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中国神话故事核心精神

时间: 2023-04-19 11:02:1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8次

中国神话故事核心精神

中国神话故事妈祖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01 “妈祖”是民间人物的化身,而不是人为杜撰而来
关于“妈祖”的来由,目前海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妈祖并不是人为杜撰出来的,她来自于民间,是一个被神话了的历史人物,而且很明确,这个民间人物叫林默娘。也就是说,妈祖是民间林默娘的化身。

林默娘本是福建莆田湄洲林愿的第六个女儿,出生于宋建隆元年。相传论默娘降生时,一道红光从西北射入室内,光辉夺目,香气飘荡,久久不散。因她出生至满月,一声不哭,父亲给她取名林默。

这个沉默的女子,从小就表现出了她的特异功能,八岁入塾读书不但过目能诵,还能理解其含义。默娘十几岁时,可以看透病人体内病情,还可以说出别人的吉凶祸福,显得非常神异。传说,有一天林默娘正在织布,忽然眼前出现了父兄在海上遇难的惨状,她不由掩面泣哭。过了一会儿,果然传来了其父兄在海上遇难的消息。


默娘16岁后,更能驾云飞渡大海,拯救海难,平日里经常为渔民们预报海上的天气变化,使人们避过台风等自然灾害。所以,当地的渔民们都很感激和崇敬她,并称她为“神姑”、“龙女”。

林默娘21岁那年,莆田大旱,农民困苦万分。当时的默娘,已经是能呼风唤雨的神女,莆田县令为解全县旱灾,不惜纾尊降贵,亲自登门请默娘为全县百姓祈雨。默娘欣然应允,设坛祈雨,告知县令壬子日申时将普降喜雨。果不其然,申时一到,突然电闪雷鸣,暴雨如倾,万民欢呼,都说默娘是通灵神女。

默娘28岁离世,家乡人建造了祠庙来纪念她,希望她继续庇护渔民的安全。后来,渔民们祭拜默娘时,都亲切地称她为“妈祖”,也叫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就这样,林默娘被神化成了“妈祖”,成为了集善良、无私、慈爱、英勇于一体的女性象征。


02 关于“妈祖”的传说有很多,大德大爱是主旋律
关于妈祖的传说有很多,比如,焚祖屋导航番船的故事,说的是有一艘外国商船来中国做贸易,完事后准备起锚回国,妈祖听说后就前往劝阻,告诉他们半夜将有暴风雨。外国的船员看海上风平浪静,哪里肯信,大笑着启航离去。半夜里风雨大作,海上波涛汹涌,这艘海船想要回头靠岸,怎奈找不到方向。而就在这时,忽然看见远处有火光,原来是妈祖为他们导航。

一开始的时候,妈祖点燃柴火,但风雨太大,柴火一吹就灭,妈祖只好点燃祖屋,一瞬间火光冲天而起,外国的船只才看见火光,顺着火光方向,安全返回了湄洲岛。这些被救的外国人感恩戴德,要为妈祖重造祖屋,但是妈祖没有接受,催外国人风雨过后尽快启程。


再比如,降龙王水族谢恩的故事,说的是东海水怪时常兴风作浪,破船沉舟,过往渔民商旅,深受其害。妈祖就经常飞巡于海上,游于礁屿之间,降妖伏魔。一日,她与当地官员巡行海上,驻舟中流,见四海龙王率水族骈集,毕恭毕敬向妈祖请罪问安。妈祖免其罪,同时要求以后要庇护渔商百姓,不得兴风作浪,四海龙王率水族齐齐谢恩退下。 后来,每年天后诞辰日,每每见到水族集结,渔民们都认为它们是前来庆祝的,从来不敢下网捕捞。


还有,妃立云神助郑和的故事,讲的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船队云帆高悬,浩浩荡荡。当船至广州大星洋时,突然大风骤起,巨舶颠簸如叶,随时都会颠覆。郑和向天祈祷,望神妃救之。祷告完毕,忽闻鼓吹之声,一阵香风,宛见天妃飒飒飘来,立于云端,旋即便风恬浪静,转危为安。

船队经过三佛斋时,又遇海寇,也得到了天妃神助。郑和回国后,立即奏明皇帝,朝廷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并下旨修建了南京天妃宫,又命福建守官重修泉州天妃宫,并规定以后所有出国使者,必先到天妃宫祭祀祈佑,方可启程。


