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作文 > 文章正文

用冰做管道输油现实吗

时间: 2023-02-28 19:01:2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用冰做管道输油现实吗

美国的什么洲在19世纪60年代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输油管道?

1859年8月27日,美国宾夕法尼亚的泰特斯维尔诞生了美国第一个油田。最早的盛油工具是装啤酒的木桶。各个石油生产商雇用马车,把一桶桶原油运到河边,装上平底驳船,沿阿列汉尼河顺流而下,到达匹茨堡炼油厂。在油区里用马车拉运原油,从井口拉到河边,每桶的运费高达2.5~5美元。怎么把这笔运费节省下来呢?
有一个采油生产商,名叫赛缪尔·范·赛克尔(Samuel Van Syckle),在油区里铺设了第一条管道来输油。这是用螺栓把一根根2英寸(约5.08厘米)直径的熟铁管连接起来,从皮托尔镇(Pithole City)到米勒农场火车站,全长5英里(约8千米),埋入地下2英尺(约0.5米)深。首站上用2台蒸汽机带动的泵压送,日输油量800桶(约40000吨/年),每桶油的运费才l美元。于是,油田上很快铺满了集输管道。
但是,埃克森公司《发现的100年》画册上说,宾州最早的输油管是木制的。《石油、金钱、权力》一书也说,1863--1865年运油最便宜的是木制管道。
其实,中国人早在1000多年前在四川自流井地区就已经使用竹、木管道来输送天然气和卤水。这种管子叫“笕”或“枧”。中间挖空的竹子或木头,外面缠上竹篾条,用桐油和石灰把缝隙涂上,作为连接、加固和防止渗漏。以上讲的是油田或气田内部的管道。
最早的第一条外输管道,或叫做“长输管道”,是宾夕法尼亚产油区的一部分石油生产商联合建造的“潮水”(Tide Water)管道。它建于1879年5月,从宾州的格里维尔到威廉港,全长90英里(约145千米),管径6英寸,日输油能力10000桶(约50万吨/年)。管道翻越了阿列汉尼山脉。
《石油、金钱、权力》一书称,这是“全世界第一条长途输油管线”。但是,美国油气杂志(OGJ)美国石油工业100周年专辑报道:“世界第一条管道干线是1874年建成的从宾夕法尼亚油田到匹茨堡的管线,属于哥伦比亚管道公司,管子直径76.2毫米,全长60英里(约96.5千米),日输能力3500桶(约17.5万吨/年)。当时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为阻挡它建成,不允许它穿越铁路。为此,只得在铁路两侧各建一座终端,在铁路上方架起高架桥。”
1907—1910年,在美国,从俄克拉何马州产油区到得克萨斯墨西哥湾海滨建成了两条8英寸(约20厘米)的输油管道。
1923年,从怀俄明州的茶壶山到中陆地区建成了一条管径10英寸(约25.4厘米)和12英寸(约30厘米)的输油管道。
现代输油管道的开始
20世纪20年代末焊接技术的诞生,使管道和储罐建设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
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日作战,抽调了大量油轮到西海岸。与此同时,德国大规模开展潜艇攻击,重点打击美国的油轮。1942年前4个月,美国有48条油轮被击沉,美国的石油运输发生严重困难,因为东海岸所需的原油和油品,绝大部分靠油轮海上运送。1940年6月,船运石油每天高达23.4万立方米,而管道运输仅0.64万立方米,铁路只运12.7万立方米。
在此情况下,1942年美国石油协调局和战时石油委员会召集67家石油公司商议。大家建议,从盛产石油的得克萨斯州朗维尤往纽约州费城地区建一条“大口径(BigInch)”输油管道,管径24英寸,全长2155千米。1942年8月3日铺设第一节管子,1943年2月19日开始南段输油。
与此同时,1943年1月26日政府批准,开工建设几乎平行的“次大口径(Little Big Inch)”成品油管道,管径20英寸(约50.8厘米),起点为得克萨斯州的博蒙特,终点是新泽西州的贝永,全长2373千米。
这是当时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原油管道和成品油管道。有的书上把这称为现代输油管道的开始。
1944年6月,为支持战争,跨越英吉利海峡建设了一条成品油管道。
到1959年,美国的原油输送管网已经发展到16万英里(约25.7万千米)。80%运往炼油厂的原油靠管道运输。
在当时苏联卫国战争中,管道建设事关重大。
战争期间,苏联也建设了一条至关重要的输油管道。当时苏联90%以上的石油产自高加索地区,特别是巴库。但是,德军已经占领了煤炭中心顿巴斯,包围着原斯大林格勒。巴库的石油要运往莫斯科、列宁格勒及乌拉尔地区的工业基地,只能向东南经由里海海上的船运,再走铁路绕道中亚。为此,斯大林为首的苏共中央决定建设从里海之滨阿斯特拉罕,通往萨拉托夫的输油管线,全长820千米。这是当时苏联距离最长的输油管道。钢铁供应困难,大部分管子使用从巴库到巴统那条管道拆下来的旧管子。这些管子需要清洗,重新做防腐层,不少地方已经腐蚀,需要补焊。总共有五万多个管端要修补。动员了大量骆驼和马匹作为运输工具。发动了上万中亚地区的集体农庄庄员挖沟和填埋。这条管线的建成,加上两条输气管道的建成,从根本上保证了斯大林格勒附近萨拉托夫等后勤基地的能源供应,有力地支援了战争。
