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级思想品德学习读后感如何写
初中三年级思想品德学习读后感如何写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是小学生作文训练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从文体名称上不难看出,这类作文重在“感”上。“感”,就是感想,心得,体会。“读后感”即是读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的过程中或读完以后的感想,写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对于初次学习写读后感的同学来说,如何行文,如何安排结构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师可先出示一篇成形的读后感范文(课件出示范文),引导学生自由读文后,提出问题,如:这篇读后感有几个自然段?每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通过分析范文,使学生明确读后感的体例:读后感通常可简单归纳为四段。
第一部分,就象一个帽子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或什么文章,有什么样的收获,有什么感想。这一部分一般来说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出,不要绕圈子。只要概括地说出感受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是分析原文谈感想,就是概括地介绍课文主要内容或具体叙述文章中令自己感动的地方,抒发自己的感想体会。在这里可以适当引用原文语句,但千万不可过多,以概括叙述为主。不少同学为了凑字数,大段大段引用原文,简直成了“读后抄”了。不要忘记,写读后感要在“感”字上下工夫,扣住感受点,回到原作中,就事论事。目的是交待自己感受点得来的思想过程,即:对原作相关内容进行议论。谈谈自己对此的看法、感悟,对它作出自己的评价。老师可通过提问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第三部分,联系实际,要有感而发 。在这一段的写作中,老师可引导学生想:你从王献之练字这件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比如:考虑如何解决自己在学习上、思想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紧紧围绕感受点,通过生活的实例,找出与感受点相通之处,以及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但要注意忌说空话、大话、套话。
第四部分:用一两句话评价文章,进一步表达自己的主要感想或收获。与第一自然段形成呼应。
陈白沙文学和哲学上的贡献和地位
( 一 )
陈白沙名献章,字公甫,别号石斋,世称 白沙 先生,晚号紫水归人。广东江门市白沙乡人 ( 原辖新会县 ) 。
他生于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三年 (1428 年 ) ,卒于易考宗朱祜棠弘治十三年 (1500 年 ) ,享年七十三岁,后人把他的著作收集题名为《白沙子全集》。
他的家庭出身由于没有足够的早年材料依据,只靠《行状》分析,大体经济上不会很宽余,相当于小土地出租者或小地主,“有田二顷耕之足以自养” ( 《致邓督府》 ) 。他的祖父叫陈水盛,是个“隐士”,“少戆不省世事,好读老氏书,尝慕陈希夷之为人” ( 《行状》 ) 。父亲陈琮,没有当官,是受道家影响较深的人。他二十七岁那年,便死了,白沙是个遗腹子,全靠他二十四岁便守寡的母亲和祖父抚养成人。由此可见,他出身于一个封建社会的书香门第的家庭,但不会很富裕,也决不是一个“十室九不炊”的农夫家庭。
“献章仪于修伟,右颊有七黑子” ( 《明史》 ) ,这便很简单地把他的形象勾勒出来.自沙少年勤奋好学,天资聪明,记忆力强,读书成绩很好,十九岁 (1446 年 ) 中秀才。他的老师见他的文章不同常人,“世网不足以羁之”。廿岁 (1447 年 ) ,英宗朱祁镇正统十二年乡试,中举人。正统十三年 (1448 年,二十一岁 ) 中会试副榜,入国子监读书。“再上礼部,不第” ( 《明史》 ) 。也就是说,他在廿一岁和廿四岁两赴礼闱都名落孙山了。
由于仕途不济,连进士也考不中,所以可以讲他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失意的知识分子。于是他便改弦换撤,既然当官当不成,便在学术上狠下功夫。廿七岁 (1454 年 ) 他便远离家乡,到江西去,“从吴与弼讲学。居半载归,谈书穷日夜不辍”。 ( 《明史》 ) 吴与弼当时已是大名鼎鼎的理学家了,白沙受他的影响不少。回归故里后,他闭门读书,“尽穷天下古今典籍,旁及释老稗官小说”, ( 《行状》 ) 这便奠定他的渊博学问的基础。
