位四十余年,法国王室的直辖土地增加了一倍。
8. 路易八世(1223-1226)
继承父亲遗志,继续攻击英王在法领土,至1227年,英王在法国只剩下波尔多和加斯科尼。但在1225年将从英国手中夺回的大片土地赐予王室血亲,给法国的王权集中造成了很大障碍。1226年病死,其幼子路易继位。
9. 路易九世(圣路易)(1226-1270)
极为虔诚的基督教徒,死后被天主教会封为圣人。幼年继位,由母亲布隆什摄政,直到1236年方亲政。1244年,路易九世与其兄弟三人都加入了十字军东征,由其母代摄政事。1253年,太后布隆什死,路易九世于是返回法国。1259年,与英王订约,割让了一部分土地给英王,而英王放弃对诺曼底、安茹等地的所有权。1267年,再次组织十字军,三年后在突尼斯军中病死,其子菲利浦继位。
10. 菲利浦三世(勇者)(1270-1285)
在位期间与西班牙发生了多次战争,死后其子菲利浦继位。
11. 菲利浦四世(美男子)(1285-1314)
又一位伟大的国王,据说长相十分俊美。在位期间努力加强王权,并力图遏制英国在法国的势力。后又入侵佛兰德尔,引起了长期的战争。为了充实国库,大举迫害犹太人,1304年,宣布将犹太人财产全部充公,使很多犹太人被杀或流亡国外。因与教皇不合,于1303年逮捕教皇,并将其废黜。1305年,另立法国人波尔多大主教为教皇,教廷也移至法国南部小城亚威农。1307年,又对法国国内势力最大的组织圣殿骑士团动手,受牵连的人多达15000余人,并将包括圣殿骑士团最高首领大宗师在内的多人除以火刑。
圣殿骑士团覆灭后,不仅其贮藏的大 什聘 归于国王,法国国内的割据势力也受到沉重打击。但据传菲利浦受到了圣殿骑士团大宗师临死时的诅咒,在大宗师遭受火刑后不久也神秘死去,其长子路易继位
12. 路易十世(1314-1316)
懦弱无能,体弱多病,干得唯一一件大事是在1215年允许犹太人回国。死后无嗣,但有一遗腹子。
13. 约翰一世(1316-1316)
路易十世遗腹子,出生后七日死去,法国王位由路易十世之弟菲利浦继承。
14. 菲利浦五世(1316-1322)
较有能力,但在位时间也不长,死后由其弟查理继位。
15. 查理四世(1322-1328)
同样仅在位六年救死去,无子,只有一个女儿,但由法兰克古老的塞力克律女子不得继承王位,于是由其堂弟瓦鲁阿伯爵菲利浦继位(菲利浦之父是菲利浦四世的弟弟,受封瓦鲁阿伯爵)。至此,卡佩王朝直系绝,共341年,瓦鲁阿王朝开始。
瓦鲁阿王朝(1328-1589)
1. 菲利浦六世(1328-1350)
由于英王爱德华三世是菲利浦四世的外孙(在欧洲,外孙与孙子的地位是平等的),菲利浦六世是菲利浦四世的侄子,两人同属旁系,因此爱德华三世认为自己有权继承法国王位,从而引起了英法之间长达百年的战争。1336年,菲利浦与英国的仇敌荷兰结盟,并攻入英王在法国的领地加斯科尼,英王爱德华三世遂自称法王,百年战争开始。1340年,法国舰队在斯拉伊斯大败,英国控制了海峡。1346年,著名的克雷西之役中,菲利浦六世率领的法军惨败给爱德华父子率领的英军,法国骑士战死者多达1500人,其中包括法国的盟友波希米亚国王。英军于此战中使用火器,为欧洲首次。1347年,英军乘势占领港口加莱,统治该城直到1558年。1350年,菲利浦六世在愤恨中死去,其子约翰继位。
2. 约翰二世(好人)(1350-1364)
一位有德无能的国王。其继位后即着手与英国开战,以报克雷西之仇。1356年,约翰与黑太子爱德华所率英军战于波亚迭,但法军再次惨败,约翰亦被俘,其子查理遂带摄国政。1360年,约翰由法国出钱赎回,另选人在英国为质。但两年后人质逃回法国,约翰二世为表现骑士之守信用的品质,再次前往英国为质,后死于英国,其子查理继位约翰二世为表现骑士之守信用的品质,再次前往英国为质,后死于英国,其子查理继位。
3. 查理五世(1364-1380)
颇有能力的国王,誓为祖父和父亲报仇。他任用名将,实行坚壁清野的战术,广泛采用大炮攻城,收复了大片失地,到他死时,英国在法只剩下加莱、波尔多等少数几座城市。1380年病死,幼子查理继位。
