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有哪些古代名人的遗骸现代人还有幸得见

时间: 2021-04-09 08:07:1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9次

有哪些古代名人的遗骸现代人还有幸得见

迄今为止,还有哪些古代名人、帝王、伟人的陵墓没有被找到?

没有。。
知道了就被找到了
秦始皇的
想盗墓啊?

有哪些名人家喻户晓,但历史上并不存在?

有一些名人家喻户晓,但在历史上却并不存在,他们就是花木兰、陈真、陈世美、貂蝉等人,我想这些人大家一定都有听说过,甚至可以说是很熟悉,因为他们真的都很有名,有关于他们的典故或者传说有很多,但其实他们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花木兰,花木兰我们真的是太熟悉了,她代父从军的故事可以说是家成为了一段佳话,我在上学的时候还曾学过《木兰辞》,里面所写的就是关于花木兰的事情,但谁能想到这样的一个人竟然是不存在,她英姿飒爽的形象也只不过是来自人们的杜撰而已,我想知道真相的人应该都和我一样觉得特别失落,一个这样的女英雄竟然不是真实的,陈真在历史上也不是真实存在,陈真是霍元甲的徒弟,功夫了得,非常的厉害,尤其是他在面对日本人的勇敢,更是让人不得不佩服。

但可惜的是这样的一个英雄竟然也是不存在的,据说陈真的原型应该是霍元甲的大徒弟刘振,陈世美也是特别的有名,不过他却不是什么好名声,他和以上两人正好相反,他是臭名远扬,陈世美在没考取功名之前,妻子一直陪伴左右,受尽了困难,但在陈世美求取功名之后,却抛妻弃子,并且还杀害自己的妻子,实在是太可恨了,历史上没有他的存在我还觉得有一些庆幸,这样的人存在只会坑害别人。

貂蝉是一个绝世美人,她的花容月貌恐怕这世上没有几人能及,但在历史上却没有关于貂蝉的记载,当时和吕布私通的也只是一个宫女,估计这个宫女就是貂蝉的原型,以上这些人就是在历史上并不真实存在的,他们的故事也只不过是传说而已。

家喻户晓,但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名人有:李元霸、貂蝉、梁山卢俊义、替父从军花木兰、陈世美、陈真、穆桂英等。
有很多的历史演义以及传奇类的小说里面有很多的人物都家喻户晓,但是这些人物很多都是虚构出来的,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这些人物。这些人物有女豪杰穆桂英,才女苏小妹,美女貂蝉,包青天中的赵德芳,还有巾帼英雄花木兰,精武英雄陈真。
花木兰、貂蝉、穆桂英、陈真、八贤王、杨宗保等等,其实他们都很出名,但在历史上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存在过,都是虚构的人物。
有一些名人家喻户晓,但在历史上却并不存在,他们就是花木兰、陈真、陈世美、貂蝉等人。

历史上有哪些身残志坚的名人?

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现存的《孙膑兵法》由出土的竹简整理而成,分上下两编共三十篇。学术界认为上编是在孙膑著作和言论的基础上由其弟子辑录、整理而成;下编在内容上虽与上编类似,但在编撰体例上存在不同,是否为孙膑及其弟子所著尚无充分的证据。

当齐国使者出使至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时,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齐国使者,用言辞打动了他。齐国使者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齐国。逃奔到齐国的孙膑得到了田忌的赏识,于是他寄居于田忌门下担任门客。   田忌赛马  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设重金作为赌注。孙膑发现比赛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建议田忌加大赌注,并且向他保证必能取胜。田忌于是与齐威王和诸公子设千金作为赌注,比试赛马。孙膑让田忌用下等马替换上等马,与齐威王的上等马比赛,首场大败;随后孙膑又让田忌用上等马替换中等马、中等马替换下等马,分别与齐威王的中等马及下等马比赛。

孙膑说:“将军最好不要解除武装返回齐国,而是让那些疲惫老弱的士兵来把守住主地(今山东省淄博市西南)。主地的道路狭窄,车辆只能依次通行,碰撞摩擦而过。如果让那些疲惫老弱的士兵把守住主地,定能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以百当千。然后将军背靠泰山,左有济水,右有高唐,辎重可直达高宛(今山东省桓台县境内),只需轻车战马就可以直冲齐国首都临淄的雍门。如此,齐国的大权就可以由将军掌握决定了,那时候邹忌必定出逃,否则将军有可能不能安全的返回齐国。”但田忌没有听从孙膑的劝告。