他认为博读群书,也不是得‘道”的门径,于是,便“筑阳春台,静坐其中,数年无户外迹' ( 《明史》 ) 。这段生活,后来他的得意门生张廷实在《 白沙 先生墓表》中,得到详细描述:“壮从江右 吴聘 君康斋游,激励奋起之功多矣,未之有得也。暨归,杜门独扫一室,独静坐其中,虽家人罕见其面.如是者数年,未之有得也,于是迅扫夙习,或浩歌长林,或孤啸绝岛,或弄艇校竿于溪涯海曲,忘形骸,捐耳目,去心志,久之,然后有得焉。于是目信自乐”。当然白沙主静学业非无所得,正如他在《复赵提学》中说,“仆才不逮人,年二十七,始发愤 从吴聘 君学……然未知入处,比归白沙,杜门不出,专求所以用力之方……于是舍彼之繁,求吾之约,惟在静坐。久之然后见吾此心之体,隐然呈露,常若有物。……于是凄然自信曰:“作圣之功,其在兹乎 ? 有学于仆者,辄教之静坐'。这就可见他专心致志做学问,研究一套教学方法,成为当时非常有影响的“大儒”,“大隐”。 ( 即大学问家,大教育家 )
他的“大儒”声望得来,是在四十岁的那年,即宪宗朱见深成化二年,复游太学.祭酒刑让试和杨时《此日不再得》诗一篇,惊日:“龟山不如也”。飚言于朝,以为真儒复出.由是名震京师” ( 《明史》 ) .这真是“十年寒窗无人闻,一举成名天下知”。他名声远扬,可以说从此开始。
事后,他的学生给事中贺钦听共议论,即日抗疏解官,“执弟子礼事献章” ( 《明史》 ) 于是在吏部文选司作小官,时间很短,这可算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仕途生活”了,不久,便南下,回江西和广东家乡从事教学工作.
是时,名声日噪,“四方来学者日进”,据《新会县志》《白沙子弟传》共列一百零六入,在当时偏僻南方的新会,出现这样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确实了不起的。又据《本传》记载,“四方来学名不啻数千人。”他教出的学生,很多成为当时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而且担任当时国家重要职务,最著名的有:“南海张延实,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户部主事。” ( 《明史》 ) ,湛若水,“历、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数千学生中,地位最高,成就最大,要算是他了。而他对自已的老师,非常尊敬,“若水生平所至,必建书院以祀献章” ( 明史 ) ,还有东莞的林光,辽东义洲贺钦,东莞林时矩等,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他不但在当时国内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在海外也影响甚大,往来西两藩部使以及藩王岛夷宣慰,无不致礼于陈白沙 ) 先生之庐。” ( 《行状》 )
他的名气越来越大,成化十八年 (1482 年,已经五十五岁了。“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交荐.召至京,令就试吏部。屡辞疾不赴,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归.”皇帝召他似官,他托辞有病,巫以母老久病为由,辞谢做官。最后,他只得个“虚名”官而回来家乡.一直到他去世为止,数十年他都没有厕身于大官,勤勤恳恳地教书,潜心做学问。
由此可见, 陈白沙 先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封建社会正直的知识分子,而不是像有人骂他地方阶级政治上的保守势力的代言人。
( 二 )
今天我们要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把他放在那个时代、那个环境去评价,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评价,而决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苛求古人,这就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
关于对 陈白沙 先生的评价,历代都有争议,当今哲学家的争议尤甚。这个问题,我放于后面作介绍。我先发表自己对陈白沙的看法。我认为 陈白沙 先生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的,现分述于后:
第一,他是明代大哲学家、大思想家。 白沙 先生的思想上承宋儒理学的影响,下开明儒心学的先河,他是一位承先启后的历史中介人。尤其可贵的是,他敢于向陈腐的朱程理学挑战,敢于改革,创新。正如黄宗羲所说的:“ ( 白沙 ) 独开门户,超然不凡.”章太炎称“朗代学名和宗儒厘然独立,自成体系,自陈白沙始。”在明朝那个时代,统治者为了强化他们的统治地位,皇帝亲自提倡程,朱理学,咸为统治者独尊思想,思想禁锢很严,对朱熹学说不敢越出雷池半步。“明初诸儒,皆朱子之流余裔,师承有自,矩锅秋然。曹端,胡居仁笃践履,谨绳墨,守先儒之正传,无敢改铝' ( 《明史》 ) 但是, 陈白沙 先生就是敢碰,就是敢于冲破思想藩篱的束缚.所谓“学术之分,则自陈献章,王守仁始” ( 《明史》 ) 他就是在哲学思想这块阵地上,敢于提出自己的贝解,他说:“六经,夫子之书也,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其味,六经一糟粕耳。” ( 《道学传序》 )
至于他的“道”的问题,是他的哲学带根本性的问题,“道为天地之本” ( 《论前辈言铢视轩冕尘视金王·上篇》 ) 则历来为哲学家争论的焦点.如何理解他的“得道”和“心”的问题,本文留在后面作介绍.