此外,还有妈祖驱除怪风的故事,说的是湄洲对面吉蓼城西,有一座跨海石桥,这石桥是当地百姓南来北往的要道。有一天,忽然怪风刮起,刮断了全部桥桩,一时交通断绝,百姓无法过往,祈求妈祖解难。妈祖到石桥处察看,见远处天空一道黑气,知道是有怪所为,于是施展灵术将怪驱逐远去,从此石桥通畅无害。


最后再说一个妈祖护使航朝廷祭祀的故事,清康熙58年,朝廷册封琉球国,派出使者海宝和徐葆光等人出使琉球。他们为了航程平安,照例是出发前到天后宫祈祷,求妈祖保佑。一路上,清朝使者船队,不断得到妈祖神示,避过风险,顺利到达琉球国。完成使命回程途中,遇到的风险又得到妈祖救护,转危为安。使者回朝后,如实奏报妈祖护佑之功,朝廷下令举行了春秋祭祀大典。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些传说故事散记于史籍、方志等书中。总的来说,所有的传说都彰显了妈祖的大爱和大德。

03 妈祖文化的传播,是人类崇尚和平的真实写照
早在十世纪,我国航海者首先拥有指南针,可以保证海上航路的定向,也首先发明了隔舱航舟,万一遇难触礁,即使撞破一角,一舱,船体尚能上浮。但是,由于没有气象预测,面临海上气候变化,在海洋狂风暴作面前,人类的行为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这种情况下,祈求神灵护佑便是他们唯一可以做的事情了。

妈祖信仰正是产生于这样的特殊生态环境下,因此,它与海洋业及海事活动有了密切的关系。从古到今,渔民们因海难丧生者不计其数,从内心期盼着能有个海上守护神庇佑他们的安全。妈祖的神女身份,正好适应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她能言人间祸福,济困扶危、治病消灾,顺应了百姓愿望,故将她塑造成一位善良勇敢的完美女神。


从宋代到清代,一段段妈祖灵验的传说故事,都是妈祖实践海洋文明的例证。妈祖无数次保佑华人漂洋过海,华人在世界多地建造了妈祖宫庙,妈祖作为我国的海上平安女神,也是东南亚诸国,乃至世界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文化的传播,意味着中国将唯一的地方神引流分布到了全世界的。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22个省市、450个县都有妈祖庙,香港有57座,澳门又10座,台湾更是有5000多妈祖庙。国外的妈祖庙主要集中在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欧美地区也多有分布,在法国,妈祖具有“国际和平女海神”的美誉,巴黎的“真一堂”就供奉着妈祖神像。

实际上,经过千年的演绎,妈祖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妈祖也已经成为了全球华人共同敬重的海上女神。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一点都不夸张,今天全世界有一亿多妈祖信徒,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授予中国妈祖“和平女神”的称号。这样看来了,中华传统文化里,妈祖比孔子更具有国际文化符号象征了。


正因为妈祖是老百姓自己托举起来的一尊神,而且她是以慈悲和大爱为基调的,与当今社会倡导的和谐文化相一致,与人类崇尚和平的意愿相一致,所以,千百年后的今天,才会有那么多人把妈祖当成“和平”之神、“和谐”之神,把妈祖文化看作是“和谐文化”来传播和发展。

如今,妈祖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海洋文化的主要代表,与中原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一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地位不容忽视。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等 [1]  ,是历代 [2]  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妈祖,原名林默 [3]  ,宋建隆元年(960年) [4]  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 [3]  ,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 [4]  九月初九逝世。 [5] 

目前,全世界46个国家和地区 [48]  共有上万座从湄洲祖庙分灵的妈祖庙,有3亿多人信仰妈祖。 [6]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 [3]  2009年9月30日 [7]  ,妈祖信俗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8]  ,成为全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和全人类共同精神财富。 [59] 

中文名

妈祖(林默)

外文名

MAZU

别    名

夫人、妃、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 [9] 

神话体系

中国神话

所    属

民间信仰、佛教神话、道教神话 [10-11] 

居    所

莆田县湄洲(今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

司    掌

海上安全、商业兴隆、平安守护、消灾避难

象    征

海洋、大爱、平安

父    母

父亲林惟悫、母亲王氏 [12] 

信奉地区

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等

文化起源

福建莆田湄洲岛 [13] 

逝世日期

(987年)九月初九

出生农历

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十三 [44] 