太多了,中国的就有师旷(春秋晋国眼盲的音乐家)、左丘明(春秋鲁国眼盲的史学家)、孙膑(膑脚齐国兵法家)、司马迁(受宫刑的伟大西汉史学家)、诸葛亮(双腿残疾的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夏侯惇(左目给流矢射瞎的三国名将)、丁仪(缺眼的三国名士)、司马师(眼疾名将)、皇甫谧(三国两晋时医学家、肢残针灸学奠基人)、后唐太祖李克用(天生单眼)、郑和(太监航海家外交家)阿炳(民国视障音乐家)、华罗庚(现代左腿残疾的数学家)、史铁生(当代双腿瘫痪的作家)、张海迪(青年作家)、徐白仑(盲童教育家)、吴运铎(中国的保尔、兵工业开拓者)、周良沛(断腿诗人)、梁思成(肢残的建筑学家)、孙海迪(高位截瘫的当代保尔)、萧芳芳(耳聋影星)、成龙(半人半机械的武打巨星)、李连杰(三级残疾的武打巨星)、吴京(左手拇指残缺的武打明星导演)、桑兰(半身瘫痪的体操运动员)、安意如(先天性脑瘫的作家)、
希腊:荷马(盲诗人)、
西班牙:塞万提斯(给截掉左手的剧作家小说家)、
英国:弥尔顿(失明的诗人政论家)、拜伦(天生跛左足的诗人)、霍金(理论物理学家)、
德国:贝多芬(耳聋的音乐大师)、
美国:爱迪生(耳聋发明家)、海伦凯勒(盲聋哑作家)、帕尔曼(轮椅上的提琴家)、坐轮椅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海明威(左眼失明)、
荷兰:梵高(自割耳朵的艺术大师)、
俄国:奥斯特洛夫斯基(眼盲瘫痪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身患癫痫病俄国作家)、爱罗先珂(盲私人世界语学者)
埃及:塔哈·侯赛因(盲人作家)、
日本:乙武洋匡(天生四肢残缺的日本小说家)
爱尔兰:克里斯蒂·布朗(瘫痪的作家)、
澳大利亚:尼克·胡哲(天生四肢残缺的演讲家)、
身残志坚的名人:史铁生、阿炳、霍金、海伦.凯勒、贝多芬等

人物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21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中国当代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他创作二泉映月的时候已经患了眼疾不可能看见月影泉水的景象但凭借丰富的想象却创作了一篇名曲。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学系物理学家,著名物理学家、宇宙学家、数学家。霍金毕业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1979年至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后为荣誉卢卡斯数学教授(牛顿曾任此职,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授职位)。霍金是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和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被誉为“宇宙之王”。他的代表作品有《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大设计》等。

海伦·亚当斯·凯勒(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巨蟹座),19世纪美国盲聋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幼年因急性脑炎引致失明及失聪,她在安妮·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生于1770年12月16日,逝世于1827年3月26日。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3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5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6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7交响曲、d小调第9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5钢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2号浪漫曲。

相关作品简介: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果,文章中饱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讴歌,朴实的文字间洋溢着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本自传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生于1904年07月30日—1936年12月22日),前苏联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布尔什维克战士。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7月30日出生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11岁便开始当童工 ,15岁上战场,16岁在战斗中不幸身受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1936年12月22日去世,年仅32岁。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小说的结尾,保尔在近乎绝望地期待中,终于迎来了州委的电报:“小说大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现实生活中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却没有那么幸运,而是经历了更多的磨难。小说寄给出版社之后,吃了个闭门羹——退稿。后来经过朋友们的努力,才被一家杂志社小心翼翼地接受。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家乡烈士墓前的一段独白,成了千百万青年的座右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身残志坚的名人:史铁生、阿炳、霍金、海伦.凯勒、贝多芬等
人物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21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中国当代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他创作二泉映月的时候已经患了眼疾不可能看见月影泉水的景象但凭借丰富的想象却创作了一篇名曲。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学系物理学家,著名物理学家、宇宙学家、数学家。霍金毕业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1979年至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后为荣誉卢卡斯数学教授(牛顿曾任此职,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授职位)。霍金是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和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被誉为“宇宙之王”。他的代表作品有《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大设计》等。
海伦·亚当斯·凯勒(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巨蟹座),19世纪美国盲聋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幼年因急性脑炎引致失明及失聪,她在安妮·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生于1770年12月16日,逝世于1827年3月26日。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3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5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6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7交响曲、d小调第9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5钢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2号浪漫曲。

现代人比古人更长寿的原因有哪些呢?