最惊心动魄的一场管道抢建战发生在1942年。早在1941年秋,苏联第一大城市列宁格勒(即圣彼得堡)就被德军包围。进入列宁格勒的全部公路、铁路都处在德军大炮和飞机轰炸之下。冬天,拉多加湖冰冻,成为唯一一条运送生活物资和军火的通道,称为“生命之路”。可是,春暧花开,这条通道就要中断。列宁格勒只剩下30~40天的燃料了。1942年4月,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突击抢修一条穿越拉多加湖底的水下成品油管道。1942年5月开工,管径101毫米,全长30千米,其中水中21.5千米,最大水深12.5米。白天要冒着敌机的轰炸。一节节钢管用原木扎成的木排拖运。6月16日建成投产,每天向列宁格勒供应400吨汽油等石油产品,有力地支持了列宁格勒保卫战。
大口径输油管道
20世纪50~70年代,是世界油气田大发现的年代,也是石油消费量快速上升的年代。相应地,世界各地开展了多项大口径、长距离的管道工程,把管道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一项大型管道工程是埃克森、雪弗龙、德士古、美孚4家的沙特子公司阿美石油公司(Aramco)建的“横贯阿拉伯半岛输油管道”(Tapfine)。起自沙特阿拉伯东部产油区卡提夫,贯穿沙特阿拉伯东西,经过叙利亚,直达地中海滨黎巴嫩的赛达港,管径30英寸,全长1040英里(1673千米),日输油能力32万桶(相当于年输油1600万吨),1957年扩大到日输45万桶(约12250万吨/年)。由此,沙特阿拉伯生产的部分原油可以经此管道直抵地中海装船,不必绕道阿拉伯半岛,不走苏伊士运河,运距大为缩短。自此,阿美石油公司的产量急剧增长,1938年才6.5万吨,1949年达到2282万吨。
1978年阿美石油公司开工建设一条新的横贯阿拉伯半岛的东西输油管线,称为PetroLine,起自东部的阿卜凯克,终点是西部红海之滨的延布港,全长1202千米,管径48英寸,输油能力高达每天240万桶(相当于年输油12000万吨)后来扩大到400万桶(约2亿吨/年)。这可能是世界上输油能力最大的原油长输管道。1981年7月竣工投产。同它并行的还有一条天然气凝析油管道,把东部大油区生产的天然气凝析油输送到延布的三座大石化厂作原料和燃料,同时给东西输油管线沿途13座泵站的燃气轮机供应燃料。
1963年3月,美国辛克莱、德士古、海湾等9家石油公司联合建设科洛尼尔成品油管道(Colonial Product Pipeline)。起点在得克萨斯州休斯敦附近的帕萨丁那,经过博蒙特、阿瑟港,然后北上,经过亚特兰大、费城,到新泽西州的林登,主干线长2478千米,管径分别是36英寸、32英寸和30英寸,外加2200千米支线。整个系统长达4552千米,日输油能力100万桶(约5000万吨/年),可以顺序输送118种石油产品。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成品油管线。
1968年,美国在阿拉斯加北坡北极圈内发现了普鲁德霍湾大油田。直到1973年11月,由于第一次能源危机,美国国会才批准动工建设横贯阿拉斯加输油管道。它起自普鲁德霍湾油田,终点在阿拉斯加南部的瓦尔迪兹港,全长1287千米,管径为1220毫米,日输油能力约80000立方米。直到1977年才建成。总投资高达88亿美元,可谓“世界之最”。它的技术难点在于穿越永久冻土带和地震多发区。为此进行了大量科学试验,独创性采取架空铺设方法。
20世纪70年代,中国建设了从青海格尔木,翻越唐古拉山,到达西藏拉萨的成品油管道,全长1076千米。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输油管道,最高点海拔4857米,全线平均海拔4260米。
20世纪80年代,美国建设了一条世界最长的热输重油管道。这就是美国东西大管道(West-EastPipeline),又称全美管道(AU American Pipeline)。它西端起自加利福尼亚海滨的圣巴巴拉,终点在得克萨斯南部的韦伯斯特,全长2817.5千米。这是一条加热输送重质原油的管道,管径762毫米,年输油量2500万吨。每个加压站都要对原油加热。
世界上另一个产油大国是前苏联。
20世纪50~60年代,苏联开发伏尔加河和乌拉尔山脉之间的“第二巴库”。这里离首都莫斯科和古比雪夫等工业重镇都比较近,无需建设距离在千米以上的管道。1952--1954年,这里建了6条输油管道,总长2300千米,其中最长的是阿里缅杰沃一高尔基市的570千米的管道。
1963年,苏联建成了“友谊”输油管道,口径从1020毫米到426毫米,全长4665千米,把原油输送到东欧各国。当时,苏联管道建设的高潮是伴随西西伯利亚石油天然气大发现和开发而形成的。自从1965年第一个油田开始产油,到1971年,建成了从沙伊姆油田到秋明市,乌斯季巴雷克油田到鄂木斯克炼油厂两条输油管道,管径1020毫米。苏联1971年的输油干线总长度达到32344千米~

