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了一首诗:天上金乌水中游,万里长河浪逐舟。高山流水天涯处,碧宇苍穹对九州。请大家评价一下,有什
我写了一首诗:天上金乌水中游,万里长河浪逐舟。高山流水天涯处,碧宇苍穹对九州。请大家评价一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指教。我只是评价首先说如果我写也是不怎么地的
第一句天上金乌水中游,这句太败笔了其他的怎么着也算高端大气上档次,这句直接让人联想乌龟在水里爬,我知道你这是想说太阳可是唉这是第一句啊很重要直接暴露了酱油本质了。
第二句 万里长河浪逐舟感觉稍有些直白还是不错的如果第一句好的话应该能提升整体效果,可是第一句悲剧了而且你看水中游悠闲自得直接第二句就如此霸气明显很不搭嘛。
第三句 刚刚还万里长河呢怎么突然高山流水了。我不太懂啊但是我感觉高山流水是比较孤寂高雅的意境而天涯处也感觉是孤单悲苦的意境你这句让我想起了“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和第二句不太搭啊。
第四局 碧宇苍穹对九州,高山流水之后突然又霸气依旧一波三折啊总之格调搭配一些感觉会好。
另外四句有一个通病就是都写得太直白了。
你这诗让我想起来了明朝皇帝的一首诗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我感觉你的水平在提高点就到这皇帝的水平了别灰心。皇帝的这首打油诗历史评价还是不错的。
个人意见也可能全说错了,而且我写的话一定会惨不忍睹。
没有对仗,而且正如梦如烟雨的话,无法引人深思,太为空洞。
行云满沟壑,危峦冲北斗。
白石岩下过,碧水河中游。
别离生寒意,欢聚有珍馐。
来去不知所,同做小孤舟。
一是不知仁兄所咏为何物,二是仁兄所言颇显累赘,言语不精练。
你纯粹为了堆砌辞藻,空洞乏味,没有灵魂。看完之后没有一点感想。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这才是有灵魂的诗。
金乌怎么能在水中游呢,九天金乌灼九州,烈阳催马急行蹄。海角天涯流水处,碧空当日对逍遥。
绝句啊!有天有地,有山有水,有船有酱油。
杜甫《绝句》,构成了一幅什么,什么的图景,令人赏心悦目,表达了作者什么的心情节
作者写这首诗,先写树上,再写天上“黄、翠、白、青”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图景,令人赏心悦目;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最后写出了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多么开阔!通过对草堂附近明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其一
庾信文章老更成1,凌云健笔意纵横2。
今人嗤点流传赋3,不觉前贤畏后生4。
全部注释
1.庾信: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文章:泛言文学。老更成: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
2.凌云健笔:高超雄健的笔力。意纵横: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
3.嗤点:讥笑、指责。
4.前贤指庾信。后生,指"嗤点"庾信的人。畏后生:即孔子说的"后生可畏"。但这里是讽刺话,意谓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后生可畏"了。
这组诗大约写于宝应元年(762〕。在我国文学史上,用绝句这种体裁论诗,这是首创。杜甫在这组诗中评点作家,批评当时文人相轻的风气,谈自己的学习和创作体会。由于他见识精确,因而不仅他的观点深为后人认可,而且这种以诗论诗的形式也常为后人效仿。
关于这组诗的创作意图,宋张戒《岁寒堂诗话》云:"此诗非为庾信、王、杨、卢、骆而作,乃子美自谓也。方子美在时,虽名满天下,人犹有议论其诗者,故有'嗤点'、'哂未休'之句"。《杜诗镜铨》引蒋云:"公每以庾信自比,殆亦兼遭时言之"。
组诗第一首论庾信。杜甫评庾信曾有"清新庚开府"之语,此又言"老更成";又云"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明杨慎《升庵诗话》云:"庾信之诗,为梁之冠绝,启唐之先鞭。史评其诗曰绮艳,杜子美称之曰清新,又曰老成。绮艳、清新,人皆知之;而其老成,独子美能发其妙。余尝合而衍之曰:绮多伤质,艳多无骨;清易近薄,新易近尖。子山之诗,绮而有质,清而不薄,新而不尖,所以为老成也"。
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1,轻薄为文哂未休2。
