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阿西莫夫是怎么做到超前时代的想象的

时间: 2023-05-16 14:00:0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阿西莫夫是怎么做到超前时代的想象的

艾萨克·阿西莫夫: 这个用光速做太空旅行的人,竟是个智商160的死宅


                                                          有些未来学家试图预见未来,

                                                         有些未来学家则试图塑造未来。

                                                        艾萨克·阿西莫夫把这两点都做到了。

                                                                         ▼▼▼

                                                                            01

1964年8月16日,纽约世界博览会吸引了全球目光。在当时通用电气的展馆里面,就已经出现了真人大小、会说话的模型人了。GE用这些模型人展示了电器从1900年-1960年给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改进和变化。

也正是在这一天,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参观2021年世界博览会》,作者正是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

在观看了展览之后,阿西莫夫觉得GE的展馆缺少了未来场景的展示,因此他脑洞大开,畅想了一下2021年的世博会将是什么样子(尽管2021年并没有世博会):

到2021年,电子发光板将被普遍使用。天花板和墙壁能够发出柔和的光线,只要按一下按钮,就能改变光线的色彩。

窗子不再需要人们亲自去做各种开关调整,通过玻璃的偏振,它们将自动调整以遮挡刺眼的阳光。玻璃的透明程度甚至可以按照光的强度作出自动的改变。

厨房里会出现许多可以“自动煮食”的厨具。比如能够自动把热水变成咖啡、自动烤面包、自动煎炒鸡蛋、自动烤培根等机器。

IBM在2021年的展厅里,最主要的展示品就是一个机器人保姆。它虽然笨拙而缓慢,却能够捡拾垃圾,整理和清洁房间,并且会使用多种家用电器

电器将不再需要拖着长长的电线,因为它们已经改用能够长时间提供电力的放射性同位素电池。维持人类活动的能量有一多半都是裂变发电厂提供的。

大型的太阳能电站也将出现在沙漠和半沙漠地区,比如在亚利桑那、哈萨克斯坦等地区为人类供电。会有一个展柜,向人们展示设在太空中的太阳能电站模型是如何收集阳光并通过抛物线的形式将太阳能传到地球上的。

人们会花更多的精力设计带有“机器大脑”的交通工具,设置完目的地即可自动抵达,不会被人类的慢反应干扰。

常规化的工作将更多依靠机器而不是人力,因为机器会比人做得更好。因而,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将成为争夺“机器工人”位子的竞赛,学校也将据此转向。

无聊将成为一种逐年蔓延并日益加重的社会疾病。无聊不仅影响心理和情绪,还会有严重的社会后果。在一个“强迫性休闲”的社会里,词典里最光辉灿烂的词汇将是——工作!

如果这位脑洞大开的科幻作家真的在当时穿越到2021年,那么他一定会感到失望。他所想象的这一切,现在仍然只是一个开始。或许,人们还需要很多很多年才能实现他的想象,毕竟他的脑洞实在是大得可以装下整个银河系。

                                                                         02

有人说,未来学家是历史学家的镜像。阿西莫夫的小说似乎就是在诠释这句话。1942年,痴迷于历史小说的阿西莫夫决定自己写一部历史小说。历史学家需要在连篇累牍的史料中埋首苦读,而阿西莫夫却懒得做这种复杂的检索与研究,历史学家写过去的历史,为何不能写一部未来的历史?“我可以编一段历史,然后据此写一本历史小说,一本未来的历史小说,一本读起来就像历史小说的科幻小说。”

一个统治整个银河系超过万年的帝国在他的脑中有了轮廓,帝国的倾覆与新生力量的崛起构成了《基地三部曲》,使他成为当时最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之一。

尽管有了互联网的帮助,现在的文字工作者们也几乎很难想象,那个时代的作家们是有多么的高产了。在阿西莫夫自传中开列的书单里,他的作品总计有 469 种。而根据另外一些第三方统计,阿西莫夫的作品超过 500 种,其中科幻小说就超过 100 种。

《基地三部曲》的影响无疑是所有作品中最大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就表示《基地》促使他投身于经济学研究,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也表示,《基地》鼓舞了他的职业生涯。