 高凝高黏原油输送技术

由于中国近海油田产出的原油多具有高凝固点、高黏度以及高含蜡特性,因此在渤海湾、北部湾和珠江口海域已开发的海上油田所铺设的海底输油管道,全部采用热油输送工艺和保温管道结构。

海底高凝、高黏原油管道输送技术,是我国从海底管道工程起步阶段就注意研究和引进的。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渤海的埕北、渤中28-1、到渤中34-2/4油田和南海北部湾涠10-3油田开发配套的海底输油管道工程,都涉及如何解决好原油输送技术的问题。我们结合油田原油特性,与日本和法国石油工程界合作,研究采用了安全可靠的工程对策,学习引进了相关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技术。随后在渤海湾和北部湾自营开发的诸多油田开发工程中,设计、铺设了众多海底输油管道,形成了我国一套完整的海底高凝、高黏原油管道输送技术。通过大量工程实践应用和检验,证明该技术是实用和可靠的。

一、输送工艺

针对高凝、高黏原油的管道输送,国内外在油田及外输管道工程上使用了各种减阻、降黏方法,诸如加化学药剂、乳化降黏、水悬浮输送以及黏弹性液膜等,进行过大量研究和试验,但由于技术上、经济上的种种原因,均未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最实用、最可靠的方法仍是采用加热降黏防止凝固的输送工艺。

对高凝原油,为防止原油在管道输送过程中凝固,依靠加热使管道中的原油温度始终维持在凝固点以上。

对高黏原油,采用加热降低黏度,满足管道压降需求和节约泵送能耗。当然,在采用热油输送工艺的同时,一般都相应采用保温管道结构。

(一)工艺模拟计算分析

海上油田开发工程涉及到的海底输油管道,其输送工艺模拟计算,一般要根据油田地质开发提供的逐年产量预测(并考虑一定设计系数),计算不同情况(管径、输量、入口温度等)下的压降、温降以及管道内液体滞留量和一些必要的工艺参数。依此选择最佳管径,确定出不同情况下的工艺参数(不同生产年的输送压力、温度等)。

