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5-07 11:01:5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3次
1、《巫山神女庙》
作者:刘禹锡
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
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
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
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赏析:仰望巫山,十二座峰都挺拔秀美,郁郁葱葱,其中偏偏就那么一片石头被人称为神女,可见其自有不同寻常的灵异之处。以下便就此“片石”展开想象。早晨雾霭消散,好象神女在闺中拉开了透明的罗帐,春暮时将要凋谢的山花,则似乎是神女卸下的残妆。夜静时,星河灿烂,月光皎洁,清楚地听见神女出行时环佩之响,风雨后,分明闻见神女归来时通体发出的扑鼻异香。诗人沈浸在此想象中,无疑已为神女而心醉神迷,于是结尾发出感慨,这神女为什么要从九天之上下到人间来与楚襄王约会呢?据宋玉《高唐赋》说,楚襄王游高唐时,梦见巫山神女,相与欢会,神女自谓“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巫山之下”。以这样的疑问式感慨作结,既有戏谑意味,又留下无穷余韵。
这首诗写神女峰,以想象取胜,而想象本身则呈渐次升级态势,颇具特色。开头极为清醒,号女郎者“片石”也,指明是石而非女郎,三、四句开始将雾、花想象成“卷幔”、“残妆”,但仍着“疑”、“似”二字,五、六句更进一层,佩玉之声和奇异香味已分明闻听,结二句更对其加以诘问,神女峰已完全人化了。正是在这样的想象渐次升级中,诗人逐渐融入神仙境界,诗作也由此透溢出神奇的韵味。
2、《无题二首》其二
作者:李商隐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释义:重重帷幕深垂,我孤居莫愁堂;独卧不眠,更觉静夜漫漫长长。楚王艳遇巫山神女,原是梦幻;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独处无郎。我是柔弱菱枝,偏遭风波摧残;我是铃芳桂叶,却无月露芳香。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3、《神女峰》
作者: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赏析:
诗歌由巫山神女峰触发的灵魂惊悸写起。神女峰凝结着许多内涵不同的爱情故事,而这首诗主要取意于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峰》。两赋写楚怀王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神女便树立了永远忠贞于他的志节。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和宋玉游巫山,神女虽一度对宋玉萌生爱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却终于理性战胜情欲,毅然表示要永远忠于怀王,不再与别人恋爱。沿着这一逻辑,民间传说又补充了神女日夜凝望怀王,日久化为石柱,成了人们万世景仰的偶像等内容。于是,神女峰便成了不嫁二男、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标本。诗歌一开始就展现的意向是;:船到神女峰前,游客们向石像挥舞起各色手帕,对这一偶像狂热的崇敬,表现出在传统道德的强大磁场中,人们思维习惯和感情趋项的顽固惯性,然而觉悟者还是有的,她收回挥舞的手臂,捂住眼睛搽拭泪水--她分明觉察了神女偶像的可悲性。人们离去后,她继续苦苦思索:那么多女人总是通过苦守贞洁来追求一种道德价值的实现,她们热衷于把美丽的梦想安排在一条可怕道路的尽头。她们的悲惨充斥着社会生活和神话故事,以致悲剧“代代相传”,被铸造成道德楷模,被铺设成文化传统。多么可悲。“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是困惑,更是质疑:那神女,那许多的妇女,本来有着鲜活的生命和正常的需求,怎么能甘心变成石头呢?她们为着一个没有价值的期待,错过许多俯拾即是、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机遇。多么荒谬。下文的“金光菊”和“女贞子”是巫峡中的常见植物,它们聚凑成迎船而来的“洪流”。它们生机蓬勃,自由活泼,体现着生命属于自己,应由自己支配的哲理,启发人们抛弃那为“规范”而生活的旧的伦理枷锁。最后两句,指出“神女”们为了一种道德虚荣,在寂寞痛苦中挣扎,甘做一个毫无意义的展览品,实在不值得,不如步入世俗生活,向心爱的人倾诉心声,宣泄委屈,这才是幸福。诗人吟咏至此,已把贞节观这副压抑妇女几千年的沉重的十字架彻底掀翻、打碎,收到铲除梦魇、大快人心的效果。《神女峰》的艺术特色首先表现在观察角度的新奇和剪裁生活的精当。对于一个困扰人们几千年的老问题,诗人让一个自然奇景和文化胜迹来承载,可谓独具法眼、另辟蹊径。而问题的展现,又是凭借游船上一个刹那间的生活片段。