比《基地三部曲》影响更大的,可能是他提出的机器人三定律。在《我,机器人》中,他提出三大法则:第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第二,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第三,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这三大法则在科幻小说界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讨论,也成了业界讨论机器人伦理的一个起点。在人们制定的机器人设计制造原则中,都可以看到这三大定律的影子。

                                                                        03

你很难想象,这个整天用在小说里驾驶着飞船用光速做太空旅行的人,竟然会是一个在曼哈顿一住就是20年,不愿意离开自己公寓的死宅。他讨厌旅行,也不坐飞机,唯一两次坐飞机的经历还是因为在军队服役,被上司硬生生塞上了飞机———因为他患有严重的恐高症。

当然,如果你想问他的脑洞从何而来的话,那么你可能发现自己的智商被碾压。阿西莫夫从小就很聪明,在没有人教过他阅读的情况下,他就自己学会了识字,并且开始读书读报。年轻时参加“IQ测试”,普通人一般是80分,而他得分总在160左右。学生时代的他多次跳级,考试自然不在话下。

科学满足了阿西莫夫的智商,而想象则给予阿西莫夫自由。博士论文的格式要求差点把他搞崩溃,科幻小说则把他引向广袤的宇宙,使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当然,如果你还在纠结他究竟是一个科幻作家还是未来学家,那么不妨看一下1988年美国记者比尔·莫耶斯对他的采访:

Bill Moyers: 我们可以进行学习革命吗?

艾萨克·阿西莫夫: 是的,我认为我们不仅可以,而且必须这样做。随着计算机越来越多地接管人类不应该做的工作,人们能够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从一开始就拥有以此为目标的大脑。

一旦我们在每个家庭都有计算机插座,每个家庭都连接到大型图书馆,在那里你可以提出任何问题并得到答案,你可以查找你有兴趣知道的东西,不管这些问题在别人看来有多愚蠢……

Bill Moyers: 对于机器的争议呢,比如电脑、非人性化学习?

艾萨克·阿西莫夫: 事实上,情况正好相反。通过机器,我们第一次能够在信息源和信息消费者之间建立一对一的关系……现在,通过计算机,可以为大多数人提供一对一的关系。每个人都可以接入人类知识库,这相当于请了一个老师……

凡尔纳与阿西莫夫的乌托邦之路

    艾萨克 阿西莫夫: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创立了机器人三大定律。

    儒勒 凡尔纳:作家。代表作《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格兰特船长的女儿》

    两大近代的科幻小说作家,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两人的想象互不交涉于同一领域,同一时空。两人一个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一个是科幻小说的代名词。

    A path to solitude,其实,凡尔纳和阿西莫夫先生,也许,他们的想象是他们的乌托邦,而法国南特的海港与美国布鲁克林的糖果店旁,使他们真正想在之后回到的地方。

    “我不得不去想象外面的世界,我看到了地球上许多的事情,许多的场景,但是就是没有停止我的好奇啊” 年少的阿西莫夫通过自己优秀的智商,自己的顽皮与跳级,一举拿下哥伦比亚大学。很显然,他比更多的人更快的看到了这个世界现有的样子,可能就在那时候,阿西莫夫就在自己的脑子里构建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另一个世界,能让自己记下来的唯一途径,就是写作了吧,也许因为他不会玩《我的世界》,也不会做FLASH动画和拍动画片,不得不将自己的想象通过具象和形象的文字一步步的神色般的刻画描写出来,于是,他第一篇写了一个叫《宇宙瓶塞钻》的科幻故事,收到退稿后,正式踏上了自己的科幻之路。

    “当我走在港湾时,我愿意花多点时间看看大海,因为我很期待那边的世界”小时候的凡尔纳出生在法国港口的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里,孩提时期,谁不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那些在外人看来很安静的孩子不是? 知否知否,其实不然,他们也许比常人甚至的顽皮,好奇心与突破认知的快感在神经网络里快速传递相关的突触小体,oh!mine,这艘双栀帆船是从哪里开来的呢?又要开往何处呢?凡尔纳端坐在码头,双手撑着脑袋,双脚探出海岸线,得不到答复的他总不会把所有的问题告诉爸爸吧?