4. 查理六世(1380-1422)
典型的败家子,将父亲取得的战果丧失殆尽(偏偏他在位时间还不短)。在位初期,因年幼,由三位叔叔摄政。1388年亲政,重用其弟奥尔良公爵。但四年后,查理六世患了癫痫,其叔勃艮地公爵趁机夺权,与奥尔良公爵形成两派,斗争激烈,英王趁机再次进攻法国。1396年,勃艮地公爵之子约翰所率法军在尼科波利斯之役中惨败于英军,法国骑士精锐损失殆尽。1404年,约翰继承勃艮地公爵。1407年,奥尔良公爵被刺,两派矛盾更加激烈,在对英态度上,奥尔良派主战,勃艮地派主和。但在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法军再次惨败于亨利五世所率法军,新的奥尔良公爵被俘,英军乘势占领大片法国领土。1419年,勃艮地公爵约翰亦被刺身亡,其子继位,继续与英国人合作。1420年,英王亨利五世进入巴黎,在勃艮地派的影响下,查理六世与亨利五世订约,将女儿嫁于亨利五世,指定亨利五世为王位继承人,还割让大片土地给英国。但王太子查理(查理六世的私生子)在奥尔良派的支持下逃到法国南方,建立了小朝廷。1422年,英王亨利五世和法王查理六世先后病死,英王亨利六世继位,自称为法国国王,法国王太子查理同时也在梅翁称王。
5. 查理七世(1322-1461)
一位颇有争议的国王,因未能营救贞德而倍受指责。但他毕竟结束了百年战争,对法国历史影响重大。继位之初,无所作为,不久英军进攻法国重镇奥尔良,辛得贞德率军解围。1429年,查理七世在朗斯正式加冕。1430年,贞德被勃艮地派俘获,后移交英国,一年后被烧死,在此期间,查理七世没有采取任何营救措施。但贞德死后,在强烈的民族主义激励下,法军连战连捷,收复大片失地。1435年,勃艮地公爵与法王议和,法国贵族的内斗结束。1436年,查理七世进入巴黎,并于1438年宣布教皇权力在法国宗教会议之下,从此法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管辖。1453年,百年战争结束,英国在法国只剩下加莱一个据点。1456年,在查理七世的要求下,罗马教廷为贞德恢复名誉,承认其为圣女。1461年查理七世病死,其子路易继位。
6. 路易十一(1461-1483)
为巩固王权,与各地贵族多次作战,采用种种手段,力图摧毁封建割据势力,在位期间基本结束了割据局面。并于1477年获得了勃艮地公爵领地。死后由其子查理继位。
7. 查理八世(1483-1498)
因年幼,由其姐安利摄政,安利设计使布列塔尼女公爵与查理八世结婚,使法国王室获得了布列塔尼公爵领地。1491年亲政,但不久病死,由其弟路易继位。
8. 路易十二(1498-1515)
揭开了法国国王与帝国皇帝争夺意大利的序幕,多次出兵意大利,与教皇、帝国、瑞士等诸国作战,但最终收获不大。死后由其侄子兼女婿佛朗索瓦继位。瑞士等诸国作战,但最终收获不大。死后由其侄子兼女婿佛朗索瓦继位。
9. 佛朗索瓦一世(1515-1547)
一位传奇式的国王,几乎终其一生都在与哈布斯堡家族争夺意大利。1519年,竞选帝国皇帝失败,西班牙国王、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成为帝国皇帝,建立了包括帝国、西班牙、尼德兰、意大利在内的大帝国。佛朗索瓦不甘失败,双方发生了多次战争。1525年,法军在意大利巴费亚大败,佛朗索瓦被俘,在作出割地允诺和被释,但回国和立即反悔,与皇帝再次开战。为了打破哈布斯堡包围圈,佛朗索瓦不惜与异教徒土耳其合作,共同对付皇帝。战争一直持续到1546年,法国最终获得了意大利西北的少部分土地。1547年,佛朗索瓦一世病死,其子亨利继位。
10. 亨利二世(1547-1559)
继承父志,继续与帝国对抗,但在意大利的进展并不大。在位期间的一件大事是1558年,法军统帅吉斯公爵夺回加莱,至此英王在法国无任何领地。死后由长子佛朗索瓦继位。
11. 佛朗索瓦二世(1559-1560)