第一、生活条件的改善。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人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吃穿用住行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吃的食物不仅丰富而且营养丰富均衡,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夏天热不着冬天也冻不着;长途出行也不需要走路。总之人的身体在不断吸收养分和锻炼提高的过程中没有什么能够对人体机能造成严重甚至致命的消耗。所以人的寿命就变得长了。

第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除了对于癌症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还无法有彻底有效的办法外,其他很多疾病都可以治愈。某个器官坏了,可以更换。失血过多还可以输血救命。这些医疗技术的出现无疑延长了人们的生命,因为如果放在古代,换了严重疾病的人只有死路一条。

第三、社会的和平发展。古代常年战乱,成年男子都必须参军打仗,打仗的伤亡率非常高,去参军也就基本上回不来。所以古代的很多人根本不是老死或者病死,而是因为打仗而死。而现代社会,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见过战争,如果没有车祸或疾病或自杀,那死亡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寿终正寝。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下,他应该会活的很长。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应该来说是幸运的。我们之所以比古人更长寿,是因为我们吃的好喝的好医疗水平也高。现代的人不仅长寿,而且还身材好。

首先第一个就说吃吧!现在人们吃什么都是要求绿色健康。不像古代的时候,原始社会的我们都是生的就吃啦!像这种食物里面细菌都特别多,人也容易生病。最后没有办法就不得不等死了。古代的时候,人类都不知道,什么东西是好的。他们那时候没有粮食,就在山里采野菜吃了。许多野菜都是有毒的。许多人都是丧命于此。

在一个就是我们现代社会,有许多健身的。人们吃饱喝饱之后就会去健身。所以现在人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好。古代的时候,人们是吃不饱,穿不暖,而且还要去上地干活。许多人都是累死了。哪像我们现在的人,吃饱喝足之后还要去减肥,健身。所以说生活在现代我们真的很幸福。

再一个。古代的时候,医疗水平特别低下。每次生病只能等死。古代的瘟疫。一旦有这种病,就会死好多好多人。甚至整个村子人都会死绝。现代,我们的医疗水平特别高。没有治不了的病。科技发达啦,人们也越来越追求身体健康。所以医疗水平也越来越高,寿命就越来越长。并且,古代人还比较迷信。一旦有个病什么的都觉得是上帝对她的惩罚。从来不愿意去发现探索。所以遇到水平自然就低死亡率就高。

现在的社会就是一个发展的社会。没有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了。所以健康问题也是难不倒我们的。现在我们的社会都在追求那种,能长生不老的药。我们都要有信心。

现代的科学技术比古代的不知道要发达了多少倍。就医术而言,现在医学的种类是越来越明确的,越来越精细了,所以每一种重病都有相对应的科室来治疗,像是在古代,你如果生病了,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自己去找郎中,去让郎中把脉抓药看病,你要是达官贵族还好一点,那样郎中的质量比民间医生的质量要高。

即使如此,郎中看病也只能“望闻问切”,你要是内里有问题,郎中只能知道了个大概,但是这是没有用处的,在现代的话,b超,x光,核磁共振,都可以准确定位病原。

而且,古代交通闭塞,国与国之间都没有太大的交往,更不用说西医与中医的文化交流了,但是现在,交通发达,中西结合,扬长避短,取双方精华之处来治病,那样更有利于治病,就比如说屠呦呦中药治疟疾。

第二点就是医药政策,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福利国家,我们国家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也有健全利民的医疗保险政策,我不是很懂这个,但是我知道看病可以报销,有时候报销的比例还很大,这种政策对于穷苦人民来说是福音,最起码你不是因为贫穷而不治身亡。