第二,他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大教育家 , 这点是任何人也无可争议的,在我国教育央上,应该占有位置。香港同胞为纪念这位教育家,在香港黄竹坑开办‘陈白沙纪念中学',培育了不少人才, 陈白沙 先生从廿七岁受学于江西吴与弼开始,直至他去世,凡四十多年,把毕生精力献身于教育事业上,下面简述他在教育力面的主要成就,
(1) 教育的目酌论,自得之学.他明确地指出,“人要学圣贤,毕竟要去学他.若道只个希慕之心,却恐末稍未易凑白,卒至废驰”. ( 《与贺黄门》 )
(2) 他主张有教无类.“浮屠羽士,商农仆贱谒者,先生悉倾意接之,有叩无不告故天下被其化者甚众。” ( 《行状》 )
(3) 他主张勤奋学习,身体力行,独立思考.他少年除《四书》,《五经》和洛、闽《语录》外,甚至“小说”也没放过.博览群书,读书静坐.“自我不出户,岁星今十周。” ( 《初秋夜》 ) 他在《赠陈秉常 ( 其四 ) 》诗中说;“我否子亦否,我然子亦然,然否苟由我,于子何有焉.人生寄一世,落叶风中旋,胡为不自返,浊水连清渊。”这就表达了他主张独立思考,反对唯唯诺诺,墨守成规,—个人要有进取精神的教育思想 .
(4) 他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反对好高鹜远。他说,“两脚着地此何关,白云与尔同去还,正当海阔天空处,不离区区跬步间。” ( 《行状》 ) 他在《李文溪文集序》中写道:“予尝语李德孚曰;士从事于学,功深力到,华落实存,乃浩然自得。”他在《与贺克恭论学书》一文中对此问题阐释更透彻,他说:“前辈为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更无别法也 . 即此便是科级,学者须循次而进,渐到至处耳 ” 。
(5) 他重视德育、体育与劳动教育。当然他当时的德育,就是封建伦理道德的教育,就是重礼节,决非我们今天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他说:“弃礼从俗,坏名教事,贤者不为。愿更推广此心与一切事,不令放倒,名节道之藩离,不守,其中未有独存者也。” ( 《与贺克恭论学书》 ) 他长期生活在农村,接近群众,接近生产,写了不少田园诗篇:“高人谢名利,良马罢羁鞅,归耕吾岂羞,贪得而忘想。” ( 《归田园·之二》 ) “百年鼎鼎流,永从耕桑民” ( 《怀古田舍》 ) 在《除夕呈家兄》诗中,更能集中地看到他重视劳动教育思想,诗曰,“我年未老筋力衰,耒耜即付大头心,童牛生角禾登垄,为我且给通家糜。”他平日教学读书之余,尚喜垂钓,今江门市长堤路尚保留“陈白沙钓鱼台”纪念馆,以祀纪念先生。他重视教学习射礼,这是体力运动的一种,可见他重视体育教育。
他创建一套“静养”的教育方法论。“献章之学,以静为主。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 ( 《明史》 ) 他说:“善学者主子静观动之所本,察于用以观体之所存。”(《与贺克恭论学书》)“为学须从静坐中养出端倪来,方町商量处。” ( 《明儒学案·白沙学案》 ) 他的“静坐”,“静养”,并非简单地静坐,静养,而是学到一定知识,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自己真正体会,把死知识变为活知识,这须要一个消化过程,思考过程,辨析过程。这便靠“静坐中养出个端倪来。”他的得意学生张延实写道:“其始学者障于言语为之末也,故恒训之日,去耳目支离之用,全虚园不测之神。其后惧学者论于虚无寂灭之偏也,故又恒训之日:不离乎日用而见鸢飞鱼跃之妙。门人各随其所见所闻,执以为则,天下之人,又各随其所见所闻,执以为称,果足以知先生之道也哉. ( 《行状》 ) 这段话便可以概括 白沙 先生的“主静”的教与学方法的整个过程,他教学生主张启发式教学,废止填鸭式教学。他在《示湛雨》一诗,用形象比喻去说明他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诗曰,“天命流行,真机活泼。水到渠成,鸢飞鱼跃。得山莫杖,临济莫渴.万化自然,太虚何说。绣罗一方,金针谁缀'他想把金针授给学生,也只能按“真机活泼”,“万化自然”去办,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启发式教育,按教育规律办事。
