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什么是诗歌的本质

时间: 2021-10-11 09:04:2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3次

什么是诗歌的本质

什么是诗歌?诗歌有什么特点?

什么是诗歌?诗歌有什么特点?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体概说

诗体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简单地谈谈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於五绝。

屈原的作品,以纵恣的文笔,表达了强烈而激荡的情感。

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这便是诗的起源。

它源于宗教。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

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中外历代诗论对诗的本质有两种很著名人的界说:一是“诗如画”,二是“诗父音乐同质”。这两种界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因而当时影响较大。但是事实上,这两种界定法却缺乏科学性。

首先我们谈谈诗与画的本质;诗与画的相同之处,都是表现客观世界的现象,但是本质上差别却是异质的。诗歌与绘画在内容、塑造的形象,塑造形象的媒介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在内容上,绘画的主要内容是外在形象的艺术再现,它有留住客观事物外貌的倾向。而诗歌的主要内容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它回避精确的描绘,客观事物的表现是由诗中所抒之情暗示出来的。绘画塑造的是客观事物的视觉形象,而诗歌塑造的形象是诗人自己的形象,它借助想象而不是借助视觉。

还有一种情形,诗歌有时也塑造景物形象,在诗中形成画面。但这种画面是不确定的,是随着诗人或读者的想象而变化的。而绘画是静止的形象,是事物某一种特定时刻的形象。反之诗歌的画面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动的,而绝非静止。从塑造的形象的媒介看,绘画塑造形象的媒介是线条和色彩,而诗歌塑造形象的媒介是语言。

色彩和线条只能精确地再现客观世界,它在表现复杂的主观世界中就受到极大的限制。语言这种媒介却不受任何限制,它擅长表达复杂而微妙的精神世界,所以诗与画是异质的。

同样如此,诗与音乐在本质上也是不同的。虽然他们的形式特征相同,即诗歌和音乐都具有节奏感和音调起伏变化。虽然音乐在表现主观世界方面比绘画有更大的自由,但它却走得更远。它用节奏感和音调这两种抽象的符号去表现社会生活,太没有确定性,带有强大的随意性。艺术家的情感在音调里只得到了象征性的表达。音乐表现的情感缺乏绘画内容那种明确性和具体性。它走向了绘画的另一个极端。

诗虽然寻求音乐美,但诗绝不只是节奏和音调,它不是单纯的声音艺术。诗的主要媒介是语音而不是声音。声音在语言中的表现只是一种语调,所以诗歌的语言是义与音的交融后产生的“特殊语言”我们可以从朗读文章与朗诵诗歌中体会出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远远比音乐具有明确性。而诗歌远远打破了音乐的局限,给感情世界以更深邃、充实的内容和明确、清楚的外貌,它是音乐的“提高”。所以诗与音乐是异质的。

我们从探索诗的文体可能的角度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把握了诗的本质内涵。视点是创作主体与对象的独特关系。视点分为外视点和内视点,不同的视点带来不同的文体可能性。散文与绘画相近,散文以占有时间的人工符号——语言作媒介,绘画以占有空间的自然符号——色彩与线条作媒介,二者都有留恋自己关照对象的外貌倾向。无论在表现上采用写突还是象征,二者的视点都是外视点、具象视点。

而诗与绘画疏远而与音乐接近。音乐属于单纯的内心活动。它否定了视觉艺术的空间性,又对自己的声音进行否定,双重否定给予音乐表现无对象的内心活动以最大可能。音乐视点是内视点、抽象视点。然而诗与音乐有着明显的异质:诗是一次性完成,音乐是二次完成的,诗的媒介不是单纯的声音,音乐的声音直接成为目的;诗使情感得到具象化,(音乐是抽象的);等等但是诗与音乐都是直接表现内心世界。二者的视点都是内视点、抽象视点。这里我们可以审美视点为基准,可将文学分为两类:

一、外观点文学(即非诗文学)。外视点文学叙述世界,具有较强的历史反省功能,显示客观世界的丰富。

二、内视点文学(即诗和其他抒情文体)。内视点文学体验世界,以它对世界的情感反应来证明自己的优势,披露心灵世界的精微,内视点就是心灵视点,精神视点。

内视点将人带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带到诗的世界。

诗是典型的内视点文学,在这里外在世界在心灵化过程中被进行分解和重新组合,物理时间和物理空间都失去意义。由于审美视点所制约,诗不需要、不容许、也不长于对外在现实实行广泛的描绘。诗不是散文。散文是:典型的外视点文学,它留恋自己关照的对象,遵照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以散文的眼光去打量世界。而诗歌是体验外在世界,在视点上,诗的内视点表现出了诗歌的六个特征:

-、诗的主观体验产物

诗的创作过程就是化对象为体验、化客观为主观的过程。或者说是化物理世界为心灵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说外在世界的一切经诗人的主观体验而获得诗的生命。

二、诗具有梦幻色彩

梦幻的主要特征是来自于现实却又绝缘于现实,它是现实生活中的变异而产生于虚幻的空间之中,梦幻者的主要的特征是他对物理时空的摆脱。诗与梦、诗人与梦者在这一点上很相似,待是主观体验,因此,富有梦幻色彩。

三、诗是非逻辑结构

既然诗是主观体验,它就是不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而拒绝习惯的自然规律和逻辑观念。诗在情出常态、思出常格、形出常规的反常中表现了更深层次的更加浓烈的正常;妙在反常。古人所谓“无理而妙”,“无理”就是对习见逻辑的排除。

四、心灵的直接表现

艺术都是心灵寻求解放与表现的结果,心灵是诗的直接内容,诗是内在体验的直接外化。心灵的直接表现使诗成为了普遍的艺术。建筑艺术是最不完善艺术,由于媒介的局限,建筑艺术家的心灵只能得到象征式的表达。而诗歌则是在时间上成面空间上成点的艺术。在直接性上,它与时间艺术的音乐相似,在具体性上,它与空间艺术的绘画相似。

五、诗的无名性

诗歌没有具体性,诗歌抒情主人公是没有具体指向的,诗歌的无名性带来高度的普遍性和概括性。

六、诗的往复回旋

心灵性、情感性的谱调大多是往复回旋、缠绵萦绕的。诗的内视点不象外视点那样的线性目光,诗的目光是流动的,上下左右,俯仰自如,往复回旋于内心世界。

关于什么是诗?这里不能用简单几句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和下定义的,历史上曾经有郭沫若、何其芳纷纷给“诗”下定义,他们的定义虽然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但是没有全面地概括诗歌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的小。今天,西南师范学院“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吕进教授精确地、较全面地、科学地概括了诗歌的本质特征,他是这样给诗歌下的定义:

诗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艺术,它通常是诗人感情的直写。

诗歌并不直接反映生活,而是从生活中寻找人的情感,诗不长于细致叙述客观现实,而是长于细致地叙述感情浪花。诗的内容本质在于抒情,诗的歌唱生活即强调诗的抒情美,“歌唱”不只是“歌颂”,诗歌唱生活的感情是无限丰富的,或爱或憎,或哀或喜。诗是歌唱生活的艺术又决定了诗通常是诗人感情直写。诗都离不开诗人的经历、遭遇、个性、气质、理想、追求等等,在绝大多数诗歌中,诗人都公开或侧面“亮相”它们都是诗人的人格显露,诗人的心灵公开展示,诗人内心情感的直写。

在一切语言艺术中,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的语言来自于生活语言,生活语言必须经过诗的处理达到“精致”化才能得到进入诗的王国的签证。吕老师的定义精辟地涵盖了诗歌本质特征,所以这个定义能够简略地回答什么是诗的问题。
希特勒本拉登好狠,抄百度百科中的一部分。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27380830.html?push=core&group=1

诗歌的本质?

诗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rn是不是就是一段话,故意去掉几个词语,然后分成一句写下来,就是诗歌?rn诗歌的出现,是不是因为语言能力不足,导致无法用完整语言表达感情,从而用含糊语言留下含糊韵味让读者含糊理解的体裁?rn例如,下面这段话:rn琴声再次响起,亦扬亦挫,深沉,婉转而不失激昂。而老人眉宇间的淡然老人的一曲《二泉映月》让午后似火的骄阳变得像如水的月光一样婉约,那一刻,身边全然没有了人声的噪杂和汽笛声的刺耳,留下的只有安详静谧的月光和淙淙流淌的泉水声,而老人眉宇间的淡然更是让人心静如泉水,如月光。结束句又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仿佛仍在默默地倾诉着,倾诉着,……rn我可以改成诗歌。。。rn琴声,响起,rn亦扬亦挫,rn骄阳,午后,rn如水如织。rn我目光穿梭,rn留下身边的,rn那是安详静谧的月光,rn那是淙淙流淌的泉水声,rn嘈杂之中,rn渐渐的,默默地,rn倾诉......rnrnrn诗歌难道就是这么个垃圾东西?
要论诗歌的本质,是情的回音,
语言文字不过是一个载体
像你这样改我不认为这是诗歌,
诗歌最基本的一个要求是要有韵,才能体现诗歌与散文的区别
诗歌是通过有节奏的语言,和谐的音调表达真实情感的一种方式,
不是随便抽调几个词把句子缩短就是诗的。
这样的东西在外行看来很像是诗的,但狗尿苔确实不是蘑菇。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歌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罢了,
重要的是内涵,是诗人的所见所想以及他想传达的内容,
而解读诗歌本身又是主观的,
所以我觉得,写诗的人写自己的内心,读诗的人读自己的内心,
倘若大家有共鸣,那再好不过,那是知音,
没有同感,那也太正常了,没必要因此否定而这种表现形式。
很简单,就是心之所想所思
现在的所谓“诗人”多喜欢在某些字句上,花大功夫、大力气去琢磨,而忽略了诗歌的本质--反映人们的生活,像或真情流露,或景色描写,或事情叙述,或兼而有之。生活不是简单的加和减,诗歌就更不是如此。
我也用一首我的小诗来回答:
《写诗是为了什么》(致写诗的人及爱诗的人)

