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9-08 16:00:2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6次
用典,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古诗歌常用用典,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古诗歌常用用典(一)
一般而言,古典诗歌中的用典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即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
一、用事用典用事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爱用典故,常常一连使用数典,多数是出于内容的需要,有时也难免堆砌。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
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⑨,尚能饭否?[注释]
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帅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是说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从注释上不难看出全词几乎始终在用典中展开。词人借古讽今,批判了当时的掌权者韩侂(tuō)胄冒险北伐、妄图侥幸取胜的错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想建功报国而不能施展才略的悲愤心情。这个主旨,主要是通过四个影射现实的历史故事表现出来的,即刘裕、刘义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和廉颇的故事。这首词是对当时统治者的批评,因为不方便正面直说,所以用典就是最好的办法。
高中语文古诗歌常用用典(二)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用典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用典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里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高中语文古诗歌常用用典 (三)
一、答题基本方略
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
(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
1.抒情言志的方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
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
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语言方面:
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
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
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写过豪放词作品的词人中最喜欢用典的是谁?
写过豪放词作品的词人中最喜欢用典的是——辛弃疾。
辛弃疾写词时喜欢运用典故来书写。
辛弃疾用典的词
以《摸鱼儿》为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中的“长门事”,指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因嫉妒被废,迁住长门宫.陈阿娇为了想重新得到汉武帝的宠爱,送黄金(实际是青铜)百斤给文学家司马相如,请他写了一篇《长门赋》送给汉武帝,据说汉武帝读后很感动,陈皇后也因此复得宠信.词人借用此典故,表面上是写一个失去皇帝宠爱妇女的苦闷和怨愤.实际上是借陈阿娇的故事,说明自己受人排挤、打击,爱国深情无处倾诉的苦闷心情.词中的“玉环”指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安禄山叛乱、玄宗幸蜀时死于马嵬兵变中; “飞燕”指汉成帝的宠后赵飞燕,后来因被废为庶人而自杀.这两个人都以善妒而著称,且都不得善终. 词人在此是借用这两个典故来警告那些掌权的大官们,即词中的“君”,叫他们别太洋洋得意了,历史上的杨玉环、赵飞燕那样为皇帝宠爱,可都没得到好下场.
辛词用典的特点
辛弃疾的词,几乎每一篇都用典,有时甚至一篇中连用数典,分析一下,辛词的用典有如下几个特点:
1.好任意驱遣古人,表达自己的爱和恨。
辛弃疾往往喜欢借用古代人物的形象来自况:豪情满怀时,他把自己比作“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的女娲(《满江红·鹏翼垂空》);壮志难申时,他把自己比作“貂裘敝,征尘满目”的苏秦(《满江红·倦客新丰》);老而不用,他发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慨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引廉颇以自况;被人猜忌,他痛恨“蛾眉曾有人妒”(《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借屈原以自比;他蔑视“言无可采,只知求田问舍” 的许氾“怕应羞见,刘郞才气”(《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他把一味主和的人视作清谈误国的王夷甫,谴责他们“神州沉沦,几曾回首?”(《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他更揭露敌人内部的矛盾重重:“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貍愁”――敌人并不可怕,他们是完全可以战胜的。
总之,他要古人出来代他说话,他让历史来为他作证,他对这些古人或爱或憎,或鄙视或仰慕,他把这样强烈的情感倾注于早已僵死的古人身上,重新赋予他们以生命,从而使他们个个具有了鲜活的启发、教育、鞭策和感染的力量。
2.好连用数典,曲折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好连用数典,也是辛用典的一个特色。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在这首词的上片,作者写自己登上赏心亭,由于收复中原无望而无法排遣的家国之怨,表现了自己请缨无路,不被理解的痛苦心情,可说是情深意切。既然不被理解,报国无门怎么办呢?在下片,诗人连用数典,表达了他的理想、抱负和万般无奈的矛盾心情:“休说”三句,用晋人张翰典:虽说壮志未酬,怎么能像张翰那样,一心只想着故乡的莼菜羹鲈鱼脍呢?再用三国许氾典(“求田问舍”三句):胸无大志,只想求田问舍的人,又有什么出息呢?继而用东晋桓温典(“可惜流年”三句):但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光阴虚度,壮志难酬的痛苦又怎么能忍受呢?这三个典故,孤立地看来,可说是风马牛不相及,但辛弃疾巧妙地将其连为一体,不仅深刻真挚地表达了自己欲图抱负而不能的痛苦心情,而且三个典故含意逐步加深,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使典故有了新的生命力。
《别赋》里的用典,可谓是江淹才华的一个体现。本文用典极多,或者直接使用,或者化用,灵活佳妙,使《别赋》称为千古离别散文之祖。
《别赋》里的用典,不求旧典翻新,不求僻典,只求适当精炼。有的典故一望便知。比如“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用的是俞伯牙鼓琴而渊鱼出听,瓠巴鼓琴而六马仰秣的故事。还有的大家熟悉的典故,就典出即止,比如“韩国入厕,吴宫燕市”,指的就是大家熟知的春秋时期的刺客聂政、豫让、专诸、荆轲的故事,因为读者耳熟能详,所以点到为止。并不铺陈,读者自然能够领会。
再如“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以及“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青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等句子,都是点出典故化于文章。回文诗,用的窦滔远走,妻子写回文诗表达思念的典故。
诸如此类,不一一列举。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