第三,他为人正直、廉洁,言行一致,品格高尚,堪为人师表。正因为他早年仕途生活失意。断了他往上爬做官的念头,所以他才会钻进做学问,操教育之职,才会成为“大儒。”如果他早年“得志”,恐怕他没有这样大的成就。正因为他早年“失意”,故他对名利富贵便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对名利富贵非常鄙薄。他在《送季世卿还嘉·之三》一诗写道:“富贵何忻忻,贫贱何戚戚 ? 一为利所驱。至死不得息,夫君坐超此,俗眼多未识。勿以圣自居,昭昭谨形迹。'他虽然屡次得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交荐,皇上也想起用他,但他都‘屡辞疾不赴,疏乞终养'。 ( 《明史》 ) 他甘于过着这教书匠的清贫的生活。正如他的挚友罗伦赞他“不欲富贵而乐贫贱。”别人捐赠,周济他,他断言谢绝,他在《致邓督府》一文中写,“某无寸善可以及人 ( 谦称 ) ,有田二顷耕之足以自养。”他所处的年代正是明朝统治者日益腐败的年代,外忧内患,阶级矛盾尖锐,南方农民与少数民族斗争烽火连绵不绝。作为封建社会的‘大儒'的 陈白沙 先生,由于时代的局限,阶级局限,他当然不会加入到“农民暴动”的行列里,但他对农民深表同情,对那些贪官污吏,深恶痛绝。他声称那些“贪官污吏侵渔百姓甚于盗贼。” ( 《与刘方伯 东山 先生》 ) 他骂那些“官僚”,“禄蠹”是“瓜牙当道” ( 《鳄洲山遇虎》 ) 。他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和平安宁的社会,要求劳苦大众都能得到温饱,从他的诗句中,可见他的思想:“一洗日月光,再洗天地清。何止天地清,万世无甲兵”。“怅望百谷春,广济苍生饥。” ( 《湖西八景为罗一峰题》”当然,他的所谓“政治理想',在那种社会是无法实现的。但他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示不满,在他的诗歌中,也常常可以找到象“法好人莫传,衣好人莫穿” ( 《梦记》 )( 《又》 ) 的诗句。他一生持正义、爱人民,树公道,明奖罚的许许多多轶事,在他的故乡——江门市 ( 包括现辖新会县 ) 一带,源远流传着。他为人表率,风高亮节,博得人们的尊敬。
第四,他是一位有影响的哲理诗人和书法家。他自己虽然很谦逊地说,“只对青山不著书”,但是,他的子弟却把他的著作收集出版,合计诗歌 1997 首。他的诗歌有三个特色: (1) 富哲理性。他常常把自己的哲学思想,通过诗歌,形象地表露出来。他一举震惊朝廷的著名的《和杨龟山此日不得再韵》一诗,便是有力的论证。 ( 由于原诗太长, 50 句, 25 韵,只录数句例释 ) “道德乃膏腴,文辞乃秕糠。”这便是他重视道德,品格、思想修养。卑视那些靠“文章”作敲门砖而登上“官位'的名利思想。“善端日培养,庶免物欲戕。”这诗句正反映他的“自得诸心”。“领会此理”的哲学思想。 (2) 富通俗性。他在《归田园·之三》一诗,便通俗地描绘一幅南方贫苦农家凄辛的图景;“近来织畚徒,城市售者希,朝从东皋耕,夕望西岩归。贫妇业纺绩,灯下成岁衣。但令家温饱,不问我行违。”他的诗歌,在南方有一定的影响。《历代岭南诗选》便选载他七首。同时,他对文艺理论也有独到见解,他在《批答张廷实诗笺》中说:“大抵诗贵平易,洞达自然,含蓄不露,不以用意装缀,藏形伏影如世间一种商度隐语,使入不可捉摸为工。这也就是所谓雅建, (3) 富思想性.由于他长期生活于农村,农村生活与他息息相关,他同情农民,揭露黑暗现实。他在《悯雨寄黄叔仁》诗中写道:去年无雨谷不登,今年雨多种欲死。农夫十室九不炊,天道何为乃如此。自从西贼来充斥,一十九年罢供亿,科征不停差役多,岁岁江边民荷戈。旧债未填新债续,里中今有逃亡屋。安能为汝上诉天,五风十雨无凶年。”这简直是一幅南方贫苦农民的逃亡图。象这样具有强烈思想性的诗歌,足可以与杜甫的“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秦中吟”,“新乐府”相媲美。他的书法自成一体,刚健,雄浑,有力。