目录

1 信仰评析

2 别名尊称

3 历史褒封

4 信俗名录

▪ 妈祖传说

▪ 妈祖庙会

▪ 妈祖祭典

▪ 妈祖供品

▪ 妈祖回娘家

▪ 妈祖金身巡安

▪ 妈祖信众谒祖进香

▪ 妈祖服饰

▪ 妈祖道场

▪ 妈祖蔗塔

5 主要功绩

6 信仰规模

▪ 国内

▪ 国外

7 纪念场所

▪ 湄洲祖庙

▪ 妈祖故居

▪ 天后祖祠

8 亲属成员

9 文献资料

10 人物评价

信仰评析

编辑 语音

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民间信仰。 [53]  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妈祖文化体现了汉族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历史上宋代出使高丽、元代海运漕运、明代郑和下西洋、清代复台定台,这一切都体现海洋文化的特征。汉族民间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 [53]  妈祖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 [14] 

林默娘的“里中巫”身份,是妈祖信仰的原始形态。妈祖信仰产生在特殊的生态环境之下,与海洋渔业生产及其海事活动密切相关。渔民因海难丧生者不可计数,所以希望有海上守护神庇佑安全。妈祖的巫女身份,正好适应了人们的希求。她的能言人间祸福,济困扶危、治病消灾顺应了人们的愿望,所以在她死后立庙祭祀。此后,她的一个个神迹才接踵而至,并将她塑造成一位完美的女神。所以民间对巫术的信仰是妈祖文化得以形成的思想基础。 [15] 

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妈祖被赐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圣母",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又被赐封为"护国庇民妙应昭应普济天后","天上圣母"和"天后"从此便成了妈祖的圣称。 [15] 

妈祖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海外华人祭祀妈祖,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不忘记祖先,不忘记根本。妈祖本来是海上保护神,后来当她的职能逐渐扩大时,无论是商人、手工业者,也无论是难产或其他疾病,人们都认为妈祖都能帮助他们排难解困。所以海外的华人同样建庙祭祀。人们总希望通过妈祖祭祀,将妈祖的博爱、扶弱济贫、勇敢无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尽孝的观念发扬光大,把妈祖文化的精髓融入日常生活中,并传给下一代。 [15]  这就是“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的真实写照。而影响所及,妈祖由航海关系而演变为“海神”、“护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汉族民间信仰崇拜神之一。 [17] 

别名尊称

编辑 语音

妈祖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世界上别名尊称代称最多的神是海神妈祖,妈祖的别名尊称代称有:林默(原名)、龙女、圣女、神姑、天后、娘妈、天妃、圣妃、神女、圣娘、神妃、灵女、姑婆、祖姑、灵妃、默娘、林夫人、天妃神、女海神、湄洲妈、林孝女、圣妃娘、灵惠妃、显济妃、林默娘,海神娘娘、天后娘娘、通贤神女、顺济圣妃、天上圣母、天后圣母、崇福夫人、天后圣姑、天后圣娘、和平女神(法国人称妈祖为“世界和平女神”)等等。 [1] 

历史褒封

编辑 语音

妈祖封号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36次褒封,妈祖从“夫人”“妃”“天妃”直至“天后”“圣母”,并列入国家祭典。皇帝的册封清晰地记录了妈祖从“辅国”到“护圣”,又到“庇民”的三大功绩。至光绪元年,妈祖封号达64字。据统计历代皇帝对妈祖的封号,总共达到600多字,创中国神仙封号的最高纪录。历代妈祖封号依次如下: [18] 

妈祖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宋朝

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赐“顺济庙额”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宋高宗封“灵惠夫人”

绍兴三十年(1160年),宋高宗加封“灵惠昭应夫人”

乾道二年(1166年),宋孝宗封“灵惠昭应崇福夫人”

淳熙十二年(1184年),宋孝宗封“灵慈昭应崇福善利夫人”

绍熙三年(1192年),宋光宗诏封“灵惠妃”

妈祖 【画像】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庆元四年(1198年),宋宁宗封“慈惠夫人”

嘉定元年(1208年),宋宁宗封“显卫”

嘉定十年(1217年),宋宁宗封“灵惠助顺显卫英烈妃”

嘉熙三年(1239年),宋理宗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妃”

宝祐二年(1254年),宋理宗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协正妃”

宝祐四年(1256年),宋理宗封“灵惠协正嘉应慈济妃”