近年来,原油管道输送工艺模拟计算分析普遍采用计算机模拟程序进行。中国海油从加拿大NEOTEC公司引进了PIPEFLOW软件,该软件与流行的PIPESIM、PIPEPHASE等商业软件类同,汇编了各种计算方法及一些修正系数、参考数据库,供设计分析者选用。

(二)保温材料的选择和厚度确定

对采用热油输送工艺的海底管道,热力计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其中管道传热系数K值又是管道热力条件的综合表现。K值除受管道结构影响外,埋地的地温条件、保温材导热系数和保温材厚度是三大影响因素。

从计算分析结果看,由于地温变化不大对K值影响不明显,只是在低输量时,要注意其对终温的影响。

保温材性质和保温层厚度是影响K值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影响管道终温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选用的保温材料与国外最常用的一样,是采用聚氨酯泡沫塑料。这是一种有机聚合物泡沫,能形成开孔或闭孔蜂窝状结构,优点是导热系数小(≤0.03W/m2·h.℃)、密度低(40~100kg/m3)和吸水率小(≤3%),且化学稳定性好,同时工业生产成熟,价格相对便宜。从保温效果考虑,当然是保温层厚度越大越好,但是,当保温层厚度达到一定值时,保温效果的增加和厚度的增量不再呈线性增加的关系,而是增加十分平缓。特别是对海底管道,保温层厚度增加意味着外管直径增加,就长距离管道而言,外管增加一级管径,钢管用量和施工费增加都是十分可观的。因此,根据计算分析和优化设计,认为选用保温层厚度为50mm是合理的。

(三)停输和再启动计算分析

停输和再启动计算分析是高凝、高黏原油海底管道工艺设计的重要内容,将直接关系到管输作业的安全和可靠。

停输后的温降分析,视为最终确定管道安全时间。对于采用热油输送工艺的管道停输后,随着存油热量散失,原油将从管壁向管中心凝固,凝层的加厚及凝结时释放的潜热将延缓全断面凝固的过程。存油凝固时间取决于管道保温条件、油品热容、停输时的温度和断面直径。通常这些数值越大,全断面凝固时间就越长。一般凝油层厚度在管道轴向是一个变化值,通常以管道终断面凝油厚度作为安全停输时间的控制值。

对于加热输送的高凝、高黏原油管道发生停输,且预计在安全停输时间内时,不能恢复管道输油,为保证管道安全,最有效的措施是在管内存油开始凝固时,用水或低凝油将其置换。

停输后的再启动分析,是考虑管道发生停输后可能出现的最不利工况和环境条件,此时要恢复通油,需计算所需的再启动压力和提出实现再启动要采取的措施以及增设必要的设备和设施。

通常,再启动压力(P),用下式计算:

中国海洋石油高新技术与实践

式中:P为再启动压力(Pa);P。为管道出口压力(Pa);Di为管道内径(m);τ为原油在停输环境温度下的屈服应力(Pa);L为管道可能凝固的长度(m)。

(四)水化物和冲蚀的防止措施

海上油田开发工程涉及的输油管道,是一种与陆上原油长输管道和海上原油转输管道不同的管道,它是从井口平台产出的原油气水混输至中心处理平台或浮式生产贮油装置的油田内部集输管道。该类海底管道输送时伴有从井口采出的水和气,属于混输管道,对这类油管道,也是采用加热输送工艺和保温管道结构。

做这类混输油管道的工艺设计,除做净化原油输送管道通常要进行的模拟计算分析外,还要增加段塞流分析和防止水化物和冲蚀产生的分析。

段塞流现象是油气混输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正常输送过程中,如何判定是否出现严重的段塞流,以及如何确定段塞流长度,目前已经有了通用的分析计算判断方法。在清管作业过程中,由于管道内存在一定的滞留液量,因此在清管器前将形成液体段塞流。在下游分离设备设计中必须考虑清管作业引起的段塞流影响,一般是设计一定的缓冲容量,使容器操作始终维持在正常液位与高液位报警线之间,确保生产正常。

