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4-03 20:55:44 | 作者:狼君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提起邱少云这个名字,你一定不陌生,你一定知道这个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忍着烈火焚身之痛直至壮烈牺牲的英雄。
我们的部队是英雄的部队,一支经历了刀山火海的部队,从来就不缺少英雄,每个战士的意志,都可以使他们成为英雄,十年轮战期间的西南边陲,也诞生了一位“邱少云式”的英雄,他就是被誉为“老山邱少云”的董永安。
1987年1月7日,边境轮战已经要满三年,此时一场对敌167高地的拔点作战即将打响。拔点作战打响前,一支31人的突击队,借着夜色潜伏到了敌人阵地前,这31人其中就包括董永安。
董永安,甘肃文县人,1964年7月出生,1984年1月入伍。1985年12月随部队来到西南边境前线作战,与董永安一同前来的战友中,有很多都是他的文县老乡。
在这次拔点作战前,董永安已经在有着“绞肉机”、“火葬场”之称的李海欣高地坚守了100多天。在距敌阵地只有几十米的猫耳洞中,和战友们一起击退了敌人数十次偷袭,牢牢守住了阵地。
在请战过程中,董永安一连写了三封请战书,最终凭借英勇无畏的精神和突出的作战素养,董永安被选拔进了第一突击队,担任打击敌火力点的爆破手。
1月7日凌晨三点,突击队的队员们,借着夜色的掩护开始向敌人的阵地缓缓爬去。战士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极慢,更是不敢发出一丝一毫的声音,为的就是不被近在咫尺的敌人发现,保证攻击发起的突然性。
从出发位置到潜伏位置,一共大约80米的距离,突击队员们爬了近三个小时。突击队员们在满是碎石和荆棘的山坡上缓慢爬行,身上早已经被划的伤痕累累了。但是他们并不关心这些,他们眼里只有敌人,心里只想着慢慢行动不能暴露。
所有的突击队员都按照事先计划的,向着自己的位置爬去,六时许,董永安也抵达了自己的预定潜伏位置。他的位置距离敌最近的五号哨位只有不到20米的距离,而在他之前的第一战斗小组,此时距敌仅有6、7米。
董永安的位置在一块大石头旁边,此时的他严密地监视着敌人,等待着发起进攻的那一刻。所有的突击队员都在忍耐着因为汗水渗进刚刚划破的伤口中所带来的疼痛,连呼吸都不敢出声。
突然,在6时30分左右,敌人突然向董永安所在的潜伏区发射了三枚炮弹,其中一枚炮弹落在了距离董永安2、3米远的地方。
三声爆炸打破了黎明前的安静,本就高度紧张的突击队员们,爆炸过后神经更加高度紧张了起来。如果敌人发现了他们的潜伏,突击队员们已经做好了提前发起进攻的准备。
但在三发炮弹之后,潜伏阵地上和敌人阵地上再一次恢复了寂静,原来这只是敌人例行的冷炮,并不是发现了已经潜伏在他们阵地前的突击队员。
但由于董永安距离炮弹爆炸点的过近,他从头到脚都不同程度受伤(战斗数大概有十余个),鲜血直流。激烈的疼痛使董永安浑身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控制不住地哼出声来。
潜伏在董永安不远处的庞龙贵,见状想要爬过去给董永安包扎,刚移动两下,便看见董永安向他摆手不让他靠近,庞龙贵无奈停了下来。因为此时的两人都知道,如果进行包扎,极有可能暴露,使潜伏计划失败。
但剧烈的疼痛使董永安的呼吸越来越急促,董永安心里明白,如此重的伤又流血不止,自己昏迷是早晚的事。但昏迷后,自己无法控制住不因为疼痛而发出声音。
于是董永安趁着自己清醒,先慢慢地掏出来了一块手绢,叠了叠放在了嘴里,但是手绢太小,无法塞住口腔。
董永安又摸出背具里的一枚82—1式手榴弹,用手绢包住后又塞到了嘴里。这个大小几乎已经到了他张开嘴的极限,他本能地吐出来一次。但随后又毫不犹豫地再次塞了进去,然后用左手死死顶住手榴弹把柄,右手深深地抠进石缝中。
董永安最终就保持这样的姿势,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2岁。从咬住手雷到牺牲,董永安没有再发出一点声音,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董永安所做的一切,都被潜伏在他周围的战友看在眼里,他们眼含热泪忍耐着。直到进攻命令发出,将一切愤怒都发泄到了敌人身上,最终拔点战斗胜利结束,全歼了守敌。
战斗结束后,董永安所在的连队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四连”的荣誉称号。董永安荣立一等功,被成都军区授予“钢铁战士”荣誉称号。
董永安牺牲后,因为当时文县没有烈士陵园,所以英雄的骨灰被安放在兰州烈士陵园。2021年7月20日,董永安烈士的骨灰回到甘肃文县安葬,英雄终于魂归故里。
董永安牺牲的消息传回家乡,他的父母忍受着丧子之痛,又将他的妹妹董巧娥送进了军队。妹妹接过哥哥的钢枪,继续报效祖国,履行精忠报国的誓言。
最后说明一下,上面董永安所在的战斗小组中,八名勇士有四位在这场战斗中牺牲,可见当时战斗的惨烈。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向曾经和现在守护祖国的英雄们致敬。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想让更多人知道老一辈人物的故事,请把它推荐给更多人吧。
本文章为狼君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转载请标明出处。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