第五,他具有民族气节思想。他的爱国爱民的思想感情,年少已形成,“少读宋亡崖山诸臣死节事,辄掩卷流涕。”关于他这方面的史料与事迹,在新会,江门一带还流下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许多诗文, ( 白沙子全集 } 尚未搜集进去。在各地, 陈白沙 先生写的碑文,现在很多还未来得及整理,损失十分严重,应引起注意。据 ( 新会县志 } 载,他《登崖山观奇石碑》的题诗:“长年碑读洗残潮,野鬼还将野火烧。来往不知亡国恨,只看奇石问渔樵。”还有他的《凭吊崖门》等诗,都反映他的民族气节思想,人定胜天思想.这些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解放后,董必武同志写《游崖门》诗:“骂名留得张弘范,义士争传陆秀夫.大是大非须要管,华人爱汉耻崇胡。”尚有郭沫若同志的《论崖门》诗,陶铸同志的《崖门凭吊》诗,反映“四海同亲”的思想,都直接受到白沙诗的影响。
上述五个方面,述说陈白沙的历史贡献,尽管尚不全面,但可以勾勒千轮廓。这些都是历史事实,大致上已作历史上的肯定,争议比较少。问题是他的哲学思想,分歧较大,现介绍于后。
( 三 )
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大致从两个方面去评价 陈白沙 先生的。
第一:认为陈白沙学说是正宗的儒家学说。他的弟子大致都这样认为的,无论湛甘泉也好,张延实,林时矩、林缉熙,贺钦等也好,都认为自己的老师是继承孟子,颜子,周敦颐、程灏,程颐的学说。尽管他们对自己老师的学说理解,各自有所不同,发展方向也有所不同,但都说自己老师是儒家正宗,这点是相同的。稍后高攀龙说陈白沙是“曾点一脉”,李廷机,邹德薄,申时行等也认为 陈白沙 先生是属于“圣门一脉。”正如湛甘泉说:“先生之道即周,程之道,周、程之道即孟子之道,孟子之道即孔子之道,孔子之道即文,武,禹,汤之道,文、武、禹、汤之道即尧,舜之道。” ( 《粤秀山白沙书院记》 ) 真正比较客观地评价 陈白沙 先生、要数明代大哲学家黄宗羲,他的《明儒学案·白沙学案》,便是我国古代最系统,最概括对 陈白沙 先生的评价。他说:“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其吃紧功夫,全在涵养。喜怒未发而非空,万感交集而不动。至阳明而后大。两先生之学最为相近,不知后来阳明从不说起,其故何也,薛中离、阳明之高弟子也,于正德十四年上疏请白沙从祀孔庙,是必有以知师门之学矣。”这段话,本来是很客观评价 陈白沙 先生的历史地位,可惜后来许多哲学家,教授把它列为 ( “唯心主义”的依据,他们的逻辑推理是:王阳明是唯心主义的,所以,陈白沙也是此类货色。这明明是歪曲了黄宗羲的原意,把此话作了机械类比。
第二,说陈白沙学说是禅学.这学派是。以胡居仁,夏尚朴,罗钦顺为代表。胡居仁说,“周子有主静之说,学者遂专意静坐,多流于禅。” ( 《居业录》 ) 夏尚朴说:“盖东坡学佛,而白沙之学近禅,故云尔”。 ( 《夏东岩文集》 ) 这学派对后世影响较大,近代日本哲学家渡边秀芳,中山大学 李锦全 教授也认为:“陈白沙的思想还有来自禅宗和陆象山学的一面。” ( 《岭南历代思想家评传》 ) 事实上 陈白 沙 先生是借谈仙说佛去表现他的哲学思想, 易 君 左 先生说得很清楚,他说:“白沙思想受了佛教影响则又不必讳言,但白沙的静坐,不过是作圣之功的一种道具,他的学问,全是由静坐中体会来的,虽受佛教影响而毫无禅门臭味,这一点不可不知.” ( 《我们的思想家》 ) 就是陈白沙本人在临终时,也写过一诗,否定自己的思想是禅学。诗云广托仙终被谤,托佛岂多修,弄艇江门月,闻歌碧玉楼.”
