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5 09:27:38 | 作者:赵忆雯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9次
叶圣陶是中国写童话的第一人,他创作的《稻草人》是第一篇真正意义上写给孩子的童话。在此之前,专门为儿童创作的作品只有识字用的三、百、千。可以说,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为孩子发声,为孩子而教育,叶老也可被称为我国的第一人。
上学期,在学校的推荐下,我们读了许多叶圣陶先生的理论著作。我惊讶地发现,叶老在20世纪就已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真善美”等理论,时至今日依旧显示着巨大的魅力,一直是教育者们终身追求的目标。在感叹叶老远见的同时,我也试图在他的文字中去找一找他能够有此远见的一二原因。然而,书读了不少,积累了些理论,其间奥妙却实在是需要慢慢消化、吸收。在“消化”期间,忽生一个念头:作家出书,总是先出文学作品,再撰理论著作,就像学者,总是先搞出些研究成果,再出“经验之谈”的。叶老除了写教育文集,还写过什么其他作品呢?想起大学期间学过儿童文学,大概知道叶老也曾写过童话,并且还是我国写童话的第一人,于是开始搜罗他的童话作品来读。
开读第一篇:《稻草人》。说实话,或许是因为期望过高,读完后心里是有些失落了。这也童话讲了一个善良、忠诚,却没有实力,无法真正“看护”好农田的稻草人。稻草人眼看着农田遭受虫害,却无法开口告诉主人,最后抑郁、痛苦地倒在了农田里。看完童话,我第一反应就想到了安徒生。原来,叶老的童话并非充满了儿童喜爱的温馨,想反,可以说是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看完《稻草人》的故事后,我好像变成了故事里稻草人,能够感受到他的无助和痛苦。以至于我陷入了长久的迷惘之中,隔了一个月才鼓起勇气把剩下的故事看完。
我现在总是教一、二年级,所以当我看童话时,总忍不住把自己设想成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去看。所以,当看到《稻草人》时,我才会久久不能平复心情。我现在给孩子们推荐的童话,大多以绘本为主,故事简单,格调温暖。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心树》等。叶老的这则《稻草人》,应该要等孩子们再大一些看比较合适。
后来,我搜集了一些叶老的资料,发现叶老写作童话的时代是我们从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化的重要时期。叶老写作童话,一是为呼吁白话文写作,二是为儿童创作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作品。这么一想,我对《稻草人》在童话届所受的赞誉就产生了更好的认同。
随着对作品认同感的提升,我也慢慢发现了叶老教育理论“经久不衰”的奥秘:这位老先生创作了我国的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是我国第一个为儿童创作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的人。他的教育始终都是为了儿童好的教育,他在思想上站在了一个超越那个时代,甚至超越这个时代的高度,他的理论,自然会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我们现在做老师,我们现在研究教学,虽然学的都是“儿童中心”的理论,虽然做的都是“儿童中心”的事,但如果不是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没有真正为孩子发声,那是很容易“不走心”的,也容易误入“孩子就是老大”的歧途。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