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在诗歌鉴赏时需要注意什么

时间: 2021-06-26 14:03:0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0次

在诗歌鉴赏时需要注意什么

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部分怎么复习?答题时应注意什么?

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地位很重,分值多达19分。但由于它与现实生活相距较远,语言又有其特殊性,所以,学生常常失分也最多。关键在于阅读没过关。因为没有读清文段中的人物、事件、评价等,对实、虚词的推断,对内容的理解自然就有可能不符合文意,从而导致错误。
从这些年高考选用的文言文看,无非两种文体,一是人物传记,一是散文(古代散文包括议论文)。只要我们能够了解一种文章的基本写法,从这方面入手去解读文章,一般是能够读懂文章、读清文章的。
下面说一下文言文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
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一、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
1.姓名、字号;2. 籍贯;3. 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4. 学识;5. 性情;6. 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7. 最初任职情况等。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的标志是:①. 年号+初,如:乾元初;②. 年号+具体年代,如:泰始九年;③. 年号+中,如:天监中;④. 年号+末,如:建安末。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词儿。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那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3. 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卖什么,吆喝什么”。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①. 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②. 与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③. 与下属之间的关系;④. 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到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5. 事件,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三、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主要注意以下内容:1. 作者的直接评价。如:史迁曰:……;2. 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如:孝甚,清慎亮直等;3. 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人物事迹,以此来表现任务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这就要求阅读时把人物的性格、作风与人物事迹联系起来,读明白某一事迹要表现人物哪方面的性格、作风。
其实,好好想想,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只有篇幅长短之分,内容上概莫能外。那么,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写法,就会寻踪觅迹,把人物事迹读个清清楚楚,这样就能够作好信息判断题(9题)和内容概括与分析题(10题),再能够把实词、虚词放到语境中加以推导,也一定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正误,进而去理解句意,也一定会比较准确地翻译好文句。
阅读题作题的关键是阅读,不要本末倒置,光在作题技巧上打圈圈。一定要在阅读方法上下功夫,读懂了文章,技巧才起作用。
应试的基本策略主要有三点:
1.转变阅读观念
一般同学读古文,往往死抠字词,背诵多义实词的义项,死抠文中虚词的用法,一个劲儿地挖通假、活用,反复辨识文言句式,走的是学习古汉语的路了。也就是说,把古文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这样做,就平时的学习而言,也许有某些作用,就高考而言,显然是不上路子的。这里谈的“转变阅读观念”,首先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因为古文也是“文”。如果我们把《考试说明》对古文阅读的要求与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作一对照就会发现,其主要要求是一致的,这也表明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再从高试题本身来看,强调根据语境答题,不直接考查文言句式,自然也说明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而不能只把它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
2.注重复习课本
有人误认为高考语文试卷不考课本,因此在复习中把课本扔在一边。这种看法和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近三年所考文言实词“拔”、“附”、“乘”、“北”、“反间”、“南面”、“鼓噪”、“扰乱”、“竟死”、“将兵”、“曲折”、“结发”、“讽”、“哂”、“遇”、“务”等几乎全是课本上学过的;近三年所考文言虚词“以”、“于”、“既”、“无”、“为”、“焉”、“因”等,全是课本上学过的;试题涉及到的文言句式也都是课本上学过的。更何况有的试题还直接引课本中的文句与阅读材料中的文句配对成题呢?
曾经多次参加高考命题的章熊先生在谈及文言文复习时,曾经建议考生在高考前认真读几篇典范的文言文,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他认为这些文章里,有着典型的全面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用法的范例,可用于对文言文的全面、综合复习,这对积累语言材料,建立文言语感,提高阅读和解题能力有事半功倍之效。章熊先生的这一番话,可以说是说得相当精辟的,我们应该遵从。
我还要建议同学们在复习阶段认真阅读过去列入课本,现在移至读本的古文,如《荆轲刺秦王》等;认真阅读过去置于读本现在移入课本的古文,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适当练习课外语段
这里所说“适当”一是从量上说的,我们固然要做课外的语段阅读练习,没有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但并非多多益善,主要的应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练习的效果。二是从质上说的,应该有所选择,而不要盲目地做练习。我们认为质量最高的是近三年的高考和春季考试的古文阅读题。如果有可能可以做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因为这样的试题选文规范,试题规范。在练习中还可以找到命题的规律,解题的窍门。

