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初次做诗,做了绝句,不知道写得好不好,希望大家指正!

时间: 2023-04-10 16:01:0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初次做诗,做了绝句,不知道写得好不好,希望大家指正!

写好了七言绝句,韵脚没问题,就是平仄问题很大,平仄非得按照平仄简表来么

如果作为现代诗,平仄无所谓。但是,既然称为“七言绝句”,就必须严格遵守格律。
一般人写格律诗,都存在“写好了”还得修改的问题,这不要紧,俗话说“诗是改出来的”。专门针对平仄的修改,行话叫“调”,调平仄。调平仄除了前人总结的“拗救”常识外,还有一些小窍门。例如:
1、字词替代。
同(近)义词替代。有不少同义词的平仄是相反的,取平仄合适的词。
活用词类,用读音合适、意义相符的形容词、名词替代不好安排的动词。
2、改换结构。
有的结构读音不符,可以换个结构,意思不变。如偏正结构的“瑟瑟秋风”,换成主谓结构的“秋风瑟瑟”,读音从仄仄平平变成了平平仄仄。
3、改变句式。
如陈述改问句、倒装等等。
4、颠倒分句顺序。
近体诗都是两个分句组成一联,有时,颠倒上下联关系不影响诗意。
可以学一学拗救,就是一句中如果有一个字出律了,可以在本句其他字或者下一句固定字数上做相应的改变给就回来,这个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书,比如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相关的一些著作里就有的。也可以上网查了、、。。
除此之外,要是不按平仄表来的话,就算出律,是要不得的。
是的,如果不合律诗的平仄格式,那就要划为古绝了。
可以不按字音来写 写完了就甭想叫绝句 乖乖叫七古吧

杜甫的《绝句》的诗意?

绝句其一诗义

《绝句》(其一)诗意: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全诗原文

绝句(其一)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①迟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湿又软。

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时常双双出没。

赏析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创作背景

这组五言绝句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公元764年(广德二年)暮春,当时杜甫在成都的草堂。

1、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2、此诗描写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无聊的失落之意。

3、杜甫的绝句全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

代宗应宝二年(763),安史之乱平定了,杜甫回到成都草堂。此时他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笔,一挥而就。这幅“春景图“,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映衬成趣,明丽开阔;人与物俱适,动与静结合;一派生机,千里春色,不仅描绘了祖国山川之多娇,又表现了诗人心情之怡悦。

《绝句》(其一)诗意: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全诗原文

绝句(其一)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①迟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湿又软。

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时常双双出没。

赏析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创作背景

这组五言绝句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公元764年(广德二年)暮春,当时杜甫在成都的草堂。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作者: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以“鸣”发,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里用一个“上”字很巧妙。这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诗人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这就是诗人观物寄情时物物相融的手法。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但同时,诗人以这种感受,从另一角度来说明一种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融化千年的积雪则更为困难。于是,诗人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却有着更深的忧虑。因此,这句就不仅仅是对窗前雪的描写了,它有着更深的寓意,而这种对景物的体察,其实早在一二句就暗含其中了。“两个”、“一行”,数目历历分明,观察仔细,不是因为内心的轻松愉快,而是诗人要排遣那种长期受到闲置的愁闷意绪和百无聊赖的心情。这与《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与《曲江》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对景物的体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以清新自由的景象表现心中百无聊赖的心情。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泊有“停留不开”的含义,杜甫用的正是这个含义。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他应该知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在当时很难实现,而且在严武向朝廷推荐他之前,他刚刚结束流亡的生活,对朝廷虽有所望,但却又极感希望渺茫。“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以表示希望不大。这是第一层含义。第二,这只停泊在门前的东吴船并非从东吴来,而是到东吴去的。东吴,正是杜甫心中那点希冀的象征。不直言长安而说“东吴”,原因是,诗人以成都、东吴间相距之远和路径之难,来暗示他的抱负难以得到施展;另外,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借东吴代指孙权,不仅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更是他那“致君尧舜上”的志向的寄寓之所。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 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 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 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 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杜甫绝句的诗意
《绝句》
作者:杜甫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6、“绝句”是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诗意: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着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打油诗写得很菜。请问符不符合绝句的格律,不符合的话望大师更正更正。 《心寒》(中华新韵) 而立孤身

打油诗写得很菜。请问符不符合绝句的格律,不符合的话望大师更正更正。 《心寒》(中华新韵) 而立孤身唯影怜,空虚寂寞使心寒。 一腔热血凌云志,不耐佳人催使残。
唯、催两字出律了,另外“使”字重复了。建议改为

而立孤身忘影怜,空虚寂寞入心寒。 一腔热血凌云志,不耐佳人更使残。

第一句用忘字,因为“影怜”有自怜的意思,不大好。以“忘”字来否定,既表达了“影怜”的意思,又暗含了略有洒脱的转折。

写诗忌讳直描,尤其忌讳直接写心里的感觉。要以物喻情,以景叙意。试给你改得委婉一些,略有点诗意:

而立孤身忘影怜,空杯冷梦入心寒。 一腔热血凌云志,怎耐佳人比夏蝉。
不错。唯用惜。去使心加易 不改怎

杜甫哪一首诗是写得不好的???急!!!!!!!

要找出杜甫的一首诗,说明他写得不好的地方。
杜甫的绝句,即使是很有名的,也是有一些人说好,有一些人说不好。
他的成就在于古风,这个不用怀疑。
然后他的七律,也有一些争议,但是大部分人都觉得某些风格好。
至于绝句,有的评家说他根本不会写绝句。

你就挑 “两个黄鹂……东吴万里船”这首来说。
这个绝句,是老杜的绝句中很差的。

首先,用了两个对仗,绝句一点生气也没有。
其次,几乎没有表达什么感情,就像学童在凑韵。

这个差不多了吧。
不过从好的方面讲,这首就像个画,颜色分明,有远有近。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不好
因为我的比他好 四只黄鹂鸣翠柳,两行白鹭上青天!
我的更好: 万只黄鹂鸣翠柳,千行白鹭上青天!

嘻嘻,想来要遮天蔽日,累死柳树了
写得不好的,是留传不下来的

我作了一首诗,诗的题目叫春日绝句,是的内容是:生当作圣人,死亦为君子。至今思孔子,不肯去他国。请大

我作了一首诗,诗的题目叫春日绝句,是的内容是:生当作圣人,死亦为君子。至今思孔子,不肯去他国。请大家评价一下,这首诗写得好不好。谢谢了!
应该写:生是剩人,死是鬼子,专思空子,超度去他国。
不好,你不能与孔子相比较。
君孑是指活人的
文章标题: 初次做诗,做了绝句,不知道写得好不好,希望大家指正!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68004.html
文章标签:绝句  希望大家  写得  初次  指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