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老师改作文有规定不能打勾吗?
语文作业批改要有规范,现将要求明确如下:
1.作业批改要及时。要求学生认真查看教师的批改或评语,并根据教师批改要求订正或重做。凡错题,均要求学生及时订正,教师对订正的作业同样要进行二次批改,批改作业均用红笔。
2. 批改符号要统一。对的打“√”,错的打“×”,打勾要规范,不能连勾带拖,笔迹要小,不破坏学生的字迹。一页上的作业逐题批阅,严禁在整面作业上只打一、两个大钩的粗放型批改方式。
3.评分一律用等第,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对书写整洁、解题具有独到之处的学生,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批注,还可以写上激励性的批语,书写字迹要工整,用楷书书写,评价要恰当。低年级作业批改等地提倡运用激励性的符号,可以是笑脸、红花等。
4.计分格一般打在作业本的右下角,长3厘米,宽1厘米,在长方形的两厘米处打上竖线,画上对角线,写上日期。
大作文批改:
(1)大作文簿的第一页作目录用,每次作文的题目应写在“目录”页上,第一行中央应标“目录”两字,两字相隔两格。
(2)大作文簿的第二页起进行誊写,第一行居中誊写好题目,文章的每节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省略号、破折号应占两格,引号、书名号首末各占一格。凡新作文都要另起新页(只要新的一面)。
(3)老师在批阅学生大作文时,修改符号应与指导学生修改病句的符号一致。作文 批改采用眉批、总批相结合的方法。每次眉批的作文不少于学生数的60%,每篇作文都要有总批。批改分数在题目左方,日期写在总批的最后一行、最后一格。学生错别字订正在教师所画框中后应及时封口。
(4)学生互批互改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要教给批改的方法,学生互批互改的作文,教师要审阅。每学期学生互批互改的作文不得超过2次。
▲小作文批改:
(1)小作文的训练量,每学期不少于10篇;小作文训练内容及要求要订在作文教学计划中。
(2)小作文的训练形式要多样。
(3)每篇小作文,教师都要认真批阅,对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或教师修改,或指导学生修改。大小作文的评估采用百分制打分。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批改作文有什么好方法吗?
最好的批改作文方法
作文教学领域里,一直存在着一块只见耕耘,少见收获的“误区”,问题出现在是作文的批改。教师像“愚公移山”一样一篇又一篇批阅案头高迭的作文,常常累得头昏眼花。这些精批、细改的作文发到学生手里,却往往只看一眼等级或分数,便扔在一边了事。学生对作文兴趣提不上来,而畏难情绪却增大了。其实,不少教师的作文评语常说套话谈老调。如:记叙具体,语言生动,中心突出,详略得当,结构完整;错字连篇,病句成堆,内容空洞,主次不分,中心不突出。甚至有的教师对待学生的作文竟像对待公文一样将评语写成“已阅”,凡此种种,屡见不鲜。教师在评改学生辛辛苦苦写就的作文时,打分低,批评多,表扬鼓励少,有的教师甚至把学生的作文改得体无完肤、面目皆非,这样,学生失败的感受多,成功的体验少,大大挫伤了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就算是教师本身看到这样的评语都难以接受,更何况是一群小孩子呢。
须知覆水难收,如果教师评语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那就很难消除。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洛克《教育漫语》)因此,教师撰写评语不可武断,出语要谨慎,要让学生从中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又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意见。笔者以为我们语文教师写作文评语时,应在尊重学生劳动成果的前提下,以平等的姿态平心静气地与学生民主商讨习作中出现的问题,以体现评语的启发性和协商性,即是写商榷性评语。但是,具体怎样写好商榷性评语呢?笔者以为写好此类评语与教师选用的句式大有关系。下面浅谈几点,以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一、疑问句式。
教师就认为需要修改的内容以问句的形式、征询意见的口吻与学生商量探讨,它一般包含两层意思:可不可以改,怎样改。也可以是教师提出修改的意见与学生商榷,看看学生是什么想法。问句评语可以巧妙运用以下一些形式。
1、是非问句式。这类评语多由教师提出疑问或修改的原因、方法,然后征询学生的意见。例如,一位学生写了一篇优秀作文,但美中不足的是书写潦草。我于是就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如此优美的文章,如果配上工整的文字书写,将会相得益彰。你认为呢?”从此以后,这位学生果然写出了文质兼美的作文。又如:“你再想一想,这句话里的动词和名词搭配得怎样?”“你认为‘我的同桌’和‘我和同桌’在选材上一样吗?”“这里的顺叙改成插叙,你看行吗?”等等。这类评语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语气委婉、亲切,如话家常,易为学生所接受,并能诱导学生进行反思,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去作文。