    一片一片的图像,一片一片没有定义的,没有详细的场景,不是具象,一点点就像定格动画一样,埋在自己深深的脑海里。

    在经过了自己大半生的折腾和想象之后,也许,他们真正安分下来的时候会回头想到了,oh,其实,我很开心我就这么静静的长大了,原来也没有那么仓促嘛。但是好像这两位科幻作家一直待在了自己的乌托邦世界里。

      所谓的乌托邦,简单来讲,就是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然后站在自己的净土上,去观望“净土”的外面。

      不要以为我要说的是乌托邦就一定富含有讽刺意义,谁规定呢?他们拥有这两个世界(meanwhile)的美好难道不是吗?

      小时候是想象力的初期,这个初期是不可逆的,一旦过了这个时期,认知一步步来到了某个阶段,就关掉了哪边的一盏明灯了,没发现?很小的时候,我说我要当航天员,我要当警察,我要当售货员,超级英雄,医生,直至最后,我当上了小时候从来不知道的一份职业

凡尔纳与阿西莫夫挺好,做了一个自由世界想象的输出者。

    其实呢,另一种想说的概念,在乌托邦的建立之前,拥有的世界极为重要,谁不会在100岁的时候,在自己熬过了种种,非常非常疲惫,完全动不了的情况下,在自己的乌托邦世界里面待了那么那么久了的时候,打开了之前的大门?真正的每个人,在最初灌输文化和知识的同时,切身的感觉到了god 撒下的一片环境带来的温和,随着自己主见的引导,慢慢的任由着自己去找到另一片的天空,i mean,每个人都有乌托邦不是吗?它也许是贬义的,亦或是褒义的,乌托邦建立之前的世界,处了很长时间,突触告诉我,我得出去看看了。于是乎,精神层面上的乌托邦慢慢的被你建立起来,简单来讲就是世界观,一种区别于小孩子的世界观,更具有层面感与具象感的世界观。到了100岁,oh,我已经“出来”那么久了,我得回去了。那个乌托邦之前建立的世界,或是你的故乡,或是你的房子里,房子里的小房间,房间里的一块你所爱待的地方,会不会有回到这里真好的感觉呢?

    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医院里的最后一句话是用德语所说,也许已经待在美国那么久的他也未曾想过,自己竟在最后的时刻说了自己的母语吧,德国在希特勒的摧毁下,使得爱因斯坦之前的世界不复存在,到最后他还是回来了。

一个人最困难的时候做出各种各样减压的行为都不为过,因为他找不到路啊,会不会有一处特别的地方,你待在那里就好了,静静的待在那里,这片环境带来的温和,会不会让你好受一点,我就在那故乡小时候玩耍的小河旁,在我之前洗衣服站着的大石头,小石块旁边坐着,我就这么待着,拥有着原来的那个世界。

ENDING

阿西莫夫简绍!!!!!!!原创~谢谢

简介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
美籍犹太人作家、物化学博士、门萨学会会员、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阿西莫夫是公认的科幻大师,阿西莫夫号称一生著书五百册(实际上并没有达到这个数字,他一共写过463本书,要把写过编过的书都算进去,才有509册),作品加起来超过自己两倍身高(已不能用著作等身来形容)。其中以《机器人》系列、《帝国系列》、《基地》系列最为人们所称道,被称为“阿西莫夫三部曲”。

