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描写花木兰的文献,除了木兰辞,还有别处吗

时间: 2023-03-17 11:01:4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描写花木兰的文献,除了木兰辞,还有别处吗

求除《木兰诗》之外赞美花木兰的诗词

要除《木兰诗》之外的赞美木兰的诗词rn要有题目、作者和全文rn在线等rn谢谢!
木兰歌 作者:韦元甫 唐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其颜。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
却卸巾鞲理丝簧。昔为烈士雄,今为娇子容。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
十年共崎岖。本结弟兄交,死战誓不渝。今者见木兰,
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息徒嘻吁。世有臣子心,
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纳兰性德

【原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http://baike.baidu.com/view/72261.html?wtp=tt

请问有除<木兰诗>之外的有关描写花木兰的诗吗?

应该没有相关的诗作
另外,不是<木兰诗>应是《木兰辞》,《木兰辞》北朝乐府民歌。约作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中经隋唐文人润色。最初录于南朝陈僧智匠《古今乐录》,长300余字。它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一篇优秀叙事诗。写的是女英雄木兰乔扮男装替父从军,最后光荣还乡的故事。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碧.
在艺术上突破了汉代杂言体民歌的狭小篇幅,形成了自己的长篇巨制体式,对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起了示范性的推动作用。布局严谨,繁简得当,描写生动,语言丰富,浪漫主义色彩浓厚,对后世文学有较大影响。
杜牧
题木兰庙
弯弓征战作男儿,
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
佛云堆上祝明妃。

白居易
<戏题木兰花>
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
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

描写花木兰的古诗词有什么?(如木兰诗)

1、《题木兰庙》——唐代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译文:花木兰女扮男装去参军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她在梦乡里,也会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只是为了替爷从军、保家卫国,多次想回家时竭力克制着自己与边关将士大碗喝酒。想想木兰为了安靖边烽,万里从戎,她也将会和王昭君和亲,死留青冢一样,永远博得后世敬爱。

2、《木兰辞》——南北朝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译文: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3、《木兰歌》——唐代韦元甫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

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译文: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气节情操,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

4、《和白使君木兰花》——唐代徐凝

枝枝转势雕弓动,片片摇光玉剑斜。

见说木兰征戍女,不知那作酒边花。

译文:木兰枝干遒劲如弓,花瓣片片摇动寒若玉剑。听说花木兰既强健英武,如叱咤疆场的战将,又娇柔多情,恰似把酒的弱女。

5、《过睢阳》——明代曹琏

代父尚看传孝烈,死固犹复许孤忠。

译文:代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让无数须眉为之汗颜的巾帼英雄的木兰,从战场回来后,被当朝天子封为孝烈将军,死了以后仍然还如生前一样是忠贞自持的人。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从军扮儿郎,替父征战保国疆。
  赤胆忠心杀敌寇,功勋赫赫返故乡。
  十年铁衣同宿眠,谁知将军是女妆。
  千古江山第一人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 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 佛云堆上祝明妃。