至于近代,由于我国引进西方的哲学思想,近人对 陈白沙 先生的评论,就更加复杂了。海外 ( 特别指台湾,香港、新加坡 ) 非常注重“新儒学的研究”, ( 宋明以来的儒学家说 ) 作为他们社会思想的指导,自然, 陈白沙 先生是重点研究对象之一。解放前,国民党的伪行政院长王云五便主编出版一本《白沙年谱》,香港中 文大学 教授简幼文与陈应耀(陈白沙后代 ) 出版陈白沙专著。这里还要补充说两句,关 于陈白沙 先生的遗著《白沙子全集》,最早辑本是他的学生容贯所辑,刊行于弘治十八年 (1505) 明清年间,《白沙子全集》的木刻版,大概有十个版本之多,其中康熙年间与乾隆年间的木刻本流行最广。今年七月中华书局将出版《陈献章 } 集,以餐读者,这是一件好事。
据笔者所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 巴穗 先生也是研究 陈白沙 先生的专家。
日本的渡边秀芳也对 陈白沙 先生有专门的研究。
至于海内 ( 指大陆 ) 研究陈白沙的问题, 1957 年至 1960 年曾经有过一次大争论,现在正酝酿第二次争论。争论不外分为两派:
第一,认为 陈白沙 先生的哲学思想基本上属于唯心主义的。这派主张,在哲学界占大多数,只要翻开各大学的教授们撰写的《中国哲学史》,均可见。现摘录几个有代表性的主张,分别介绍: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研究室的同志认为:“陈献章在学术史上是宋代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的继承者。他本人的哲学思想却有一个变迁过程。……陈献章的所谓‘主静',就是陆九渊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理论的直接继承。……和一切主观唯心主义者一样,陈献章的思想最后也表现狂妄唯我论。” ( 《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宋元明之部》第 446 页 ~447 页 )
(2) 冯友兰先生认为:“ ( 白沙 ) 盖其初所学为朱学,其后所自得,则陆学也 o …”而其所谓理正如象山所谓理。” ( 《中国哲学史.下册》第 946 页 )
(3) 范寿康先生认为:“他 ( 白沙 ) 和象山一样,也是一个彻底的唯心论者 ? ……注重静坐的那种主张,完全脱胎于佛家的禅定,却是无可讳言的。” ( 《中国哲学史通论》第 368 页 )
(4) 李锦全先生认为;“ ( 白沙 ) 的‘道超形气'是客观唯心主义宇宙观。……白沙所描述的‘道',可以说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摸不着头脑,大有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的味道。但拆穿了,这无非是一种直观和内省的功夫,在哲学认识路线上属于唯心主义,”但他又承认:“陈白沙的认识论,本来也有唯物主义的思想因素。” ( 《岭南历代思想家评传》第 131 页至 132 页 )
(5) 钟泰先生在他写的《中国哲学史》中,认为白沙是出于康斋,近于象山。