继位后,吉斯公爵掌握了大权,但不久佛朗索瓦二世即病死,由幼弟查理继位。
12. 查理九世(1560-1574)
因年幼,由其母凯瑟琳摄政。不久,法国国内因天主教与新教矛盾爆发了宗教战争,天主教一方以吉斯家族为首,新教则团结在纳瓦尔的波旁家族周围。后在王室努力下,双方议和,新教首领波旁家族的亨利娶法王之妹为妻。但新教首领吉斯公爵和王弟安,双方议和,新教首领波旁家族的亨利娶法王之妹为妻。但新教首领吉斯公爵和王弟安茹公爵亨利不肯善罢甘休,趁新教首领云集巴黎参加婚礼之机进行了突然袭击,巴黎的新教贵族几乎全部被杀,这就是著名的“圣巴托罗缪大屠杀”,亨利·波旁宣布改宗得以活命。外省也相继发生了类似的屠杀,新教徒死伤无数。但残余的新教势力固守拉罗舍尔港,天主教军久攻不下,最后不得不再次议和。查理九世生性懦弱,完全受其母摆布,且体弱多病,死后无嗣,由其弟安茹公爵亨利继位。
13. 亨利三世(1574-1589)
继位之后,既无法调和新旧两教矛盾,也无法帮助一方消灭另一方,于是宗教战争屡屡爆发。1584年,王弟安茹公爵佛朗索瓦(原阿朗松公爵,亨利三世继位后改封安茹公爵)病死,瓦鲁阿家族男嗣绝,亨利三世的妹夫——新教首领亨利·波旁成为继承人,这引起了天主教领袖吉斯公爵和西班牙国王的强烈反对,战争再度爆发。吉斯公爵在欧洲天主教势力的支持下,妄图夺取法国王位。1588年,亨利三世派人刺死了野心勃勃的吉斯公爵,转而与亨利·波旁合作。1589年,亨利三世也被刺身亡,亨利·波旁继承了王位,其领地纳瓦尔王国也并入法国。瓦鲁阿王朝至此结束,共261年。波旁王朝开始,波旁家族也是卡佩家族的支系,其先祖为路易九世的次子罗伯特。
波旁王朝(1589-1848)
1. 亨利四世(1589-1610)
又一位伟大的国王,在继位之初,为了获得国内天主教民众的支持,于1593年毅然再次宣布改宗,改信天主教。不久顺利进入巴黎,得到了大多数法国人的支持。1596年,亨利四世击败天主教派领袖马延公爵,摧毁了天主教联盟,结束了内斗。1598年,将西班牙干涉军逐出法国,同年颁布南特敕令,给予新教徒相当大的自主权,结束了宗教战争。1609年,亨利四世与英国、荷兰、意大利结盟,准备再次与西班牙开战,但一年后被刺身死。幼子路易继位。
2. 路易十三(1610-1643)
初期由其母玛利亚摄政,1614年亲政。后与其母发生矛盾,放逐其母,引起了内战,直到1620年母子二人方停战和好。1621年,路易十三的亲信律因病死,玛利亚及其亲信黎塞留掌握了大权。黎塞留励精图治,努力加强王权。1628年,攻陷了新教徒最后一个堡垒拉罗舍尔,自此法国新教徒不再拥有军事力量。1630年,黎塞留挫败了太后玛利亚企图推翻他的阴谋,迫使太后及反对派首领逃往国外。后黎塞留使法国加入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反对世仇哈布斯堡家族。但他没能等到战争结束就于1642年病死,其任首相18年,发展工商业,打击割据力量,贡献很大。马萨林继黎塞留为首相,继续推行黎塞18年,发展工商业,打击割据力量,贡献很大。马萨林继黎塞留为首相,继续推行黎塞留的政策。1643年,路易十三继黎塞留之后死去,幼子路易继位。
3. 路易十四(1643-1715)
欧洲著名帝王,号“太阳王”,是法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继位后因年幼,由其母安娜摄政。法国继续参与三十年战争,并多有胜利。1648年,战争结束,法国获得了阿尔萨斯、凡尔登等大片土地。同年,不满首相马萨林统治的巴黎法官发动了第一次投石党运动,但不久即与王室妥协。1651年,发生了以大贵族为首的第二次投石党运动,其领袖是三十年战争中的名将孔代亲王。最终迫使安娜罢免马萨林。但在后来的权力角逐中,孔代丧失了民心,被迫于1653年逃出巴黎,投靠西班牙,马萨林东山再起。随后,孔代率西班牙军攻入法国,战争持续到1655年,最后法西议和,孔代得到赦免,返回法国。1661年,马萨林死,路易十四亲政,任命柯贝尔为财政大臣,推行重商政策。