  《木兰祠赛神曲 》何出光
  汉家事业拓雄图,勇健娇娇媲丈夫。
  挥槊当关百战后,堂堂正气至今无。
  <戏题木兰花> 白居易
  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
  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
  ,孝义双全美名扬。
王维(701~761)
中国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九年 (721)进士, 因通音律授大乐丞。不久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被张九龄擢为右拾遗。2年后九龄罢相,他倍感沮丧,有归隐心。二十五年,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思想日趋消极,佛教信仰日益发展。安史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乱平,降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名作如《终南山》、《汉江临泛》、《山居秋暝》、《青溪》、《过香积寺》、《蓝田山石门精舍》、《辋川集》20首、《新晴野望》等。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
王维的其他题材如送别、纪行一类诗中,常有写景佳句,如“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历代传诵不衰。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他写景动静结合,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他的写景诗,常用五律、五绝,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诗人恬适的心情。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王维其他方面也有佳作。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题材,有对侠义精神的赞颂,有的揭露时弊,讽刺权贵。一些赠别亲友和写日常生活的小诗,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沈子福归江东》等,古今传诵;其中前二首当时即播为乐曲,广为传唱。这些小诗都是五绝或七绝,情真语挚,有淳朴深厚之美,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相媲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他的应制诗、唱和诗及宣扬佛理的诗,偶有名篇佳句,多不足取。
王维的五律和五、七言绝句造诣最高,其他各体也都擅长,在唐代诗坛是很突出的。其七律或雄浑华丽,或澄净秀雅,为明七子所师法。七古形式整饬,气势流荡。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生前及后世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对后人影响很大。历代编注其集很多,明 顾起经《类笺唐王右丞诗集》10卷( 后附文集4卷 )是现存最早的注本。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是迄今较好的注本。
王维还精于绘画。他能将诗歌与绘画相互沟通,被苏轼誉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作人物、佛像、尤长于山水、青绿、水、墨兼擅,更以水墨山水为人称许。所作破墨山水,笔迹劲爽,“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对后世影响颇大。明末董其昌在其创立的南北宗论中,将王维列为南宋绘画之祖。王维的绘画作品在北宋还有较多存世,仅《宣和画谱》著录的作品就达126幅,但今已无作品传世。
《诗经》
伍六七出战,百战百胜!为什么不是伍六七出战?

花木兰的准确资料

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辞》(约作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中经隋唐文人润色)的描述,对于花木兰的历史年代问题
目前有两种主要的民间说法是:

第一种说法是:
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表现突出,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她婉言推辞。

第二种说法是:
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木兰辞》是公认的北朝民歌,和隋朝缺乏密切的关系,这种隋朝末年的说法却与全文多处有冲突,但是不知道为何会流传这种说法)

到了唐代,花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北朝民歌的绝唱,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编的长篇叙事诗歌,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主要事迹

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辞》(约作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中经隋唐文人润色)的描述,对于花木兰的历史年代问题
目前有两种主要的民间说法是:

第一种说法是:
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表现突出,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她婉言推辞。

第二种说法是:
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木兰辞》是公认的北朝民歌,和隋朝缺乏密切的关系,这种隋朝末年的说法却与全文多处有冲突,但是不知道为何会流传这种说法)

到了唐代,花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北朝民歌的绝唱,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编的长篇叙事诗歌,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木兰诗的点评
花木兰生活在北魏前期,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晋未年曾被封为代王,后为苻坚所灭。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失败,拓跋氏复国,改国号为“魏”,经过五、六十年的征战,结束“五胡乱华”的十国时代,统一黄河流域。
这时立国已一百余年的北方游牧大国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断南侵,北魏政权便多次“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与柔然大战。
战争产生英雌,在世无男英雄的情况下,便会有女英雄,北魏与柔然战争没有突出的男人,却有突出的女英雄花木兰。
在《木兰诗》中开头就说明了当时的军情紧急:“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这里的可汗就是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
鲜卑族在那个时期世代为军户,花木兰家中除了年迈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亲怎能去远征杀敌。可是祖国的召唤又义不容辞,面对这双重的考验,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是一个好女儿,替父从军的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帼英雄本色的表现。
花木兰就要出征了,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畴,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是多么的急促紧张,是多么的昂扬士气,她早晨告别爷娘,晚上就宿在了黄河岸边,行军多急,军情多紧张,军令如山倒,作为一个少女离开闺阁,投入战场,何异投入另一个世界。暮色苍茫中,一个女战士枕戈待旦,这是何等荒凉而又悲壮的境界。“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见战事是十分的频繁,岁月是十分的漫长,那么多的将军蝶血疆场,花木兰能活着回来是十分的不容易。
花木兰回来了,这很不容易。她重视生命的可贵,更加懂得家庭的温暖。她拒绝了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将荣华富贵轻轻地抛下,她愿驰千里足,早日还故乡。
她回来了,年迈的父母搀扶着出来迎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以实际行动迎接姊姊的回来。看到这一切,花木兰由衷地高兴,十二年的沙场出生入死,多难。十二年的乔装而不露痕迹,多难,然而这一切都过去,花木兰内心的精神力量,该是何等地伟大。
日子安定下来,过去的伙伴又来看她,她每次都总是以女儿装见他们,对惊怕的过去的伙伴,花木兰在内心说:知道了么?过去与你一道血战沙场,立下大功;回朝后不愿为尚书郎的我是个女孩子。

