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6-29 21:27:23 | 作者:故紙堆裏寄此生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4次
如果以上只是(以我所学、所知及个人性情、偏好)而得出的结论,使用于你自己,可以。
不过有几个概念还需要厘清:
本打算直接回复,但没收住,变成了一篇长回答。
仅简单谈谈。
《楚辞》是一个汇聚个体文人的创作而集结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辑录并命名。
它的名称的真正含义是:泛指具有「楚地」特色(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文学作品。
主要作者除了屈原、宋玉;后世有些注本还收录疑为唐勒、景差的作品;以及(加上所有争议性作者)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严忌、刘向、王逸等的拟骚作品。
后世模仿《楚辞》而创作的诗歌,也被称之为「骚体」(楚辞体)诗。
按:学界现在一致认为《诗经》与《楚辞》(风、骚)是我国诗歌的两个源头,诗的父母。
《楚辞》虽然以「辞」为名,但「辞」不是「赋」的意思,所以「楚辞」二字更不代表「楚赋」。
后世用「辞赋」代表文体「赋」,主要是为了强调——《楚辞》对「赋」的影响。
「辞」在先秦及汉代很长一段时间类似「言辞」、「文」。
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荀况《荀子·正名》辞者,说事之言辞。兼异实之名,谓兼数异实之名,以成言辞。犹若「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兼说亡实之名,以论公即位之一意也。——王先谦《荀子集解》通俗点说,在这里辞代表——缀连、创作一段文字,说明一个主题(观点)。
直到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主编《文选》时,才把「辞」单列为一种文体。代表这种文体的作品一共入选两篇:
汉武帝《秋风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你说它们是「诗」吗?可以。
你说《归去来兮辞》是文,也可以。
我们所说的「骚体」(楚辞体)——主要是对「以《离骚》的体式和精神为核心而创作的作品的风格」一种概称。
盖先有「楚辞」,后有「骚体赋」,再有「(汉之)赋」。且「楚辞」不是「赋」(文体)。
楚辞的范围大于骚体,二者并不相等。骚体之名主要源于屈原的《离骚》。
「骚体赋」只是「赋」中的一种。
如汉初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这两篇赋的特色——句尾喜用「兮」字,与《离骚》相类。
还有一些「九体」式的「骚体赋」。
总之,这些「骚体赋」是模仿《楚辞》中的作品的体式而创作出来的赋。
这段话翻译过来:
「赋」这一文体起源于《诗经》,在《楚辞》中扩大疆界。
此后荀况的《礼》、《智》两赋,以及宋玉的《风赋》、《钓赋》,才正式给这种作品定以「赋」的名称,于是它就与诗分家了。从《诗经》中的「六义」之一,扩展成一种盛行一时的文体。
赋(它的特色)常常以主客问答开头,然后极力描写事物的声音状貌以显示文采。这是赋和诗分家,而独自命名的开始。
「赋」主要指汉代那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学样式,韵散兼行。
汉赋按阶段分为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
「赋」形成的渊源——综合《诗经》、《楚辞》、纵横家文章、先秦徘优等有关因素杂糅而成。
至于「屈原现在才被定义为诗人,他不是诗人」的推论。答曰:
第一部「诗学」批评专著钟嵘《诗品》论述诗歌历史:
楚谣曰「名余曰正则」,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滥觞。可知钟嵘认为《离骚》(名余曰正则兮)是诗,五言的滥觞。自然屈原也是诗人。
古代体大思精的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明诗》篇曰:
大舜云:诗言志,歌永言。……逮楚国讽怨,则《离骚》为刺。可知《楚辞》中的〈离骚〉也被刘勰认为是「诗」。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
《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离骚》仍然被视为「诗」的两大源头之一。我们称诗人为骚人,不是乱说的。
学界认为《诗经》是集体创作的诗歌总集;《楚辞》是文人个体创造的合集的诗歌总集。
一个为现实主义源头,一个为浪漫主义源头。照耀诗坛,衣被万古。
知友理由:楚辞是赋,所以屈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诗人,既然不是诗人,何来跟诗人杜甫争雄一说。
又认为「楚辞是赋,还是赋中的骚体赋」。
据上文可知,此说存在逻辑、概念问题,不辨自明矣。
知友应该不是「古代文学专业」毕业的吧?
追问:在知友心中什么才是「诗」?五言、七言、平仄、押韵?
知友对「诗的成就」的定义是?
(1)如果是指「诗的体式」——在原回答《六神磊磊〈如果没有李白〉中的遗憾与硬伤》中我已经解释——老杜占了时代的便宜(诗的发展与定型——诗之体裁,在文体体式上,是一个抛物线,到唐代达到最高点),成为后世效法学习的楷模。
(2)如果是指「诗对后人的影响」(后世注「杜诗」多,学杜多)——
写得好,众体皆善,文质并重。有味道,有深度,有厚度。「人格」「人设」加分——忧国忧民的化身,符合士大夫(修齐治平)及统治者(忠君爱国)胃口。杜诗特别是近体诗,有法度易学,可从而学之。所以如果你非要说「老杜诗的成就超过渊明」,那只能这样说:
杜甫什么形式的诗体都会写,且写得好。比陶渊明的技能多,是一个诗艺的集大成者。若只论「诗本身」,虽然渊明技能包更少,不过他亲自上农田,写农诗,开拓了中国诗歌的一个新题材——田园诗。
这种开拓之功,对于诗歌本身及诗歌史的意义,有多大,徘徊不知如何拿捏下笔也。
附按:陶渊明不仅仅以「诗」名世,他的「文」同样可观。
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卷五》引欧阳修语虽非的论,但其影响力认可度还是蛮高的。
然而我们就能以此判定两人诗的高下吗?
还是那个观点,对于第一梯队的诗人:
五五开。读者可以根据个体的性情、兴趣、经历择爱而选。
屈原——史诗级源头意义。
渊明、李白、杜甫,看你的脚往哪儿走,你走向谁,谁就是你心目中的第一。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