我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这些散文,体裁不同,形式多样,世事纷纭,景物争艳,情感流韵,义理博奥,为祖国文坛平添一份绚丽。但不论如何多姿多彩,其基本写法还有比较一致的地方。从高考的角度看,考查古代散文往往会涉及思想内容的概括分析,与表达技巧的鉴赏评价。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作简要提示。
一.思想内容:
古代散文所写的内容,就每一篇文章而言,当然千差万别,五彩缤纷,但综合起来看,主要写的是人.事.景.物.情.理等六个方面。具体到某一篇文章,不可能六个方面都面面俱到,但仔细分析,任何一篇文章所写的都不外乎其中某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人物。散文中,往往选取人物的两三个片段,描写他的肖像.行为.语言.心理等,以此来表现主题。如: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就是通过描写五人的言行,表现他们意气扬扬.慷慨赴义的精神。在写景状物的散文中,人物往往是景物的赏鉴者和抒情主人公。
(二).事情。散文中,描写事情多不是完整地记叙事情的前因后果,而是截取其中的某一片段,来为表现主题服务。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描写了捕蛇者捕蛇的有关事情,在此基础上,表现了“赋税之毒有甚于毒蛇”的主题。一篇散文如果写到几件事,要把握贯穿这几件事情的主线。
(三).景物。许多散文,总是剪取大自然中能够表现文章主题的景物,加以描写,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或寓理于景,借以抒情说理。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描写了滁州西南及醉翁亭周围的山水风景,再借太守.宾客.滁人等的游赏之乐及宴饮之乐,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四).物象。有些散文,托物言志,作者着意描写某一物象的某一特点,借此表达思想观点,文中的物象特点与作者的思想主旨具有一致性。如:宋濂《猿说》:
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犹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不可致。猎人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绝。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子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嗟夫!猿犹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
这一篇短文,借猿的一系列表现,表达了“猿犹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的主题,形象生动而道理显豁。
(五).感情。几乎所有的散文,都充满了作者的感情。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则借助人物.景物.物象或哲理来抒发感情,叫间接抒情。在这方面,作者主要通过“辞色”中的褒贬.冷暖来表达思想感情。如:上文《猿说》,从“毛若金丝,闪闪可观”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猿的喜爱,从“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绝”中,可以体味到作者对猿母爱子行为的歌颂与崇敬,从“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中,可以感知猿子对母亲的亲近.孝敬之情;而从“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取母皮向子鞭之”中可以领会到作者对猎人的痛恨.鄙视之意。全文很多冷色调的词语,让人读来产生一种悲剧性的震撼。阅读散文,我们应从“辞色”即“褒贬.冷暖”四个方面细加体察,把握作者的感情。
(六).义理。很多散文,总是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某种思想,这也是作者写作的最终意图。有的文章表达得明白直接,有的文章付托于景物.物象之上,表达得含蓄蕴藉。前一种情况如《前赤壁赋》,后一种情况如《桃花源记》。
二.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散文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二).表现方法。主要包括:
1.与记叙有关的: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2.与描写有关的:写景状物.铺陈.渲染.工笔(细描).白描.虚实。
3.与抒情有关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抒情方法从题材和表达方式两方面加以判断和区分。题材是写景状物的,就应该考虑它是否是间接抒情中的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表达方式是抒情议论的,就应该是直抒胸臆。
4.与思维有关的:联想.想象等。从非现实性(非眼前)材料与修辞(比喻.比拟.用典等)方面去判断。构成虚实。非现实性材料可以是过去的.未来的,也可以是远方的,如《前赤壁赋》三段中写到曹孟德.周郎,就是联想,是虚写,而一.二.四.五段则写的是眼前的景物人事,是实写。
5.与材料结构关系有关的:比兴(起兴).对比.衬托(烘托.烘云托月).映衬.象征.拟人化.移情.移位.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化动为静.化静为动).虚实(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抑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借古喻己.借古伤己).点面结合(以点代面).以少胜多等。这里所说的材料结构,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据此,对以上那些表现方法的判断,应从分析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入手。阅读文章时,大家要确立一种观念,即从材料入手去解读文章,不要从语言入手去解读文章。语言是为了叙述或表达材料,一个个材料组成了文章。材料的性质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要为表现同一个主题服务,这就需要从不同角度将它们组合起来,才会构成一篇有机的文章。文章的这种组合关系就构成各种各样的表现方法。如两个性质不同的材料组合起来,就是对比,有主次之分的,就是反衬。这一点,将会在“现代散文阅读”中作透彻的阐述。
(三).篇章结构。主要涉及的内容有:构思(巧妙.新颖).点题(开篇解题.篇末点题).开头(统领全文.为下文铺垫.埋下伏笔.与其他诗句构成比兴,对比.衬托.映衬.抑扬等表现方法).过渡(承上启下).思路(起承转合).线索(人.事.景.物.情.理).顺序(时间,空间上下.先后.远近.表里,逻辑事→理.事→情.情→理.物→理).层次(层层深入.及各种表现方法).照应(内容照应.首尾呼应).结尾(升华.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除以上内容外,以下两点也值得注意:
一.艺术风格。指在选材.表达.语言等方面长期形成的艺术特色。也可以对某一作品的艺术特色作出评价。如雄浑.旷达.豪放.俊逸.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二.意境。指由情.景.意.言和谐统一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如刘禹锡《陋室铭》俊逸.旷达。
从上面内容看,古代散文阅读要读清楚“四种关系”,即人.事.景.物与感情的关系,人.事.景.物与义理的关系,感情与义理的关系;材料与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之所以要读清楚四种关系,在于要把握作者表情达意的角度,即明确文章为抒情现义的需要,对人.事.景.物是如何进行剪裁的,抒发的感情是褒是贬.是冷是暖,与所描写的人.事.景.物的特征是否一致,表达的主题与所描写的人.事.景.物的特征.与抒发的感情是否一致。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主题,更好地推断字.词.句的语境义,更好地体味作者的感情,更好地分析表现方法(因为分析表现方法就要分析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更好地对文章主题及其艺术特色进行鉴赏.评价。
我考过2次高考 这个题好像是8分 我只能拿6分左右
我感觉首先看诗人是谁 了解他的风格 比如杜甫就喜欢那些写国家动乱人民生活困苦之类的 王之涣那些边塞诗人 反正就是要了解风格
其次 就要读读诗 感觉下诗在写什么 比如思乡 怀才不遇 立志报国 等等 然后根据这个主题来 组织答案
在答题方面 可以先结合诗歌谈谈 比如说说诗歌是个什么意思 然后由这点体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就差不多了
我的高考过去好几年了 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 说得不好别喷
首先明白基本的古诗词解释,这样才能看懂诗歌,还有阅读时一定抓住诗歌的感情,答题时才可能贴亲题意,平时也要多读诗歌,找到语感
体会意境