木兰故里
(说法不一,为免改来改去,现全部列上)

一,木兰故里在虞城,有花木兰祠为证。在京九铁路线上,有个虞城木兰站,不远处即为花木兰祠,是隋朝木兰故居所在地。祠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 72000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各院落,共有百余间。大门过道内,塑有花木兰的高大战马;大殿内,塑有花木兰戎装出征像和两侧侍卫;后楼塑有花木兰少女像、全家合欢像;祠殿内外,有历代官吏、名人赞美花木兰的撰文、题诗、书画等碑刻十余通。如唐代杜牧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佛云堆上祝明妃。”可惜,原祠毁于1943年一场战火,近年重修,尚有清代祠碑保存完好。

二,木兰家在亳州,至今遗址尚存。《亳州志烈女志》载:木兰,魏姓,西汉谯城东魏村人(今亳州魏园村)。魏园村为淮北一普通村落,高约5米的木兰出征塑像,为故里平添无限光彩。村民指其村后即木兰故居,墓冢犹存。墓周苍松环护,翠竹成林,春来芍花飘香,蔚为壮观。《光绪亳州志》载:木兰祠在关外,相传祠左右即木兰之家。今祠已毁,遗址尚在。

三,木兰为黄陂人氏,木兰山下是其家。木兰山在黄陂城北30公里处,山高600余米,峰峦耸翠,风景秀丽,古迹甚多。传说当地有朱氏名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这,立功封为木兰将军。她不受朝禄,解甲归田,恢复红装,侍亲以终。历代在山上祭祀木兰,唐建木兰庙,明建木兰宫,后修木兰殿。现木兰殿在绝壁之上,朱柱青瓦,殿门额刻“忠孝勇节”四个大字。殿内端坐木兰鎏金塑像,男装女貌,英俊神武。两侧山墙,有“登山求嗣”、“河畔习武”、“代父出征”、 “凯旋归时等木兰故事彩色壁画,栩栩如生。

四,木兰葬于延安,圣地有胜迹。木兰家住延安城南万花乡花塬头村,为花姓,北魏人。死后葬于村旁山上,称“花家陵”。皇帝还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阶,两旁分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1984年,在延安万花山修复了木兰陵园。该园雕梁画档,典雅壮观,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书的“木兰诗”、“花将军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诗人歌颂花木兰的诗词。园内遍植木兰喜爱的牡丹花,塑有木兰戎装石像,跃马横剑,逼真再现了木兰当年的飒爽英姿。

史家关于木兰记载甚少,木兰究竟魂归何处,如云彩一般飘忽难定,以至传说众多。

木兰祠

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公元1201-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

1943年毁于战火。现幸存祠碑两通。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内东侧。碑为青石,通高3.6米,宽1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二龙云里戏珠,布局对称,造形大方。篆字题名《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四边刻有图案,上边用夸张浪温的手法,刻有二龙戏珠,龙头大而逼真,龙身简而细小,穿入流云,生动美妙。两边阴刻牡丹花纹,线条活泼流畅,古朴而不俗。碑文正书31行,满68字,其刻书精美,苍劲有力。龟座高0.7米,龟形伸头直尾,四肢半曲,似起似卧,栩栩如生。碑文下款:元朝元统二年,祖居归德汤德立石,侯有造撰文,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此碑经专家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 1982年,由省文局拨款,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碑楼四周砌有围墙。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外西侧。通高2.14米,宽0.78米,方座,碑额刻有深浮雕盘龙,篆字题名,碑文正书,归德府商丘县庠生孟毓谦撰文,归德府商丘县邑大学生孟毓鹤书丹,芒山石工张握玉刻石。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木兰文化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已确凿无疑。

