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4-10 22:56:57 | 作者:大唐艾神aaa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处暑,出暑也;标志着暑气已经结束,秋气正式来临。
节气相交,大气动荡;身体弱的艾友马上就会出现身体反应:
因此很多艾友会问:老师,我最近每晚要醒几次,感觉心里有火,想喝凉的.....
问:我鼻孔里冒火、咽喉痛.....
问:我早晚都会流鼻涕,打喷嚏......
问:好好的,怎么突然就便秘了.......
问:我身体水肿明显了.......
秋天与肺相应,肺在秋天当旺,肺里的邪气也会“仗势”而出。对于艾友来说,处暑前后的身体表现,实际上是对你三伏灸成果的一个检验。
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从去年九月份大规模打喷嚏流鼻涕开始,有两回特别严重,每天要用掉一两包纸巾的,都是伴随着指甲上出现针眼似得小坑,这次也是一样,前几天指甲有了变化,这几天就又回到了鼻涕时代。不知道这其中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真是让人沮丧!不过略感安慰的是这次用掉的纸巾量减半了。
处暑之后,昼夜温差大;处暑至秋分一个月,客气少阴君火与下半年的在泉之气少阳相火相合,表现的白天气温高,这样寒热相搏更加明显,打上了强烈的“多事之秋”的标签!因此,有心脑血管问题的中老年人,切记--药物随身带,多咨询医生。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大,寒热相搏明显,不利于“秋收”,实际上是一种消耗。
处暑之后,毛孔逐渐闭合,人体水分代谢由走汗道转为尿道。出汗变少,小便增多,秋燥明显,要预防被内热所伤!
2021年8月23日农历七月廿三 星期五
中医养生的核心:顺天时!
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变化。
目前虽然还是寒热相搏最厉害的时段,但是已经不能影响“阳消阴长”的大趋势!
处暑之后,就要认真滋阴润燥了,你不燥,才会心神安宁,心神安宁才是真正的大收。
熬夜,多思多虑,长时间看手机是最耗伤阴血的事!这些都会让你心神不宁。
我们前面说了,要静心、净心,你可以抄心经,虽有临时抱佛脚之嫌,但人生几十年,你活不是为了当下而活,但你可以从当下开始,为自己以后的健康而活。
抄经、静坐、站桩、八段锦、泡脚搓脚底,这些最适合那些:割了胆囊、有肝囊肿、乳腺增生、子宫肌瘤,还有处于更年期之中女性认真做。“收”几乎以你们无缘,因为实力(性格)不允许啊!
泡脚搓脚底,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是“收”的好方法,你用温水泡泡脚后,搓搓脚背、脚底板,整个过程只需身体发热,都不要流汗!
搓脚底可以让你的肾水帮助心火慢慢平复下来;久而久之就会让你阴阳平衡。
如果你出现晚上3-5点醒、咳嗽,流鼻涕、打喷嚏或者鼻孔冒火,你可以拍打肘窝左右各5-10分钟。
那些“燥”的人,你时不时的拍打肘窝对你只有好处。你不要认为我只是肝火大,实际上你对应的每个季节的“负面问题”都明显!
一碗银耳羹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秋天的大补药!它不寒不腻还能补气。
我建议大家要么用纯银耳炖,要么只加几粒带芯的莲子米,什么都不要乱加!包括冰糖,如果一定要调个味,也只加一丁点冰糖。
作为艾灸人,保健灸,也要懂得“顺天地阴阳变化”而适当调整艾灸穴位以及养生方法,来达到调整阴阳的目的。
处暑是正式的夏秋之交,天地的阴阳升降变化,必然引起人体内的阴阳变化,这时年老体弱和久病之人容易加重病情、诱发新的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患者和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这时通过艾灸产生的药热之气,可以激发经络,温壮元阳,调动机体潜能,能提高机体抗病和应变能力!
不管是保健灸还是治疗性艾灸,你终身不变的穴位:中脘穴、关元穴
这两个穴位虽说是强脾肾的穴位,但是脾肾在五行上和肺都是“母子相生”关系。它们最终可以起到强肺的作用,但不直接。
如果确实肺部有问题,你可以加灸定喘穴、膏肓穴、肺俞穴。
1,现在艾友们做艾灸最好加上三阴交、太溪穴,起到滋阴的作用。
2,每天早晚各推腹一次,每次20分钟;泡脚或不泡脚,每天搓脚背、脚底板左右各50个。
3,艾灸或不艾灸,每天喝杯柠檬蜂蜜水,或者银耳羹。
这些都是滋阴的好方法。对于阴虚的艾友来说,滋阴就是大补!不要以为补阳才是补,更何况滋阴就是补阳!
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除了我们上面说的银耳羹,百合、淮山、秋梨、藕、柿子、芝麻等,都可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一夏无病三分虚”处暑时节也不适合大补,大补生内热,鸡蛋最好。
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
因此,姜枣茶要告别秋的舞台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