像是在古代,穷人都不敢得病,得了病没有钱治疗,只能等死,就算有钱,也无法坚持治疗下去,因为中药的疗效慢,需要很长的周期,所以很多人就是治了一半就没钱了。

我们都知道古人的年平均年龄都是大约30到40岁,甚至有的时候20岁就死亡的。就算是最长寿的古人估计也就活到50多岁,将近60岁吧。然而到了现代,人们的平均年龄几乎都是大约九十岁了,特别是我们中国的平均年龄,据了解好像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将近80岁,从这个明显的趋势来看,我们现代人比古人活了将近他们的两辈子那么长。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并且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我觉得现代人比古代人更长寿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科技,医疗等方面的进步等等综合因素导致了我们现代人比古代人更加长寿。从医疗条件来说,古人如果生了病,如果生了小病还好找个医生开己方药方说不定吃了就好了,但是如果一个人生了大病,那如果就算再高明的医生,如果不及时赶到,加之没有现代的车那么快,不及时赶到的话说不定那人也会撒手人寰了。

古代的国家经济再发达,但是始终医疗条件,科技条件都远不如现代。而且再加上交通也不如现代那么方便,许多高科技都没有产生。因此古人比我们现代人活的更短命。而且再加上在古代的话,气候条件恶劣,古代的人就算有很多高明的手段来防止恶劣天气的,但是也远远比不过我们现代的空调,砖房之类的那么来得实在吧。

因此社会条件、医疗水平、科学技术和交通状况,古代远不如现代,这便是不长寿的主要原因。

最简单也是最让人容易理解的一个原因就是现代医学很发达,很多病都可以治疗,不管是通过药物也好,还是通过手术治疗也好,这些都可以延长人的寿命。

我们仔细想一想,其实在古代哪怕有时候一个小感冒都是比较严重的,那会儿应该叫风寒,但是没有有效的感冒药来治疗,所以风寒也可以在古时候置人于死地。

再说一说关于古代妇女生产,在古时候生孩子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很多人一不小心就会因为难产大出血而死,而现在医学这么发达,在生产条件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我们都可以顺产,如果生产条件不太好,比如肩难产,胎位不正,那么医生就会给产妇进行剖腹产。

但是,胎位不正在古代的时候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而且在古代也没有B超检查,根本没有人会知道胎位不正,所以在古代如果你胎位不正,你在进行生产的时候,就很容易难产,最后导致大出血而死亡。

所以说现在人比古代人寿命更长,绝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现在的医疗技术很发达,很多病症在现代都可以对症下药治疗好。

另外现在也有很多国家规定的免费疫苗,每个人都必须打疫苗,而这些疫苗也有效地帮助我们身体阻挡对病菌的侵害。

比如我们小孩有水痘疫苗,有流感疫苗,有肺炎疫苗,而在古代这些疫苗都是没有的,所以古代人极其容易生病,稍微有点风寒,就会引起咳嗽,肺炎,时间久了就会因为缺乏治疗而死亡。

中国古代道家名人有哪些?

道教乃是我中国之国教,自古以来道家人才层出,希望寻求一些中国古代道教的杰出代表人物

中国古代道家名人有:广成子、列御寇、淮南子、张道陵、吕洞宾等等。

1.广成子

广成子,修行于崆峒山,上古黄帝时候的道家人物 。

《庄子·在宥篇》记载有"黄帝问道广成子"的事情,展现道家对道的认识及道家特殊的认知方式;展现了道家以治身为本、治国为末的思想;并将求道方法落实为具体的修炼之术。这些内容对道家向道教演变和道教修炼之术产生深远影响。

2.列御寇

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学者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3.张道陵

张道陵(34年2月22日—156年),字辅汉,原名陵,正一盟威道创始人,东汉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人。

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后世尊称为“老祖天师”、“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师",高明上帝,张天师。著作《老子想尔注》,弟子有3000多人,设立24治,奠基天师道。张道陵、葛玄、许逊、萨守坚合称四大天师。

张道陵创建天师道的背景:当时在巴蜀一带,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规模的淫祀而害民。而这些祀奉鬼妖(学名为:妖邪)的法教巫师聚众敛财,无恶不作。

4.吕洞宾

吕洞宾,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现在山西运城市芮城有元代丘处机奉皇帝御旨兴建的永乐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目前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阳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张紫阳真人)、东派(陆潜虚)、西派(李涵虚),还有隐于民间的道门教外别传,皆自谓源于吕祖。