后法国与荷兰、西班牙、帝国发生了多次战争,法军屡战屡胜,获地甚多。1685年,路易十四撤销南特敕令,迫使很多新教徒逃离法国。1686年,帝国、西班牙、荷兰、瑞典等国组织大联盟共同反法,战争持续了十一年之久,法军虽占有优势,但在战后签订的和约中获益甚少。1700年,西班牙国王病死,遗命其外孙即路易十四之孙菲利浦继位,引起了各国的极大不满,战事再起,英国加入反法联盟,西班牙则支持法国。但由于缺乏良将,法西军屡败,西班牙在尼德兰和意大利的领地丧失殆尽,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很多也被英国夺走。1713年双方达成和约,菲利浦成为西班牙国王,但承诺法西永不合并,自此波旁家族进入了西班牙王室。但西班牙在意大利的领地落入了哈布斯堡家族之手。1715年,路易十四病死,其孙路易继位。
4. 路易十五(1715-1774)
初期由其叔奥尔良公爵摄政。1717年,为解决财政困难,任用苏格兰冒险家约翰建立银行、公司多家,约翰的金融业曾辉煌一时,但终于三年后失败,使很多中小市民倾家当产。1726年路易十五亲政,先后参加了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但均遭失败,造成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也全部为英国夺走。1768年,从热那亚购入科西嘉岛。1774年死后由其孙路易继位,此时的法国已是危机四伏。
5. 路易十六(1774-1793)
继位时法国财政问题十分严重,所以立刻着手解决,但连续撤换了多位财政大臣,都无法解决问题。又于1778年加入美国独立战争,耗费了大量经费。1789年,被迫召开三级会议,以寻求解决财政问题的办法。 但资产阶级提出的条件无法为国王接受,路易十六试图逮捕其首领人物,但遭到失败。巴黎人民随即发动起义,建立了共和国。1791年,路易十六试图逃出法国,但遭到失败。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攻下杜伊勒里宫,国王被囚禁。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其正在狱中太子路易被流亡的保皇党人拥立为国王。
6. 路易十七(1793-1793)
并没有继位就死在了监狱里。路易十六逃亡在外的弟弟普罗旺斯伯爵路易遂成为王位继承人。
7. 路易十八(1814-1824)
被反法联盟拥立复辟,1823年派兵入侵西班牙,帮助同是波旁家族的西班牙国王复位。1824年病死,其弟查理继位。
8. 查理十世(1824-1830)
极端反动,1825年颁布赔偿法,要求赔偿法国贵族在大革命时期的损失,引起全国上下极大不满。1827年又解散国民自卫军。1830年颁布敕令五条,妄图进一步加强专制,巴黎人民随之发动起义,查理十世下台。其侄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继任为摄政王。
9. 路易·菲利浦(1830-1848)
比较倾向资产阶级,也有一定能力。1832年占领了安特卫普,1845年,在非洲又侵占了多处殖民地。1847年,全欧爆发了经济危机,法国国内也矛盾激化。1848年,巴黎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逃亡国外。波旁王朝彻底灭亡,共计259年。
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结束了,但西班牙的王室仍然属于波旁家族,并一直延续至今,这恐怕是当初路易十四没有想到的。
中西文化不同,而且年号制它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纪年,当时欧洲的格里历(公历)已经十分成熟,不必再用年号了。
投石党之乱和胡格诺派(法国的加尔文派)有关系吗?