(6) 把陈白沙说得一无是处,抨击得最厉害的,莫过于吕振羽先生了。吕认为:“到陈献章的时候,由于市民阶级都市经济的抬头,以及农村矛盾的发展,显示着封建制本身的危机。地主阶级各阶层为保持阶级支配地位这一共同要求下,便显示其政治上的统一倾向。从而反映在意识形态上也便一同倾向于保守。所以作为地主阶级保守倾向之代表的陈献章学,不只是吴康斋和薛敬轩两,派的折衷和统一,而且更玄些,政治上更保守些,以故从思想史的本身,陈献章学,可算是由陆九渊到王阳明 ( 仁守 ) 的过渡。” ( 《中国政治思想史》 )
第二,认为陈白沙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属于朴素唯物论,但它有唯心主义的成份。这派代表人是 章沛 先生,他的专著《陈白沙哲学思想研究》,可以充分反映出 章 先生这个观点这本书是解放以来唯一的一本研究陈白沙哲学思想的专著书。这本书的基本观点如下,
( 一 ) 在陈白沙的“道”论应该是:道是宇宙万有的实体,本体、总体,它是有规律地自己运动的,道从时空的角度来看是无限的,是永恒存在的,道是形而上的,但与“囿于形”的物是相通的;人是道的一部分,人为万物之一. ( 《陈白沙思想研究》第 50 页 )
( 二 ) 关于陈白沙的“心”论,章先生说:“白沙强调的心是个人具体的心,既不是陆九渊的与宇等同的‘心',也不是王阳明的与良知等同的‘心'。…白沙的心,是自我通向形上的道境的桥梁,因此成为自我形上性质取得的根据。……至于心外的道,不依赖意识而独立存在,心内的道反映心外的道,这两点他是始终肯定的。因此,在认识论的范围内,在‘真理' ( 主观的道 ) 论上,白沙哲学才带有主客观混淆的唯心的因素。天人合一的混淆,只表现于此。” ( 引文向上, 80 —— 90 页 )
( 三 ) 关于陈白沙的“涵养论。”章先生认为白沙的涵养论不是简单的静坐,它有三个内容, (1) 是涵养的目的,要求及原则,具体的方法——“学之指南”; (2) 创造性的学习精神=“自得之学, (3) “心学法门”——治心之学。 章 先生认为“白沙的涵养论的最大特色,在于他在强调实践 ( 行 ) 的基础上,提出独立思考,发挥思维的主观能动性的命题”,这是十五世纪中国“哲学上的创举”,“他在哲学的成就上是值得惊异。”
综上所说,笔者认为: ( 一 ) 根据国内国外社会科学学术动态的需要,当前海外人士非常注重研究“新儒学”: ( 当然他们的研究与我们有很大的差异 ) 所以,研究陈白沙的问题,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 二 ) 研究陈白沙的著作,应该从历史去分析,从当时环境去分析,不要从今天的角度去理解, ( 三 ) 研究陈白沙的著作,应该从他的语言本意,历史上习惯用语的辩析,具体语境的领悟,才会得出合理的评价。
“江门云水地,不绝往来交”,在著名理学家陈献章先生(即陈白沙先生)诞辰570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省、港、澳、台和其他省市以及海外其他国家、地区的专家、学者聚会江门,共同研究探讨陈白沙先生的学术思想和道德文章。各位专家、学者不惮劳累、有的还不远千里应邀而来,盛情可掬,令人钦佩。在这里,我谨代表江门(五邑)炎黄文化研究会、陈白沙思想学术研究会向到会的各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致以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敬意!