2、正反问句式。把可能有的事情的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并列说出来,让学生选择一项来执行,它常用正反问的形式就某一方面的问题与学生商讨。例如,“你再想一想,这句话是否可以删去?”“联系上下文,这句话的主语和宾语在意义上是否可以搭配?”这类问句评语所针对的问题大都比较具体,一般不涉及太多的内容,主要是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或是暗示学生习作中出现问题的地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3、连问句式。用一连串的问句提请学生思考问题。这样的评语往往用于学生习作中出现的较大问题,如果不切实地加以指出,学生就无法提高习作水平。有个学生的习作《酷暑之夜》写一个下岗的技术员在停电之夜为第二天的招聘考试刻苦攻关的故事,习作内容具体,也有意义,但如果有环境描写,文章因此增色不少。我下了这样的评语:“材料典型,主旨突出,人物形象也较鲜明。但当时的情况怎样?天热到什么程度?怎样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高大?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一下,效果又怎样?”一连四问,从不同方面提示学生应该考虑的问题以及思考问题的角度。
二、假设句式。
这类评语多为复句,语言形式为“如果……” “假如……”等,前句提供条件,后句是这一条件下的结果。比如有一次,我让学生以《我逐渐了解了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在批改中,我发现一个学生没有把握住题中“逐渐”这个重点词,只选择了一件别人帮助他复习功课的事来写,写得不够全面。于是,我写了这样的评语:“本文如果选择几件互有联系的事,按‘反感——对立——缓和——敬佩’这样一条感情变化的线索,写出对其了解的曲折过程,这样就会使文章内容更加切合题意。你看呢?”这个学生非常高兴地接受了我的意见。经过修改,被评为佳作,贴在了班级作文展览专栏内。又如我给一个写作吃力但又勇于坚持写作的学生下这样的评语:在我的记忆里你的写作功底不是很厚实的,但从这个学期的几篇文章来看,水平几乎是在直线上升,由最差到较差,再到中等,你这篇文章如果能克服详略不当的毛病,就可以列入中上等了……”评语把这篇文章的不足放在学生作文进步的进程中观察和审视,可使学生清晰的看到自己在写作方面的进步,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由于我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采用了假设关系的复句,淡化了命令、强硬的口吻,把话说得相当委婉,很容易获得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而接受。
三、感叹句式。
感叹句式一般表示强烈的情感,用于商榷性评语中,多是表示教师的期待、惋惜之情。我曾给学生这样的评语:“你的作文具有一种美,这使我发现了你的写作才能,你是多么适合写抒情性的文章啊!”教师的赞扬和期待溢于言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并期待学生做进一步的努力。又如“这里再有几句过度该多好!” “没料到结尾落了俗套,美中不足,可惜!”我的惋惜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切入点,会深深的感染学生,促使他们就不足之处去积极修改,远比“过度生硬” “结尾失败”这样否定性评价效果要好。评语要求客观,但客观不是不要情感,相反,恰恰是深厚的情感给客观的描述、评价提供了强烈的震撼力、感染力。列宁曾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学生透过那些富于情感、具有诱导性的中肯评语,不也是可以读到教师对我们的赤诚之心,从而引起深深的思考吗 ?
四、不肯定句式。
评语中使用“恐怕”“或许”“可能”“似乎”“好象”“仿佛”之类的词语,可减弱指出缺点或不足时否定的语气。对于内涵十分丰富的个体来说,评价者的认识也未必就正确、全面、深刻。再说,即使真的把握到位,理解无误,指出学生缺点也是应该小心的,否则,武断的语气、生硬的话语就会伤及学生的自尊,甚至泯灭学生的写作热情。要知道,“狠狠地批评他人,如在嫩苗的地上弛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情,然而遭殃的是嫩苗。”(鲁迅语)写作批评性或否定性评语,应该把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当作幼苗去关心去爱护。
《茅盾全集》十四卷《附录》中谈到,茅盾读小学时写了一篇《武侯治蜀王猛治秦论》的作文,先生的眉批有这么一句:“此句似与前文有重复意。”这个眉批,就属这类评语。这评语中的一个“似”字,恰到好处,增添了评语和谐委婉的语气,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了教师平易近人,师生平等交流的民主氛围,学生不难接受教师的建议,这就达到了评改的目的。我曾想在一篇明显是抄袭的作文后批道:“本文可能非你所做。”但转念一想,这样直言批评,肯定会引发学生情绪抵触,但如果不加批评,又会助长学生的坏毛病。于是,我下了“本文可能是你所做”这样的评语。两个评语,一字之异,前为否定,后为肯定,但意思没变,在不引起学生反感的前提下,既坚持了老师的意见,又幽默风趣,学生便会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建议。