有说法说 加尔文派在法国和贵族相结合而非资产阶级。而 投石党之乱是贵族发起的动乱 那么 胡格诺派和投石党之乱相关吗?rn以及 路易十四镇压胡格诺派 撤销南特敕令 与投石党之乱有关吗?rn他为什么要撤销南特敕令?5、老法官布律塞尔和投石党之乱
很久以前,皮埃尔·布律塞尔曾在一个很短暂的时间内成了巴黎最有名的人物。
他像许多迅速诞生又瞬息即逝的名人一样在历史上昙花一现。
布律塞尔在1648年任巴黎最高法院顾问法官时,发现了一种既简便又牢靠的取得民心的手法:一旦谈到财政或捐税总是时,大家就看到他从座位上站起来高声叫喊:
“
减税!免税!”
这就是他牢牢抓住的观点。
至于减免捐税的办法和方案,他一点都不费心去阐述,因为他认为,提出这个口号就足够了,只要把口号付诸实行,就能确保普天下幸福。
切切不可认为,这位鲁莽的简化主义者是个初出茅庐的天真汉,是个把异想天开视作才华横溢而轻举妄动的人!布律塞尔这个人老成持重、品德端正,和他的乳母和睦地生活在一起。
他的自传中有一个疑点没有搞清楚,就是那位乳母究竟多大年纪?
1648年,皮埃尔·布律塞尔因主张
“
免税”
这种简便的解决办法而出名,那一个他八十岁,据此推算,奶过他的妇人,至少要生在一百年前,那就是说生在法兰西一世治下。
这里有一点说明一下是适当的,如果说
“
免税”
使纳税人高兴的话,就会使国家领导人分外担忧,因为这样一来国库便会空虚了。
法国虽然得天独厚,各种自然资源很丰富,可是看来它各个时期的财政状况都处于崩溃的边缘。
这倒也不妨碍它的光辉灿烂的历史越过重重经济困难,克服长期贫困持续向前发展。
这进一步证明,在人们的生活中,金钱所起的作用远非经济学家们所臆断的那样重要。
然而应该承认,1648年的形势是岌岌可危的。
收税员从农民和资产者那里一个里亚[1]、一个里亚,一个埃居、一个埃居横征暴敛来的钱财,经过层层克扣之后,进入国王金库的能有多少呢?
看来,这很难搞清楚,但是,无论军费支出还是王室生活费用都不能中辍。
王室生活简朴确是事实:年轻的路易十四那时才十岁,虽说早熟,也还没有想到建造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年纪四十依然美丽的安娜·奥地利王太后也不恣意奢华。
母子两住在黎塞留遗给国王的王宫里。
同他们在一起居住的有马萨林[2]。
马萨林深得王太后信任和欢心,他主宰着这个妇人和小国王共同统治着的法国。
巴黎人很憎恶马萨林,首先他是个外国人,为什么要一个外国人插手法国呢?