开庆元年(1259年),宋理宗封“显济妃”

景定三年(1262年),宋理宗封“灵惠显济嘉应善庆妃”

元朝

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封“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

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世祖封“护国明著天妃”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封“护国显佑明著天妃”

大德三年(1299年),元成宗封曰“辅圣庇民明著天妃”

延佑元年(1314年),元仁宗加封“护国庇民广济明著天妃”

天历二年(1329年),元文宗封“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至正十四年(1354年),元惠宗(元顺帝)封“辅国护圣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明朝

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封“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

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思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安定慈惠天妃” [18] 

清朝

康熙十九年(1680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上圣母” [19]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圣祖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

乾隆二年(1737年),清高宗封“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天后”

清乾隆三年(1738年),间晋封妈祖为“弘仁普济天后” [18]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天后” [19]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天后” [19] 

嘉庆五年(1800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天后” [19] 

嘉庆十九年(1814年),清仁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祐天后”

道光六年(1826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天后” [19] 

道光十九年(1839年),清宣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天后”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天后” [19] 

咸丰二年(1852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天后” [19] 

咸丰三年(1853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天后” [19] 

咸丰五年(1855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天后” [19] 

咸丰五年(1855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天后” [19] 

咸丰七年(1857年),清文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

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时,“经礼部核议,以为封号字号过多,转不足以昭郑重,只加上‘嘉佑’二字” [19] 

光绪元年(1875年), 加封敷仁。 [20] 

信俗名录

编辑 语音

妈祖信仰习俗简称妈祖信俗,也称神女信俗、灵女信俗、神姑信俗、娘妈信俗、圣母习俗、天妃信俗、天后信俗、元君信俗等等,这是由于历代民间、朝廷或宗教对妈祖的封号先后不同而嬗变。

2021年11月,妈祖信俗入选“福建文化标识”。 [59] 

妈祖传说

妈祖传说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妈祖传说是妈祖信俗有机组成部分,妈祖信仰传播重要文化载体,集中体现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 [21]  已单独入选福建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 [21]  和其他民间神灵的传说一样,妈祖的传说定型要晚于妈祖信仰产生的时间。真正专载妈祖灵异事迹的书大约在明朝晚期才成型,而其关键则为明政府多次、大规模的海外活动。 [43] 

在古代航行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妈祖传说》给航海人以精神力量,鼓舞着人们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从宋、元、明、清各个时代,文人笔记、地方史册都记载了大量的妈祖传说。 [22] 

关于妈祖降诞的传说多与观音相助有关。由于观音在中国民间几乎家喻户晓,观音帮助妈祖降诞的传说的普及面也就远远大于其他说法。有人直接认为妈祖就是观音的化身,有人认为妈祖乃其母梦尝南海观音所赐优钵花而孕,有人认为妈祖乃其母梦得南海观音所赐药丸而孕。还有民众认为妈祖是观音身边的龙女,宋代丁伯桂《顺济至妃庙记》云:“神, 莆田湄洲林氏女。少能言人祸福,殁称道贤神女,或曰龙女也。” [16] 

中国神话故事核心精神是什么?

崇尚品德、不屈不挠、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奋斗。

上古神话传说,是人类童年历史的回响,而中国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则是华夏先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时留下的最初的印痕,是中华数千年文明长河的根源。从上古时代流传至今的神话传说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表明,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曾经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而后羿射日这则神话就是对那一时期严重灾难的生动反应。在灾难面前,华夏先民并没有屈服,后羿就是当时人民群众与灾难进行斗争的杰出代表,通过华夏先民艰苦卓绝的努力,人间的秩序又得到了恢复,华夏先民得以继续生存和繁衍。

夸父为什么要追逐太阳,古人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我们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出合理的推测,文中所提到的夸父也许就是上古时期华夏某部落的首领,他为了带领部落的人民战胜旱灾,殚精竭虑,锲而不舍的想方设法,最后筋疲力竭而死!