五百多年前,陈白沙先生诞生在江门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他对后人的影响决不仅仅在于他的学术思想和道德风范,还在于他开创的“江门学派”一时独领风骚——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学术赓始:岭南一地因“江门学派”的出现而在中华文化史上显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地位。可以这样说,岭南文化是从“江门学派”在全国发生影响,并以独特的流派融人中华文化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
白沙先生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者。白沙先生身处明代,这是中国历史上对人民思想禁锢极深的时期,帝室昏庸,奸臣当道、宦官弄权、“八股”取仕、特务(东厂)横行的政治社会现实,逼迫着读书人或身附权贵,与之狼狈为奸;或放浪形骸,归隐田园;或热心功名利禄,追逐声色。作为明代立国之本的儒学也逐渐衰微。而白沙先生正是作为一个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转变风气的人物出现的。他的哲学思想上承宋儒理学、下启明代心学,强调“立诚以为始”、“致虚以立本”、“自得以为验”、“自然以为宗”,在当时独树一帜,为儒学的发展开辟了新路。故黄宗羲评价他:“有明之学至白沙始人精微。”白沙先生专心学问,致力讲学,在教育思想上主张独立思考、学贵多疑,不仅要重视书本知识的教育,更要重视道德教育。白沙先生的道德文章名闻遐迩,士子从学问道者达数千之众,形成在全国也极具影响的哲学流派——“江门学派”,极一时之盛。白沙先生长于写诗,他的诗一如其人,力求合于自然。他主张:“足于道而后可足于言”,这个“道”即是自在感应中的自然。白沙的诗不好说理而以性情为主,是“率吾性情盎然而出之”,强调性情真、性情好,诗自然好,由此,他的诗也确实做到了他所提倡的那样:“平易洞达,自然雅健”。白沙先生还是一位极富创意的书法家,他将“虚静”、“自得”、“自然”的哲学思想融人作书之道,言其作书的目的是“以正吾心,以陶吾情,以调吾性”,尤其是他独创以茅草为笔,进行书法创作,笔法苍劲老到,气概雄强。白沙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但始终爱国忧时,恪守“土不居官终爱国”之志,他的德行和思想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江门学派,还影响了岭南后人,“故出其门者,多清苦自立,不以富贵为意,其高风所激远矣。”白沙先生生前名震京师,被时人称为“真儒”、“圣人”,死后又人祀孔庙,成为岭南惟一享有这一殊荣的人。故后人称其为“岭表一人”,这——评价并不过份。白沙先生是江门五邑侨乡的骄傲,他生于斯、长于斯、成就于斯、影响于斯并扩展开去,江门五邑因他而享有一定的知名度;白沙先生也是岭南人的骄傲,他和在历史上涌现的广东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一起,以自己的特立独行极大地提高了岭南文化的地位。今天,我们江门(五邑)炎黄文化研究会召开“陈白沙与江门学派”学术研讨会,就是为了进一步挖掘和整理白沙先生宝贵的学术思想财富,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近年来,我市对陈白沙学术思想的研究不断走向系统和深入,成绩喜人。1988年和1994年,在江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海内外陈白沙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在江门市召开了纪念陈白沙诞辰560周年及其学术思想研讨会和纪念陈白沙诞辰565周年及其学术研讨会,分别围绕陈白沙哲学思想的性质、陈白沙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和影响以及陈白沙思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讨,取得了众多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形成了一支以陈白沙研究会为中心的老中青结合的陈白沙学术思想研究队伍,而且,这支队伍在近年来不断壮大,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研究水平也不断提高。同时,我们还关注到香港、台湾、澳门、日本、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地都有专门从事陈白沙研究的学术团体或学者,而且不乏极富创见的研究成果。我们也与他们中的一些人士和机构进行了十分有益的交流。当然,对陈白沙思想的研究还有待于向纵深方向发展。
江门(五邑)炎黄文化研究会自成立来,也一直重视开展对陈白沙学术思想的研究,我们认为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份责任。我们一定要秉承白沙先生“学贵自得”、兼容博纳的求学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探讨,力求将陈白沙先生思想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严重的甚至会有坑坑洼洼的疤痕,让人联想到桔子皮或者是月球表面凹洞
陈白沙的故事读后感,作文500字以上!急急急!
多看就行了,我也要写
歌
忽然
陈白沙的故事读后感。作文五十字之一百五十字以上。
额
创新创业读后感
所谓读后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范文如下: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
我认为,创新就是根据人们的需求,然后你去做了去完成了,那就是一种创新。通过学习创新创业一课,令我对大学生创业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我们要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实战能力!
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创业的道路是充满艰难和挑战的。在创业和就业过程中要敢于竞争。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
在卷入创业热潮的同时,也要深刻地思考清楚,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自我定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只要自己从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无论最后成功或是失败,都是人生的财富。
扩展资料
写作注意事项:
1、先要重视感: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
2、要重视"读":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
文章标题: 陈白沙思想文化创新学习读后感怎么写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duhougan/119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