其次,据说他很贪婪,这一点没有说错,他从富有的意大利来时背了一身赌债,但临死时却遗留下两亿里佛尔的巨资(足足等于今天的二、三十亿法郎)。
因此,全国的钱财中如果没有进入国库的话,许多落入他的私囊里了。
小路易十四没有见到几个钱。
有人讲过这么一件事:有一天,年轻的国王从财政总监(可以说是一个清闲的职位)那里收到用来施舍用的整整一百金路易,红衣主教马萨林便从国王手里拿过去揣入自己的腰包,一个埃居也没给留下。
未来的太阳王确实受到过严格的管束。
王太后摄政时,为了躲避一次民众暴动,偕同他的儿子到圣日耳曼宫避难。
他们发现这座大房子实在破败不堪,家具全没有了,没有一只箱子,没有一张桌子,甚至连一张床都没有,所有的玻璃窗几乎全被打碎了。
当时正值隆冬正月,凛冽的北风吹进那些相互通着的空旷大厅里,形成了阵阵刺骨难耐的穿堂风。
红衣主教的行李不少,他答应把他的三张行军床借出来。
这样,大部分侍臣(侍臣并不多,因为有些穷君主几乎没有侍臣)还是睡在干草上,他们冻得脸色惨白,咳嗽的要命,裹着斗篷蜷缩成一团。
假如没有大郡主同行的话,没有携带内衣的路易十四在圣路易居住的这段时间内都不能够换衬衣。
这类事情连同另外一些类似情况激怒了巴黎人,他们感到耻辱,这就是他们不能宽恕马萨林的理由。
也是为什么当布律塞尔老爹开始在人声鼎沸的街巷奔跑,发出
“
免税!”
的悲痛呼号时,人群为他鼓掌,为之欢呼,并且异口同声地与他一起呼喊那鼓动人心的口号:
“
免税!”
早在国王、王太后和红衣主教尚住在王宫,王室还没有逃到圣日耳曼之前,他们就听到过一个像轰雷般的呼声响彻群情激昂的城市:
“
免税!布律塞尔万岁!”
人们奔走相告,到处传说,想出了这个好主意的老头儿非常正直,生活简朴,乐善好施,乃致他经常请住区内的穷人吃饭,同他们共享白菜汤。
他和马萨林形成多么鲜明的对照啊! 马萨林预感到这样一个中邪的人有把一切搅乱的危险,建议王太后及早下令逮捕这个危险的魔头。
红衣主教通常不喜欢动武,他相信他那意大利式的机智,相信他惯用的哄骗人和甜言蜜语软化人的独特伎俩。
马萨林是个怪人,心理状态十分复杂。
他爱王太后,王太后也热恋着他,现在看来确有其事。
甚至可能在他没有当神父之前,就和王太后私通过。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个意大利人以持续不懈的热情保卫小国王的事业(总之,亦即法国的事业),对付巴黎人民、巴黎高等法院和迫在眉睫的革命。
于是布律塞尔老爹遭到逮捕,德·科曼热先生负责把他押送到巴士底狱或万森监狱去。
德·科曼热在乳母家里找到了由全家陪着的布律塞尔。
德·科曼热把布律塞尔押上宫廷马车,这辆马车如同当时的财政一样,状况十分可怜,车轮才转了几圈就断了,车身塌了下来,只好另找一辆了。
忠心耿耿的乳母乘着寻找马车这段时间,跑到左邻右舍呼救。
于是逐家逐户、逐街逐巷、逐区逐区燃起了民众的怒火。
人们从衣柜里面,从高高的阁楼上边拿出那些自神圣聪明[3]时期以来一直收藏的火枪、宝剑和吹管[4]。
转瞬间,成百个街垒竖立起来了。
这是很容易的事,因为一两个五斗橱,一辆翻倒的两轮车就足以堵住宽度不到两特瓦兹[5]的街道了。
同这些资产者站在一起的,还有不知从哪里迅速聚拢来的成千上万的凶神恶煞,他们仇恨富人,偷盗杀戮,一个个脸色铁青。
乞丐、愤怒的人、凑热闹的人、扒手和小店主们潮水般拥向王宫,攻打这座马萨林、国王和王太后居住的宫殿。
马萨林受到差辱,感到大地在自己的脚下颤动。
从此
“
投石党之乱”
开始了,法兰西因而经历了五年之久的不和、争斗、内战、饥荒和穷困。
我不谈这些在不幸和混乱年代发生的各种情况,因为后来,马塞尔·布朗热以此为内容写过一本很有名的书。
我还是来谈谈布律塞尔这个人吧。
大家竭力营救他。
巴黎高等法院的法官们两次到王宫请求释放布律塞尔,当他们一无所获归来时,手执长剑和木槌的群众截住他们的去路,喊道:
“
布律塞尔呢?
布律塞尔在哪儿?
回去找布律塞尔吧!”