原为儒生,40岁遇郑火龙真人传剑术,64岁遇钟离权传丹法,道成之后,普度众生,世间多有传说,被尊为剑祖剑仙。华轩居士据《全真诠绎》记载,于北宋期间应八仙之首铁拐李邀在著名仙苑石笋山聚会时列入八仙之列。

5.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杂家作品。

《淮南子》相传是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杂家”,《四库全书总目》亦归入“杂家”,属于子部。

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序》)。作者认为此书如道一样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吕洞宾

百度百科-张道陵

百度百科-淮南子

百度百科-列御寇

百度百科-广成子

1、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公元前570年),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2、庄子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3、列子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4、杨朱

杨朱(约公元前395--约公元前335),一说约公元前450--约公元前370,杨姓,字子居,魏国(一说秦国)人,中国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

杨朱主张“贵己” “重生” “人人不损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见解散见于《列子》,《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在战国时期,有“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现象”,可见其学说影响之大。

5、鬼谷子

鬼谷子名王诩、王禅,道号玄微子。战国显赫人物,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创建鬼谷门派。一说是卫国(河南淇县)人;一说是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一说汉水之滨关内云阳(陕西石泉县)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家

1、老子

春秋末人,是道家学派和道教哲学创始人。始李,名耳,字聘。楚园苦县人(今河南鹿邑县)。他的《老子五千言》,又称《道德经》是道教文化的开山之作,其哲理精深,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在概念的分析都有着极其深刻的见解,在中国及世界影响深远。

2、庄子

战国时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老子哲学继承者,学问渊博,著《庄子》十万余言,即《南华真经》,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共52篇,现存33 篇,唐玄宗封他为“南华真人”,宋徽宗时封他为“徽妙方能真君”。

3、鬼谷子

战国时期思想家,楚国人。因长期隐居颖川阳城(今河南登封县内)的鬼谷山,故鬼谷子,著有《鬼谷子》一书,是中国相学的创始人。

鬼谷子名王诩、王禅,道号玄微子。战国显赫人物,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创建鬼谷门派。一说是卫国(河南淇县)人;一说是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一说汉水之滨;关内云阳(陕西石泉县 )人。

4、徐福

秦时方士,世界上最早的航海家,探险家,琅砑人(今山东胶南,诸成一带),是道家医学的创始人。

秦始皇时期,徐福率领三千童男女自山东沿海东渡,传说遍及韩国南部与日本,成为历史上中日韩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几千年来一直是人们研究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

至今已成为先秦史、秦汉史、中外关系史、航海史、民俗学、宗教学、考古学等综合性多学科研究,有极为重要性的学术价值。

5、东方朔

西汉方士,字曼青,西汉时平厌次(今山东陵县)人。著有《神异经》,《海内十洲记》等书,精通道家命相学,医药学。人称“仙人”。

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当时的皇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以重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家

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2、文子,姓辛氏,号计然。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生卒年不详,是道家祖师,与孔子同时,是《文子》一书作者,文子思想尚阳 。常游于海泽,越大夫范蠡尊之为师,授范蠡七计。范佐越王勾践,用其五而灭吴。

《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文子》九篇,班固在其条文下注明:“老子弟子,与孔子同时。”文子学道后无所不通,游学于楚。

楚平王孙白公胜曾向他询问“微言”。后又游学到齐国,彭蒙、田骈、慎到、环渊等皆师事之,三晋之地的文子学派和齐国的黄老学派共同形成了北方道家。《文子·上德》篇有明显的《易》学特色。《上德》解易与《彖》、《象》为同一思想脉络的发展  。

3、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学者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

4、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 ,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

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5、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家

老子、庄子、王弼、郭象、嵇康、阮籍、张湛、韩伯、鲍敬言、陶渊明、成玄英、王玄览、李荣、王绩、吴筠、唐玄宗、元结、无能子、陆龟蒙、苏轼、陈景元、邓牧、刘辰翁、刘基、庄元臣、傅山,等等。

1、老庄之学:

(1)老庄派为老学、庄学的合称。以自然为本,天性为尊,法天心而无心弗志而为,以清静而使人退欲消妄,以己之虚无澄他人之妄心而为。主张清虚自守,齐物而侍。以致“不为物累逍遥天下。”因其成为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

