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5-01 18:55:58 | 作者:你到不了的地方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3次
初中高中的时候,对古时候的文人墨客,学问大家,仰慕不已,心向往之。我们常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经子史集”“诸子百家无一不通”形容那些学识渊博的文人墨客。所以小时候就很崇拜这些大人物,家里面给的零花钱都存下来,买了很多古典书籍来阅读,像《古文观止》,《孙子兵法》,《二十四史》,《太平御览》,《资治通鉴》,《庄子》,《老子》,《韩非子》......
奈何自己古典文学的基础实在太差,并不具备能力来通读这些古籍。我的印象中读的比较顺利的,是《古文观止》这本书,原因有两个,一是高中的语文要考文言文阅读,《古文观止》可以有效的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二是当时高考作文,流行古文和现代文结合的行文方式,如果能够在文章里面糅杂一些古代的诗词歌赋,名词佳句,增加文章典雅的意境,必定为文章加分不少!而《古文观止》里面收录了从春秋时期到清代,众多脍炙人口的好文章,正好可以从中引经据典。这样一本可以完美的解决以上两个痛点的书,自然成为了我的读它的理由。
所以我起初读这本书是抱着功利心来读的,但是一段时间过后,我很惊讶发现自己能沉下心去读它,我竟然还喜欢上了里面的文章,特别是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成了我反复诵读的对象,其中又最爱读苏东坡的文章,不是因为他的名气大,而是因为他的文章,写的实在是太潇洒,行文中间有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给了我温暖和鼓励!
高中时读他写的《放鹤亭记》
二十年后的今天,我现在还记得一些: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
你看这一句“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暮则傃东山而归",是不是有神仙的意境?
《放鹤亭记》里高士们闲云野鹤的生活,风流蕴藉的态度,实在让我这个整日关在教室里,得不到不自由的人,羡慕不已。
而《放鹤亭记》很不凑巧的成了当年我们高考语文,文言文的阅读题,而我当年语文的成绩考了学校第一......
我想着在我的内心里面,也有一个历史的长河,苏东坡就在这个历史角落里面静静的伫立着。
此后我会读他的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写这首词的时候的苏东坡其实才45岁,正值壮年,按理说应该春秋鼎盛!但是当你读这首词的时候,总感觉这应该是一首暮年之作,作者仿佛年纪六七十,是一位倔强又乐观的老头!(反正我在毛头小伙的年纪初读这首词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
有这种感觉也不奇怪,因为此时的苏东坡早就遍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从27岁到45岁期间,短短的十来年中,苏东坡就经历了亡妻之痛和丧父之痛,官场失意和牢狱之灾,再是死里逃生,之后被贬黄州,苏东坡是一位彻彻底底的,狠狠的遭受了社会毒打的中年人。
可是这首词,写的一如既往的潇洒,始终如一的充满力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山雨你来吧,林风你吹吧,我就这样坚定的迈着我的步子,不带一丝的匆忙和焦虑,乐观豁达的向前走......
高二的时候我16岁,课业繁重之余,感到疲倦,我就会翻出这首《定风波》来读,读着读着就充满了乐观的力量!
最后我又读到他写的诗《纵笔三首·其一》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写此诗作时苏轼已64岁了,在他66年坎坷人生中,已然快走到生命的末了。
“寂寂白须”和“霜风病翁”在我们看来明明就是凄惨的境遇和悲伤的场景,但是这位坚强的老者在病痛中仍不忘记开玩笑,用一句对命运的调侃,将坚定乐观的力量穿越千年的时光传递给了我们:”小子你看我满面红光,那是我喝了酒呀,哈哈......“
大诗人,李白也晚年写过一首诗《秋浦歌 十七首》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年轻的时候会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是到了暮年,却感叹”三千丈的缘愁“和无尽的”白发秋霜“,两人的高下立判......
我仿佛看见历史的一角,我们的苏东坡先生正迎着徐徐的清风,面朝着滚滚而逝的长江水,大声的吟诵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