诗人一按灵感快门,便摄取了巨大的时空,使一瞬间的情景,回荡着一串千年浩叹,映照出旧道德的黯淡与新道德的闪光。其次是善于把具有鲜明反差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如众人狂热的欢呼与一人忧伤的思索,对远天梦想的眺望与对眼前幸福的错过,悬崖上可笑的千年展览与俯在爱人肩头上痛哭的酣畅淋漓。这种组合,使形象更加鲜明,更能突出问题的悲哀与沉重。另外,诗人的映衬手法与象征手法也是很出色的。衣裙在风中飘动,既是以动衬静,突现思索者雕塑一般的伫立,又是以动衬动,暗示她心灵的激烈颤抖。“浪涛高一声低一声”,象征着悲剧故事的“代代相传”。而“金光菊与女贞子的洪流”既映衬贞节主义的陈陋,又象征着新道德的觉醒。这些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读完这首诗,感到诗人对中华文化中的一个千年痼疾思索得那样深沉,针砭得那样中肯。它象一支忧伤而又悠扬的调子,能洗涤人的心灵,激发人的顿悟,并为道德重塑提供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创意。
4、《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
作者:杜甫
老向巴人里,今辞楚塞隅。入舟翻不乐,解缆独长吁。
窄转深啼狖,虚随乱(一作落)浴凫。石苔凌几杖,空翠扑肌肤。
叠壁排霜剑,奔泉溅水珠。杳冥藤上下,浓澹树荣枯。
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曲留明怨惜(一作别),梦尽失欢娱。
摆阖盘涡沸,欹斜激浪输。风雷缠地脉,冰雪耀天衢。
鹿角真走(一作趋)险,狼头如跋胡。恶滩宁变色,高卧负微躯。
书史全倾挠,装囊半压濡。生涯临臬兀,死地脱斯须。
不有平川决(一作快),焉知众壑趋。乾坤霾涨海,雨露洗春芜。
欧鸟牵丝飏,骊龙濯锦纡。落霞沈绿绮,残月坏金枢。
泥笋苞初荻,沙茸出小蒲。雁儿争水马,燕子逐樯乌。
绝岛容烟雾,环洲纳晓晡。前闻辨陶牧,转眄拂宜都。
县郭南畿好,津亭北望孤。劳心依憩息,朗咏划昭苏。
意遣乐还笑,衰迷贤与愚。飘萧将素发,汨没听洪炉。
丘壑曾忘返,文章敢自诬。此生遭圣代,谁分哭穷途。
卧疾淹为客,蒙恩早厕儒。廷争酬造化,朴直乞江湖。
滟滪险相迫,沧浪深可逾。浮名寻已已,懒计却区区。
喜近天皇寺,先披古画图。应经帝子渚,同泣舜苍梧。
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旄头初俶扰,鹑首丽泥涂。
甲卒身虽贵,书生道固殊。出尘皆野鹤,历块匪辕驹。
伊吕终难降,韩彭不易呼。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抟扶。
回首黎元病,争权将帅诛。山林托疲苶,未必免崎岖。
5、《入蜀记》卷六
作者:陆游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客迎舟。
释义: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明朗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祠堂里原来有数百乌鸦,送走客人,迎来新舟。
翻译: 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
妙用真人就是世上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直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
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不能都看得见。
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
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 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
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
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陆游《入蜀记·神女峰》原文: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
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扩展资料: 神女峰,又名望霞峰、美人峰、仙女峰、神女天下峰,巫山十二峰之最。
国AAAA旅游景区。 巫山神女峰因其宛若绰约多姿的少女、萦绕着飘渺云烟及其神秘浪漫的神话传说而吸引了历代无数文人墨客为其留下了灿若繁星的诗篇。
历代诗人的不绝咏唱,与浩浩长江一道,形成了环绕神女奔腾流淌的另一条文化江河,绵延不息,代代相传。 景点介绍: 相传巫山神女瑶姬居住在此处。
在重庆市巫山县城东约15公里处的巫峡大江北岸,位于著名的长江三峡风景区内。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个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