诗歌鉴赏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诗歌鉴赏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首先是了解作者的风格、创作背景把握感情基调
再注意诗眼、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情景关系等
诗歌鉴赏应从诗歌的背景和诗歌的时代出发,从而找出主题思想,进而就会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如果这些你做到了你可以从语句的应用,诗词的语境等!
方法一:读题目,读作者,看注释,找意象,明主题,品风格。
方法二:从诗歌的结构入手赏析,诗歌一般是“起承转合”结构。
从诗歌的作者的身世背景,写诗是的处境,是说描述的对象,可从诗中的动词,形容词等词方面综合考虑

在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有那些?

具体最好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古诗鉴赏表述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注意: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必须结合原诗内容、词语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方法点拨:
  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方式的评析、艺术手法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体味。
  (一)表达方式的评析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所谓表达方式的评析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1、记叙。

  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绍。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古人庄》),“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李白《越中览古》)等。
  2、描写。

  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等。
  3、抒情。

  在作品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自我感情。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同是天涯沧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等。
  4、议论。

  在作品中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等。
  这四种表达方式在具体运用时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经常交融在一起,我们需要注意这一点,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一句,融合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二)艺术手法的赏析
  1、有关描写的艺术手法:
  从描写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用笔看,有工笔和白描;从描写的内容看,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2、有关抒情的艺术手法:

  抒情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古诗词大多借助景物来抒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3、衬托手法:涉及到正衬和反衬。
  4、对比手法。
  5、赋比兴手法。
  6、用典。
  7、虚写与实写。
  8、象征手法。
  (三)修辞手法的体味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能辨别这些修辞手法,并能分析他们的艺术效果。
一、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
1、 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
2、 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白描、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达文章的内容。表达技巧主要包括:
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
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衬托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
③选材剪材;
④行文的结构;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等。

诗歌鉴赏技巧,注意事项,规律有哪些?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意象
总结诗歌鉴赏常识,掌握诗歌鉴赏技巧 [教学要点] 1、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并对其进行鉴赏。 2、总结诗歌鉴赏常识,构建诗歌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例:(2005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①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②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①“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②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味深长。(意思对即可) 三、重点概念阐释 1、烘托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浓厚感情。 2、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如王勃在《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 3、虚实 这是古人论述文章时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诗歌常用这一手法,拓展诗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铃》,眼前作别为实,别后想象为虚,虚实相生,产生无穷的余味。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实一虚,即“春花秋月何时了(实),往事知多少(虚)。小楼昨夜又东风(实),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虚)。雕栏玉砌应犹在(实),只是朱颜改(虚)”,虚实相济,寄托了自己故国的哀思。再如姜夔的《扬州慢》,眼前衰败不堪的景为实,假设的想象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4、语言特色 ①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清贫乐·村居》,使用的语言就属于清新明丽。 ②平淡。或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 ③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④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李清照早期的词《点降唇·蹴罢秋千》,白居易的诗《草》等。 ⑤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⑥简洁。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苏轼的词等。
文章标题: 在诗歌鉴赏时需要注意什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11530.html
文章标签:要注意  鉴赏  时需  诗歌
Top