尔曹3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4。
点击此处查看/隐藏全部注释
1.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都是初唐时期著名的作家,时人称之为"初唐四杰"。当时体:意谓四杰诗文的体裁和风格在当时自成一体。
2.轻薄:肤浅轻薄者。哂:讥笑。这句说一些轻薄的文土们对四杰的诗文不断讥笑。
3.尔曹:即你们。这是不客气的称呼,犹言"尔等"、你们这些人。
4.不废:不影响。这里用江河万古流比喻包括四杰在内的优秀作家的名字和作品将象长江黄河那样万古流传。
"四杰"之名最早见于与四杰同时代的诗人宋之问的《祭杜学士审言文》:"后复有王、杨、卢、骆,继之以子跃云衢。王也才参卿于西陕,杨也终远宰于东吴,卢则哀其栖山而卧疾,骆则不能保族而全躯。……人也不幸而则亡,名兮可大而不死。"这个评价既不是依年齿,又不完全是以诗文成就论高下,但以后人们沿用了这一说法。《旧唐书》卷190上云:"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以为然。"
四杰诗名虽在其生前已显,但杜甫此诗的推重无疑是很有力度的。诗的后两句比喻恰切有力,深为人们称诵。
希望对你有帮助,学习
美丽的图景
赏析绝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这首 画面 赏析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玉露》)。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反复诵读此诗,你也会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此诗的成功不但在于作者善于观察物象,更在于作者善于体察物情。前人或谓杜甫这首诗“与儿童属对何异”。无非讥其造语平淡,未在追奇猎怪上下功夫,殊不知,这正是功力老到之处。周紫芝《竹坡诗话》云:“作诗到平淡处,要似非力所能。”苏轼也说:“大凡为文……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这两句话用来评价杜甫这首五绝,至为恰当。
先唐以五绝写景,有所谓“一时而四景皆列”的手法,这种手法写景,工致如画,杜甫比较偏爱。作于广德二年成都草堂的“迟日江山丽”一首绝句,即运用此法。它四句皆对,工整自然。
“迟日江山丽”。《诗经·豳风·七月》云 :“春日迟迟”,是说仲春的日子,白昼一天比一天长。这时风和日丽,山河尤为秀美可爱 。“迟日”二字笼罩全篇,给人以温暖明媚之感。
“ 春风花草香”。前句描绘春光明媚,此句则表现春的气息。前句偏于触觉,此句偏于嗅觉。因“日”见“丽”,凭“风”传“香”,用字工对,又表现出景物间的联系。
前两句着力表现春天给人的总体感受,较为宏观,如同画图的阔大背景 。后二句则着力刻划一二细节,较具体而微,它写的是小径与溪边的景物。“泥融”、“沙暖”都承“迟日”句来。“飞燕子”、“睡鸳鸯”则描摹两种鸟儿 ,一动一静,它们分别与“泥融”、“沙暖”搭配 ,意蕴更加丰富 。描摹燕子春来忙做窠,春来土湿,它们啄泥芳径,又复飞去。鸳鸯成双作对,因春水犹寒而日照沙暖,它们便交颈而眠,贪享春天的温暖。通过两种鸟儿的动静刻画,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全诗既从大处着眼,又从细处落墨,有联系又有对照,虽一句一景,但不零乱、单调。“丽 ”、“香”、“融 ”、“暖”等形容词,下得准确 ,堪称诗眼。通过美好春光的描绘,所表达出饱经离乱漂泊之苦的诗人在相对安定和平的环境中的喜悦心情。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玉露》)。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反复诵读此诗,你也会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此诗的成功不但在于作者善于观察物象,更在于作者善于体察物情。前人或谓杜甫这首诗“与儿童属对何异”。无非讥其造语平淡,未在追奇猎怪上下功夫,殊不知,这正是功力老到之处。周紫芝《竹坡诗话》云:“作诗到平淡处,要似非力所能。”苏轼也说:“大凡为文……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这两句话用来评价杜甫这首五绝,至为恰当。
不错,感觉懒洋洋的
好。
文章标题: 写了一篇绝句,大家评价评价。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38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