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5-22 22:42:46 | 作者:zui不上镜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阳光洒向桌台,微风翻动着静躺着的《晚熟的人》。忽的,又想起书中的三嫂,许多隐藏的情感和感悟便终于涌出来。于是提笔,写下这一篇。
也许是因为《火把与口哨》这一章是全书的最后一章。合上书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只三嫂。经历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的三嫂,是让我敬佩的,让我心疼的。
什么样的标签适合三嫂呢?是坚毅、爱子、大义又抑或是命苦?可又觉得什么标签都不适合她。只能说,莫言笔下的她太有血有肉了。
她是三嫂,是有远见的三嫂。
三嫂不同意父亲将三叔收为养老女婿的想法,认为如此她父亲曾为国民党的历史问题必将牵连于三叔和他的后代;三嫂认为她家的蜡烛店能经营的时间也有限,因为“将来这社会,必会向着越穷越光荣越富越可耻的变化”,而后来发生的文化大革命也的确证实了三嫂的远谋深虑——父母被逼得双双悬梁、蜡烛店也被付之一炬。在这本书中,我也的的确确感受到了文革的可怕——时代的悲剧。
她是三嫂,是有自己追求的三嫂。
像莫言写的那样“尽管三叔有恩于她的养父,但让他下定决心嫁给三叔的最主要原因,也许是共同的特长和爱好”,他们都爱好口哨,他们都吹得一口好哨。如果仅仅只是因为三叔的恩情,三嫂嫁给他,会让我觉得她只是为了报答三叔,和那些动不动就只能以身相许的人所差无多。但是对于三嫂来说,这也许只是一部分原因,主要的是她自己内心喜欢的东西和喜欢的人相碰撞了吧。
在看到三叔遇难后,面对副矿长的对三叔的赞扬、对现状的描述、对三嫂的赔偿......三嫂都只是一句“我想见见人”......三嫂醒过来之后“干号着、没有眼泪、猛然又哽住,咳几声,吐出一口鲜血”,而后是一曲婉转又悲凉的哨声献祭。
大抵,上一代人的爱情,就是如此吧!爱得深沉,却从未曾甜言蜜语,他们都在彼此的生命中诠释着心。
她是个“寡哭”的人,因为她这一辈子都在“哭”。
失去了父母和丈夫之后的三嫂,厄运并未因此停止。
外出办事儿回家后的她就发现儿子被狼叼走,疯狂找寻无果,也竟听信了村里的谣言,认为自己的女儿因为贪吃人贩子的糖果而撒谎了。可是小孩子的情感也是很脆弱的啊,更何况是自己亲眼所见的弟弟被狼叼走,自己却被妈妈怀疑,因而三嫂的女儿清泉服药自尽。
直到这里,我才清楚,再聪慧的人,在遇到不断击垮自己所爱所念的事儿之后,也会失去理智。三嫂不该听信那空穴来风,可是那个时候的她,又能怎么办呢?只能希望听到自己儿子活着,哪怕是个谎言。
为母则刚,这是我在三嫂身上看到的词语,用来形容她,也是再合适不过了。可是如果可以,我多么不希望她与这个词有所关联啊。
女儿离去之后,三嫂也终于无所挂念了。她准备“反击”了。她准备了很久制作火把,为这一战——灭狼复仇!狼穴里那双小鞋子是三嫂唯一的战利品。
这也许也是她对命运不公的反抗吧!
失去了所有,便也无畏所有。
火把与口哨,一为儿,一为夫。燃烧的是女子对命运的不屈,吹响的是对爱情的祭奠。
三嫂是那个时代里敢于高歌的逆旅人。
她逆着时代对妇女的束缚,去追寻爱情、去复仇。三嫂是真是存在的吗?我不敢去猜,也不想去猜,因为这里,心,会疼。
缓缓合上书,好像,慢慢懂得了“时光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真谛。
在阅读的世界里,我逆着时光,在作者描绘的世界里,共情着人物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人生如同电影般一帧帧在读者的时光里放映。
在每本书里,我是个行人、也只是个过路者,面对书中人物的苦难,面对过去的时代的遗憾,我无法去帮助、去改变。也因此,只能在阅读的逆旅中汲取经验、去积蓄力量,去对抗现实世界的不公与黑暗,而后高歌!
我想,这大概也是阅读的意义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