(2)在汉初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以《老子》“无为”思想为主旨的“黄老”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尊崇。但时过境迁,儒学独尊后,道家沦为在野之学。道家社会角色的变化使《庄子》的政治异端思想抬头,并和《老子》的自然观宇宙论结合,形成“老庄”思想。从此,以老庄为主流思想的道家以异端的姿态,从天道观、人生观和政治论诸方面向经学提出挑战,并给东汉一代的政治和魏晋的思想界以深刻的影响。

(3)老庄学对社会政治异化及文化偏向的批判精神普遍存在于历代异端学者的思想言行之中,被他们引为同调,并成为他们批判不合理现实的精神武器。如晋代鲍敬言的无君论;明代李贽的童心说,何心隐的育欲说,汤显祖的至情论;清代唐甄的破祟论,袁牧的性灵论等等,皆得力于老庄学精神。

(4)老庄学内部有异端派、玄学派、重玄学派等。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王弼、郭象、嵇康、阮籍、张湛、韩伯、鲍敬言、陶渊明、成玄英、王玄览、李荣、王绩、吴筠、唐玄宗、元结、无能子、陆龟蒙、苏轼、陈景元、邓牧、刘辰翁、刘基、庄元臣、傅山等。

代表作:《老子》、《庄子》、《嵇康文集》、《阮籍文集》、《世说新语》、《无君论》、《元次山集》、《王无功文集》、《唐玄宗文集》、《天随子》、《宗玄先生文集》、《伯牙琴》、《郁离子》、《庄元臣文集》、《傅山全书》、《各道家诸子典籍注疏》等等。

2、黄老之学:

(1)黄老派主张身国同治,以两相自然为本,事因之而循之,物因之而动之,法天地之使万物自然,甚至不得不然而为,以无为谓之使物我自然,以使物我共逍遥,善于行不言之教,使人自化。形成一种“大音希声”般的“仁”,故看似无所作为,实则无所不为。

(2)主张“不贵治人贵治己”,因俗简礼,与时迁变,除衍存简,休养生息,成了历次大乱后政府的治世急救包,同时也与中国古代盛世关系密切。代表人物为黄帝、姜子牙、老子、文子、列子、范蠡、管子、田骈、宋钘、尹文、鹖冠子、屈原、吕不韦、刘安、严遵、王充、刘昼、吕端等等。

代表作:《太公》、《老子》、《文子》、《列子》、《黄帝四经》、《黄帝内经》、《慎子》、《鹖冠子》、《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论衡》、《刘子》等等。

3、杨朱之学:

(1)杨朱派则主张全生避害、为我贵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不与物往以不染物性,无为以两不相累,两不相扰。通过对个体的自我完善进而达到社会的整体和谐。

(2)代表人物杨朱、告子、巫马子、孟季子、子华子、詹子(詹何)、魏牟、田巴、儿说、公孙龙等。春秋战国后,因不容于世,后湮灭不存。但其全生保性的思想被道教全盘继承。

(3)代表作:著作多亡佚。大体源出《老子》(如《老子》第十三章:“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第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4、道教之学:

(1)道家弟子张道陵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结合黄老方术,成立了道教组织。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经典,将“道”和“德”“太上老子”作为最高的信仰,在古代由于道家强大的影响力如果不分开道家与道教,佛教无法撼动道教,所以佛教徒释道安等等极力分开道家与道教的混用。

(2)早期道教之所以可以把道家和道教这两个词混用并借助道家影响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得益于天师道。而近来某些道教徒为了抬高元始天尊地位否定黄帝、老子、张道陵三祖的地位,竟然认为道教源自三祖说法是与学者谈论的时候的方便法。实质如佛教《辨正论》、《清净法行经》一般也。

(3)道教学派以张道陵、王重阳等为代表 ,

(4)代表作:《道藏》。

5、新道家:

(1)新道家,主要指的是当代新道家,它是董光壁先生在《当代新道家》一文中首先提出的,在他的文章中,新道家指的是那些受道家思想启发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后来,陈鼓应、胡孚琛、孔令宏、许抗生、张京华、宫哲兵等人把新道家的概念进行拓展,把它定义为一切从事道家道教研究的专家学者;凡是认同道,继承道家传统,在新条件下建立新体系并使之得到运用的人,都可称为新道家。