水化物是影响海底混输管道操作的一大隐患,特别是在以下三种工况下可能出现水化物,为此提出了防止形成水化物的措施:①低输量状况,为防止水化物生成,要求在输送过程中,管道内油气温度始终维持在水化物生成温度以上。但在低输量状况下,温降很快,根据水化物生成曲线判断,可能会生成水化物。此时应及时注入甲醇之类的防冻液(水化物抑制剂),以防止水化物生成;②停输过程,在长期停输状态下,由于管道内油气温度降到了环境温度,且管内压力仍保持较高压力状态,所以可能生成水化物。此时,应采取的措施,一是给管道卸压,二是往管道内注入水化物抑制剂;③重新启动,通常停输后再启动,需要高于正常操作压力的启动压力,而这时温度又往往很低,故很容易生成水化物。此时应采取连续注入水化物抑制剂的做法,直到管道内温度达到正常操作温度为止。

防止产生冲蚀是油气混输管道工艺设计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多相混输管道,若流速超过一定值时,液体中含有的固体颗粒会对管道内壁形成一种强烈的冲刷腐蚀,特别是在急转弯处如海底管道立管及膨胀弯处。因此设计时要计算避免冲蚀的最大流速,其公式为:

中国海洋石油高新技术与实践

式中:Ve为冲蚀速度(ft

lft=0.3048m。/s);pm为在输送状态下,多相混合物的密度(磅

1磅=0.453592kg。/立方英尺

l立方英尺=20831685×10-2m3。);C为经验系数,连续运行取100,非连续运行取125。

冲蚀速度是混合物密度的函数,混合物密度越大,冲蚀速度越小,混合物密度越小则冲蚀速度越大。为保证在管道内不产生冲蚀现象,应控制管内流体流速一定低于计算出的最低冲蚀速度。

(五)操作管理

对海底高凝、高黏原油管道特别要注意以下操作管理问题。

1.初始启动

初始投产运营,一般采用以下作业步骤:①用热水或热柴油预热管道,使管道建立起适应投产作业的温度场;②待测得出口温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按要求开井投产。

2.停输及再启动

停输一般分应急停输和计划停输两大类,停输情况不同,再启动方式也不同。为确保管道停输后的再启动,一般在井口平台上设置高压再启动泵。

a.对短期停输,指管内流体最低温度在某个设计值(如原油凝固点)以上,可使井口油气直接进管道或用高压泵启动。

b.对长期停输,在停输之前,应启动高压泵完成管内流体置换作业。如果事先没有准备,属于意外突然停输,一旦停输时间较长,管道内降至环境温度,原油析蜡并凝固。此时,要采用启动高压泵,用柴油置换出原油,然后按初始启动步骤进行。

3.清管

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应根据生产情况经常进行清管作业,清除管内蜡沉积和滞留液体,以提高输送效率和减小腐蚀。

4.化学剂注入

在正常输送过程中,应考虑注入以下化学剂:

防垢剂——防止管内由于原油含水而结垢使输量减少;

防蜡剂——防止原油中蜡凝结在管内沉积;

防腐剂——可在管内壁形成一层保护膜,使腐蚀液与管内壁隔离,起到保护作用;

防冻剂——甲醇之类,为防止水化物生成。

二、保温海底管道结构

对采用热油输送工艺的海底高凝、高黏原油管道,为使沿程温降减慢减小,最常见也是最实用的是将输油钢管做成保温结构。我们广泛应用了海底保温管道结构,形成了完整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一)已应用的结构类型及特点

海底钢管保温管道结构(在此不涉及可挠性软管海底管道),可归结为两大类型:一是双层钢管保温结构;二是单层钢管保温结构。

1.双层钢管保温结构。

或称复壁管结构,其管体断面如图15-3所示。在这一类型中,又存在三种形式。

图15-3 双钢管保温结构

图15-4 带封隔法兰的双层钢管保温结构

第一种形式:管体结构如图15-4所示。单根管节(一般长度为12m或40ft)每端均设较强的封隔法兰。在内外管之间的环形空间,注入发泡材料,形成封闭止水保温单元。这个单元内外管靠两端封隔法兰连为一体,内管的热伸缩靠封隔法兰强行约束,使内外管不发生相对错动。海上铺管时,相邻两个管节的外管,用两个半瓦短节相接。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万一管道外管或接口处发生破损,保温失效就被限制在最小范围内。缺点是接口焊接工作量大,用铺管船法铺管,速度上不去,致使工程费用高。