相关评价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壮的诗。《木兰辞》被列入中小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所诵颂;多年来,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木兰从军》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保卫国家的战斗中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壮举。人们为了纪念她,在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每年的四月初八,木兰的生日,人们前来祭祀,人山人海,庙会盛大。现在,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字不但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由于美国迪斯尼公司耗巨资制作的卡通片《花木兰》的巨大影响,她的美名已传遍了全球。美国新闻媒体赋诗称赞"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名响;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
主要事迹

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辞》(约作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中经隋唐文人润色)的描述,对于花木兰的历史年代问题
目前有两种主要的民间说法是:

第一种说法是:
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表现突出,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她婉言推辞。

第二种说法是:
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木兰辞》是公认的北朝民歌,和隋朝缺乏密切的关系,这种隋朝末年的说法却与全文多处有冲突,但是不知道为何会流传这种说法)

到了唐代,花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北朝民歌的绝唱,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编的长篇叙事诗歌,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木兰诗的点评
花木兰生活在北魏前期,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晋未年曾被封为代王,后为苻坚所灭。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失败,拓跋氏复国,改国号为“魏”,经过五、六十年的征战,结束“五胡乱华”的十国时代,统一黄河流域。
这时立国已一百余年的北方游牧大国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断南侵,北魏政权便多次“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与柔然大战。
战争产生英雌,在世无男英雄的情况下,便会有女英雄,北魏与柔然战争没有突出的男人,却有突出的女英雄花木兰。
在《木兰诗》中开头就说明了当时的军情紧急:“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这里的可汗就是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
鲜卑族在那个时期世代为军户,花木兰家中除了年迈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亲怎能去远征杀敌。可是祖国的召唤又义不容辞,面对这双重的考验,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是一个好女儿,替父从军的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帼英雄本色的表现。
花木兰就要出征了,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畴,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是多么的急促紧张,是多么的昂扬士气,她早晨告别爷娘,晚上就宿在了黄河岸边,行军多急,军情多紧张,军令如山倒,作为一个少女离开闺阁,投入战场,何异投入另一个世界。暮色苍茫中,一个女战士枕戈待旦,这是何等荒凉而又悲壮的境界。“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见战事是十分的频繁,岁月是十分的漫长,那么多的将军蝶血疆场,花木兰能活着回来是十分的不容易。
花木兰回来了,这很不容易。她重视生命的可贵,更加懂得家庭的温暖。她拒绝了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将荣华富贵轻轻地抛下,她愿驰千里足,早日还故乡。
她回来了,年迈的父母搀扶着出来迎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以实际行动迎接姊姊的回来。看到这一切,花木兰由衷地高兴,十二年的沙场出生入死,多难。十二年的乔装而不露痕迹,多难,然而这一切都过去,花木兰内心的精神力量,该是何等地伟大。
日子安定下来,过去的伙伴又来看她,她每次都总是以女儿装见他们,对惊怕的过去的伙伴,花木兰在内心说:知道了么?过去与你一道血战沙场,立下大功;回朝后不愿为尚书郎的我是个女孩子。

木兰故里
(说法不一,为免改来改去,现全部列上)

一,木兰故里在虞城,有花木兰祠为证。在京九铁路线上,有个虞城木兰站,不远处即为花木兰祠,是隋朝木兰故居所在地。祠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72000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各院落,共有百余间。大门过道内,塑有花木兰的高大战马;大殿内,塑有花木兰戎装出征像和两侧侍卫;后楼塑有花木兰少女像、全家合欢像;祠殿内外,有历代官吏、名人赞美花木兰的撰文、题诗、书画等碑刻十余通。如唐代杜牧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佛云堆上祝明妃。”可惜,原祠毁于1943年一场战火,近年重修,尚有清代祠碑保存完好。