古人有“峰峦上主云霄,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之说。每当云烟缭绕峰顶,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纱似的,更显脉脉含情,妩媚动人。
每天第一个迎来灿烂的朝霞,又最后一个送走绚丽的晚霞,故名“望霞峰”。 巫山十二峰各有特色,有的若金龙腾空,有的如雄狮昂首,有的像少女亭亭玉立,有的似凤凰展翅,千姿百态,妩媚动人,其中以神女峰最秀丽最有名。
三峡大坝蓄水后,游人泛舟神女的石榴裙下,仍需仰头眺望,才能欣赏到神女的绰约风姿。 参考资料:神女峰(陆游《入蜀记》中的篇章)百度百科。
2. 神女峰 文言文翻译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
妙用真人就是世上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直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
人们议论说太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不能都看得见。
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合仙人、神女停驻。祝史(记载祭祀的书)说:“每八月十五夜月明的时候,有弹琴吹笛的音乐,在峰顶飘荡,山里的猿都鸣叫,到清晨才慢慢停止。”
祠庙的后面,山的半山腰有个石坛,平坦宽敞。传说:夏禹会见神女,在这里向她颁发符书。
在石坛上观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般。这天,天空晴朗,四周看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怪啊。
3. 课外文言文神女峰的翻译释意: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
妙用真人就是世上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直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
人们议论说太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不能都看得见。
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合仙人、神女停驻。祝史(记载祭祀的书)说:“每八月十五夜月明的时候,有弹琴吹笛的音乐,在峰顶飘荡,山里的猿都鸣叫,到清晨才慢慢停止。”
祠庙的后面,山的半山腰有个石坛,平坦宽敞。传说:夏禹会见神女,在这里向她颁发符书。
在石坛上观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般。这天,天空晴朗,四周看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怪啊。
4. 文言文神女峰神女峰 陆游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①妙用真人祠②,真人即世所谓③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④,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⑤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⑥,四顾无纤翳⑦,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注释】①谒:进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
这里是进见神灵。②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③所谓:所说的,这里是对上文所叙述的事情加以说明。④霄汉:霄,云霄;汉,天河。
⑤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⑥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⑦纤翳:一丝一毫的云彩。翳,遮盖,这里指云。
5. 文言文 神女峰突出“奇”。
3、本句把神女峰上的几朵白云比作凤凰;最后将神女峰同(十二峰 )对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云的优美飘逸,只有神女峰特别纤巧修长,进一步突出了动态美、(1)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2)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再将神女峰同(所见八九峰)对比、白鹤在那里跳舞、华。先将神女峰同(太、衡,陡起而变幻多姿、本文运用对比写法写出了神女峰的(胜景 ),突出其“异”、散步、庐 )对比1,突出其秀丽挺拔,更加衬托了神女峰的魅力
6. 陆游的《神女峰》翻译陆游《入蜀记》原文及对照翻译
《入蜀记》译文