五、综合类句式。
以上各种不同句式的评语,不仅可以单独用于不同的语境,还可以综合运用来充分地发挥评语的启发功能。比如我给习作《妈妈的爱》写的评语:“寸草心,未满三春晖。一件小事,娓娓道来情真意浓,催人泪下,是一曲母亲的深情的赞歌。那几个句子(参看眉批)如果再流畅些,再简洁些,这曲赞歌当会更优美和谐,更感人,更激励人!你说呢?”这里既有对文章优点的肯定,也有对文章缺点的指出。抛开评语中的肯定方面不谈,单看其否定方面,教师综合运用了假设句式、疑问句式和感叹语气,使师生双方坦诚交流的意味更浓,也更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我曾在学生作文《母亲》中写道:“你塑造的母亲形象很感人,只是文中她说的一句话好象不是她说的(不符合人物身份)。作文讲究创造性,你要有自己独特的发现,能‘独辟蹊径’地表现出来,切忌模仿他人。想一想应该怎么说?”这则评语综合运用了不肯定式和疑问句式,准确地指出了文章的努力方向,启示性明显,很容易激起学生再创造的热情。由于要求十分具体,学生不难改进并获得成功。
商榷性习作评语句式的妙处在于它本身就是交际语言运用的典范,语言清新流畅,句式活泼多变,情感跌宕有致,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即使评语带有批评性,也能使学生感到其中不仅有合乎情理的严谨,而且也有充满人情味的关怀。其实,良药不一定苦口,忠言也不一定逆耳。只要教师以和蔼的态度、真挚诚恳的情感,又善于选择各类句式和语气来调控否定性、批评性评语的力度,使其具有较强的商榷性。
学生作文是一架钢琴,当你触动它的琴键时,总会发出“叮咚”的声响。但愿我们语文老师能深谙乐理,真情投入,用作文评语这双春风化雨的手把它弹起来,奏出和谐美妙的旋律,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生动评语中提高写作能力,发展人格修养,以达到评文育人的目的。
根据思路结构,语言,中心(是否偏题),这些什么的,分一下分数,然后一一加起来
可以让学生自评,我的老师就是那样做的
画出中心句,好词好句。批语........还有很多
求语文老师修改作文
闲谈幸福rn 西边,落日懒散地斜映在晚霞中。身旁的路灯相应的点亮,绘成一条曲折的明线。一阵秋风吹过,瑟瑟地打在脸蛋上。下意识的裹紧身子,不任一丝风吹进。直至望到那熟悉的光源,才舒缓了一口气。快步地向光源赶去,肆意的香气弥散在鼻尖。奔波了一天的劳累被这样的温暖,全然抹去。只留下淡淡的幸福。rn 对于你而言,幸福意味着什么?我想。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自己的答案。我们所谓的幸福,有广泛性的意义,也有偏见性的眼界。幸福可大可小,可以是深层意的,也可是浅意识的。不管怎样,这都是好的。你会为了自己的幸福去拼搏,去追求。rn 而有些人,他们拥有了我们所未的拥有的。权利,荣耀和金钱,却从未说自己是幸福的。这,是为什么呢?不妨,转换一下来思考。当他们在拥有这些物质上的寻求时,却失去了什么?快乐,自由和希望。这些精神的给予便是我们所需求的幸福。rn 我们总以为只有坐在云端的人才能达到真正的幸福,但高处不胜寒。若一直领略的是高峰的威严,那只能是郁郁孤独一生了。或许有时,在他们的心里向往的是低处的风景。rn 其实,在本人看来。越平凡的事情中越容易让人觉得幸福。这些幸福,我把它称为微幸福。怎么样的微小呢?它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一个小细节。可能只是别人给予你的一个鼓励,又或许是一顿丰盛的晚餐。渺小亦有幸福。rn 当你看到一些有趣的、意义的文章时,别忘了转播给朋友;有好吃的,也应给予他人同吃。关键不是自己享受,而是与他人分享。这样,你的心灵会不会有一种满足感呢?那种满足感,就是幸福。rn 幸福的生活可以成三大点,一是有希望:不抱怨生活,尝试每天做一件新的事情。二是有事做:记着,不能空闲下来。我们要忙碌于生活。三是能爱人 :学会关爱他人。这样,不管你的生活中有多大的困难。你都可以自信地仰起头,嘴角扬起45°角。rn 不眠的城市涌动着绚烂的霓虹灯,繁忙的人们都急于赶去那一个个熟悉的光源。整个小巷里,弄堂间。乃至大街上都洋溢着一种温暖。这些温暖凝聚在一起,构成了一片片幸福。我们总以为只有坐在云端的人才能达到真正的幸福,但高处不胜寒。若一直领略的是高峰的威严,那只能是郁郁孤独一生了。或许有时,在他们的心里向往的是低处的风景。
指点:这一段有一点不好,需要改一下。有一些人,本就做在高处。他们虽然不愿意,但是他们为了他们爱的人,也要做在高处。而你下面写要学会爱别人,就有一点。。。。
写的不错,就这一个地方有一点。。。。
我看好你!!!
写得不错,不需要太大的改动,主要就是关于幸福的点点滴滴要重点体现,不要太多过于修辞手法
脸蛋上。改脸颊,更深层次。
不任一丝风吹进,任改让、令。
会有一百种自己的答案。自己变不同。
文句挺优美的
文章标题: 请问有语文老师可以修改语文作文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zuowen/115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