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文章正文

人性世界“贫穷”即原罪 ——读《罪与罚》有感

时间: 2021-12-17 09:32:49 | 作者:Triste汙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人性世界“贫穷”即原罪 ——读《罪与罚》有感

人穷,你还能保持与生俱来的高尚的情操,可是穷到一无所有,那就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办不到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彼得堡贫民区一家公寓的五层楼斗室里,住着一个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他正在经历着一场痛苦而激烈的思想斗争——他要确定自己是属于可以为所欲为的不平凡的人,还是只配做平凡的普通人。

在法律系就学的拉斯柯尔尼科夫由于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只能靠着母亲和妹妹从本就拮据的生活费中节省下来的钱维持生活。或许,说是生存也不为过。不仅如此,房东太太在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眼里也犹如“恶魔”一般,她停止供给他伙食,并且再三催促交还拖欠的房租。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内心挣扎着,最后,他杀了人。杀了那个被众人唾弃的高利贷债主以及那位无辜的债主妹妹。他把自己当成了“清道夫” ,认为自己杀死的仅是一个社会“蛀虫”,一个“资本家”。 然而,鲜血的现实下,拉斯柯尔尼科夫没有感到预想中的灵魂解脱,反而愈发的空虚,在逃避罪行的过程中,拉斯柯尔尼科夫不断为自己开脱,但他的狡辩却是被法律所不能容忍的。他自首了。在拉斯柯尔尼科夫意识到他的犯罪行为并非无懈可击之后,在他到索妮娅面前忏悔后,他去自首了。

鉴于自首情节,他被判了七年。其实直到读完这本小说,我也不认为拉斯柯尔尼科夫相信信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获得新生的是索妮娅毫无保留的爱。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能看出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是个是个怀疑主义者,他从不信任信仰,他更是一个无神论者,或许用理想主义者形容他更为贴切。这个有着自己思想,有着想要改变他眼中肮脏混乱不公的世界理想的年轻人在生活的磨炼下,在监狱生活的打压下不断挣扎直至平息。他用所有的事实证明他只是一名普通人,一名无法与世界抗衡的普通人。他曾对索妮娅说:我们要自己肩负起受苦受难的重担。但他和索妮娅是不同的:于索妮娅而言,拥有信仰的她可以忍受苦难,而拉斯柯尔尼科夫不同,他怀疑信仰,怀疑人性。所以他是游离于世的,无法融入眼前世界的。

直到最后他和索妮娅拥抱在一起哭泣的时候:他才明白爱可以获得新生,而索妮娅是他的救赎。尼采说过:“爱命运”。你可以不喜欢它,但你要爱它,要以爱之名化解苦难。

“我要去了。我要去的地方,你们不能抵达;我告诉你们一条救赎之路:你们要彼此相爱,像爱自己那样去爱别人”——耶稣。救赎拉斯柯尔尼科夫的不是《圣经》,是人心,是索妮娅的爱,也是这个年轻人一直否定的人性。在贫穷世界的限制下,并不只有黑暗,更多的是光明,无边的黑夜总会迎来明天的朝阳。

与那些有着丑恶嘴脸的剥削资本家相比,拉斯柯尔尼科夫无疑是贫穷的,但他的原罪不是物质的贫穷,而是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贫穷,对人性认知的贫穷。在他的视线里,这个世界贫穷、人性罪恶,需要他用鲜血去拯救,去改变,可他似乎忘记了世界是有光明的。“人穷,您还能保持与生俱来的高尚的情操,可是穷到一无所有,那就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办不到了。对于一个一贫如洗的人,甚至不是用棍子把他从人类社会中赶出去,而是应该用扫帚把他扫出去,从而使他斯文扫地,无地自容。”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便是怀着真切的同情和满腔的激愤,以那些震撼人心的悲惨画面,非凡的艺术力量塑造的那些庄严的、悲剧性的痛苦形象,呈现出19世纪60年代沙俄京城的黑暗、赤贫、绝望和污浊。

曾有读者这样评价过《罪与罚》:每一次打开,都是一次重生。它总会让人有跌入汪洋大海之感,而且是波浪滔天的混沌海洋。

最让我感到惊叹的是作者在此书中对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杀人的细节描写与事后的心理描写。主人公无数次的思想挣扎,却又不停地辩解,循环反复,把自己推向了更深的深渊,这些细节描写不禁让我觉得有些太过真实。我甚至怀疑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是否也是个嫌疑人。毕竟只有凝视过深渊的人才知道深渊的黑暗,而能用细腻语言表达痛苦的人也一定是经历过苦难的。

对于《罪与罚》的内容,作者只以前两章节描写主人公的“罪”,却用剩余的部分着重主人公内心无法解脱的矛盾,去突出犯罪后拉斯柯尔尼科夫肉体乃至灵魂的“罚”,体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关于“刻画人的心灵深处的奥秘”的特点。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罪与罚》 成为著作的原因吧。

一八六一年俄国废除了农奴制。这曾使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内的一群正在寻找改革道路的知识青年充满希望。他们认为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但无情的现实粉碎了他们天真的幻想,同样也使他们感到失望,他们又落进了怀疑的深渊。于是,《罪与罚》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之路是与他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的,他的作品体现自由、艺术之美,体现人性的压抑和贫穷。同时他也是有乐观的一面的,书中拉斯柯尔尼科夫认为如果他孑然一身,没有人爱,他永远也不爱任何人,那该多好!那么就不会有他所经历的一切了!但事实总是相反的,他获得了索妮娅的爱,感受到狱友的温暖,他没有也不能完全脱离人群,脱离爱,他不能完全丧失人性。所以,作者让拉斯柯尔尼科夫回到了人群。当然,同样回到人群的也可能包括作者本人。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发出了感慨,《罪与罚》不仅仅是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也是我们的。面对人性的种种,我们不能“贫穷”,不能只以自己微弱的、理想的视角和力量去看待、去改变这个世界,我们要充满希望,尊重法律与道德。

写到这里,似乎,唯有用书中的一段话才能作为这篇读后感的结尾了。“不过一个新的故事已经开始,这是一个人逐渐获得新生的故事,是一个人逐渐洗心革面、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故事,是他逐渐熟悉迄今为止还不知道的、新的现实的故事。这可以构成一部新小说的题材,不过我们现在的这部小说已经结束了。 ”来自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文章标题: 人性世界“贫穷”即原罪 ——读《罪与罚》有感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duhougan/130489.html
文章标签:读书笔记  读后感  读书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