二,木兰家在亳州,至今遗址尚存。《亳州志烈女志》载:木兰,魏姓,西汉谯城东魏村人(今亳州魏园村)。魏园村为淮北一普通村落,高约5米的木兰出征塑像,为故里平添无限光彩。村民指其村后即木兰故居,墓冢犹存。墓周苍松环护,翠竹成林,春来芍花飘香,蔚为壮观。《光绪亳州志》载:木兰祠在关外,相传祠左右即木兰之家。今祠已毁,遗址尚在。

三,木兰为黄陂人氏,木兰山下是其家。木兰山在黄陂城北30公里处,山高600余米,峰峦耸翠,风景秀丽,古迹甚多。传说当地有朱氏名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这,立功封为木兰将军。她不受朝禄,解甲归田,恢复红装,侍亲以终。历代在山上祭祀木兰,唐建木兰庙,明建木兰宫,后修木兰殿。现木兰殿在绝壁之上,朱柱青瓦,殿门额刻“忠孝勇节”四个大字。殿内端坐木兰鎏金塑像,男装女貌,英俊神武。两侧山墙,有“登山求嗣”、“河畔习武”、“代父出征”、“凯旋归时等木兰故事彩色壁画,栩栩如生。

四,木兰葬于延安,圣地有胜迹。木兰家住延安城南万花乡花塬头村,为花姓,北魏人。死后葬于村旁山上,称“花家陵”。皇帝还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阶,两旁分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1984年,在延安万花山修复了木兰陵园。该园雕梁画档,典雅壮观,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书的“木兰诗”、“花将军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诗人歌颂花木兰的诗词。园内遍植木兰喜爱的牡丹花,塑有木兰戎装石像,跃马横剑,逼真再现了木兰当年的飒爽英姿。

史家关于木兰记载甚少,木兰究竟魂归何处,如云彩一般飘忽难定,以至传说众多。

木兰祠

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公元1201-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

1943年毁于战火。现幸存祠碑两通。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内东侧。碑为青石,通高3.6米,宽1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二龙云里戏珠,布局对称,造形大方。篆字题名《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四边刻有图案,上边用夸张浪温的手法,刻有二龙戏珠,龙头大而逼真,龙身简而细小,穿入流云,生动美妙。两边阴刻牡丹花纹,线条活泼流畅,古朴而不俗。碑文正书31行,满68字,其刻书精美,苍劲有力。龟座高0.7米,龟形伸头直尾,四肢半曲,似起似卧,栩栩如生。碑文下款:元朝元统二年,祖居归德汤德立石,侯有造撰文,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此碑经专家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1982年,由省文局拨款,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碑楼四周砌有围墙。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外西侧。通高2.14米,宽0.78米,方座,碑额刻有深浮雕盘龙,篆字题名,碑文正书,归德府商丘县庠生孟毓谦撰文,归德府商丘县邑大学生孟毓鹤书丹,芒山石工张握玉刻石。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木兰文化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已确凿无疑。

相关评价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壮的诗。《木兰辞》被列入中小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所诵颂;多年来,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木兰从军》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保卫国家的战斗中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壮举。人们为了纪念她,在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每年的四月初八,木兰的生日,人们前来祭祀,人山人海,庙会盛大。现在,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字不但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由于美国迪斯尼公司耗巨资制作的卡通片《花木兰》的巨大影响,她的美名已传遍了全球。美国新闻媒体赋诗称赞"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名响;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
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辞》(约作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中经隋唐文人润色)的描述,对于花木兰的历史年代问题
目前有两种主要的民间说法是:

第一种说法是:
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表现突出,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她婉言推辞。

第二种说法是:
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木兰辞》是公认的北朝民歌,和隋朝缺乏密切的关系,这种隋朝末年的说法却与全文多处有冲突,但是不知道为何会流传这种说法)

到了唐代,花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北朝民歌的绝唱,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编的长篇叙事诗歌,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未婚女人
文章标题: 描写花木兰的文献,除了木兰辞,还有别处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66085.html
文章标签:花木兰  木兰  描写  文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