一诗人朗颂完他的文章
另几位诗人给他热烈鼓掌
台下的听众却一脸茫然----
真是好诗,就跟天书一样

台下的脸让诗人感到迷茫
他问:“写诗是为了什么?”
写诗是为了讨好美丽的姑娘
写诗是为了献给灵魂相通的知己
写诗是为了不被污染、净化心房
写诗是为了情感有发泄的地方
诗人们众说纷纭,各有主张

“写诗是为了创造美好的形像
写诗是为了引起情感的共鸣
写诗是为了表达奔放的思想
写诗是为了----
把无数迷茫的眼睛照亮”
在人群中,一个平凡人在吟唱

诗歌的特点是什么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扩展资料

诗歌的美学特征:  

1、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诗歌追求的就是用最少的词表达最丰富的意义。无论中外诗歌,都讲究用词的反复推敲,做到舍此无二的地步。诗歌既是最精练的语言,自然要含蓄;以有限的字句,表达不尽的情意,正是诗的本份。

从这一点来说,任何一首诗,都不能求百分之百的了解,一定有一部分似解非解,那就是朦胧的美,含蓄的美。正因为其含蓄朦胧,其意蕴便格外丰富,为读者的鉴赏提供了多样的可能,古人云:诗无达诂,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说的。 

2、形象的绘画美

诗歌是用意象来表达意义的。古希腊诗人西蒙奈底斯说:“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古人张舜民在《画埋集》中提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都强调诗歌的意象鲜明突出的特点。

诗歌中的景色描写、情景交融都构成绘画美。这种绘画美的获得靠的是意象的营造,诗歌呈现给读者视觉看得见的具体形象,并由此在读者脑海里形成一个视觉形象,满足人们的视觉感受。

同时意象能引起联想,而联想具有诱发情感的巨大力量。一般来说,最受人欣赏的诗就是那些大多数人都能在脑海里看到其意象的诗。 

3、充沛的情感美

情感美是诗的重要特征,离开情感美的诗不能称之诗或好诗,最伟大的诗歌一定是富于强烈的情感的诗歌。诗人处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用心里滚烫的激情熔铸成铮铮的语言,表现出特定的思想感情。

诗,可以直抒胸臆,壮怀激烈地高歌,也可以柔曼地低吟;诗歌的情感可激跃,可平淡;可明显,可暗含。无论喜怒哀乐,只要真挚、纯粹,均可构成诗的情感美,而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应和、共鸣,得到美的享受。 

4、悦耳的音乐美

优美的韵律和节奏是诗歌美的一个重要结构因素。可以细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音响节奏,包括声律(平仄、轻重、长短句)和韵律(押韵和韵式等)。

第二是语义节奏,指诗行的分节、断句、顿开和字词的连续等。历来好诗均可以歌,布尔顿说,诗的本质在于歌,强调的就是诗的音乐美。音乐美满足了人们的听觉感受。 

5、微妙的滋味美

这种滋味美,也有人把它叫做“诗味,”就是那种使我们感觉到一首诗之成为诗的那种素质。滋味美是用华美的语言形式所表现的情与景相合的诗的艺术境界,是诗歌给我们的一种独特感受,好比品茶之清香韵味、食佳肴之可口甘甜。诗歌的风格、气脉、文采、文质美均是构成诗味的要素。

然而诗歌的微妙意味,常常是在字里行间之外,需要敏锐的感受性方能感知,所以布尔顿说“大多数聪明而多识的头脑足以产生大量的联想。而智能非常低下的人无论如何也不欣赏诗。”当诗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时候,会有所损失,甚至完全消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歌