除了大旱,华夏先民还面临着另一种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洪水。以洪水这种自然灾害为主题或者背景的神话,在世界范围内的神话传说中都普遍存在,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在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初期阶段,洪水作为一种几乎不可战胜的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了伤痛是多么的惨烈,这些伤痛都在上古神话传说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中国古代神话的意义:

沈雁冰先生曾说过:“中国神话不但一向没有集成专书,并且散见于古书的,亦复非常零碎,所以我们若想整理出一部中国神话来,是极难的。

”二三十年来,颇有学者在中国神话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从荒地上开辟了一些约略可行的路径,但是却一直没有人来做整理中国古代神话成为专书的这项工作。本书著者把童话、神话、传说……这类人民的口头文艺创作缀集起来,写成了这部有系统的完整的神话集,相信能让你大饱眼福。

神话又是民族特性的反映,中国的神话,自然也在好些地方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特性。从我国保留下来的古代神话的片段如像“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所记述的事迹看;

我们的民族,毋庸自愧地说,诚然是一个博大坚忍、自强不息、富于希望的民族,神话里祖先们伟大的立人立己的精神,实在是值得作为后代子孙的我们很好地去学习,去发扬的。研究神话,就能了解民族性格的根

我国的神话传说告诉了我们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我们中国的神话有着浓厚的抗争意识。
在圣经中,火是上帝赐予的;在希腊神话中,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而在中国神话里,火是我们钻木取火用坚韧不拔的精神摩擦出来的。
面对末日洪水,我们的祖先战胜了洪水,而他们却在诺亚方舟里躲避。
每个国家都有太阳神的传说,在部落时代,太阳神有着绝对的权威,可是纵观所有关于太阳神的神话,只有中国的神话里有着敢于挑战太阳神的故事,并且还把太阳射下来了。虽然夸父输了,但他告诉我们,可以输,但不能屈服!
有个叫精卫的女孩被大海淹死,她化作一只鸟复活,想要把海填平。
还有一个人因为挑战天帝的神威被砍下了脑袋,可他没死,而是挥舞着斧子继续斗争!
在各民族的神话里,只有我们拥有这么多战天斗地的抗争故事,这就是我们祖先流传给我们的精神,不畏惧神,不把生存的希望寄托于神眷,而是勇于抗争,不怕输,不屈服,自强不息!
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托、人类的向往和宗教的实化展现,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文化精神