=============================

获奖纪录

1957年 艾迪生基金奖,《Building Blocks of the Universe》
1960年 美国心脏协会的布雷克利斯奖,《The Living River》
1962年 波士顿大学的出版价值奖
1963年 雨果特别奖,〈Adding science to science fiction〉,刊登在《奇幻与科幻小说杂志》的专栏评论
1965年 美国化学公会的葛兰帝奖
1966年 雨果奖,历年最佳系列小说,“基地系列”
1967年 西屋科学著作奖
1973年 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诸神自身》(The Gods Themselves)
1973年 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诸神自身》
1977年 雨果奖,最佳中篇小说,〈双百人〉
1977年 星云奖,最佳中篇小说,〈双百人〉
1981年 小行星“5020 Asimov”取自其名
1983年 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基地边缘》
1987年 星云大师奖,此乃终身成就奖
1992年 雨果奖,最佳中篇小说,〈Gold〉
1995年 雨果奖,最佳非小说类,《I. Asimov: A Memoir》
1997年 死后入祀“科幻与奇幻名人堂”(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Hall of Fame)
荣获多间大学共14项荣誉博士学位

=============================

三部曲的阅读顺序与著作时间
(注:此为三部曲的时间顺序,个人建议先读基地系列。)

【机器人系列】
《机器人全集》 (1982)
《钢窟》 (1954)
《裸阳》 (1957)
《黎明世界的机器人》 (1983)
《机器人与帝国》 (1985)
-----------------------------
【帝国系列】
《繁星似尘》 (1951)
《星空暗流》 (1952)
《苍穹微石》 (1950)
-----------------------------
【基地系列】
《基地前奏》 (1988)
《迈向基地》 (1993)
《基地》 (1951)
《基地与帝国》 (1952)
《第二基地》 (1953)
《基地边缘》 (1982)
《基地与地球》 (1983)

=============================

根据阿西莫夫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

《机器管家》 - 改编自阿西莫夫短篇小说《正电子人》
《我,机器人》 - 改编自阿西莫夫短篇小说《I Robot》

=============================

机器人三大法则

1)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且不能坐视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2) 机器人应遵守人类的命令,除非违反第一条法则
3) 机器人在不违法第一二条法则的情况下,应当保护自己

千万不要被这几条看似简单的法则所迷惑,他所衍生的故事精彩无比,让人心驰神往。
三大法则几乎被所有机器人科幻作品照搬,成为了科幻界的“牛顿定律”。

=============================

个人最喜欢的阿西莫夫作品:
长篇小说《基地》系列,短篇小说《最后的问题》(这也是阿西莫夫本人最为得意的作品,个人认为这是一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文)。

如果喜欢可以留email我有他的很多作品的电子书。当然,阿西莫夫三部曲的全集本人已然入手,如果要买请趁早,因为机器人系列很缺货,而且我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机器人短篇全集》的电子书版本。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情况,可以去维基百科搜索。也可以买一本书叫《阿西莫夫逸闻趣事》,网上也能找到电子版。推荐你去豆瓣的“阿西莫夫”小组。

最后,欢迎LZ步入硬科幻的世界。

阿西莫夫定律是什么

这三大定律是:

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看到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二、在不违反第一定律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绝对服从人类给与的任何命令;三、在不违反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尽力保护自己。

阿西莫夫相信科学使人类有可能运用知识,使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甚至可以救人类于灭亡。他的机器人,可以说是人类科学技术和知识进步的象征,所以是值得赞美的。他制定的机器人三定律,就是要机器人完全服务于人类,而不会成为科技的梦魇。

扩展:这些法则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42年,当时阿西莫夫的第一篇作品《我,机器人》出版。如今,随着人工智能、软件自动化和工厂机器人技术的兴起,机器及其制造者可能会带来的危险变得更加复杂和紧迫。
在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新机器人法则:在人工智能时代捍卫人类专业技能》(New Laws of Robotics: Defending Human Expertise In the Age of AI)中,布鲁克林法学院的教授(本书作者)弗兰克·帕斯奎尔(Frank Pasquale)提出,在阿西莫夫原有的三条法则基础上应该增加四条新的法则,具体内容如下:
1. 数字技术应该 「辅助专业人士,而不是取代他们」
2.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系统 「不应该假冒人类」。
3. 应防止人工智能加剧 「零和军备竞赛」。(对,就是我们说的“防止内卷”)
4.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系统必须强制 「表明其创造者、控制者和所有者的身份」。
文章标题: 阿西莫夫是怎么做到超前时代的想象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70682.html
文章标签:阿西莫夫  是怎么  超前  想象  时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