【原文】(七月)十四日,晚,晴。开南窗观溪山。溪中绝多鱼,时裂水面跃出,斜日映之,有如银刀。垂钓挽罟者弥望,以故价甚贱,僮使辈日皆餍饫。土人云,此溪水肥,宜鱼。及饮之,水味果甘,岂信以肥故多鱼邪?溪东南数峰如黛,盖青山也。
【译文】(七月)十四日,傍晚,天晴。打开船舱中向南的窗,观看河山风光。姑熟溪中有很多鱼,不时冲开水面跃出来,夕阳照映溪水,如同银刀一样。垂竿钓鱼、拉网捕鱼的人满眼都是,因为这缘故,鱼价很低,家僮差役们每天都吃得饱饱的。当地的人说,这溪水很肥,适于鱼的生长。等到我唱了这溪水,觉得水味道真根甜,难道当真是因为水肥的缘故吗?溪的东南许多山峰像青黑色的颜料染过一样,原来是青山啊。
更多:
7. 神女峰文言文百度百科原文: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译文:
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世上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直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人们议论说太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不能都看得见。
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合仙人、神女停驻.祝史(记载祭祀的书)说:“每八月十五夜月明的时候,有弹琴吹笛的音乐,在峰顶飘荡,山里的猿都鸣叫,到清晨才慢慢停止.”祠庙的后面,山的半山腰有个石坛,平坦宽敞.传说:夏禹会见神女,在这里向她颁发符书.在石坛上观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般.这天,天空晴朗,四周看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怪啊。
8. 舒婷 神女峰 原文《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手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作品赏析: 《神女峰》是由当代女诗人舒婷写于长江的。
诗主要分为三段。作者在第一段中将自己的动作描写出来,在第二段中,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在第三段中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神女峰是屹立在江边悬崖上的一座小山峰,有着美丽而忧伤的传说.这块耸立在巫峡江岸上的山石,作为女性坚贞的化身备受礼赞,千年传唱。 但是,可以从动作与情感上看出神女峰的传说并没有在作者心目中得到美丽的地位。
但在这游人争相一睹的"风景"面前,舒婷却感到了心酸和不忍:"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 诗人以女性的慈悲和仁爱看到了"风景"背后的痛苦和残忍,对男性视觉中的贞节发生了深刻的怀疑:"心真能变成石头吗?"对渔妇"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的"无数次春江月明"表示无限惋惜。并进一步对这种散发着男权气息的"妇道妇德"进行了彻底的解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神女峰》作为一首优秀的诗歌,无论在诗歌艺术性方面还是在主题意义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屹立在长江边上的神女峰,位于重庆巫山县以东,是巫山十二峰之一,有着古老而动人的传说。
在巫山神女的世代传说中,人们已经赋予了“神女”这一原型忠贞不贰、哀婉多情的特征,它隐含的是传统观念对女性的要求和准则。 这首诗的创作年代是1981年,从社会背景来看,中国结束了十年动乱,进入了新的时期。
《神女峰》是诗人在长江上看到神女峰美景后,有感而发创作的。面对千百年来被人赞颂的神女峰,诗人想起了那代代相传的美丽传说,她发出了深刻的怀疑:“心真能变成石头吗。”
诗歌意象的表现方式
意象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通感、象征、比喻等,不同的诗人总是根据自己表情达意和审美的需要进行自由选择。一首诗的意象表现,既可以运用其中一种或两种形式,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形式。诗人对意象的表现,既可以使用单一的意象,也可以使用复合的意象。
一、通感性意象
所谓通感,就是指人的五官感觉相互作用,即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或一种感觉的作用借助于另一种感觉来表现的感觉方式。钱钟书认为,通感就是“五官的感觉简直就是有无相通,彼此相生”。在诗歌创作中,诗人由于将近、听、味、嗅、触五种感觉器官的作用相互移借,由感觉转换而为表现转换,于是便产生了众多的通感性意象。由于通感能使诗人的五官感觉互通有无,彼此相生,更利于诗人展开丰富想象和表现内心复杂的情感乃至各种幻觉。因此,诗人们在创作中大量地运用通感,利用通感的特殊效力,创造出丰富的、多向的、微妙的意象。我们看一看以下几个例子,就不难明白通感的表现形态及运用方式。
视觉与听觉的通感,如郑兴明的《那个黄昏》:
风拉拉黄昏的四个角
母亲拉拉晒垫的四个角
晚霞和谷粒就聚成堆
母亲右腿顶着撮箕
腰间一道金色瀑布飒飒作响
田里 白鹤在稻草把上
像栀子花的骨朵
一朵 张开翅膀
另几朵 就跟着开放
飞向竹林里巢一样的月亮
多少年后 有一天我在天边
听见月亮亮亮地喊我——
巢一样喊我 饭碗一样喊我
我就想起母亲收稻谷地黄昏
我多么希望自己是朵栀子花
一喊 就张开翅膀
一喊 就香
(选自郑兴明《家在彭州》,四川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听觉与视觉通感,如北岛的《古寺》:
消失的钟声
结成蛛网,在裂缝的柱子里
扩散成一圈圈年轮
……
(选自阎月君等《朦胧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多种感觉的通感,如韩作荣的《夜晚的玫瑰》:
夜晚,一朵玫瑰擂响了黄昏
声音在花瓣中奔跑
当叶片轻摇,血流成深紫
玫瑰为谁而盛开
……
在茎叶间感知神经的颤栗
和花蕊的喘息
一枝枝玫瑰擎在手中
在眩晕的烛影中温软
可玫瑰,人们不该将你折断
如同无法分开火与燃烧的物质
当花朵燃烧、玫瑰变得焦黑
癫狂便在暗夜窃走了青春
(选自韩作荣《纸上的风景》,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这首诗便运用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通感来表现意象。
二、象征性意象
象征,作为诗歌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物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思想和感情。象征性意象就是诗人通过象征体表达的寓载诗意的物象。这种意象在诗歌里普遍可见,如《中国桃花》:
中国桃花,并不生自女人
太多粉色的故事 *** 了历史
当饥渴的夸父轰然倒地
后悔的列子黯然伤神
没有边际的桃林
起始在一个男人的躯体
这不是骇人的桃色事件
真相,关系英雄和桃花的声誉
追日的灵魂不散
怒放出血花染红霞云
吸尽大泽之水降洒春雨
干涸的黄河泛起桃汛
从昆仑瑶池到西子湖畔
桃树疾步如风的身影落地生根
中国桃花,从此
生长一个民族的精神
太阳为之感动,每年三月
低下高傲的头颅祭祀桃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芸芸众生摩肩而至
男人的骨头发出拔节的声响
女人的眸子诉说倾心的花事
同根盛开的万千人面
相映一个不死的灵魂
哪里有追日的脚印
哪里就有灿烂的桃林
中国桃花,年复一年
盛开世界上最血性最妩媚的春意
2006年5月
(选自干天全《干天全散文诗歌选·诗歌卷》,作家出版社,2021年版)
这首诗的中心意象“中国桃花”是用象征的方式表现的。创作的原型是中国远古的英雄夸父以及他化为桃林的故事,诗人通过“中国桃花”的主体意象,对中国传统桃花意象的源流和象征意义进行了重构,以现代意识与审美向度解构了传统的桃花意象,让中国桃花具有刚柔之美,并成为中华民族为了理想而勇于进取、不怕牺牲、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象征。
三、比喻性意象
比喻,是诗人表现意象时,用同它有某种相似点的别的物象或情思来打比方的一种表现手法。比喻里被比方的意象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意象叫喻体。它以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为契合的媒介,使双方相为其宅,相映生辉。表达意象的比喻方式,既是意象流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又是意象组合的主要方式之一,如贺中的《致卓玛》:
梦中的娇娇,是叫卓玛的娇娇,是牦牛背脊的娇娇
妙音的娇娇啊白玉的娇娇,是八瓣莲花的娇娇,是月亮银色的娇娇
梦中的娇娇,是寺庙金子的度母,是神山飞行的娇娇
祥瑞的娇娇啊绿珊瑚的娇娇,是八辐法轮的娇娇,是光线里闪烁的娇娇!
那个叫娇娇的卓玛,就是梦醒时刻极度寒冷的娇娇
(选自《诗刊》,1999年第10期)
诗人用博喻的方式,一连用十个派生的意象作喻体,来与作为主要意象的本体——“梦中的娇娇”打比方,使本体意象不仅更加具象,而且大大地增加了本体意象的蕴含,使我们从博喻的意象中想象到了一位美丽迷人的“娇娇”形象和诗人对她虔诚的倾心爱慕。再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
(选自阎月君等《朦胧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这首诗中的本体意象是“我”,借着众多的喻体使纷呈的意象并列组合成意象群,强化了“我”与祖国患难与共,甘愿为祖国奉献的诗意。这首诗,也正由于作者运用了博喻的方式,使本体意象得以丰富地表现。
比喻性意象的表达方式不仅有博喻,还有明喻、暗喻、借喻等。后三种比喻方式都可以为博喻分别使用或同时使用。
以上介绍的只是几种常见的意象表达方式。作为意象的表达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式,习诗者除了借鉴前人使用的方式,还可以创造新的方式,只要是适合表达情意的方式,都不妨试试。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