(2)还有民间人士认为,凡是愿意按自己的天性生活,也不反对别人按自己的天性生活的现代人,都是新道家。代表人物金岳霖、陈鼓应、胡孚琛、许抗生、孔令宏、张京华等人,代表作:《道家的人文精神》、《论道》、《当代新道家》、《道家文化研究》等等

(3)除了上述著名道家学者外,还有姜尚、许由、巢父、黄石公、曹参、汉文帝、汉景帝、窦太后、汲黯、王充、王导、谢安、李世民、李隆基、李白、李泌、严复、杨增新、颜廷利等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们也服膺道家思想或者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历来也被视为道家人物。

注:两千多年来,人们往往把“老庄”“道教”和“道家”混为一谈。其实,“老庄”和“道家”并非一回事。人们所称的“老庄之学”,本是指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思想,但由于“道家”在战国就已开始分化,出现了不同的分支和思想倾向,而到战国中后期、秦汉以后更趋复杂,所以,不能简单、机械地把“道家”与“老庄”“道教”混为一谈。道家是整个道家众多庞杂流派的统称概念。老庄、道教只是道家众多学派之一。万不可说道教就是道家。

扩展资料:

道家历史发展:

1、起源:《汉书·艺文志》曾记载,道家书籍有《黄帝四经》、《黄帝铭》、《黄帝君臣》、《杂黄帝》、《力牧》、《伊尹》、《太公》、《辛甲》、《鬻子》、《管子》等,暗示道家思想与伏羲、女娲、神农、黄帝、伊尹、许由、巢父、伊尹、姜太公、辛甲、鬻子、管子等人的治世思想有关。另外,与儒家文化起源于周文化不同,道家学者多出自宋、楚、秦、齐等国,暗示道家思想与夏朝、殷商文化密切相关。

2、成型:春秋末年,以老子《道德经》的问世为标志,道家思想已经完全成型。

3、兴盛:老子以后,战国时期,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六大派,除了老庄学派外,杨朱学派、黄老学派、彭蒙田骈慎到派、老子学派和宋尹学派都曾兴盛一时,其中以黄老派最盛。其时,黄老思想不但成为田齐的治国思想,并通过百家争鸣对诸子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楚国和吕不韦统治时期的秦也发挥过一定作用,以至于在战国末期形成了蒙文通先生所说的“黄老独盛压倒百家”的局面。

4、挫折:秦国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组织人员编撰《吕氏春秋》,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各家学说,显然,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并在统一中国后不久焚书坑儒,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

5、辉煌:汉朝建立后,由于长期战乱的破坏,在反思秦统治思想的基础上,开始选择道家作为治国思想,并造就了一个名为“文景之治”的盛世。阚泽记载汉景帝“以《黄子》《老子》义体尤深,改子为经,始立道学”,黄老之书升格为经在汉武帝尊六经之前。

6、压制:汉武帝执政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崇尚儒术”,道家的发展暂时受到压制。

7、复活:魏晋南北朝时期,谈玄之风兴起,道家思想重新复活,不过这一次的重点不是黄老,而是对老庄的重新阐释,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魏晋玄学。此后老庄成为道家正统,一直延续至今。

8、潜藏:魏晋南北朝后,虽然道家思想屡次成为大乱之后治国的急救包,也是士大夫失意之后的精神寄托,但它绝大多数只能在哲学科技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直到唐宋时期道家又发展至鼎盛,故学者言唐之佛教思想、宋之佛儒思想均处“伟大时期”,但其间道家实力却压倒二教。到了元朝道家变为缘化状态。另外,道家思想曾和佛教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禅宗,且道家对儒家宋明理学和阳明心学的形成,起过重要作用。

9、复兴:晚清,随着西方的冲击,儒家统治秩序受到强烈冲击,再加上道家与西方自由民主等观念多有相合之处,故道家思想再次复兴。1991年,董光壁先生首先精炼提出了当代新道家的概念,并得到陈鼓应等人热烈响应,此后有唯道论、道商、天道自由主义、自化论等新的理论出现,其中像道商这样的理论还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道家

文章标题: 有哪些古代名人的遗骸现代人还有幸得见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01008.html
文章标签:遗骸  现代人  有幸  得见  古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