神话是民族精神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是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最顽强健壮的生命之根.正如当 代学者谢选骏所言:“氏族社会的各种宗教行为和神话传说都不是真正个人的东西,它们实际上是某种 集体意识的表现".因而,要认识和剖析一个民族以及这个民族的真正本性,神话是关键命脉所在.
中国神多是人类的保护者、利人 者,是真善美的化身;中国神话 中的黄帝、帝俊、神农、女娲、大禹等,无不是人类的保持者、牺牲者、利人者和奉献者、恩德者,也一无不是真善美的化身.
中国神话的许多神都具有人兽同体的特征,大多是半人半 兽形状.《山海经》记载的数百个神灵中,人形神与非人形神约1∶4 ,中国神话并不刻意美化众神.例 如,伏羲女娲为蛇身人面,炎帝神农为人身牛首,颛顼人面豕喙麟身,西王母其状如人,却豹尾虎齿,蚩尤 是人身牛蹄四目六手.千百年来被奉为中国人始祖的黄帝,被《太平御览》卷97 引先秦诸子轶书《尸子》 中说是“黄帝四面”(四张脸)《, 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记载的“轩辕国”是人面蛇身,而轩辕国为黄帝的子 孙相聚而成.可见,黄帝最初也是半人半动物,只不过后来的神话历史化,使黄帝等一批神灵进入了历史传说的古史系列.
中国神话因为 崇奉称颂神灵,就出现了对人的轻视和漠视,并培养了中华民族忠诚、服从、崇上、畏上等集体精神特征. 随着神话的历史化和专制主义的加强,畏上、畏惧权威的意识不断深化,使之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中缺乏 挑战意识、批判精神和反传统的人格精神.
中国神话中流露出早期人类对自然的恐惧之心和敬畏之情.远古先民对周围的一 切知之甚少,生命体验中充满了恐惧.中国古代的神话对自然畏惧感在洪水神话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虽然早期人类畏惧自然,他们却又有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因此,人们创造了神的故事和英 雄传说,借以抒发他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如中国神话中的英雄羿,凭借非凡的努力,运用人类自身的发明———弓箭,除掉危害百姓的毒蛇猛 兽.《淮南子》中记载他创下了骄人的七件业绩.
中国神话体现的民族精神是尊“德“.中国神话的基本精神体现为“天命”观念.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5000 —3000 年间黄河中游地区就有了“仰韶文 化”,公元前2800 —2000 年间取而代之的是“龙山文化”,其范围也由黄河中游发展到了黄河下游和长江 下游.文明总是源河而起,地处内陆的古代中国人虽然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有了早期的文明,但以农 耕为主,所以具有重实际、轻玄想的思想.他们希望能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制服泛滥的洪水,消除自然 灾害.因此,中国神话一开始便带有理性和道德的成分.到商周时代,又受到血缘宗法观念的影响和礼 乐道德的限制,中国神话改变了性质和发展方向:神话故事色彩较浓的观念退出了神殿,而抽象理论性 质很强的“天命”、“天子”观念上升到庙堂文化的顶端.史官们把神话作为“历史”处理,重述了古代神话和传说材料,最后形成了古史传说系列.又因为中国较早形成了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形成了大一统的 儒家传统,这也使得中国神话为适应政治和道德教化的需要逐步被改造.因此,中国神话就带有浓重的 伦理性、说教性和社会性印迹.
神话是民族精神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是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最顽强健壮的生命之根.正如当 代学者谢选骏所言:“氏族社会的各种宗教行为和神话传说都不是真正个人的东西,它们实际上是某种 集体意识的表现".因而,要认识和剖析一个民族以及这个民族的真正本性,神话是关键命脉所在.
中国神多是人类的保护者、利人 者,是真善美的化身;中国神话 中的黄帝、帝俊、神农、女娲、大禹等,无不是人类的保持者、牺牲者、利人者和奉献者、恩德者,也一无不是真善美的化身.
中国神话的许多神都具有人兽同体的特征,大多是半人半 兽形状.《山海经》记载的数百个神灵中,人形神与非人形神约1∶4 ,中国神话并不刻意美化众神.例 如,伏羲女娲为蛇身人面,炎帝神农为人身牛首,颛顼人面豕喙麟身,西王母其状如人,却豹尾虎齿,蚩尤 是人身牛蹄四目六手.千百年来被奉为中国人始祖的黄帝,被《太平御览》卷97 引先秦诸子轶书《尸子》 中说是“黄帝四面”(四张脸)《, 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记载的“轩辕国”是人面蛇身,而轩辕国为黄帝的子 孙相聚而成.可见,黄帝最初也是半人半动物,只不过后来的神话历史化,使黄帝等一批神灵进入了历史传说的古史系列.
中国神话因为 崇奉称颂神灵,就出现了对人的轻视和漠视,并培养了中华民族忠诚、服从、崇上、畏上等集体精神特征. 随着神话的历史化和专制主义的加强,畏上、畏惧权威的意识不断深化,使之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中缺乏 挑战意识、批判精神和反传统的人格精神.
中国神话中流露出早期人类对自然的恐惧之心和敬畏之情.远古先民对周围的一 切知之甚少,生命体验中充满了恐惧.中国古代的神话对自然畏惧感在洪水神话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虽然早期人类畏惧自然,他们却又有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因此,人们创造了神的故事和英 雄传说,借以抒发他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如中国神话中的英雄羿,凭借非凡的努力,运用人类自身的发明———弓箭,除掉危害百姓的毒蛇猛 兽.《淮南子》中记载他创下了骄人的七件业绩.
中国神话体现的民族精神是尊“德“.中国神话的基本精神体现为“天命”观念.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5000 —3000 年间黄河中游地区就有了“仰韶文 化”,公元前2800 —2000 年间取而代之的是“龙山文化”,其范围也由黄河中游发展到了黄河下游和长江 下游.文明总是源河而起,地处内陆的古代中国人虽然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有了早期的文明,但以农 耕为主,所以具有重实际、轻玄想的思想.他们希望能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制服泛滥的洪水,消除自然 灾害.因此,中国神话一开始便带有理性和道德的成分.到商周时代,又受到血缘宗法观念的影响和礼 乐道德的限制,中国神话改变了性质和发展方向:神话故事色彩较浓的观念退出了神殿,而抽象理论性 质很强的“天命”、“天子”观念上升到庙堂文化的顶端.史官们把神话作为“历史”处理,重述了古代神话和传说材料,最后形成了古史传说系列.又因为中国较早形成了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形成了大一统的 儒家传统,这也使得中国神话为适应政治和道德教化的需要逐步被改造.因此,中国神话就带有浓重的 伦理性、说教性和社会性印迹.
文章标题: 中国神话故事核心精神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68729.html
文章标签:神话故事  中国  核心  精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