德·雷兹主教助理由于广舍布施,曾经一次布施了三万六千埃居,深孚众望,他前往宫中求情,也同样遭到冷遇。
最后经过谈判,心虚的马萨林让了步,布律塞尔被巴黎人民凯旋般地抬回家里,他激动得哭了,深深陶醉在陡然受到的群众爱戴之中。
可是,过了两个星期,他就从造反者变成摇尾乞怜的人,他筹划着得到几乎被他打倒的红衣主教的垂青。
有些传记作者肯定地说,布律塞尔被委任当了巴黎市长,后来还当了巴士底的典狱长。
不过由于老头儿年事已高,这种说法值得推敲。
十三年后,当谁也不再想到布律塞尔和投石党之乱的时候,在巴士底狱的一间单人囚室内,有一个遭到长期幽禁不明身份的人。
在方克·布朗塔诺先生公布的珍贵的巴士底狱在押犯的花名册中,这个囚犯只登记着一个姓:
“
伊韦”
,姓的下边写着说明:
“
布列塔尼的牧师,十足的疯子,欲刺杀法座马萨林红衣主教,曾窝藏在布律塞尔家中。
”
这个从1648年就不幸身陷囹圄的人,肯定是众多无名人物中的一个。
这些无名人物在动乱的年代里,由于利欲熏心,被革命者煽动得狂热起来,掉进混乱的漩涡,落了个悲惨的下场,而煽动他们的革命者却从混乱中脱身出来,赢得了荣誉和地位。
投石党运动的历史背景
1643 年法王路易十四登基时只有5岁,由太后奥地利的安娜任摄政女王。她的宠臣红衣教主马萨林任首相,他是法国的实际统治者。当时,30年战争即将结束。马萨林为了应付战争的需要,而向金融家预支款项,并以允许他们征收捐税和收取国家的收入作为交换条件。这些包税商从中获得巨利,引起了贵族的嫉妒和人民的愤怒。
当外省已被搜刮得民穷财尽,政府打算向巴黎的中产阶级和高等法院法官榨取,1648年4月宫廷颁发敕令,停发4年各地高等法院法官俸禄,从而激化矛盾。1648年5月,巴黎高等法院联合各地法院,以整肃政府弊端为名,提出27条建议,宣布国王派往各地的监察官违宪,并要求厉行财政改革,保障人身自由。1648年8月,受孔代亲王朗斯大捷的鼓舞,太后与马萨林下令逮捕领导运动的P.布鲁塞尔等3人,这一暴行立即引起人民的愤怒。 1650年1月-1651年12月第一阶段
第一次“福隆德”运动后,孔代亲王因谋取马萨林的职位未成,便联合对宫廷不满的孔蒂、Pde 贡蒂、隆格维尔夫人等亲王显贵,密谋推翻马萨林政府。1650年1月,马萨林拘捕孔代亲王、亲王的兄弟孔蒂及其妹夫隆格维尔公爵,亲王的拥护者在外省暴动,教士亦与贵族联合,对抗宫廷。叛军由蒂雷纳子爵(Viscount de Turenne)率领,联合西班牙军队进攻法国。1650年12月,杜普莱西斯公爵(Comte du Plessis-Praslin)在Champ -Blanc战役中击败蒂雷纳。与此同时,1651年3月-4月期间,其他地方叛军也被逐步镇压。迫于各方压力,孔代等贵族被释放,马萨林第二次被流放。第一次内战结束。
1651年12月-1653年2月第二阶段
1651年12月马萨林被召回巴黎。孔代亲王联合西班牙 Leopold Wilhelm大公入侵法国。1652年2月-4月间,叛军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王室再一次逃离巴黎。蒂雷纳率王室军队与孔代亲王军作战,在巴黎附近取得一系列重要军事成果。巴黎反叛人民组建政府。马萨林感到民众的愤怒集中于自己,第三次离职。马萨林离职后,孔代亲王失去民众支持的基础。1652年10月,十四岁的路易十四被人民迎回巴黎。孔代亲王流亡国外,奥尔良公爵加斯东被贬他乡。第二次内战逐渐平息。
文章标题: 法国投石党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02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