图15-5 带特殊接头的双层钢管保温结构

图15-6 内外管可相对移动的双钢管保温结构

第二种形式:保温管节两端内外管采用特殊接头连接,如图15-5所示。最早是由壳牌石油公司等提出研究,后来为意大利Snamprogetti公司开发成专利产品,它已在一些海底管道工程中投入使用。显然,这种形式已经保留了第一种形式的优点,又克服了其不足。在铺管船上它可以像铺单层钢管一样,多个焊接站进行流水作业,使海上铺管速度大大增加。这种形式的问题在于接头是专利产品,费用高。我国南海东部惠州26-1油田的海底输油管道应用了该专利产品。

第三种形式,如图156所示。这种形式,内外管可做相对移动。在海上连接时,内管接口焊好后,补上接口保温材料,然后拉动外管进行对接,无需采用半瓦管。相对来讲,可减少海上焊接工作量,提高铺管速度。中国海油通过与日本的公司合作,引进了这种形式保温海底管道设计与海上安装技术,在已经铺设的诸多海底输油管道上均采用了这种结构形式。

2.单层钢管保温结构。

这类结构与双层钢管保温结构的区别在于外面的护套管不用钢管。按照外套管材料不同,又可分为以下五种。

第一种,高密度聚乙烯外套(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jacket)。高密度聚乙烯是一种超高分子量聚合物,它是阻止水蒸气通过的极好材料。这种超高分子量改善了钢管抗磨、抗冲击、抗撕裂和整体物理强度力学性质。这种预成型的外套系统,与钢管外套相比,具有重量轻、无需作防腐蚀保护的特点。暴露在管节两端的保温泡沫采用热缩性聚合物端帽保护,现场接点处也用热收缩套作止水防腐蚀处理。这种外套系统已被欧美国家的公司在阿拉伯湾、加蓬外海的海底管道工程中应用,最近几年,应用水深已达43m。

第二种,锁接螺旋钢外套(Spirally crimped steel jacket)。这种外套的特点是用钢量远低于采用常规钢管的管道外套。现场接口处不需对焊,暴露在管节端部的泡沫保温材料仍用热缩性端帽保护。这种外套系统,在国外已广为应用,最大应用水深已达55m。

第三种,模制的聚氨酯外套(Molded polyurethane jacket)。这种外套将防腐蚀材料和聚氯乙烯(PVC)泡沫保温材料结合为一体(图15-7)。其优点是:①管道能保持较好的柔度,可用卷绕船铺设。②在海底万一外套被损伤,暴露在水中的保温材料很少,不像其他系统会整个管节泡水。③在保证泡沫干燥方面有较高可靠度。

图15-7 模制聚氨酯外套保温结构

图15-8 橡胶外套保温结构

第四种,橡胶外套(Rubberjacket)。与模制聚氨酯外套相似(图15-8)。只是外套是由PVC泡沫与橡胶层组成。大约每层PVC厚5~8mm,橡胶层厚1mm,层数的多少取决于保温要求,但最外层的PVC泡沫要用较厚的橡胶层来覆盖保护。

第五种,取消外护套系统。在输油钢管的外面施加的保温材料,既能防水也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同时又能抗较高的静水压力和具有抗机械破坏较强的能力。这种结构应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单层钢管保温结构。

(二)设计和施工关键技术

在我国建成的海底钢管保温管道绝大多数是双重钢管保温结构。该项保温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是由中国海油从日本引进的。

1.设计关键技术

双重钢管保温结构的海底管道设计,关键技术是平管部分结构分析和立管膨胀弯系统的整体分析。

对平管部分的结构分析,应用日本新日铁公司开发的“DPIPE”计算机分析程序。该分析程序的结构模型如图15-9所示。

图15-9 平管结构分析模型

A,A′—外管的不动点;B,B′,E,E′一内外管之间的锚固点(隔舱壁);D—内管的不动点;KB,KB´—弹簧常数;Wf—与土壤的摩擦荷载;A-A′—不动部分(外管);Li+Lm,Li′+Lm′—可动部分(外管)

图中,模拟两端立管膨胀弯约束的弹簧刚度KB、KB´由其后说明的立管膨胀弯和平管连接整体分析模型求出。

对埋地管道,管土之间的摩擦荷载Wf由下式计算:

中国海洋石油高新技术与实践

式中:W=r'hDo;μ是摩擦系数;Do为管道外径;ws为管道水下单位重量;r´为土壤水下容重;h为埋深。

对立管膨胀弯系统的整体分析,采用日本新日铁公司开发的大型三维管道结构分析程序“PIDES”软件。

图15-10给出按该软件建立三维结构分析模型的一个工程实例图。

图15-10 立管膨胀弯系统结构分析模型实例示意图

图15-11 工况组合分析实例示意图

对所建立的系统结构分析模型,要按规范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充分和必要的多种荷载工况组合分析,一般要考虑的荷载有功能荷载(压力、温度、质量等)、环境荷载(风、浪、流、冰等)、特殊荷载(如地震)以及立管依附的平台位移和平管膨胀伸长施加的荷载。

图15-11给出了一个立管膨胀系统工况组合分析的实例,荷载作用方向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施工关键技术

从日本引进的双重钢管保温结构的海底管道陆上预制和海上安装技术,主要特点是:预制时单根管节(12m长)保温材固定在内管上,保温材与外管内壁间有一定量空气层,允许内外钢管相互移动,只是在一定长度上(比如2km或1km)才设置刚性锚点法兰形成环形空间的水密隔舱。这样,在海上铺管法安装时,管节连接将能如前图15-6所示,内管焊接合格再补上接口防腐涂装和相应保温材后,采用拉移外管对口焊接的做法,会明显减少外管接口焊接工作量,提高海上铺管速度。

(三)在渤海蓬莱(PL)19-3油田I期海底管道工程中的应用

双重钢管保温结构的海底管道,通过我国诸多工程实践的检验表明是安全可靠的,但也存在用钢量大、海上安装速度慢导致工程造价高的缺点。研究和采用单管保温结构,是保温海底管道技术发展方向。

其中采用锁接螺旋薄钢板(厚1mm)作外套的单管保温结构在2002年由PHILLIPS公司操作的蓬莱19-3油田I期海底管道工程中成功地被应用了。图15-12给出了该保温管道的断面结构。

中国海油正在研究试制用高密度聚乙烯(PE)作外套的单管保温结构管道。这项技术在国外早有应用,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特别是在渤海水深小于30m,甚至诸多滩海油田水深小于5米的情况下,采用这种保温结构经济可靠,所用材料和技术均可实现本地化和国产化,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图15-13示出正在研制的PE外套保温管道断面结构。

图15-12 PL19-3海底管道断面结构

图15-13 PE外套保温管断面结构

表15-3给出所研制保温管道的技术参数。

表15-3 保温管道技术参数表

当然,真正意义上的单管保温结构管道,应该是取消外护套系统,在输油钢管外面施加既能防水也具良好保温性能且有较强抗静水压力及抗机械破损能力的保温材,无疑这是该项技术发展的最终方向。目前,在我国南海东部惠州26-1北油田(水深约120m)一条直径为254mm、长约8.7km的海底保温输油管道,通过深入研究和招标推动,已经具备了工程实用基础,其技术可行性和价格被接受性都得出了较好的结论。

输气管道为什么会出现冰堵现象

天然气:
熔点/℃ -182.6
沸点/℃ -161.5
临界温度/℃ -82.1
烃露点/℃ <-40
水露点/℃ -10
天然气超临界压力深冷才能液化,方可采用贮运罐运输,所以目前管道输送都是气态的。问题是,天然气中的水,是低压临界,临界温度比天然气高出许多许多,所以,在天然气高压状态下,水就达到了临界点,特别是当系统(减压阀门)产生节流膨胀时,产生制冷(空调原理),随温度降低,水就结冰,在节流部位或在泄漏点,你就能看到冰堵了。
所以,天然气是要脱水的,含水量有指标,要求在线监测门站、CNG加气站的天然气含水量。

冬季俄罗斯海面结冰只能用冰极油轮运油吗

冬天海水不结冰,因为海水含盐度很高,这样海水冰点就会降低,导致海水结冰困难。此外,海水还会受洋流、风暴、波浪和潮汐的影响,这些因素也会导致海水结冰困难。

主要还是管道运输,还有船运!

俄罗斯不是铺了一条管道吗,横穿整个东北,即输油也输气,没记错大连西太就是加工俄油的,而且这个管道应该是不止一条!
文章标题: 用冰做管道输油现实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zuowen/164820.html

[用冰做管道输油现实吗]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