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扩展资料

诗歌的分类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4)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歌

诗歌特点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特点有四个:
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屈原的作品,以纵恣的文笔,表达了强烈而激荡的情感。

什么是诗歌

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这便是诗的起源。

它源于宗教。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

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中外历代诗论对诗的本质有两种很著名人的界说:一是“诗如画”,二是“诗父音乐同质”。这两种界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因而当时影响较大。但是事实上,这两种界定法却缺乏科学性。

首先我们谈谈诗与画的本质;诗与画的相同之处,都是表现客观世界的现象,但是本质上差别却是异质的。诗歌与绘画在内容、塑造的形象,塑造形象的媒介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在内容上,绘画的主要内容是外在形象的艺术再现,它有留住客观事物外貌的倾向。而诗歌的主要内容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它回避精确的描绘,客观事物的表现是由诗中所抒之情暗示出来的。绘画塑造的是客观事物的视觉形象,而诗歌塑造的形象是诗人自己的形象,它借助想象而不是借助视觉。

还有一种情形,诗歌有时也塑造景物形象,在诗中形成画面。但这种画面是不确定的,是随着诗人或读者的想象而变化的。而绘画是静止的形象,是事物某一种特定时刻的形象。反之诗歌的画面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动的,而绝非静止。从塑造的形象的媒介看,绘画塑造形象的媒介是线条和色彩,而诗歌塑造形象的媒介是语言。

色彩和线条只能精确地再现客观世界,它在表现复杂的主观世界中就受到极大的限制。语言这种媒介却不受任何限制,它擅长表达复杂而微妙的精神世界,所以诗与画是异质的。

同样如此,诗与音乐在本质上也是不同的。虽然他们的形式特征相同,即诗歌和音乐都具有节奏感和音调起伏变化。虽然音乐在表现主观世界方面比绘画有更大的自由,但它却走得更远。它用节奏感和音调这两种抽象的符号去表现社会生活,太没有确定性,带有强大的随意性。艺术家的情感在音调里只得到了象征性的表达。音乐表现的情感缺乏绘画内容那种明确性和具体性。它走向了绘画的另一个极端。

诗虽然寻求音乐美,但诗绝不只是节奏和音调,它不是单纯的声音艺术。诗的主要媒介是语音而不是声音。声音在语言中的表现只是一种语调,所以诗歌的语言是义与音的交融后产生的“特殊语言”我们可以从朗读文章与朗诵诗歌中体会出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远远比音乐具有明确性。而诗歌远远打破了音乐的局限,给感情世界以更深邃、充实的内容和明确、清楚的外貌,它是音乐的“提高”。所以诗与音乐是异质的。

我们从探索诗的文体可能的角度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把握了诗的本质内涵。视点是创作主体与对象的独特关系。视点分为外视点和内视点,不同的视点带来不同的文体可能性。散文与绘画相近,散文以占有时间的人工符号——语言作媒介,绘画以占有空间的自然符号——色彩与线条作媒介,二者都有留恋自己关照对象的外貌倾向。无论在表现上采用写突还是象征,二者的视点都是外视点、具象视点。

而诗与绘画疏远而与音乐接近。音乐属于单纯的内心活动。它否定了视觉艺术的空间性,又对自己的声音进行否定,双重否定给予音乐表现无对象的内心活动以最大可能。音乐视点是内视点、抽象视点。然而诗与音乐有着明显的异质:诗是一次性完成,音乐是二次完成的,诗的媒介不是单纯的声音,音乐的声音直接成为目的;诗使情感得到具象化,(音乐是抽象的);等等但是诗与音乐都是直接表现内心世界。二者的视点都是内视点、抽象视点。这里我们可以审美视点为基准,可将文学分为两类:

一、外观点文学(即非诗文学)。外视点文学叙述世界,具有较强的历史反省功能,显示客观世界的丰富。

二、内视点文学(即诗和其他抒情文体)。内视点文学体验世界,以它对世界的情感反应来证明自己的优势,披露心灵世界的精微,内视点就是心灵视点,精神视点。

内视点将人带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带到诗的世界。

诗是典型的内视点文学,在这里外在世界在心灵化过程中被进行分解和重新组合,物理时间和物理空间都失去意义。由于审美视点所制约,诗不需要、不容许、也不长于对外在现实实行广泛的描绘。诗不是散文。散文是:典型的外视点文学,它留恋自己关照的对象,遵照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以散文的眼光去打量世界。而诗歌是体验外在世界,在视点上,诗的内视点表现出了诗歌的六个特征:

-、诗的主观体验产物

诗的创作过程就是化对象为体验、化客观为主观的过程。或者说是化物理世界为心灵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说外在世界的一切经诗人的主观体验而获得诗的生命。

二、诗具有梦幻色彩

梦幻的主要特征是来自于现实却又绝缘于现实,它是现实生活中的变异而产生于虚幻的空间之中,梦幻者的主要的特征是他对物理时空的摆脱。诗与梦、诗人与梦者在这一点上很相似,待是主观体验,因此,富有梦幻色彩。

三、诗是非逻辑结构

既然诗是主观体验,它就是不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而拒绝习惯的自然规律和逻辑观念。诗在情出常态、思出常格、形出常规的反常中表现了更深层次的更加浓烈的正常;妙在反常。古人所谓“无理而妙”,“无理”就是对习见逻辑的排除。

四、心灵的直接表现

艺术都是心灵寻求解放与表现的结果,心灵是诗的直接内容,诗是内在体验的直接外化。心灵的直接表现使诗成为了普遍的艺术。建筑艺术是最不完善艺术,由于媒介的局限,建筑艺术家的心灵只能得到象征式的表达。而诗歌则是在时间上成面空间上成点的艺术。在直接性上,它与时间艺术的音乐相似,在具体性上,它与空间艺术的绘画相似。

五、诗的无名性

诗歌没有具体性,诗歌抒情主人公是没有具体指向的,诗歌的无名性带来高度的普遍性和概括性。

六、诗的往复回旋

心灵性、情感性的谱调大多是往复回旋、缠绵萦绕的。诗的内视点不象外视点那样的线性目光,诗的目光是流动的,上下左右,俯仰自如,往复回旋于内心世界。

关于什么是诗?这里不能用简单几句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和下定义的,历史上曾经有郭沫若、何其芳纷纷给“诗”下定义,他们的定义虽然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但是没有全面地概括诗歌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的小。今天,西南师范学院“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吕进教授精确地、较全面地、科学地概括了诗歌的本质特征,他是这样给诗歌下的定义:

诗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艺术,它通常是诗人感情的直写。

诗歌并不直接反映生活,而是从生活中寻找人的情感,诗不长于细致叙述客观现实,而是长于细致地叙述感情浪花。诗的内容本质在于抒情,诗的歌唱生活即强调诗的抒情美,“歌唱”不只是“歌颂”,诗歌唱生活的感情是无限丰富的,或爱或憎,或哀或喜。诗是歌唱生活的艺术又决定了诗通常是诗人感情直写。诗都离不开诗人的经历、遭遇、个性、气质、理想、追求等等,在绝大多数诗歌中,诗人都公开或侧面“亮相”它们都是诗人的人格显露,诗人的心灵公开展示,诗人内心情感的直写。

在一切语言艺术中,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的语言来自于生活语言,生活语言必须经过诗的处理达到“精致”化才能得到进入诗的王国的签证。吕老师的定义精辟地涵盖了诗歌本质特征,所以这个定义能够简略地回答什么是诗的问题。

什么是诗歌?

诗是人们在语言求顺口顺畅顺耳好听的行为中生成的,诗与其它文体比语言是最顺畅的最动听的,诗从求顺畅求悦耳中产生平仄相间相协,产生往复循环的节奏,产生上句尾字应仄,下句尾字应平,产生诗句尾字押韵,产生诗的末尾字为平声,诗句的抑扬,诗的节奏,诗的韵使诗有别于文,诗的字动和声扬与文章语言中的声调比更有利于生命。

现代诗与古代诗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古诗和现代诗的区别

一方面表现在字数的齐整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压韵和平仄相对上。

从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古诗有着较为固定的语言形式和比较严格的韵律要求。这让各种形式的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致。从总体上来说,各种形式的古体诗体现了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种节奏感和韵律感与人的思想感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语言氛围。

至于现代诗,它的妙处主要体现在意象的新奇上,并且更符合大部分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更容易创造一种气氛。另外,我国的现代诗起源于“五四”时期的白话文前后,跟随白话文一同成长起来。现代诗打破格律限制之后的自由形式始终是它创作的基础。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现代诗的发现可以追源到清末,当时,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一些从西方引进的诗作已开始用白话进行翻译,但是这些作品量不是很大,所以较鲜为人知。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主要流派为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

古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格式要求不同!
文章标题: 什么是诗歌的本质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25390.html
文章标签:诗歌  本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